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条搜索结果

六智

见道中之四諦智及法智比智六者,若法智比智歷四諦,则為十六智,即见道之十六心也。仁王经上曰:「有学六智。」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见道

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十五心

经过小乘俱舍宗见道之念数也。见[见道]条。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九十八随眠

亦名九十八使。烦恼之异名也。常随逐於人,故谓之随。其状体幽微难知,如眠性,故谓之眠。此為贪,瞋,痴,慢,疑,身,边,邪,取,戒之十随眠,配於叁界五部者。即欲界见苦所断十种,见集及见灭所断七种(除身边戒),见道所断八种(除身边),并欲界修所断四种(贪瞋痴慢),合...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振波迦论真陀摩那迦楼

译曰伤悲怜念。见道神足无极变化经。梵Ohinno akaruṇacintāmanasikāra。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利钝二根

析玄云:见道行人,根有二种。谓须阤洹初果之人,破惑见理,名为见道。(梵语须阤洹,华言入流,谓预入圣人之流也。) 一、钝根名随信行,婆沙论云:由彼依信随信起行,谓此一类行人,从来性多钝故,自不披阅教文,但信他人言说而得悟道,故名随信行。 二、利根名随法行,婆沙...

《三藏法数》 / 164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见道释义

叁论宗,四种释义之一。见[四释]条附录。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声闻叁道

一、见道,谓声闻因断叁界见惑,见真谛理,故名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预入圣道法流也。) 二、修道,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即二果斯陀含...

《三藏法数》 / 247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2日

见修

见惑与修惑也。见道所断之理惑谓之见惑,修道所断之事惑谓之修惑。以见惑之故,不达於四諦之真理起种种之邪见;以修惑之故,作善恶之业而流转於叁界。此断尽见修二惑,而证真理,出离叁界。旧译家谓之见思见爱,新译家谓之见修。四教仪曰:「见思惑,又云见修。」同集註中曰:「见...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九遍知

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贤圣

外典谓之圣贤。内典谓之贤圣。贤者和於善之义。圣者会於正之义。和於善,虽离恶,而未发无漏智,不证理,不断惑,在凡夫之位者,谓之贤。既发无漏智,证理断惑,次捨凡夫之性者,谓之圣。见道前七方便之位,名為贤。见道以上名為圣。大乘义章十七本曰:「和善曰贤,会正名圣,正谓...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八智

证欲界四諦之智,谓之四法智,证上二界四諦之智,谓之四类智,四法四类,合為八智。即观八諦正断烦恼之无间道位谓之忍,既断烦恼之解脱道位谓之智。总有八忍八智。是无漏智之初也。见[见道]条。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十六行相

略云十六行。亦云二八行。见[见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罗陀那犍头

Ratnakhaṇḍa,佛名。译曰宝品。见道神足无极变化经叁。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九徧知

见修无学之叁道中,特於见修道所断烦恼等之断,建立九种之区别也。盖徧知為於四諦之境周徧知之之意。虽以智為其性,然今非称智為徧知。乃以因此徧知而断烦恼之故,於果附以因之名,名断為徧知。所谓断徧知是也。 俱舍论光记二十一云:「断徧知,谓诸断择灭為体。徧知是智,即是断...

《佛学大辞典》 / 1094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叁转法轮十二行

此有二种:一為教之十二,四諦一一有示劝证之叁转而為十二之教法者。二行之十二,叁转一一生眼智明觉四种之智者。若以四諦各别论之,四则有四十八行。眼智明觉者,见道十六心中四法智忍為眼,四法智為智,四类智忍為明,四类智為觉。是就见道而解之。又眼者观见之义,智者决断之义...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行位叁道

一、见道,无始已来,初发真无漏智而观諦理,以断一切见惑之位。在声闻乘為世第一法后之预流向,在菩萨乘為初地之入心。二、修道,更观諦理而断一切修惑之位。在声闻乘為预流一来不还之叁果,在菩萨乘為初地住心已后乃至第十地。叁、无学道,证理断惑究意,更无法可学之位。在声闻...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四乘十地

大乘同性经下於四乘各说十地:(一)声闻乘十地:一、受叁归地,初受叁归戒之位也。二、信地,信根成就之位也。叁、信法地,信四諦理之位也。四、内凡夫地,修五停心观等之位也。五、学信戒地,叁学成就之位也。六、八人地,见道之位也。七、须陀洹地,预流果之位也。八、斯陀含地...

《佛学大辞典》 / 624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十六行

四諦之十六行相。略云十六行,又云十六諦观。苦法智忍等十六之观法也,见[见道]条。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罗陀那质多

Ratnacitta,世界名。译曰宝意。见道神无极变化经叁。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须陀洹果

见道之终,即第十六心之位,对於前之向位而称為须陀洹果。声闻乘四圣位中正果初位之位也。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十六心行

与[十六行相]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十八有学

有叁说:(一)成实论之说。於见道前立二人,一随信行,二随法行。是钝利之二根也。大果经中,见道前分為二,与此同。是俱舍七圣中之前二也。叁无相行。前二人入於见道,空观相续而无相之间在者,(本宗如俱舍宗不别观四諦之行相),此叁為须陀洹行(新作向),四须陀洹果,五斯陀...

《佛学大辞典》 / 454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法轮叁相

法轮之语,虽通名一切之佛法,然常别指见道之八圣道而言,盖轮有辐轂輞之叁相,此八圣道亦具此叁相也。又车轮速疾,见道之观行亦速疾也。俱舍论二十四曰:「唯依见道,世尊有处说名法轮,如世间轮有速等相。见道似彼,故名法论。见道云何与彼相似?由速行等似彼轮故,谓见諦道速疾...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大地

见道已上之菩萨,分為十地,高地之位,谓之大地。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见道所断

叁断之一。由见道而断之法也。见[见道]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得之一种对於不获而言。谓得未曾得者,又言今得曾得而已失者。例如见道初无漏,凡夫未曾得,又如有漏定,曾得而已失,今并得之是也。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眼智明觉

见道中智之别称。苦法智忍為眼,苦法智為智,苦类智忍為明,苦类智為觉。见辅行五之四。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决择分

发於见道之无漏真智也。无漏之真智,通於见,修,无学叁道,见道為其一分,故云决择分。俱舍论二十叁曰:「分谓分段,唯见道一分,决择之分故,得决择名。」颂疏二十叁曰:「见道名决择分,是决择中一分故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

超佛越祖

谓作家手段超越於佛祖也。传灯录(云门章)曰:「汝等没可作了。见道着祖意,便问超佛越祖之谈。汝且唤那个為佛,那个為祖,说个超佛越祖底道理。」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