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条搜索结果

心想

意识心王之思想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徧智海从心想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叁种断

断法不再起之叁种也:一、自性断。智慧起时,烦恼暗障,自性应断,故名自性断。二、不生断。得法空时,使叁涂恶道苦果永不更生。故名不生断。叁、缘缚断。但断心中之惑,则於外尘之境不起贪瞋,於境虽缘,而不生染着,故名缘缚断。出宗镜录七十六。 又一、见所断。声闻初果之人名...

《佛学大辞典》 / 214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五十二眾

涅槃会上五十二类之眾生也。佛将於双林树下入灭,见放光而自四方来集者,中有数多异类之眾生。经文虽无五十二之数字,而章安之涅槃经疏科经文数五十二眾。 无量诸大比丘一,六十亿比丘尼二,十地菩萨比丘尼叁,一恒沙菩萨四,二恒沙优婆塞五,叁恒沙优婆夷六,四恒沙诸离车七,五...

《佛学大辞典》 / 595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爱海

爱欲之海。欲之深如海也。八十华严经七十八曰:「爱欲海,我慢山。」止观五之四曰:「摧邪山,竭爱海。」教行信证叁末曰:「沈没於爱欲广海,迷惑於名利大山。」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云门药病相治

云门示眾云:药病相治,尽大地是药,那个是自己?」见碧巖八十七则,种电钞九。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叁聚戒

一摄律仪戒。受持五八十具等一切之戒律者。二摄善法戒。以修一切善法為戒者。叁摄眾生戒。又云饶益有情戒。以饶益一切眾生為戒者。是华严梵网占察瓔珞等经,瑜伽唯识等论所说。此叁者积聚,故云叁聚。戒有大小,十戒二百五十戒等為小乘戒,十重四十八轻戒叁聚戒等為大乘戒。又有在...

《佛学大辞典》 / 331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叁行

一福行,行十善等福感天上人间之果者。二罪行,又曰非福行,行十恶等罪感叁恶道之苦者。叁不动业,又曰无动行。修有漏之禪定感色界无色界之果者。是為禪定不动之行,故云不动,又感果不动,如福行罪行时,非如异变,故云不动。见智度论八十八。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鳩摩罗什

具名鳩摩罗什婆、鳩摩罗时婆、鳩摩罗耆婆。译曰童寿。见[鳩摩罗耆婆]条。罗什父,天竺人,出家至龟兹国,婚於国王之妹,生什。顷之,其母出家,得道果。什年七岁,随母出家,徧游西域,总贯群籍,最善於大乘。时在龟兹,秦主苻坚建元十九年使吕光伐龟兹。获什而还。至凉州,闻苻坚...

《佛学大辞典》 / 227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大小二乘

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此中摄一乘与叁乘中之菩萨乘,与不愚法及二乘(此叁者即大乘之叁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即愚法之二乘也。涅槃经中说為半字教,满字教,智度论判為声闻藏,摩阿衍藏者是也。自经本上论之。四阿含经為小乘。其餘诸经為大乘。以八宗配之。则俱...

《佛学大辞典》 / 956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恶知识

為人所知之恶人。又曰恶师友。知识者乃為人所知之义,非己知事物之理之义也。法华经序品曰:「眾所知识,大阿罗汉等。」维摩经二肇註曰:「大士处世,犹日月昇天,有目之徒,莫不知识。」法华文句四上曰:「闻名為知,见形為识,见形為知,见心為识。」法华经义疏一曰:「知其内德...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华严圆教说诸法之数量,总以十。以此现其圆满无尽故也。探玄记叁曰:「但此经所明皆应十种,以显无尽故。设有七八十二等数,皆是增减云十。」演密钞五曰:「十数表圆,以彰无尽。」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法显

平阳武阳人,俗姓龚。叁岁度為沙弥。姚秦弘始二年己亥,与同学慧景,道整等发长安,渡西流沙,六年到中印度,停住六年,学戒律梵语。还,经叁年达青州。后就京师道场寺译出经律。遂寂於荆州之辛寺。寿八十有六。有自着之旅行记曰法显传。见梁僧传叁。太炎文录初编别录叁法显发见西...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本惑

