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兄弟二人,家计贫困,兄常日夕,精勤礼拜求毗摩天,望得大富,而遣其弟,耕田种殖。如是求请,经历多时。时毗摩天,化作其弟,至其兄边。兄瞋弟言:“何不垦殖?来此何为?”时弟答言:“兄在天寺,昼夜祈请,望得大富;弟于今日,亦欲效兄,斋戒求愿,望获大富。”兄语弟言:“卿...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20字 / 1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谓诸昏烦恼乱心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是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是名恨随烦恼。 叁、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
《三藏法数》 / 735字 / 1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一、生老病死苦,八苦之中,开之而為四苦。二、爱别离苦,与所爱者离别之苦也。叁、怨憎会苦,常与憎恶者会合之苦也。四、求不得苦,不得所求之苦也。五、五阴盛苦,五阴為一身之总体,為五阴之身,受炽盛之诸苦也。已上五苦,為八苦之开合不同者。见折玄记,叁藏法数二十四。 又...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0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Aryaacalanātha,梵名阿遮罗曩他。译言不动尊,又翻无动尊。又阿奢囉逝吒Acalaceṭa,亦谓之不动使者。密教诸尊,依叁轮身之分类而总判之:则大日如来為一切诸尊之总体,為自性轮身,而此尊為一切诸佛之教令轮身。故又称為诸明王之王,五大明王之主尊。在密教诸尊中与大日如来相并...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10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金刚吼,龙王吼,无畏十力吼,雷电吼,无量力吼也。旧译仁王经受持品曰:「若未来世,有诸国王,护持叁宝者,我使五大力菩萨往护其国:一、金刚吼菩萨,手持千宝相轮,往护彼国。二、龙王吼菩萨,手持金轮灯,往护彼国。叁、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彼国。四、雷电吼菩萨...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10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又曰五通,五神变。不思议為神。自在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五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麤,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叁、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0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略称五天。东西南北中五方之天竺。即东天西天南天北天中天。西域记二曰:「五印度之境,周九万四里,叁垂大海,北背雪山,北广南狭,形如半月。」五方之分配与今异。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0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念具足度五神通,逮诸菩萨无量神足,能动天地、变身无数更合为一,彻视无碍石壁皆过。譬如鸟飞无所触碍,能履水蹈虚、身出水火、手扪摸日月、身至梵天。有是神通不自贡高,不见贡高,用本空故。谁有能起是神足者?唯有得萨云若者乃能起是耳。舍...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838字 / 10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又作五鈷、五古、五[月古],具名五股杵、五股金刚杵。股為枝之义,独头之杵,谓之独股;分為五头,谓之五股。股通作[月古],杵以金作鈷,借字也,餘為略字或当字。凡金刚杵,西土之战具也,以表退治烦恼之金刚智。其中五股表金刚界之五部,合两头而為十枝,以表十波罗蜜也。诸部要...
《佛学大辞典》 / 337字 / 9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无间修。长时修。恭敬修。无余修。无间修者。恶及无记不得间隔。故名无间。长时修者。叁大阿僧祇。其时长久。恭敬修者。敬人重法。尽于至心。无余修者。修大慈悲。利他之行。遍法界众生。修妙智慧。自利之行。彻无生法忍。备尽满足。无所不周。故曰无余修。
《法门名义集》 / 96字 / 9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与诸菩萨俱。佛告诸会者:“乃往久远无数劫时,有五仙人,处于山薮。四人为主,一人给侍,供养奉事,未曾失意,采果汲水,进以时节。一日远行,采果水浆,懈废眠寐,不以时还。日以过中四人失食,怀恨饥恚,谓其侍者:‘卿给使...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871字 / 9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佛所说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一、时善,一部初中后叁时之所说,皆甚深也。二、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应般若波罗蜜者,从何所来而生是间?于是间去复生何所?” 佛告舍利弗言:“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于兜率天上来生是间,或于他方佛国来生是间,或从人道中来生是间。从兜率天上来者,终不失般若波罗蜜,诸陀邻尼、诸三昧门、诸众智门悉皆在前。从他...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3355字 / 9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Nālanda,在中天竺摩竭陀国。菩提道场之大觉寺东七驛,佛灭后鑠迦罗阿逸多王所建,歷代相继而增建之,遂為五天竺第一之精舍。那烂陀译言施无厌。世俗相传為住於此寺边池中之龙王名。若依实义,则释迦如来往昔在此地為国王时之德号也。西域记九曰:「那烂陀(唐言施无厌),僧伽蓝...
