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rgrantha,又作尼虔,尼乾,尼健。六大外道之一。尼犍具曰尼犍陀。译曰离繫,不繫,无结。离叁界繫缚之义也。是為外道出家之总名。但此外道,特修裸形涂灰等离繫之苦行,故取总名為别名。自佛法毁之,名曰无惭。以彼母之名名為若提Jñātī,译曰亲友。彼為其子,故曰尼乾陀若提子N...
《佛学大辞典》 / 467字 / 1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梵语陀罗尼Dhāraṇi,译曰持。明者,真言之异名,持明者,陀罗尼即真言也。又受持真言,谓之持明。演密钞一曰:「明者明咒,真言之别称,梵语尾尼也。此译云明,破闇為义。(中略)亦持亦明,持即是明。」大日经疏九曰:「持明者,梵云陀罗尼,持明谓总持一切明门明行。」同叁曰:...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1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依中论等叁论而立宗,故名叁论。言祖师之血脉则以文殊菩萨為高祖,马鸣為次祖,龙树為叁祖。龙树有二弟子,分二流,一者龙树,龙智,清辨,智光,师子光,一者龙树,提婆,罗睺罗多,沙车王子,罗什。罗什来中国,尽译叁论,為此土之高祖。弟子事之者称叁千人。以道融,僧叡,僧肇...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為禪家宗匠警醒学人之语,以拟俗刑之笞杖者。但含褒贬二意,宜依处解之。禪林类集棒喝曰:「德山示眾云:道道!道得也叁十棒,道不得也叁十棒。」又「睦州见僧来云:见成公案放汝叁十棒。」碧严第一则着语曰:「好与叁十棒。」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5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於方便品。天台大师开演其深旨者,有玄义、文句、止观、别行玄之四书。其中正释十如之相貌者,玄义与止观也,有通解与别解二种。别解分四类:四类者,四越(止观谓為四途)与人天与二乘及菩萨佛也。玄义分五类:别解菩萨与佛也。文句释佛之权实二智,故...
《佛学大辞典》 / 864字 / 15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Ucchuṣma,乌芻沙摩,译曰不净金刚,又云触金刚。此明王為不动明王所化现,调伏一切之不净鬼者,故於东司安置之,上东司时,诵此明王之真言也。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下曰:「乌枢瑟摩明王教法不拘净秽,恒示忿怒相,诵满叁十万徧得验。」大日经疏九曰:「时,不动明王,受佛教命召...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15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有二种:一种:一大悲观音,二大慈观音,叁师子无畏观音,四大光普照观音,五天人丈夫观音,六大梵深远观音也。一种:一千手观音,二圣观音,叁马头观音,四十一面观音,五准胝观音,六如意输观音也。大悲等六观音為天台之义立。摩訶止观二曰:「大悲观世音破地狱道叁障,此道苦最...
《佛学大辞典》 / 692字 / 15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昔有一妇女,端政殊妙,于外道法中出家修道。时人问言:“颜貌如是,应当在俗,何故出家?”女人答言:“如我今日,非不端政,但以小来厌恶淫欲,今故出家。我在家时,以端政故,早蒙分处,早生男儿,儿遂长大,端政无比,转觉羸损,如似病者。我即问儿病之由状,儿不肯道,为问不止...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250字 / 14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Nirmanarataya,六欲天之第五。在兜率天之上,他化自在天之下。以人间八百岁為一日一夜。身长八由旬,身有常光。相向而笑,即成交媾。儿自男女膝上化生。其初生者,如人间十二岁之童。梵名尼摩罗,须涅蜜陀。智度论九曰:「化自乐天。」仁王经上曰:「化乐天。」俱舍论十一曰:「...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4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4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1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四禪,四无色,及灭受想定(亦云灭尽定),九种之禪定,不杂他心,次第自一定入於一定之法也:一、初禪次第定。二、二禪次第定。叁、叁禪次第定。四、四禪次第定(已上名色界四禪天之根本定)。五、空处次第定。六、识处次第定。七、无所有处次第定。八、非想非非想处次第定(已上...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1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复次,欲如肉抟众鸟竞逐,有智之人深知财患而不贪着。 我昔曾闻,修婆多国时有比丘,于坏垣壁见有伏藏,有大铜瓮满中金钱,将一贫优婆塞而示之处,即语之言:“可取是宝以为资生。”时优婆塞问比丘言:“何时见此?”比丘答言:“今日始见。”优婆塞言:“我见是宝非适今日,久来见之...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1210字 / 13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藏教者,经律论叁藏之教也。生灭者,此教诠因缘生法,有生有灭也。四谛者,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用析空观,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不虚,是名藏教生灭四谛。(因缘生法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所起之心,名为生法。析空者,析即分析,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也。) 一...
《三藏法数》 / 322字 / 13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道,即能通之义,谓六道生死,展转相通,故名六道。 一、天道,天,即天然,自然乐胜身胜,是名天道。 二、人道,人者,忍也。于世苦乐之境,而能安忍,是名人道。 叁、阿修罗道,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又言无端正,又言无天。此道或居海岸,海底,或居半须弥山岩窟,宫殿严...
《三藏法数》 / 397字 / 13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昔雪山有白象王,身有六牙,生二万象。象王有二夫人,一人年长、一人年少,每出游戏时夫人挟左右。时王出戏,道过一大树,树花茂好,欲取二夫人身上以为光饰。鼻绞树而摇逍之,风吹树花独落大夫人上,小夫人在下风不得华,谓王为有偏意,内生毒心。后王池中生一金色千叶莲花,小象...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881字 / 1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Śrmaṇa,又作娑门、桑门、丧门、沙门那,译曰息、息心、静志、净志、乏道、贫道等,新作室摩那拏、舍囉磨拏、室囉磨拏、沙迦懣囊,译曰功劳、勤息,劳劬修佛道之义也,又勤修息烦恼之义也。原不论外道佛徒,总為出家者之都名。注维摩经曰:「肇曰:沙门,出家之都名也。秦言义训勤...
《佛学大辞典》 / 684字 / 1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於欲界与上二界四諦之理忍可印证之智也,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諦谓之四法忍:一苦法忍,二集法忍,叁灭法忍,四道法忍也。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之四諦,谓之四类忍,一苦类忍,二集类忍,叁灭类忍,四道类忍也。以此八忍正断叁界之见惑也。既断见惑已,而观照明了,则為八智,盖八忍是无...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长安译诸经论於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2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8日无间修。长时修。恭敬修。无余修。无间修者。恶及无记不得间隔。故名无间。长时修者。叁大阿僧祇。其时长久。恭敬修者。敬人重法。尽于至心。无余修者。修大慈悲。利他之行。遍法界众生。修妙智慧。自利之行。彻无生法忍。备尽满足。无所不周。故曰无余修。
《法门名义集》 / 96字 / 1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1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