115 条搜索结果

一諦

对於二諦叁諦而言。谓究竟无二之实义也。与所谓一实諦同。涅槃经第十叁曰:「文殊白佛言:第一义中有世諦不,世諦之中有第一义不,如其有者,即是一諦,如其无者,将非如来虚妄说耶?佛答曰:世諦者,即第一义諦。有善方便故,随顺眾生,说有二諦。」是世諦即第一义諦,言有二諦者...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油鉢

优婆毱多之故事。付法传叁谓尔时有一比丘尼,年百二十,曾见如来,优婆毱多,知彼见佛,欲至其所,寻遣使者告比丘尼。尊者毱多欲来相见。时比丘尼即以一鉢盛满油置户扇后。优婆毱多至其所止,当入房时,弃油数滴,共相慰问,而后就座。问言大姉,世尊在时,诸比丘辈,威仪进止,其...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缠

缠者,缚也。谓一切众生,被此十法缠缚,不能出离生死之苦,证得涅槃之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无惭,惭即惭天。谓人于屏处作诸过恶,不自惭耻也。 二、无愧,愧即愧人。谓于人所见处为诸过非,不知羞愧也。 叁、嫉,嫉者,妒也。谓见他人荣富,心生妒忌也。 四...

《三藏法数》 / 323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普悲观音

叁十叁观音之一。两手於衣垂於前,立丘上之相。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慈云

慈心广大,於一切,譬如云也。鸡跖集曰:「如来慈心,如彼大云,荫注世界。」 又(人名)宋杭州天竺灵山寺灵应尊者,名遵式,字知白,真宗赐号慈云。天台寧海人,宋太宗乾德元年癸亥生。於国清寺普贤像前烧一指,誓传天台之道。明道元年壬申十月八日入寂,寿六十九。见佛祖统纪...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大乘百法

百法束为五门:谓色法十有一,心法八,心所有法五十有一,不相应行法二十有四,无为法六,共成一百也。 色法十一,色即质碍之义,谓眼耳鼻舌身五根,色声香味触五境,及法处所摄一分,此十一种法,皆有色相可见可对,故总名为色法。(法处即意识所取之境,具有四分:一、心所法...

《三藏法数》 / 1706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慧云

智慧之云,如来之一切眾生,如大云也。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慧云含润,电光晃耀。」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业田

业能生苦乐之果,故譬之於田。华严经叁十八曰:「业田爱润无明。」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妄云

烦恼之蔽心性有如云也。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老尼置油鉢试优婆鞠多

见[油]条。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小烦恼地法

小乘七十五法中五种心所法之一种。忿,,慳,嫉,恼,害,恨,諂,誑,憍,之十心所也。此十者唯修惑而起於意识,且各各与无明相应而起,非如大烦恼地法之心所,一切染心俱起者,故名小烦恼地法。俱舍论四曰:「唯修所断,意识地起,无明相应,各别现行,故名為小烦恼地法。」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衣

四分律以叁衣与僧羯支Saṁkakṣikā,及肩衣為五衣。五分律以叁衣与肩衣水浴衣為五衣。义净之新律,以叁衣与僧脚崎及俱苏洛迦為五衣。见十八物图。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八十种好

又曰八十随形好,更细别叁十二相為八十种之好也。随形好者随叁十二形相之好也。 一无见顶相,佛顶上之内鬘,仰之则愈高,遂不见其顶上;二鼻高不现孔;叁眉如初月;四耳轮垂埵;五身坚实如那罗延;六骨际如鉤锁;七身一时迴旋如象王;八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九爪如赤铜色,薄...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梵语曰路迦Loka,世俗也。可破毁者,堕於生灭者,真理者。义林章二末曰:「世谓隐可毁坏义。」又曰:「性堕起尽,名之為世。」唯识述记一本曰:「可毁坏故,有对治故。隐真理故,名之為世。」又,时之异名。迁流之义。楞严经曰:「世為迁流。(中略)过去未来现在為世。」十地...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烦恼