《佛学大辞典》 / 586字 / 9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楞伽经一说七空:一相空,求生相不可得之空。二性自性空,性自之空。叁行空,叁业之所作不可得。四无行空,缘起之自性空,故行即无行。五一切法离言说空,一切法不可言说。六第一义圣智大空,佛之圣智,见思空,能空之智亦空,此毕竟空谓之大空。七彼彼空,是假空,如空舍之空,舍...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9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Khādaniya,又作佉陀尼,佉闍尼。译曰嚼食。可咬嚼而食者。有五种,為时药之一分。百一羯磨五曰:「时药者,谓是五种珂但尼,五种蒲饍尼。」寄归传一曰:「律云:半者蒲饍尼,半者河但尼。蒲饍尼以含噉為义,珂但尼即啮嚼受名。半者Pañca谓五也。半者蒲饍尼,应译為五噉食。旧云五...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9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9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长方形之布帛,男女多掛於肩,用以拭手,或盛物。法华经譬喻品曰:「当以衣裓,若以几案,从舍出之。」阿弥陀经曰:「各以衣裓盛眾名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义疏五曰:「衣裓者,衣衿也。」玄赞五曰:「裓者,孤得反,衣襟也。(中略)天仙之衣,应是彼类。」案悬於肩,则宜谓之...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八苦之一。又曰五盛阴苦。解盛有二义:一就苦而说。人各具五阴而眾苦炽盛,故曰盛。又五阴之器盛眾苦,故曰盛。中论疏七曰:「有斯五阴,眾苦炽盛,名五盛阴苦。又此五阴,盛贮眾苦,名五盛阴苦。」次一义,為五阴之作用炽盛,故名為五阴盛或五盛阴。旧译之经常呼五阴而言為五盛阴...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无着菩萨承弥勒菩萨之旨,着五部之大论:一、瑜伽师地论,百卷,唐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未翻。叁、大乘庄严经论,十叁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四、辨中边论颂,一卷,唐玄奘译。五、金刚般若论,二卷,秦罗什译。瑜伽论记一上曰:「慈氏菩萨随无着机,恒於夜分从知足天降於禪堂...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首楞严经云:是五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大力魔王,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为魔眷属,永堕无间地狱。是故求菩提者,当断世间五种辛菜也。(梵语首楞严,华言健相分别。梵语菩提...
《三藏法数》 / 232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谓菩萨修慈悲行,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道,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8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英俊记曰:「一咒愿师、二导师、叁唄师、四散花师、五梵音师、六锡杖师、七堂达。」捨芥钞五曰:「一讲师、二读师、叁咒愿师、四叁礼师、五唄师、六散华师、七堂达。」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8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阿闍梨灌顶,即传法灌顶。此有叁部之别。二、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五、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见入坛钞二。 又一、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二、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8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谓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乐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广大意乐,谓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奉施如来;复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乃至现世得证佛果,犹无厌足,是名广大意乐。(七宝者,金、银、琉璃、玻璃、砗磲、码瑙、赤真珠也。...
《三藏法数》 / 323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复次,夫少欲者,虽有财物心不爱着,犹得称之名为少欲。 我昔曾闻,有优婆塞,彼优婆塞时有亲友信婆罗门法。时彼亲友善信婆罗门,弊衣苦行五热炙身、恒食恶食卧粪秽中,即唤优婆塞言:“汝可就此观婆罗门,汝颇曾见清身自苦高行之士少欲知足如此人不?”优婆塞言:“如此高行可诳...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749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U āli,又作优婆利,鄔波离,优波离,忧波利。译曰近取,近执。罗汉名。悉达太子执事之人。是本行集经五十叁优波离因缘品所说。持律第一之比丘。更有一人,本為尼犍外道之弟子,是中阿含经叁十二优婆离经所说。註维摩经叁曰:「肇曰:优婆离,秦言上首,弟子中持律第一也。」二十...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昔有阿育王,于境内立千二百塔寺,后得病大困。有一沙门往省王,王与相见,悲不能自胜。道人曰:“王前后所作功德不可计数,当开大意,莫有恨也!”王言:“正使死至不能有恨也。所以悲者,前为千二百寺,各织作金缕幡盖千二百枚,欲自悬幡散华,于诸寺物始得办,而得重病,恐不卒本...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209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一伏忍。二信忍。叁顺忍。四无生忍。五寂灭忍。地前叁贤菩萨得伏忍。初地二地叁地得信忍。四地五地六地得顺忍。七地八地九地得无生忍。十地与佛地得寂灭忍。
《法门名义集》 / 63字 / 7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多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7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又名十七尊曼荼罗。於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五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曼荼罗相当。普通流布之像,中央画金刚萨埵,右边安欲触二尊,左边安爱慢二尊。而宗睿所传之曼荼罗,欲金刚画於萨埵之左后,触金刚安於右后,爱金刚安於左侧,慢金刚安於右...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7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2日一、生老病死苦,谓众生初受生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及出胎时,冷风触身,如被物刺;至于衰老,气力羸劣,动止不宁;复有疾痛,寒热所恼;至于命终,四大分离,神识飘散。此等因缘,悉皆是苦,是为生老病死苦。(四大者,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 二、爱别离苦,谓常所亲...
《三藏法数》 / 254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