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 条搜索结果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叁贤之人,未得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智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叁地菩萨,得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律、论、咒之不同。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5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

大般涅槃

大般涅槃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而情不在已。厕流尘蚁...

《大般涅槃》 / 855字 / 15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

伽陀

Agada,阿伽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十曰:「譬如伽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伽陀此云良药。」参照[阿伽陀]条。 又(术语)Gāthā,又作伽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伽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行),凡文之文字数至叁十二字者,谓之為首卢伽陀Ślok...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5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二王

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伽蓝

佛為伽蓝国眾人戒十恶,说慈悲喜捨之四安稳处。摄於中阿含叁。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如

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於方便品。天台大师开演其深旨者,有玄义、文句、止观、别行玄之四书。其中正释十如之相貌者,玄义与止观也,有通解与别解二种。别解分四类:四类者,四越(止观谓為四途)与人天与二乘及菩萨佛也。玄义分五类:别解菩萨与佛也。文句释佛之权实二智,故...

《佛学大辞典》 / 864字 / 15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轮王七宝

阿含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是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是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

八寒地狱

以上八大地狱外,更有八处之寒地狱。依次横列者也。一頞部陀Arbuda,此云疱,极寒逼身身上生疱也。二尼刺部陀Nirarbuda,此云胞疱,严寒逼身身分疱裂也。叁頞哳吒Aṭaṭa,四矐矐婆A a a,五虎虎婆Hahādhara,此叁者逼於寒而自口中发如是异声也。六嗢鉢罗Ut ala,此云青莲华,严...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1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马头观音

梵名何耶揭梨婆Hayagriva,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六观音之一。以配止观所说六观音之师子无畏观音,為畜生道之教主,是无量寿之忿怒身,以观音為自性身,以马置於头,故曰马头观音,亦曰马头大士。為大忿怒威猛摧伏之形,故称為马头明王。乃五部明王中莲华部之明王也。戴马者,如转...

《佛学大辞典》 / 474字 / 1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二部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阿含

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身口,则防之以禁律;明善恶,则导之以契;演幽微,则辨之以法相。然则三藏之作也,本于殊应,会之有宗,则异途同趣矣。 禁律,律藏也,四分十诵。法相,阿毗昙藏也,...

阿含 / 544字 / 14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4日

道行般若

大哉智度!万圣资通,咸宗以成也。地合日照,无法不周,不恃不处,累彼有名,既外有名,亦病无形,两忘玄莫,喟然无主,此智之纪也。夫永寿莫美乎上干,而齐之殇子;神伟莫美于凌虚,而同之𠉌滞;至德莫大乎真人,而比之朽种;高妙莫大乎世雄,而喻之幻梦。由此论之,亮为众圣宗矣...

《道行般若 / 835字 / 1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僧祇支

Saṁghāṭi,又作僧迦,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迦。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於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於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於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殑河女

此女爱念其子共没於殑河,死,生於梵天。心地观叁曰:「昔有女人抱其子,渡於恒河水瀑流。以汎水故力难前,与子俱没无能捨,為是慈念善根力,命终上生於梵天,受梵天叁昧乐,得遇如来受佛记。」性灵集八曰:「殑河女人,因爱子而生天上,坐海丈夫,发慈悲以成大觉。」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14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烦恼之异名。覆盖之义。覆行者之心,使善心不开发者。法界次第上之上曰:「盖以覆盖為义。能覆盖行者,清净信心,不得开发。」无量寿下曰:「离盖清净,无厌怠心。」参照[五盖]条。 又笠盖,比丘所用者。释氏要览中曰:「律云:跋难陀比丘,持大盖行(似今凉伞也)。诸居士遥见...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1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

佛说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失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不修外道

十种外道之一。六师中删闍夜毗罗胝子之所计也。谓不必求道,生死劫数,则苦尽而自得涅槃,如缕丸转高山,缕尽则自止。此外道由得五通,而见过去八万劫之事,八万劫之外则无所见。因指八万劫以前為冥諦涅槃。注维摩叁云:「肇曰:其人谓道不须求,生死劫数苦尽自得。如缕丸转...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13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何耶揭唎婆

Hayagrīva,又作贺野紇哩嚩,译曰马头,明王名。大日疏五曰:「何耶揭唎婆,译云马头。其身非黄非赤,如日初出之色。以白莲华為瓔珞等,庄严其身。光焰猛盛,赫奕如髮。指甲利,双牙上出首髮如师子顶毛,作极吼怒之状。此是莲华部忿怒持明王也。犹如转轮王宝马巡歷四洲,於一...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叁十二祖传

一卷,清世宗御笔恭绘古德道像叁十二尊又取其本传提纲摘要作為小传每传又作一讚刻石大内,以备摹搨流布。未既,世宗崩。高宗以所搨祖像叁十二轴赐武林理安寺。后修寺志,即以此传讚载於首册。然此传讚,未刻书板。民国七年普陀山法雨寺住持印光法师捐资刻於扬州藏院。其叁十二祖...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门释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前,悬谈一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3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

佛说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中阿含四十五,心同本。说心意之相。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1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 《佛说意经》