一,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大烦恼,為一切诸烦恼生起之本,故名為根本烦恼。二,随烦恼,忿恨等二十之烦恼,以前之根本烦恼為体,或為由此流出者,故名為随烦恼。是唯识之法相也。见唯识论六,百法问答钞二。 又一,分别起烦恼,依邪师邪教邪思惟之缘而起之我见边见等理...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持油钵

义楚十九曰:「律云:护持净戒,如擎油鉢,若护浮囊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性横修纵

台家所说法报应之叁如来,正了缘之叁佛性,行智理之叁法,法般解之叁德等,在圆教為不纵不横,在别教為纵横差别,约之於性修因果二门,而谓之性横修纵,因纵果横。性横修纵者,就叁德明之,则此叁齐為性德,般若解脱之二德不更為智断之修用,叁法自立,互不相融,如叁帝王之鼎立,...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十五方便

台家修禪之法,分方便与正修二道,先為方便行,有二十五种,其次正修十乘观法。二十五种之方便行,分為五科:一、具五缘:持戒清净(离叁业之非)、衣食具足(蔽形凌飢)、閒居静处(山林兰若)、息诸缘务(学问犹废何况俗事)、近善知识(资我身长我道)。二、訶五欲:訶色(色如...

《佛学大辞典》 / 419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佛像之布帛也。準提仪轨曰:「将像於静室秘密供养,以帛像。念诵时去帛,瞻礼供养。念诵毕欲以帛,慎勿令人见。」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本觉

眾生之心体,自性清净,离一切之妄相,照照灵灵,有觉知之德。是非修成而然,乃本有自尔之性德,故曰本觉。即如来之法身也。然此本心体,无始以来,於无明烦恼,隐藏至於今日,一旦依修治之功,始显其性德,是曰始觉,然觉而观之,则始觉非别,原為本觉之体,故始觉本觉,咸同一...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随烦恼

又曰随惑。俱舍论有二义:一名一切之烦恼。以一切之烦恼,皆随逐於心,為恼乱之事也。二对於六随眠之根本烦恼,而名其餘之烦恼為随烦恼,又对於根本而名為枝末惑。七十五法中除六大烦恼无明之一。五大烦恼及大不善之二,小烦恼之十,不定中之不善睡眠与恶作等十九法是也。俱舍论二...

《佛学大辞典》 / 305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如来光明出已还入

佛涅槃时示於阿修罗等之奇瑞也。涅槃经一曰:「尔时如来面门所出五色光明,其光明曜诸大会,令彼身光悉不復现,所应作已,还从口入。时诸天人及诸会眾阿修罗等,见佛光明还从口入,皆大恐怖,身毛為竪,復作是言:如来光明出已还入,非无因缘,必於十方所作已办,将是最后涅槃之...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罗睺罗

Rāhula,旧作罗云,罗吼罗,罗睺罗,罗睺。新作曷罗怙罗,何罗怙罗,罗怙罗。佛之嫡子。在胎六年。生於成道之夜。十五岁出家。舍利弗為和上,而彼為沙弥,逐成阿罗汉果,在十大弟子中為密行第一。后於法华会上迴於大乘。受蹈七宝华如来之记别。以生於罗睺罗阿修罗王障蚀月时,故名...

《佛学大辞典》 / 208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无知之异名。无知有二,一染污无知,二不染污无知。俱舍论一曰:「以诸无知能实义及障真见,故為冥。」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阴

新译曰蕴,旧译曰阴。净影之说,如大乘义章八本所谓:「积集名阴,阴积多法故。」是与新译蕴之义同。天台之说,如止观五上所谓:「阴者,阴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阴是积集,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是阴有荫与阴积之二义,见[蕴]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油鉢

义楚十九曰:「律云:护持净戒,如擎油鉢,若护浮囊也。」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油鉢

持正念譬如持油鉢。涅槃经二十二曰:「譬如世间有诸大眾,满二十五里。王勅一臣持一油鉢,经由中过,莫令倾。若弃一滴,当断汝命。復遣一人拔刀在后随而怖之。臣受王教,尽心坚持。经歷尔所大眾中,虽见可意五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着彼邪欲,当弃所持,命不全济。是人以...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二无记

