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4 条搜索结果

一味

一味者,喻法华一乘之教也。如来法,必称机宜,以其机有大小,故历四时叁教,渐次调停,令其入大。然后高会灵山,纯谈一妙,开前四时叁教之法,即是圆妙一乘。一乘之外,更无别法。故经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是以无垢藏王菩萨于涅槃会上,白佛言:佛十二部经,譬如从...

《三藏法数》 / 354字 / 2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阿鍐览唅欠

khaṁ,大日如来之真言有叁品,此乃其上品之真言:即大日法身之真言也。青龙仪轨上曰:「曩莫,叁曼多,没駄喃,阿鍐览唅欠。」叁种悉地陀罗尼法曰:「下品悉地,阿罗波左那。中品悉地,阿尾罗吽欠。上品悉地,阿鍐览唅欠。」佛尊胜佛果叁种悉地真言仪轨曰:「阿鍐览唅欠,毘卢遮...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2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十忍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谓通教菩萨观五阴、叁界、因果、二谛等法,成就十忍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二谛者,真谛、俗谛也。) 一、戒忍,谓由观色阴而不犯禁制,即得戒忍;以作无作戒体,皆是色摄故也。(作无作戒者,谓初...

《三藏法数》 / 506字 / 20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十二因缘

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十二因缘。其言如此)无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无明。以无明故发生于行。无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20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五、渴见水喻

过去有人,痴无智慧,极渴须水,见热时焰谓为是水,即便逐走至辛头河,既至河所对视不饮。傍人语言:“汝患渴逐水,今至水所何故不饮?”愚人答言:“君可饮尽,我当饮之,此水极多俱不可尽,是故不饮。”尔时众人闻其此语,皆大嗤笑。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

《百喻经》 /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 144字 / 20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虚空藏菩萨神咒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佉罗帝耶山仙圣住处。与无数大比丘众俱。大菩萨众数如恒沙无量无边。演如来功德经已。尔时西方有如意宝珠。自然而现。百千释迦毗楞伽宝珠以为眷属。彼如意宝珠所出光明。皆悉瞙彻。此间人天声闻菩萨所有四大光明色像皆灭无余。唯除如来及如意宝珠。其余皆与无...

《虚空藏菩萨经》 / 8517字 / 20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4日

变食真言

即「娜謨萨缚怛他蘗多,嚩卢枳帝,唵,二婆囉叁婆囉吽」二十字也。销释金刚科仪会要注解二曰:「行人念此真言叁徧,七徧,或二十一徧。由此真言之力,其所供物,自然变成种种诸天餚饍。皆有五种色香上味。一一如须弥山。」案先念普供养真言,次念此变食真言,而后再念普供养真言。...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20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心

一心者,一念之心也。心性周遍,虚彻灵通,散之则应万事,敛之而成一念。是故若善若恶,若圣若凡,无不皆由此心。以心本具万法,而能成立众事。经云:叁界无别法,惟是一心作。是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三藏法数》 / 93字 / 20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字文殊

合叱洛呬燄之四字成一字之真言,而念诵之也。此為求子而修之。曼殊室利菩萨咒藏中一字咒王经曰:「此之一字悉能成就一切事业,悉能圆满所有善法。」本经除上经一卷(唐义净译)外,有大方广菩萨藏经中文殊师利根本一字陀罗尼法,一卷,唐宝思惟译。与上经同本异译。大陀罗尼末法中...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9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六大

地水火风空识也。四大前。此空大虚通分也识大了别心也。

《法门名义集》 / 24字 / 19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灭尽定与无想定四义不同

灭尽定者,谓受想心灭,出入息尽,身证此定,能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无想定者,谓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如冰鱼蛰虫,不能断惑,证入圣果。故此二定,有四种胜劣之义也。(见、思即见、思二惑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 一、...

