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8 条搜索结果

以了别为义,谓能照了分别一切诸法故也。 一、眼,谓眼与色为缘而生眼,眼依根而生,眼根因能见,是能见者,名为眼。 二、耳,谓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耳依根而生,耳根因能听,是能听者,名为耳。 叁、鼻,谓鼻与香为缘而生鼻,鼻依根而生,鼻根因...

《三藏法数》 / 863字 / 30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7日

末那

论所说八中第七,以由第八為所依,以第八之见分為所缘而生之也。末那译為意。意有思量之义,此常缘第八之见分思量,我為法,故名末那。我法二执之根本也。然则第六名為意,有何分别?彼為依此末那即意而生之,故曰意。即依主释也。此末那即第七,故...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2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8日

有九种之意:(一)一眼,二耳,叁鼻,四舌,五身,六意,七阿阤那,八阿赖耶,九阿摩罗。盖经中虽无列九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叁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海澄,九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20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8日

灭尽定与无想定四义不同

灭尽定者,谓受想心灭,出入息尽,身证此定,能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无想定者,谓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如冰鱼蛰虫,不能断惑,证入圣果。故此二定,有四种胜劣之义也。(见、思即见、思二惑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 一、...

《三藏法数》 / 402字 / 18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7日

六大

地水火风空也。四大前说。此空大虚通分也大了别心也。

《法门名义集》 / 24字 / 1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8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7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8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7日

四依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智不依。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法门名义集》 / 25字 / 10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8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8日

乳色

生盲人说乳色也。涅槃经十四曰:「如生盲人不乳色,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盲人復问:是乳色者如贝声耶?答言不也。復问贝色為何似耶?答言犹稻米末。盲人復问:乳色柔软如稻米末耶?稻米末者,復何所似?答言:犹如雨雪。盲人復言彼稻米末,冷如雪耶?雪復何...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9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8日

菴摩罗

又作阿摩罗,阿末罗。译曰清净,无垢,真如等。九中之第九。金刚叁昧经曰:「诸佛如来,常以一觉而转诸,入菴摩罗。」辅行叁之一曰:「菴摩罗九,名清净。」宗镜录五十六曰:「阿摩罗,翻无垢,体非一异,名真如。」旧译家以為阿赖耶之外别有此,而建立...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9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8日

密教依释摩訶衍论而立者,前之八与唯所立不异,第九之一切一心,又曰多一。是真如随缘而為有情非情,此一一有情非情各有一心,故曰一切或曰多,為同一真性,故曰一心。配於台宗之四教,则当於别教。第十之一一心,又曰一切一心。是通随缘之一切有情非情而唯為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8日

二果

一、增上果,谓眼耳鼻舌身五根,皆为所依,根即增胜,名增上果;又第六意,能引生眼等五,亦名增上果;又第七,前念为后念所依,亦名增上果;又第八为第七之所依故,亦名增上果。(第七者,即分别也。第八者,即藏也。) 二、异熟果,异熟果者,谓果报异时...

《三藏法数》 / 200字 / 8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7日

四种心

一、肉团心,肉团心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所依之处也。 二、缘虑心,缘虑心者,即缘持思虑之心,此通第八而言,谓眼缘色乃至第八缘根身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者,此缘虑心以第八藏为体故也。根身者,根即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种子者,即善恶...

《三藏法数》 / 226字 / 8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