二惑之一。又曰根本惑,又曰根本烦恼。為感得迷果之根本烦恼,合之则為贪,瞋,痴,慢,疑,恶见之六种,开之则為贪,瞋,痴,慢,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取见之十种,更分之為见修二惑,分配於叁界,则為见惑八十八使,修惑十种,合為九十八种。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四处十六会

四处者一為王舍城之鷲峰山,二為舍卫国之给孤独园,叁為他化自在天宫,四為王舍城竹林精舍之白鷺池。十六会者,第一会有四百卷。说於鷲峰山。第二会自四百一卷至四百七十八卷之七十八卷,说於鷲峰山。与第一会大同,罗什译之摩訶般若,无罗叉之放光般若,竺法护译之光讚般若,同為...

《佛学大辞典》 / 859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般若

Prajñā,又曰般赖若。叁藏法师名。译曰智慧。见宋高僧传二。 又(术语)Prajñā,又作班若、波若、鉢若、般罗若、鉢剌若、鉢罗枳孃、般赖若、波赖若、鉢贤禳、波罗孃。译曰慧、智慧、明。智度论四十叁曰:「般若者,秦言智慧。一切诸智慧中,最為第一,无上无比无等,更无胜者。」...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十亿劫

依罪业而流转生死之劫量也。观无量寿经曰:「称佛名故,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第叁分

诸心心所四分中自证分為第叁分。 又就於佛寿而言。佛出於人寿百岁时,以佛之果报,胜於世人,寿命可至百二十岁,為灭后之弟子分其福分捨第叁分即后之四十岁,故八十岁而入灭也。大集月藏经第十法灭尽品曰:「我今為眾生,弃捨身寿命。為增叁精气,悲愍眾生故,捨寿第叁分,令我法...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十一品思惑

见[思惑]条。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无尽意菩萨经

四卷,刘宋智严等译。无尽意菩萨从东方不眴国普贤佛所来,说八十无尽法门。与大集经无尽意品同。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顶珠

同髻珠。法华七喻之一。见[髻珠]条。 又(术语)佛之肉髻圆如珠之相也,祖庭事苑四曰:「顶珠佛顶珠也,即世尊顶圆如珠。」大般若经叁百八十一曰:「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爱润

人将死时,特起恩爱之烦恼以润业种,令生未来之苦果也。八十华严经叁十八曰:「业田爱润无明覆。」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矩矩吒翳说罗

译鸡贵。高丽国之异名。慧琳音义八十一曰:「矩矩吒(鸡也),翳说罗(贵也),唐言鸡贵,即高丽国也。共事鸡神,首戴鸡翎,故云鸡贵也。」梵Kukkuṭeśvara。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道绰

真宗七祖之第四祖。唐并州玄中寺道绰,并州汶水人。称為西河。十四出家,讲敷涅槃经,后诣石壁玄中寺,读曇鸞碑,大有所感。自此捨涅槃之讲说,专事念佛。讲观经二百餘徧,示诲道俗。撰安乐集两卷。贞观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寂,年寿不记。唐高僧传(道绰传)曰:「绰今年八十有四,...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大劫

谓成住坏空之四期為一周。為八十增减之时量。旧译称之為四中劫。新译称之為八十中劫。见[劫]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五十展转

法华经随喜功德品曰:「如来灭后,若比丘等,闻此经,随喜已,从法会出,至於餘处,若為父母,若為善友,随力演说,是诸人等闻已随喜,復行转教,餘人闻已,復随喜转教。如是展转至第五十。其第五十善男善女随喜功德,我今说之。有大施主,满八十年布施一世界人以种种娱乐之具,知...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受戒

戒者五八十具之别,随而受之者,各有其仪式作法,详见[戒]条。容斋叁笔曰:「周世宗时,詔男年十五以上,女年十叁已上,念得经文,经本府陈状,两京大名京兆府青州,各起置戒坛,由官试验,给付凭由,方得剃头受戒。与近世纳钱於官便可出家者异。」又真言宗受叁昧耶戒者须百日加行...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樝庵

台州赤城崇善寺法师,名有严,退庵於樝木下,号為樝庵。拾薪汲水自炊,以安养為期。宋建中靖国元年寂,寿八十一。着大部借备捡四卷,笺雄四卷,助览四卷,或对四卷。见释门正统八。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胜乘