体性羸弱,不可记善,不可记恶者,曰无记性。此无记有二种:一、有无记,惑障之极微弱者,惑障隐圣道,故曰有,非感苦果之恶性,故曰无记。又名染无记。如俱生之我见是也。二、无无记,离惑障之无记法也,又名净无记。宿世业力如所感之五蕴色心及山河草木等,即一切之果报...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种国土

天台所立。一凡圣同居土,凡夫与[圣者]同居之国土也。此中有净秽二种。如阎浮提為凡圣同居之秽土,如兜率之内宫,西方之极乐,為凡圣同居之净土。二方便有餘土,此罗汉死后所生之国土在叁界之外。罗汉思死入无餘涅槃者误,实则土生於方便有餘也。修小乘之方便,断尽叁界之烦恼,因...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粥罢

晨朝喫粥之后也。勅修清规圣节曰:「至五更住持行香回,再,粥罢上堂。」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爱润

人将死时,特起恩爱之烦恼以润业种,令生未来之苦果也。八十华严经叁十八曰:「业田爱润无明。」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谓白事而通达其志也。小补疑会曰:「,通作復。復,房六切。白也。」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五盖

盖即盖之义。有五法,能盖心性而不生善法也。一、贪欲盖,执着五欲之境以盖心性者。二、瞋恚盖,於违情之境怀忿怒以盖心性者。叁、睡眠盖,心昏身重,而不為其用以盖心性者。四、掉悔盖,心之躁动,谓之掉,於所作之事而心忧恼,谓之悔,以盖心性者。五、疑法,於法犹豫而无决...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不见

一鱼不见水,鱼以水為居宅,游泳水中,无所障碍,故曰鱼不见水。二人不见风,风者但有声响可闻,而形相不可见,故曰人不见风。叁迷不见性,灵明觉知之性,人人本具,但為烦恼无明所障,而不了知,故曰迷不见性。四悟不见空,学人既觉了灵知之性,本来空寂,而此空性亦不可得,故...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理惑

对於事惑而言。我见边见等见惑,迷惑於四諦之理,谓之理惑。贪瞋等思惑,迷惑於世间之事相,谓之事惑(就藏通二教而论)。又根本无明之惑,能障中道之理,使不显发,谓之理惑。见思之惑,能空寂之理,尘沙之惑,能障化导之事相,谓之事惑(就别圆二教而论)。见玄义释籤六。...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缠

於上八缠加忿之二為十缠,忿者对有情非情,使心愤发者。者隐藏自罪使不发露者。俱舍论二十一曰:「毘婆沙宗说缠有十,谓於前八更加忿。」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四种观行

此乃懺悔者,為灭罪方便,而修之四种观行也。一观因缘,其罪為无明所,无正观之力,不知罪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不知自烧等,观為罪之因缘也。二观果报,所有诸恶不善业之业,叁世轮转之苦果,了无穷极,沦溺於生死大海,冥然无涯,如抱石沈渊,遂难出脱,观為罪之...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烦恼业苦

又曰惑业苦。依贪瞋无明之烦恼而造善恶之业,依善恶之业而感叁界之苦乐,又依此苦果之身而造起烦恼之业。如是叁法轮转而游,故谓之叁轮。亦曰叁道。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涅槃字义

前言涅槃為灭等者,是字释也,更有义释涅槃Nirvāna者。婆沙论二十八曰:「涅名稠林,槃名為出。出蕴稠林,故名涅槃。復次槃名织,涅名為不,以不织故,名為涅槃。如有缕者便有所织,无则不然,如是若有业烦恼者便织生死,无学无有业烦恼,故不织生死,故名涅槃。復次槃名后有,涅...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七垢

一、欲垢,欲,即希求之义。垢者,尘也,污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不求他知;若欲令他知,我成就如是功德,是名欲垢。 二、见垢,见者,执着分别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无执着分别之见;若生执着,是名见垢。 叁、疑垢,疑者,迷惑不了也。谓人于诸所有功德,若或疑惑为功德耶...