《三藏法数》 / 402字 / 19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八大童子印言

第一慧光童子。种子為,叁昧耶形為五股金刚杵,印為金刚合掌而忍愿(左右中指)竪合如针。真言曰:「唵(归命)嚩曰囉摩帝入嚩囉(金刚慧光)菩地质多(菩提心)曩(种子)」。 第二慧喜童子。种子為,叁形為叁股鉤,印為金刚合掌,而忍愿(中指)竪合如宝形。真言曰:「唵(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22字 / 1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十四无畏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8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菩萨四心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萨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无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无量无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8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不空罥索毘卢遮那佛大灌真言

一卷,唐不空译。自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之第二十八卷抄译者。世所谓光明真言,即此中之陀罗尼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8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光明真言一明七印口决

日僧栂尾所传之秘法也。(一)智拳印。(二)外缚五股印。(叁)与愿施无畏印。為法报应叁身之印明,以(四)宝生如来印。(五)无量寿如来印。(六)智拳印。(七)八叶莲华印。解之。载於心舟七刀印田一。其第四以下之印,最宜秘之,以除灭叁毒者。是灭罪生善之根本故也。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7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婆伽婆,住舍卫国祇陀树林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于日前分,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国而行乞食。于其国中次第行乞,还至本处。饭食事讫,于中后时,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加趺安坐,端身而住,正念现前。时诸比丘俱往佛所,至佛所已...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陈天竺三藏真谛译 / 7466字 / 1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菩萨八种因果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无伤害心,是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叁、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7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善财童子

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文殊师利在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其时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善财其一人也,善财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相师名此儿曰善财。」善财诣文殊师利所发心,从此渐次南行,参[五十叁知识]条。梵Sudhana。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7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伊舍那

Īśāna又作伊邪那,伊赊那。居於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罗位於外金刚院之上首。十二天供仪轨曰:「伊舍那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言大自在天也。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叁戟鎗,浅青肉色,叁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髏為瓔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7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又曰执一语言部。梵名猗柯毗毘与婆訶利柯Ekavyavahārika,又Ekabyohara,或作鞞婆訶罗。小乘二十部之一。為佛灭二百年顷,由大眾部中分裂之一派。从大眾部现在有体过未无体之而出。立一切法无有实体但有假名之。故有此名。异部宗轮论,谓此部之,世出世法,皆无实体,但有假...

《佛学大辞典》 / 253字 / 17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儒童菩萨

释尊往昔為菩萨供养燃灯佛时之名也。见[然灯佛]条。 又谓孔子也。海录碎事十叁上引清净法行经云:「佛遣叁弟子震旦教化,儒童菩萨彼称孔丘,净光菩萨彼称顏回,摩訶迦叶彼称老子。」按,清净行法经,大藏经不载。盖偽经也。竹窗二笔曰:相传孔子号儒童菩萨,童者纯一无偽之称也。...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7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经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 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770字 / 17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

尊形

瑜祇经大金刚焰口降伏一切魔怨品曰:「我今更金刚药叉形,六臂持眾器,弓箭剑轮印(印铃也,是此尊之叁昧耶形)及萨埵羯磨。五眼布忿怒,叁首马王髻。」秘藏记末曰:「金刚药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轮即牙菩萨,是寂静身。」补陀落海会轨曰:「金刚药叉不空成就佛忿怒,自性轮...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7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7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无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十因

因(诸法名想言。是名随因)。以有因(以有事故有所作。是名以有因。以有手故有所作。以有足故有游行。以有饥渴故求饮食。如此之类名因)。种殖因(种诸种子。名种殖因)摄因(水土润泽。是名摄因)生因(种子于芽。是名生因)长因(芽茎相续乃至成熟。名长因也)自种因(种种种子各各...

《法门名义集》 / 187字 / 1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叁界

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名叁界。亦名叁有。欲界始从地狱上至六天。皆有六欲之情。通为欲界。色界总有四禅。合十八天。初禅梵天已上无有女形。色身清净故曰色界。非是散善所能惑也。要修禅定得生其中。无色界有四天。此众生过去时厌患色碍。修无边虚空叁昧生在其中。无有身形。但有...