大乘之德名。八十华严经五十二曰:「过二乘,名大乘,第一乘,胜乘,最胜乘。」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七处九会

八十卷华严经,七处九会之说也。见[华严经]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华严经七处九会

八十华严经一部有叁十九品,七处九会所说。六十华严经第六他化天会十一品此经分為他化天与普光明殿二处故為九会。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十一龙王

出於名义大集一六七。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二十五神

持五戒,则常有二十五之善神拥护其身。见灌顶经一,法苑珠林八十八。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最胜乘

大乘之尊称。八十华严经五十一曰:「过二乘名為大乘、第一义乘、胜乘、最胜乘、上乘、无上乘、利益一切眾生乘。」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迦利沙波拏

又作羯利沙鉢那,羯利沙鉢拏,迦利沙般拏,迦利沙婆拏,罽利沙盘,迦利沙鉢拏等。钱量名。译曰贝齿。四百钱。慧琳音义十叁曰:「羯利沙鉢拏,金名也。计直可当四百钱一颗金也。颗颗圆大如江豆也。」同二十九曰:「迦利沙波拏,此云贝齿。」玄应音义二十一曰:「羯利沙鉢拏,亦作迦...

《佛学大辞典》 / 380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在心在缘在决定

在於心在於缘在於决定之意也。申言之,即谓自心缘决定叁点校量,辨五逆十恶之罪人,仅由临终十念之功而得往生,决不违背业道之理也。按观经等谓若有眾生,造五逆十恶等诸不善业者,应堕恶道,多劫间受无量苦,而临命终时,遇善智识教,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十一科

大藏一览叁引指要录曰:注出般若名相八十餘科,庶发披阅者智智尔: 一、五蕴,二、六根,叁、六尘,四、六识,五、六触,六、六缘所生,七、四缘,八、六大,九、十二因缘,十、六度, 十一、我者,十二、生者,十叁、寿者,十四、命者,十五、有情者,十六、养育者,十七、眾数...

《佛学大辞典》 / 516字 / 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乐行

悉达太子六年苦行之后,知其為徒劳,浴於尼连禪河,受乳糜,於菩提树下金刚座上禪坐观念,谓之乐行。或谓苦行六年,此乐行亦六年。即十九出家,叁十成道,八十入灭。是常途之说也。此说依本起经因果经智度论。总之释尊之出家成道有叁说。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百八结业

又曰百八烦恼。百八种之烦恼也。结為烦恼之异名(烦恼者,结集生死,故名结),由烦恼生种种之恶业,故曰结业。百八者,叁界之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是称九十八随眠。加之以无惭,无愧,昏沈,恶作,恼,嫉,掉举,睡眠,忿,覆之十缠而為一百八。释氏要览中曰:「百八结...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十四法

成实论所立。

《佛学大辞典》 / 6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爱憎

谓爱亲憎怨也。八十华严经二十八曰:「愿一切眾生,捨爱憎心,断贪恚结。」法华经药草喻品曰:「我观一切,普皆平等,无有彼此爱憎之心。」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百四十不共法

叁十二相,八十种好,四净,十力,四无畏,叁念处,叁不护,大悲,常不忘失,断烦恼习,一切智也。四净者,具曰四一切行净,一身净,永断习气,得清净之气,成无上菩提,身得自在而生灭自由,名為身净。二缘净,神通自在,名為缘净。叁心净,修集善法,心离烦恼,名為心净。四智净...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薄拘罗省事第一

薄拘罗经曰:「我於此正法律中学道以来八十年,未曾忆畜沙弥,未曾忆為白衣说法,乃至四旬颂亦不為说。」分别功德论四曰:「阿难问薄拘罗,何以不為人说法耶?為无四辩為乏智慧而不说法乎?答曰:我於四辩捷疾之智非為不足,唯自乐静,不喜憒闹,故不说法耳。」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肉食

食鸟兽鱼介之肉也。佛初於小乘教许食叁种之净肉,后於大乘教,禁食一切肉,恐害菩萨之大悲心也。见涅槃经四,智度论四十九及八十八。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玄关