《三藏法数》 / 322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袍裳

又曰袍服(作法服者非)。袍者原為祇支(左右衣),与肩衣(右胃衣)之二物,来支那合此二物。加袗袖,称為褊袗。是今之袍也,裳者,梵语涅槃僧,即裙也。此袍裳上下离而着為袍服,上下缀一為直裰。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俗諦

世俗諦,新曰俗諦。真之义,真理之世俗事相也。寄归传四曰:「俗諦者,旧云世俗諦,义不尽也。意道俗事他真理,色本非瓶,妄為瓶解。声无歌曲,漫作歌心。(中略)由此真,名為俗矣。此据即俗,名為俗,或可但云真諦諦。」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香尘

尘者染污之义。色声香味等為污人之情识而真性者,故斥之曰尘。香者六尘之一。叁藏法数二十八曰:「尘即染污义,谓能染污情识,而使真性不能显露。(中略)旃檀沈水,饮食之香,及男女身分所有香等,是名香尘。」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无明惑

台家所立叁惑之一。為障中道之理之根本无明,别教之菩萨从初地断之,圆教之菩萨,从初住断之,而证中道之理也。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六种俱生惑

百法明论所记贪,瞋,慢,无明,疑,不正见之六烦恼也,此六者皆為俱生之惑。同解上曰:「此六即俱生,若开恶见法十,即分别惑也。又十惑中瞋唯不善,餘九皆通有不善。」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爱水

自爱欲之情流出之水液。如精液者。楞严经八曰:「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中略)心着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又爱欲之烦恼,能润业而引未来之果,故譬之以水。八十华严经叁十七曰:「业為田,识為种,无明闇,爱水為润。」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六蔽

蔽者蔽之义,净心者有六种。一慳贪,布施而使不生。二破戒,戒行而使不生。叁瞋恚,忍辱而使不生。四怜念,精进而使不生。五散乱,禪定而使不生者。六愚痴,智慧而使不生。见智度论叁十叁,止观八之二。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违他顺自

对於违自顺他而言。谓违背他性而随顺自家之本性也。起信论义记卷中解心生灭门之下,就随缘真如与成事无明,论其各有此义。随缘真如之违他,谓真如反对他,无明妄染,显现自家之德也。顺自者,谓真如随顺自家之本性,内自重於无明,令起净用也。是即还灭门之意。成事无明之违他,谓...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十叁资具

一、僧伽胝Saṁghāti,译云重复衣。二、嗢咀囉僧伽Uttarāsaṅga,译云上衣。叁、安咀婆娑Antarvāsa,译云下衣。此叁服皆名支伐罗Civara,北方诸人多名法衣為袈裟,即是赤色之义,律文中无此语。中方皆云支伐罗。四、尼师但娜Niṣidana,卧坐具也。五、泥伐散娜Nivāsana,裙也。六、副...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两垢

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二真如也。自性清净之体,伏藏於烦恼之垢染,曰有垢真如,即在缠真如也。佛果所显之理体清净,而不於垢染,曰无垢真如,即出缠真如也。摄论谓為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佛性论以在缠真如為有垢如,出缠真如為无垢如,染净两分之真如也。观经疏玄义分曰:「无尘...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世俗諦

慈恩谓為世俗諦。义净谓為俗諦。皆為於胜义諦之称。单曰世諦或俗諦,亦同。世俗之道理也。寄归传四曰:「俗諦,旧云世俗諦,义不尽也。意道:俗事他真理,色本非瓶妄為瓶解,声无歌曲漫作歌心。(中略)由此盖真名為俗矣。此据即是俗,名為俗,或可但云真諦諦。」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象牙华

谚言象闻雷则牙上生华。涅槃经八曰:「譬如虚空震雷起云,一切象牙上皆生华。若无雷震,则华不生,亦无名字。眾生佛性,亦復如是。常為一切烦恼所,不可得见。是故我说。眾生无我,若得闻是大般涅槃微妙经典则见佛性,如象牙华。」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慳心

六蔽心之一。慳贪之惑,心為蔽,不行布施也。见智度论叁十叁,叁藏法数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愚惑

心愚而迷於理者。无量寿经下曰:「愚惑所,不能深思熟计。」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

小烦恼地法之一。二十随烦恼之一。心所名。恐名誉之欲堕,隐自造之罪之精神作用也。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