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条搜索结果

六种供具之一。涂於身手以供养佛也。智度论九十叁曰:「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涂身,供养诸佛及僧。」同叁十曰:「涂有二种:一以栴檀木等摩以涂身,二者种种杂擣以為末。以涂其身,及熏衣服,并涂地壁。」大日经疏八曰:「涂是净义,如世间涂能净垢秽息除热恼。」...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擣沈檀為粉抹,用以撒布於塔像者。法华经提婆品曰:「悉以杂华抹,供养七宝妙塔。」智度论曰:「乾应烧,湿应涂地,抹及华应散。」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7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一色

色者,眼根所对之色也。色即法界,具足叁谛。以一切法,体性融通,互摄无碍。若一切色即一色,此是真谛,忘泯一切法也。若一色即一切色,此是俗谛,建立一切法也。若非一非一切,亦一亦一切,此是中谛,双遮双照,即中道也。尽理言之,非但色之一尘,具足叁谛,声味触法五尘,...

《三藏法数》 / 204字 / 7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禪僧住持一寺,初说法為开堂,亦云出世开法。此时齎寄师,而通嗣法之信谓之信。见象器笺十。 又贤愚经六,说為信心之使,因此而总云為信。见[]条。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行者,施与之义,者為对佛信心之使(见[]条),故施与僧而烧之以使劝请佛也。汉书高帝纪曰:「行田宅」,「苏林曰:行音行酒之行,犹付与也。」此事為法会之严仪,非大会不作,作之者多係上位之人。普达王经曰:「佛言:乃昔摩訶文佛时,王為大姓家子。其父供养叁尊,父命子传...

《佛学大辞典》 / 578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烧之也,开堂之日,拈祝天子,谓之祝圣拈。為佛拈者,谓之嗣法拈。勅修清规开堂祝寿曰:「拈祝圣,次拈帝师,省院、臺宪、郡县、文武官僚,侍者逐一度,法嗣住持怀中拈出自插炉中。」嗣法拈,住持自以插於炉,其餘拈,住持拈付侍者,侍者以之插入炉中。...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6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天上之。又人中之妙亦云天,如人中之好华曰天华。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亦闻天上诸天之。」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6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巡堂

巡僧堂也,此有数种:一住持之巡堂(入院,旦望之茶,坐禪),二大眾之巡堂(叁八念诵),叁首座之巡堂(坐禪,大座参,结制),四维那之巡堂(圣节),五参头之巡堂(掛搭),六都寺之巡堂(库司汤),七知事之巡堂(结制,旦望茶),八请客烧之巡堂(方丈茶),九沙弥之巡堂(...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开堂祝圣,侍者插瓣,更拈一炷,又或新住持為嗣法亲插於炉却而中立,侍者进更撮烧之,并谓之从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6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六入

入,即趣入之义。谓六根为六识所依,能入六尘,故名六入。 一、眼入,谓眼根为识所依,能入于色,故名眼入。 二、耳入,谓耳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声,故名耳入。 叁、鼻入,谓鼻根为识所依,能入于,故名鼻入。 四、舌入,谓舌根为识所依,能入于味,故名舌入。 五、身入,...

《三藏法数》 / 152字 / 6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趣,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兜楼婆

Turuṣka,又作妒路婆。名。楞严经七曰:「坛前别安一小火炉,以兜楼婆,煎取水。」大日经疏七曰:「妒路婆草,是西方苜蓿,与此间苜蓿稍异也。」婆者娑之误。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6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健杜

又作健陀,健达。译曰。大日经疏九曰:「健杜是。」见[健陀]条。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6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腊八粥

宋时东京十二月初八日,都城诸大寺,送七宝五味粥。谓之腊八粥。见天中记。又清嘉录卷十二曰:「案荆楚岁时记,十二月初八日為腊日。魏臺访议汉以戌腊,魏以丑腊,以腊非定以初八日也。又西域诸国志云:天竺国十二月十六日為腊,而唐书历志以十二月為腊月,故八日為腊八。吴自牧书...

《佛学大辞典》 / 567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十一色

色以质碍为义。谓眼、耳、鼻、舌、身、无表六种,即内色也;色、声、、味、触五种,即外色也。凡有十一种之别焉。 一、眼,谓眼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二、耳,谓耳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叁、鼻,谓鼻根,有形质可见,故名色也。 四、舌,谓舌根,有形质可见,...