出入玄旨之关门。头陀寺碑曰:「玄关幽键,感而遂通。」白居易诗曰:「无劳别修道,即此是玄关。」碧巖八十八则垂示曰:「当机敲点,击碎金锁玄关。」普灯录十七曰:「玄关大啟,正眼流通。」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法华八年

据叁论法相两家之说,则法华為佛七十五岁以后之说法,八十入灭,则為足五年之说法(法华义疏七,法华玄赞九)。然台家谓由七十二岁始说至八十岁為足八年云:是据法界性论十二年说阿含,叁十年说大品等,八年说法华之说。法界性论為菩提流支着,今已不传。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涅槃月日

大般涅槃经一曰:「二月十五日临涅槃。」善见律一曰:「二月十五日平旦时入无餘涅槃。」长阿含经四曰:「二月八日取涅槃。」菩萨处胎经曰:「二月八日入般涅槃。」萨婆多论二曰:「以八月八日沸星出时取般涅槃。」西域记六曰:「闻之先记曰:佛生年八十,以吠舍佉月后半十五日入般...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五十种无着无缚解脱回向

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九,无着无缚回向之菩萨,以其所修之善根為五十种之回向。出八十华严叁十二。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阿毘达磨顺正理论

尊者眾贤着。驳世亲之俱舍论者。一名俱舍雹论。唐玄奘译,八十卷。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十

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之略称。即小乘诸律所说戒之总标也。四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中叁之叁曰:「一切者,总收五八十具。」此其例也。其中五八两种,為在家之戒,十具两种,為出家之戒。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船师

佛之异名。度眾生於彼岸之船筏之意。无量寿经曰:「船师大船师。运载群生,渡生死河,置涅盘岸。」唐华严经二十曰(註):「譬如船师,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而能运度此岸眾生至於彼岸,以往返无休息。」涅槃经九曰:「如来名為无上船师。」 (CBETA註:此句原书条目為「...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十地品

华严经之品名。六十华严第二十二品,八十华严第二十六品,详说十地菩萨之修业。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十一法

大般若经所说之法门,有八十一科,一為色,二為心,叁為五阴,四為十二入,五為十八界,六為四諦,七為十二因缘,八為十八空,九為六度,十為四智,总為八十一法。见教乘法数十二。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藳干喻经

苏婆呼童子经上曰:「譬如有人耕田种稻,唯求子实,不望藳干。子实成熟,收获子已,藳干不求,而自然得。行者欲得菩提种子功德,不為世乐,求无上菩提,以喻其实。诸餘世乐,况喻草干不求自得。」智度论八十七曰:「譬如人為穀故种禾,而藳草自至。」藳干喻经者,从此等所说而立其...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雪峰

福州雪峰禪师,名义存,得法於德山。唐懿宗咸通年中上福州雪峰山创禪院,法席常有千五百人眾,五代梁太祖开平叁年寂,寿八十七。见传灯录十六。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嘆佛偈

出於无量寿经上卷。法藏比丘诣世自在王佛所讚佛德之偈文曰:「光顏巍巍,威神无极,如是燄明,无与等者,日月摩尼,珠光燄耀,皆悉隐蔽,犹若聚墨。」云云凡八十句。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惟儼

山西絳州人,姓韩氏,十七岁出家。博通经论,严持戒律。一日自叹曰:大丈夫当离法自净,谁能屑屑行细事。即诣石头希迁室,次参马祖道一,言下契悟,侍奉叁年。后还石头,為其法嗣。年八十四寂。勅諡弘道大师。见传灯录十四,传法正宗记七。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海印

佛所得之叁昧名。如於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於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也。大集经十五曰:「譬如阎浮提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為大海印。」宝积经二十五曰:「如大海,一切眾流悉入其中,一切诸法入法印中,亦復如是,故名海印。」探玄记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石壁经

唐文宗太和叁年,苏州重玄寺刻石壁经成,白居易作碑,法华经六万九干五百五言,维摩经二万七千九十二言,金刚经五千二百八十七言,尊胜陀罗尼经叁千二十言。阿弥陀经一千八百言,普贤行法经六千九百九十言,实相法密经叁千一百五言,般若心经二百五十八言也。见稽古史略叁。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超越叁昧

