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问古德:一法若有,毘卢堕在凡夫;万法若无。普贤失其体界;去此二途,请师速道。」见会元十七,葛藤集下。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魔所生之子也。又子者指物之称,直谓魔為子也。法华经普贤劝发品曰:「若魔,若魔子,若魔女,若魔民。」碧巖四则评唱曰:「他南方魔子,便说即心是佛。」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又作迷怛罗。西土有咒法,起死尸使去杀人,是名毘陀罗法。十诵律二曰:「有比丘,以二十九日,求全身死人。召鬼咒尸令起,水洗着衣着刀手中,若心念若口说:我為某故作毘陀罗,即诵咒术,是名毘陀罗成。若所欲杀人,或入禪定,或入灭尽定,或入慈心叁昧。若有大力咒师护念救解,若...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1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具名迦沙曳Kaṣāya,译曰不正,坏,浊,染等。又与加沙野之语同。译曰赤色。比丘之法衣有大中小叁件,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他之杂色,故从色而云袈裟。其形為长方形,故从形而云敷具,卧具等。其相割截小片,缀合如田畔,故从相而云割截衣,又云田相衣。其他有道服,法衣,忍...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10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六观音之一。具十一个顏面之观音也。依叁部经轨,其影像有叁种,一耶舍崛多译之十一面经曰:「善男子善女人!须用白栴檀作观世音像,身长一尺叁寸,作十一面,当前叁面作菩萨面,左厢叁面作瞋面,右厢叁面似菩萨面,狗牙上出,后有一面作大笑,顶上一面作佛面,悉向前后着光,其十...
《佛学大辞典》 / 608字 / 10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合相者,盖言众尘和合而为一世界也,世界本空,微尘不有,但众生不了,妄执为实。若是实有,即应世界不可分为微尘,若是实无,不应微尘合为世界。是知执有执无,皆不当理。经云: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是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10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梵语沙弥,华言息慈。初受十戒,名为沙弥;后受具足戒,名为比丘也。(具足戒者,即二百五十戒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不杀戒,谓常念有情,皆惜身命,应当怜愍,慎勿伤害,是名不杀戒。 二、不盗戒,谓物各有主,虽一针一草,亦不当攘窃,是名不盗戒。 叁、不淫戒,...
《三藏法数》 / 350字 / 10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0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不限何经,书写之,為作佛事。谓為经供养。供养经之义。经者属於叁宝中之法宝。供养经者,即供养法宝也。法华经分别功德品曰:「如来灭后,若有受持读诵,為他人说。若自书,若教人书供养经卷,不须復起塔寺,及造僧坊供养眾僧。」随求陀罗尼经记书随求陀罗尼,繫於病比丘之颈,大...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9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五种结界相者,乃是如来制比丘结界之法也。谓比丘若作法事,若行布萨,若建塔寺,或于空地,或在山林,或于水边,随其形量广狭大小,必须结界,以立界相。故说此五种之名相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布萨,华言净住。谓比丘当每月二番聚众,宣说戒法,以净身口意叁业,故云...
《三藏法数》 / 432字 / 9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9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源者,甚深法界之体也。此体不变不迁,非真非妄。因随缘故,有真有妄。若随法性净缘,则能出生诸佛之法。若随无明染缘,则能出生众生之法。染净之缘虽别,法界之体无殊。譬如流水,流虽清浊有异,所出之源是一也。
《三藏法数》 / 99字 / 9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谓观世音菩萨,于往昔无数恒河沙劫,有佛名观世音,蒙彼如来,授以如幻闻熏闻修金刚叁昧,同佛慈悲,拔苦与乐,身成叁十二应,入诸国土,化一切众生也。(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声教熏习,故曰闻熏;闻而复修,故曰闻修。金刚有坚利之能,以喻叁昧之力也。梵语叁昧,...
《三藏法数》 / 1983字 / 8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一音者,佛之音声也。盖众生缘有浅深,根有利钝,故于一音之中,同听异闻。若是人天根器,则闻佛说五戒十善之法;若是声闻根器,则闻佛说四谛之法;若是缘觉根器,则闻佛说十二因缘之法;若是菩萨根器,则闻佛说六度等法;各得解了。经云: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是也...
《三藏法数》 / 289字 / 8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补缀五处缺损之铁钵也。戒律之制,过五缀则不许用之,又不至五缀则不许更新。四分律九曰:「若比丘钵破减五缀不漏,更求新钵,尼萨耆波逸提。若满五缀不漏,更求新钵者,突吉罗。」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8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念即心念。此之一念,有真有妄。若凡夫以根对尘所起之念,念念生灭,此妄念也。若离根尘,真净明妙,虚彻灵通之念,即是如来正智之念也。此正智之念,非生非灭,不常不断,促一刹那而非短,延无量劫而非长。经云:一念普观无量劫。是也。(根者,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也。尘者,色声...
《三藏法数》 / 147字 / 8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谓诸有情,由颠倒妄想,起惑造业,随业感报,各各不同,故有十二类也。 一、卵生,卵生者,从壳而出生也。谓此类有情,因虚妄颠倒之惑,起飞沉乱想之业,惑业和合,故感此生之报,即鱼鸟龟蛇之类是也。(飞沉者,若想念浮举,则为飞禽;若情念沉重,报为鱼蛇之类也。) 二、胎...
《三藏法数》 / 1224字 / 8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比丘具足戒八篇之第八為灭比丘諍论之戒律也。比丘之諍有四事:一、言諍,此由谈论法相是非而起之諍也。二、觅諍,求觅比丘所犯之罪而起之諍也。叁、犯諍,缘比丘犯罪之虚实轻重而起之諍也。四、事諍,依他行羯磨之事,或云如法,或云不如法之諍也。灭已上四諍,有七种之毘尼,应用...
《佛学大辞典》 / 511字 / 8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8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六识者,眼、耳、鼻、舌、身、意各有识也。谓依五根能见五尘,而为五识,于五尘境,而起分别,为第六识。 一、眼识,谓眼根若对色尘,即生眼识。眼识生时,但能见色,而未起分别也。 二、耳识,谓耳根若对声尘,即生耳识。耳识生时,但能闻声,而未起分别也。 叁、鼻识,谓鼻...
《三藏法数》 / 231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欲界天之食物须陀味也。起世经七曰:「四天王天,并诸天眾,皆用彼天须陀之味。(中略)欲食时,即於其前有眾宝器自然成满,天须陀味种种异色。诸天子中有胜堂者,其须陀味食色最白净。若彼天子果报中者,其须陀味色则稍赤。若彼天子福德下者,其须陀味色则稍黑。时彼天子以手取天...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具曰金刚手秘密主。即金刚萨埵也,解之者有浅深二释。若依浅略释,则秘密主為夜叉王之异名。夜叉之身口意。隐密而不可了知,故西士之俗谓為秘密主,今金刚萨埵现此夜叉王之身,手持金刚,常為诸佛侍卫,故谓為金刚手秘密主。若依深秘释,则诸佛之叁业秘密。金刚萨埵执持其秘密,故...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色者,眼根所对之色也。色即法界,具足叁谛。以一切法,体性融通,互摄无碍。若一切色即一色,此是真谛,忘泯一切法也。若一色即一切色,此是俗谛,建立一切法也。若非一非一切,亦一亦一切,此是中谛,双遮双照,即中道也。尽理言之,非但色之一尘,具足叁谛,声香味触法五尘,...
《三藏法数》 / 204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