《三藏法数》 / 328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健陀穀子袈裟

健陀又作乾陀,树名,穀子者果实也。即以健陀树果实所染之袈裟也。其色赤或多赤少黑,是為袈裟之本色。又以健陀為之梵名,故云染。见[健陀]条。穀或作壳,枳壳(Kaṇṭaka)之意。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和种种之末為一丸者,以譬一法之中具无量之佛法也。首楞严叁昧经上曰:「譬如有王若诸大臣,百千种捣以為末。若有人来索中一种,不欲餘,共相熏杂。坚意!如是百千眾末中可得一种不杂餘不?不也世尊。坚意!是菩萨以一切波罗蜜熏身心故,於念念中常生六波罗蜜。」光明玄义...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健陀

又作乾陀、乾驮、健达。译曰赤色、黄色等,即袈裟之色也。百一羯磨九曰:「乾陀色。梵云袈裟野Kaṣāya,译為赤色。」章服仪曰:「木兰一染,此方有之。赤多黑少。若乾陀色。」寄归传一曰:「袈裟乃是蕃言,即是乾陀之色。」(Kanthā或Kanṭaka)。 又(物名)译曰Gandha,大日经...

《佛学大辞典》 / 472字 / 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二种性

种即种子,有发生之义;性即性分,乃自分不改之义。以由菩萨根性不定,故有二种之分也。 一、性种性,性种性者,即本性为性也。谓菩萨六入殊胜,分别一切诸法悉皆明了也。(六入者,谓眼入色、耳入声、鼻入、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也。殊胜者,菩萨根有胜力,故所见色等一一...

《三藏法数》 / 154字 / 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又云音神。八部眾之一,乾闥婆神Gandharva食,从身放,故云神。玄应音义叁曰:「犍沓和,又云犍陀罗,又作乾沓婆,或云犍达婆,或云乾闥婆。旧名也,今正言犍达缚。此云嗅,亦云乐神。一云食,旧云神,亦近也。经中亦作音神也。」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六剑

色,声,,味,华服,邪念之六法,譬如剑刃,即六尘是也。六度集经五曰:「吾以国為怨窟,以色声味华服邪念為六剑截吾身六箭射吾体。」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本為世尊之居室,今转為佛殿之异名。毘奈耶杂事二十六註曰:「西方名佛所住堂,為健陀俱知Gandhakuṭi,健陀是,俱知是室。此是殿之义。不可亲触尊顏,故但唤其所住殿,即如此方玉阶陛下之类,然名為佛堂佛殿者,斯乃不顺西方意也。」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佛国之名。维摩詰经曰:「有国名眾,佛号积。其国气,比於十方诸佛世界人天之,最為第一。其界一切,皆以作楼阁。经行地,苑园皆。其食气,周流十方无量世界,时彼佛与诸菩萨方共食。有诸天子,皆号严,供养彼佛及诸菩萨。维摩詰化作菩萨,到眾界。礼彼佛足,...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5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毕力迦

又作必栗迦,名。译曰目蓿,又曰触。大宝广博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中曰:「必栗迦,注云目蓿也。」慧琳音义十二曰:「毕力迦,名也。」同二十六曰:「此云触也。」梵Pṛkkā,S ṛkkā。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5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十二入

入即涉入之义。谓六根、六尘互相涉入,故名十二入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尘、味尘、触尘、法尘也。) 一、眼入,谓眼根对色,即能见色,是名眼入。 二、耳入,谓耳根对声,即能闻声,是名耳入。 叁、鼻入,谓鼻根对,...

《三藏法数》 / 298字 / 5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瞻匐

又作薝葡,树名。见瞻婆条(CBETA註:疑為见[瞻波]条)。维摩经观眾生品曰:「如人入瞻匐林,唯嗅瞻匐,不嗅餘。如是若入此室,但闻佛功德之,不乐闻声辟支佛功德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

八种喻

一、顺喻,谓佛说法随顺世谛次第,从小向大而为喻也。如经云:天降大雨,沟渎皆满。沟渎满,故小坑满。小坑满,故大坑满。如是渐次,乃至大海满。如来法雨亦复如是。众生戒满,乃至解脱满。解脱满,故涅槃满,是名顺喻。(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逆喻,谓佛说法逆于世谛次...

《三藏法数》 / 805字 / 5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