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7 条搜索结果

槃荼

Kumbhāṇḍa,又作弓槃荼、究槃荼、恭畔荼、拘槃荼、俱槃荼、吉槃荼、拘辨荼、满拏。鬼名。噉人精气之鬼。译作瓮形鬼、冬瓜鬼。南方增长天王之领鬼。探玄记二曰:「槃荼,依正法华经,名厌眉鬼。噉人精鬼等,亦名冬瓜鬼。王名毘楼勒,此云增长王,是南方天王。领二部鬼:一名...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1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摩利

梵名Kimari。又作憍摩利,俱摩罗。是鬼女眾之一,胎藏界外金刚部中之一尊也。形像肉色,左手持鉾,右手為掬,或左手执杵,右手执剑。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加兰

鸟名。见[迦陵频]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摩罗

见[摩罗]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1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意生身

又曰意成身。由Manomaya译之。初地以上之菩萨身。為眾生济度如意受生而得之身,故名。胜鬘经曰:「大力菩萨意生身。」宝窟中末曰:「意生身是初地已上一切菩萨。彼人受生,无碍自在。如心如意,名意生身。」四卷楞经二曰:「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速无碍,故名意生。」同经叁说叁...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蓝堂

寺内空虚之室,俗谓之蓝堂。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0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拘留孙佛

Krakucchanda,又作俱留孙佛,楼孙佛,拘留秦,迦罗餐陀,迦罗村駄,羯洛迦孙駄,羯罗迦寸地,羯句忖那等。译曰所应断已断,灭累,成就美妙等。当於过去七佛之第四佛,现在贤劫一千佛之最首者也。於贤劫中第九减劫人寿六万岁时出世。慧苑音义上曰:「迦罗村駄,此云所应断...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10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Saṁghāti,比丘叁衣之一。新称僧胝,僧致,僧鵄,僧知。译曰重或合。以割截而更合重之故也。义净译為复衣。其义译有种种之名。為叁衣中之最大者,故称為大衣。以其条数最多,称為杂碎衣。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必服之。故称為入王宫聚落时衣。有叁品之不同。九条十一条十叁...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10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俱毘罗

Kumbīra(鞞罗,俱尾罗),一作金毘罗(俱吠罗)译曰蛟。玄应音义五曰:「蛟龙,梵云宫毘罗,有鳞曰蛟龙。」西域记七曰:「有人慢心濯此池者,金毘罗兽多為之害,若深恭敬,汲用无惧。」 又Kubera,北方毘沙门天王之别名。阿育王经六曰:「復语鞞罗(翻不好身)言:汝於北方...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10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一叉

Ikṣvāku,译曰甘蔗氏。慧琳音义二十六曰:「又名日种善生,释迦种族之祖先也。在印度河流域之浮陀落(褒多那Potala)城。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9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又作僧致,僧鵄,僧知,僧胝Saṁghāṭi。见[僧梨]项。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9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入供佛閼之土器也。见[閼]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阇陀。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9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中论

Madyāmaka-śāstra,具名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摩罗什译。為古来叁论之一,极為尊重。其说相主张最彻底之中道。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所谓八不中道即无所得之中道,而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别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9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九品大衣

大衣即僧梨有叁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曰:「又僧梨,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叁条;中僧梨,下十五条,中十七条,上十九条;上僧梨,下二十一条,中二十叁条,上二十五条。下僧梨二长一短,中僧梨叁长一短,上僧梨四长一短。」古来所通行者其间上上品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9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优禪

又作忧承摩。鸟名。译曰高行。起世因本经二曰:「优禪摩,隋言高行,鸟名也。」异译经本曰:「忧承摩,此言高逝。」梵Uccaṁgama。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罗国钵

或作鬱罗,又名云优罗,总是一号。时诸比丘得此国贵好瓦鉢,不受,佛听受畜。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9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那烂陀

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9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剌那那

Ratnākara,佛名或菩萨名。译曰宝积。经中作罽那者误。智度论七曰:「剌那那罗,秦言宝积。」玄应音义叁曰:「剌那那罗,卢割切。光讚经作罗邻那竭菩萨,此译云宝积。旧维摩经汉言宝事,放光经作宝来。案梵本云曷剌怛那揭婆,此云宝臺,或云宝藏,皆一义也。经文有作罽,君例...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三十五、

复次,诸欲求利者,或得或不得,有真善心者不求自得利实,无真善心者为得贪利,故应作真善心。 我昔曾闻,有一国王,时辅相子其父早丧,其子幼稚未任绍继,钱财已尽,无人通致可得见王,穷苦自活。遂渐长大有辅相才,理民断事一切善知,年向成立盛壮之时,形体姝大勇猛大力才艺...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871字 / 9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罗国鉢

或作鬱罗,又名云优罗,总是一号。时诸比丘得此国贵好瓦鉢,不受,佛听受畜。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8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又作恒天。印度恒河之河伯也。见[殑]条。祖庭事苑七曰:「主河之名是女,非鼻闻香,未见其缘。」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8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8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耶迦叶

Gayākāśya a,又作竭夷迦叶、耶迦叶簸,罗汉名。耶,译曰象城,叁迦叶之一。光宅之法华疏一曰:「耶迦叶者,昔日亦是外道,其人事火,领五百徒眾,住在耶城中。如来往化,即捨邪从正,得罗汉道。仍以本所住城為名也。」文句一下曰:「耶亦竭夷,亦象,此翻城,家在王舍...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8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

二十九、

复次,譬如幻师以此阴身作种种戏,能令智者见即解悟。 我昔曾闻,有一幻师有信乐心,至昼闇山为僧设食。供养已讫,幻尸陀罗木作一女人端正奇特,于大众前抱捉此女,而呜唼之共为欲事。时诸比丘见此事已咸皆嫌忿,而作是言:“此无惭人所为鄙亵。”知其如是不受其供。时彼幻师既行...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915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三十二、

复次,若人学问,虽复毁行,以学问力寻能得道,以是义故应勤学问。 我昔曾闻,有一多闻比丘住阿练若处,时有寡妇数数往来此比丘所,听其说法。于时学问比丘于此寡妇心生染着,以染着故所有善法渐渐劣弱,为凡夫心结使所使,与此妇女共为言要。妇女言:“汝今若能罢道还俗,我当...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370字 / 8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

耶城

西域记八曰:「渡尼连禪河至耶城,甚险固,少居人,唯婆罗门有千餘家,大仙人祚胤也。」出城东南行,叁里,大道坦坦,直至菩提道场。法华经涌出品曰:「如来為太子时,出於释宫,去耶城不远,坐於道场,得成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成菩提之地,通常称為佛陀那Buddhagayā之地...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