丹霞

邓州丹霞山之天然禪师,嗣石头。初至江西,见马祖时,以两手拓襆头脚。马祖视之曰:南岳之石头是汝师也。遽抵石头,亦以手拓襆头脚。石头曰:着槽厂去。霞礼谢而入行者房。随执爨役凡叁年。忽一日石头告眾曰:来日欲割佛殿前草。及期。大眾童行各构锹钁剗草。霞独以盆水洗头,而跪...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善生

善生童子,顺婆罗门之法,每朝洗浴,礼拜六方,佛见之而说佛法之六方礼,父母為东方,应以五事敬顺。师為南方,应以五事敬奉。妻妇為西方,应以五事敬待。亲族為北方,应以五事观敬。僮僕為下方,应以五事敬授。以沙门婆罗门為上方,应以五事供奉。礼敬如是诸方,则死得生天。此...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1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 《善生经》 / 本站介绍:长阿含经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眾生,化缘既尽,於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於四禪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於诸禪定,终於第四禪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六十二见

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寿天

天人之寿者。色界第四禪无想天之寿命,為五百大劫,是色界天之最寿也。无色界之第四处非想非非想天為八万劫,是叁界之最寿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沙门

Śrmaṇa,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囉磨拏、室囉磨拏、沙迦懣囊,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為出家者之都名。注维摩曰:「肇曰:沙门,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1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

梵网

梵网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本与[华严]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安译诸论於最后译出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生符

比佛之教法於仙道,称為生符。提谓曰:「欲得不死地,当佩生之符,服不死之药,持乐之印。」法华玄义十曰:「生符者,即叁乘法是。」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住

亦名十地。入理般若名為住。住生功德名為地。谓既得信后进而住於佛地之位也。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发起十住心,涉入十信之用,圆成一心之位也。二、治地住,心之明净,如琉璃内现精金,以前之妙心履治為地也。叁、修行住,涉知前地俱已明了,故游履十方而无留碍也。四、生贵住,与...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1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

一实境界

一实境界者,即一实相之理也。不变不异,无灭无生,自性清净,离虚妄相,犹如虚空,平等普遍,诸佛众生无二无别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1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

女人求愿

昔者菩萨,身为女人,厥婿禀气凶愚妒忌,每出商行,以妻嘱邻独母,母奉佛戒为清信行。时佛入国,王逮臣民靡不受戒,独母闻,还为妇说之。妇喜叹曰:“斯即无上正真道.最正觉者也。”从母闻佛,即遥稽首。斋日母曰:“可往听化乎?”妇喜曰:“可。”寻之城外,忽存婿妒,怅然不悦,旋...

《六度集 / 834字 / 1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遮罗国王

昔者,遮罗国王嫡后无嗣,王甚悼焉,命曰:“尔归女宗,以求有嗣之术,还吾不尤也。”后泣辞退,誓命自捐,投陨山险,遂之林薮。天帝释感曰:“斯王元后,故世吾姊也,今以无嗣捐躯山险。”怆然愍之,忽尔降焉,以器盛果授之曰:“姊,尔吞斯果,必有圣嗣,将为世雄。若王有疑,以器示...

《六度集 / 1534字 / 1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7日

七佛

过去之七佛也。其七佛出世教化之相。说於阿含一之大本及增一阿含四十四之十不善品。其他有七佛父母姓字,七佛之别译,七佛名号少异,同一梵语之转讹也。阿含大本曰:「过去九十一劫时,时世有佛名毘婆尸如来Vi aśyin。復次,过去叁十一劫有佛名尸弃如来Śikhin。復次...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1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1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半偈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之后半偈也。涅槃十四谓释迦如来往昔入雪山修菩萨行时,从罗剎闻前半偈,欢喜而更欲求后半。罗剎不听。乃约捨身与彼。欲得闻之。故谓為雪山之半偈,亦曰雪山之八字。心地观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為求...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世尊陞坐

「世尊一日陞法座,文殊白槌曰:諦观法王法,法王法如是。世尊便下座。」见碧巖九十二则,从容录第一则。白槌者,凡僧中欲成佛事时,座中一人先击槌,表白於大眾,使一会和之。戒律上之作法也。禪门之上堂则之,行白槌之法,老之说法前白槌,「法筵龙象眾当观第一义。」说法已,...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叁百矛

犹言叁十棒也。指数多而云。杂阿含十四曰:「彼王治罪,劙以叁百矛。」梵网下曰:「菩萨闻外道恶人以恶言谤佛戒时,如叁百鉾刺心。」涅槃十一曰:「我寧以身受叁百鉾,终不敢以毁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床卧具。」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十一面观音

六观音之一。具十一个顏面之观音也。依叁部轨,其影像有叁种,一耶舍崛多译之十一面曰:「善男子善女人!须用白栴檀作观世音像,身一尺叁寸,作十一面,当前叁面作菩萨面,左厢叁面作瞋面,右厢叁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

《佛学大辞典》 / 608字 / 1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8日

第一义

第一义者,即无上甚深之妙理也。其体湛寂,其性虚融,无名无相,绝议绝思。云:甚深之理不可说,第一义谛无声字。是也。(无声字者,谓离语言、文字之相也。)

《三藏法数》 / 72字 / 1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