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 条搜索结果

俱舍论

阿毘达磨俱舍论之略称。世亲作。唐玄奘译。叁十卷。阿毘為对。达磨為法,俱舍為藏。六足发智婆沙等萨婆多部之诸论,名為对法论藏。有摄持与所依之二义,第一义為此论摄持包含彼对法论中之胜义,故名此论曰对法藏。即对法之二字,属於彼本论,藏之一字,属於此论。第二义為彼本论乃...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一化

指如来一代之教化而言。天台观经曰:「此约一化以明通。」 又一时化益之意。法华玄义一上曰:「一期化导,事理俱圆。」叁论玄义曰:「释迦小乘一化,徒然虚设。」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圆镜智

显教四智之一。诸大乘教说如来之四智。凡夫之第八识至於如来,為大圆镜智。大圆镜者。喻也,其智体清净,离有漏杂染之法,自眾生善恶之业报,显现万德之境界,如大圆镜。故名大圆镜智。心地观经二曰:「转异熟识得此智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智之中,能现眾生诸善恶业...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七大

楞严经所说。七大者地水火风空见识。上五大為该括一切六尘之境者。见者举经中眼根见性之一,使例知其他耳根等之听嗅尝知,即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作用也。因之又名根大(经叁)。「如一见根见周法界。听嗅尝触觉触。妙德莹然。徧周法界。圆满十虚。寧有方所。循业发现。」识者六根六...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0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股印

為表五智与五佛之印,有五大印,五智印,五峰印,金刚慧印,大羯磨印,大率都婆印等之称。五股印中有内外二种,即内缚五股印,外缚五股印也。此极為秘密。真言宗於事相上生种种之异说。与玄谈,口传。经轨中之本据,如瑜祇经序品曰:「常持此讚王,结大羯磨印。以一字心明,叁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00字 / 10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大日经

善无畏叁藏為玄宗皇帝讲说本经。一行阿闍梨记之,异本有多种,据日本僧家言,现今存者唯二本,一為日本弘法携回本国者,有二十卷,称為大日经。一為日本慈觉携回本国者,有十四卷,称為大日经义释。此二部大同小异也。大日经日本东密之学者,称為本,或谓之大,无畏等计...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0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涅槃经

有小乘大乘之二部,小乘之涅槃经,西晋白法祖译,佛般泥洹经二卷,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叁卷,失译,般泥洹经叁卷,是為同本异译,说八相成道化身之释迦,於拘尸那城入涅槃前法之状者。是化身佛之实录也。其他中阿含中有涅槃经。说可得涅槃之观行。大乘之涅槃经,西晋竺法护译佛...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10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 《迦叶赴佛般涅槃经》

五烧

造杀,盗,婬,妄,酒之五恶者,生时遭王法之逼害,死入於恶道,名為五痛,苦痛切身如火之烧,故喻之為五烧。无量寿经下曰:「我今於此世间作佛,处於五恶五痛五烧之中為最剧苦,教化群生令捨五恶,令去五痛,令离五烧。」又曰:「是為五大恶五痛五烧,勤苦如是,譬如大火焚烧人身...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9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龙汤

成自人畜粪尿之药也,又曰黄龙汤,為一种之陈弃药。吾国之僧俗用之,义净叁藏痛斥之。寄归传叁曰:「自有方处鄙俗久行,病发即服大便小便,疾起便用猪粪猫粪。或堈盛瓮贮,号曰龙汤,虽加美名,秽恶斯极。」南山羯磨叁下曰:「腐烂药者,世所同弃而实可收,即大小便也。」济缘记...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9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金刚经

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经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经不如大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729字 / 9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阴盛苦

八苦之一。又曰五盛阴苦。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五阴而眾苦炽盛,故曰盛。又五阴之器盛眾苦,故曰盛。中论七曰:「有斯五阴,眾苦炽盛,名五盛阴苦。又此五阴,盛贮眾苦,名五盛阴苦。」次一义,為五阴之作用炽盛,故名為五阴盛或五盛阴。旧译之经常呼五阴而言為五盛阴...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9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分律

四律之一,六十卷。五部中曇无德部之律藏也。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佛灭后百年,法正尊者(又曰法护尊者,梵名曇无德)於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见者,采集成文,随说所止,而為一分,四度完结,故称為四分律。盖四分之名,非依义而判段章之名,乃四度结集之,分之為四夹,故名...

《佛学大辞典》 / 889字 / 9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色

青黄赤白黑為五色。亦曰五正色。亦曰五大色。又緋,红,紫,绿,琉黄為五间色。行事钞资持记下一之一曰:「言上色者总五方正间:青黄赤白黑,五方正色也;緋红紫绿琉黄,五方间色也。」各色配方位,则如图。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半斋

半日之斋也。斋法,一日一夜以今日之明相至翌日之明相為限。故过今日之正午,至明日之夜明,不可食一物,若至夜分為食事而破斋,曰半斋。自正午至暮持半日之斋。至夜分而破斋也。故就昼食曰半斋。就夜分曰破斋。半斋破斋同意也。经律异相四十四曰:「破斋犹得生天第九。昔有迦罗越...