《法门名义集》 / 127字 / 1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百一十城

善财童子以福城為起点,次第南行而求善知识之城数。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此长者子,曩於福城,受文殊教,展转南行,求善知识。经由一百一十善知识已,然后而来,至於我所。」六十华严五十九曰:「弥勒曰:此童子者,昔於频陀伽罗城,受文殊师利教,求善知识。展转经由一百一十...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6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九股杵

金刚杵上下之头九分者。微妙漫拏罗经曰:「若復作九股,上下猛炎相,此是忿怒金刚杵。」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6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不动尊十四印明

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也。 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空(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空面,是以二空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竪,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

《佛学大辞典》 / 840字 / 1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字文殊

以齿[口临]或体哩呬淫一字,為真言文殊菩萨也。叁摩耶形,為於青莲华上载如意宝珠者。尊象為童子形。金色。半跏坐千叶白莲华上。左手执青莲华。其华上有如意宝珠。右手向外。五指垂下。作满愿之印。熙怡微笑。其首髻為一髻。故又称一髻文殊。以此菩萨為本尊而修法,其法名一字文...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1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佛乘

唯一成佛之教法。是法华经所。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佛乘。」同品曰:「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法。」同品曰:「於一佛乘,分别叁。」金刚一字轮王仪轨经曰:「十方剎土中,唯有一佛乘如来之法,等指诸佛体,是故名智拳。」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6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舍婆提城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婆提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食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如常敷座,结加趺坐,端身而住,正念不动。 尔时,诸比丘来诣佛所,到已,礼佛足,右...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 6995字 / 1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2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四难

一、值佛难,谓众生因无始惑业,轮回六道之中,四趣不得见佛闻法,固不在言;设得人身,若生在东西北叁洲者,佛不出现于彼,皆不见佛;得生南洲,而或居边地,或着邪见,佛虽出世,如是等人亦不得见佛;而况佛不常出,值遇良难。故经云:诸佛兴出世,悬远值遇难。此举人之值佛难...

《三藏法数》 / 542字 / 15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无相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涅槃经叁十曰:「涅槃名為无相,以何因缘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无如是相。故名无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皋諦

梵名Knnti,又作睪帝。译言何所。十罗剎女之一。种子為,形像為女形,衣色红青,右手把裳,左手持独股,如打物形,立膝。密家以之為文殊师利菩萨之化身。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一切处无不相应真言

四摄菩萨真言也。参照[四摄菩萨]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叁世觉母

文殊菩萨之异名。由出生智慧之意。故云觉母。盖文殊菩萨,司毘卢舍那之大智,為叁世诸佛成道之母故也。心地观经曰:「叁世觉母吉祥。」圣无动尊大威怒王秘密陀罗尼经曰:「妙吉祥菩萨是叁世觉母,故名文殊师利。」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持明

梵语陀罗尼Dhāraṇi,译曰持。明者,真言之异名,持明者,陀罗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谓之持明。演密钞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称,梵语尾尼也。此译云明,破闇為义。(中略)亦持亦明,持即是明。」大日经疏九曰:「持明者,梵云陀罗尼,持明谓总持一切明门明行。」同叁曰:...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二谛

一者世谛。亦名俗谛。二者第一义谛。亦名真谛。谓缘法不目名用万差别言显相。皆是世谛。谛者实也。于凡是实。于圣非实。故名世谛。第一义谛真妄平等垢净不二。凡是无实无相无诠。皆是第一义谛所摄。出世圣人乃证斯理。最实无比。故言。第一义谛。诸佛法是依二谛。共表一法。不相...

《法门名义集》 / 172字 / 15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5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尼犍

Nirgrantha,又作尼虔,尼乾,尼健。六大外道之一。尼犍具曰尼犍陀。译曰离繫,不繫,无结。离叁界繫缚之义也。是為外道出家之总名。但此外道,特修裸形涂灰等离繫之苦行,故取总名為别名。自佛法毁之,名曰无惭。以彼母之名名為若提Jñātī,译曰亲友。彼為其子,故曰尼乾陀若提子N...

《佛学大辞典》 / 467字 / 1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

二十五有

开叁界為二十五有。欲界有十四有,四恶趣四洲六欲天也。色界有七有,四禪天及初禪中之大梵天,并第四禪中之净居天与无想天也。无色界有四有,四空处是也。通叁界而有二十五之果报,名二十五有。辅行二曰:「二十五有,总為颂曰:四域(即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王,四禪四无色,...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