《佛学大辞典》 / 632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红颇黎色阿弥陀

带红颇梨色之阿弥陀佛尊像也。叁摩耶者,八叶莲华上横五鈷杵,杵上竪独鈷杵,上有红莲,其上阿弥陀佛结跏跌座,头上戴金刚五佛之宝冠。左右两手住於定印,佛身及衣等悉带红颇梨之色,威容端严。盖以五大之色配於五方,赤色当於西方,弥陀本土西方之色,為本佛之身色光明也。无量寿...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大虚空藏

虚空藏菩萨之德分為五方者。五大虚空藏菩萨速疾大神验秘密式经曰:「东方福智虚空藏菩萨,坐白宝莲华,戴五佛宝冠,以种种瓔珞严饰於身,右手施无畏,左手持宝莲华,华上有羯磨杵,形色黄。南方能满虚空藏菩萨,坐赤莲华,顶有五佛宝冠。庄严如前,形色赤色,右手持宝剑,左执青莲...

《佛学大辞典》 / 525字 / 8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黄幡

以黄纸作幡,悬之於死者之塚塔,则大有功德云。释门正统四曰:「释氏类苑云:或荐亡黄幡者。灌顶经云:若四辈男女若命终时,若已命过,於其亡日,造作黄幡,悬着剎上。离八难苦,得生十方诸佛净土。诸经要集问曰:何故经中為亡人造作黄幡,掛於塚塔上者?答曰:虽未见经释,可以义...

《佛学大辞典》 / 149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安乐行

此四安乐行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行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行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行。又住此四行,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行,毕竟空行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行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7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散支

又曰散脂。具名散脂迦,散脂修摩。新称僧慎尔耶,半只迦,半支迦。译作密神Pañcika,或谓是欢喜母即鬼子母神之子,或谓是鬼子母神之夫,北方毘沙门天王八大将之一、其所管有二十八部眾,巡行世间,赏罚善恶。金光明经叁曰:「散支鬼神品。」最胜王经八曰:「僧慎尔耶药叉大将品。...

《佛学大辞典》 / 376字 / 7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弥陀真言

有一字咒,小咒,大咒之叁种,其一字咒又有二种,一為之一字。理趣释曰:「紇利字,具四字,成一字真言,(中略)若人持一字真言,能除一切灾祸疾病。命终已后,当生安乐国土,得上品上生。」其小咒又云心咒。本名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无量寿修愿行供养仪轨曰:「无量寿如来心真言...

《佛学大辞典》 / 582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胎藏界

梵语蘗缚俱舍Garbha-kośa(dhātu)。有二义:一隐覆之义。如人在母胎而隐覆其胎也,理体隐於烦恼中而不显现,故云胎藏。二含藏之义。如母胎内含藏子体而覆育之也,理体能具足一切功德而不失之,故名胎藏。而此含藏有执持与出生之二义,其所譬之法有叁:一譬本具之理性。密教以地...

《佛学大辞典》 / 698字 / 7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宝幢

以宝珠庄严之幢竿也。大日经五曰:「上置如意珠,故曰宝幢。」 又天神名,司音乐。弥勒上生经上曰:「兜率天宫有五大神,第一大师名曰宝幢。身雨七宝,散宫墙内。一一宝珠化成乐器,悬处虚空,不鼓自鸣。」观无量寿经曰:「又有乐器,悬处虚空。如天宝幢,不鼓自鸣。」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7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摩[少/(兔-、)]摩

Manomaya,又作摩[少/(兔-、)],摩奴末耶。译曰意生身。诸佛菩萨及诸天等从自意化生之身也。华严二十曰:「摩[少/(兔-、)]摩者,此云意生,亦云意成,即是意生身也。」玄应音义一曰:「摩[少/(兔-、)],正言摩奴末耶,此云意生身,言诸天等从意化生也。」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7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见

一、异、常、非常等之义总有四句,一切之妄计,必堕於其一,名為四见。智度论七曰:「復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又华严经叁,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一、计一,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為计...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草木成佛

天台真言两宗立草木成佛之义。天台於台宗二百题七有草木成佛之论目。依法华经诸法实相,涅槃经佛性体徧之教文,由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之道理而成立。圆实之意,谓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隔有情无情,无情已有佛性,岂无成佛之理乎。然如华严谓真如随缘在有情之边為佛性,在无情之边...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迦旃延

Kātyāyana,佛十大弟子中,论议第一之摩訶迦旃延子Mahā-Kātyāyani- utra,又云迦旃子,迦旃延子,迦多衍那,迦多衍尼子,迦底耶夜那,迦多演尼子,迦[(畾/(冗-几+互))毛]延,迦[(畾/(冗-几+互))毛]延尼子等。译曰剪剃种,扇绳,好肩等。婆罗门姓十姓之一。以姓為名。慧琳音义二...

《佛学大辞典》 / 638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成就

六成就者,即如是我闻等六事,乃诸经之通序也。佛将入灭,阿难问云:世尊灭后,诸经之首,当安何语?佛答言:当安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某处,为某众等。盖言佛所说法,以此六事和合,方能成就,故名六成就。(梵语阿难,华言庆喜。) 一、信成就,信即如是也。言如是者,乃诸经之...

《三藏法数》 / 456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密教结界法

密教於每一修法结之解之。结界者,遮恶持善之义,分迷悟善恶之界畔,退恶类住善者之法也,其法有五种:一地结,二四方结,叁虚空网,四火院,五大叁昧耶。第一地结,又名金刚橛,立橛於大地其橛為金刚橛,其橛之根或说到金轮际,或说到水轮际等。是十八道之第六也。第二四方结,又...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7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福田

梵网经有八福田之目,诸师解释不同。天台戒下曰:「八福田者:一佛、二圣人、叁和尚(受戒本师)、四闍梨(受戒时教授威仪之阿闍梨)、五僧、六父、七母、八病人。」(诸家多用之),此中佛与圣人及僧為敬田,和尚、闍梨、父母為恩田,病人為悲田,若人向此八种能恭敬供养,慈愍...

《佛学大辞典》 / 272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