凡禪定浅深次第為四禪四无色及灭尽定,出入皆以顺此次第為法。例如散心之人,不能直入四无色定,必先入初禪定,顺次而入第四禪,后入四无色之初定也。又出定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是乃声闻人之法也。然佛及深位之菩萨不必用此次第,得由散心直入灭尽定,得由灭尽定直出散心,...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旃育迦

王名。佛灭后七百年出,再建祇园精舍。法苑珠林叁十九曰:「经律大明祇桓寺之基趾,多云八十顷地,一百二十院,准约东西近有十里,南北七百餘步,祇陀须达二人共造,成之已后经二百年被烧都尽。(中略)於后五百年有旃育迦王依地而起,十不及一。」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梵语修多罗Sūtra之译意。又曰契经,或曰经本。 (一)叁藏之一。对於律及论而言。即佛所说之教法也。涅槃经第十五所谓:「从如是我闻乃至欢喜奉行,如是一切,名修多罗。」大毘婆沙论第一等所谓律及论,詮戒及慧,而经则詮定者,即是也。论其字义,瑜伽师地论第二十五,谓:「能...

《佛学大辞典》 / 1373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贯休

后梁成都府东禪院贯休,以书画及诗称,尝受眾安桥强氏药肆之请,画罗汉像。云每画一尊,必祈梦得应真之貌,方成,与常体不同。吴越王钱氏崇重之,赐禪月大师之号。梁乾化二年寂,寿八十一。见宋僧传叁十。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万松

燕京报恩寺万松行秀禪师,河内人也。於荆州净土寺出家,徧参诸处,终於磁之大明寺謁雪巖,契悟心印,寻还净土寺,构万松轩以自适。金章宗明昌四年(南宋光宗绍熙四年),召师问道,赐锦綺之大僧衣。承安二年,詔师住西山仰山栖隐禪寺。得法者一百二十人,寿八十一。称万松老人,报...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十四佛国往生

无量寿经下说,於此世界有六十七亿不退菩萨,当往生西方极乐,其诸小行之菩萨及小功德者,不可计也。而其往生者,不仅此土之菩萨復有十叁佛国百八十亿乃至七百九十亿之大菩萨眾,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计也。其十叁佛国者:一远照佛国、二宝藏佛国、叁无量音佛国、四甘露味佛国、五...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苦蕴

谓人身也。人身自五蕴而成,不免叁苦八苦等苦,故云苦蕴。八十华严经二十四曰:「永除苦蕴,永断苦觉。」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十无尽

无尽意菩萨,说八十种无尽之法门。见无尽意菩萨经。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狗法

以狗喻末世比丘之怨嫉猜忌者。大宝积经八十八曰:「当来末世后五百岁,自称菩萨而行狗法。弥勒!譬如有狗,前至他家。见后狗来,心生瞋嫉,啀喍吠之。内心起想谓是我家,(中略)既起此想便生贪着。前至他家,见后比丘,瞋目视之,心生嫉恚,而起斗諍,互相诽谤。言某甲比丘有如是...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义存

唐福州雪峰广福院义存。泉州南安人。十七落髮,遇德山宣鉴而契悟。咸通年中,登闽之象骨山雪峰创院,徒眾翕然。僖宗赐号真觉大师。师住闽州四十餘年,学者冬夏千五百不减。梁开平二年,寿八十七寂。见宋高僧传十二,传灯录十六。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加护

加力而助护之也。八十华严经廿七曰:「常為一切诸佛加护。」最胜王经八曰:「由诸天加护,得作於国王。」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十七群比丘

止持会集音义云:时罗阅城中,有十七群童子,共為亲友,最大者年十七,最小者年十二。最富者八十百千,最贫者八十千。有一童子名优婆离,此翻上首,最為大者,时诸童子要共出家,即往僧伽蓝中求為见度。诸比丘即度令出家。与授具足。多习嬉戏,少学禪诵。唯优婆离童子(此非持律优...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二种精进

一身精进,如法致财而用於布施等。二心精进,断慳贪等之恶心而不使得入也。见智度论八十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念声是一

无量寿经第十八愿之文有乃至十念,善导之观念法门及往生礼讚释為下至十声。选择集上曰:「问曰:经云十念,释云十声。念声之义如何?答曰:念声是一,何以得知?观经下品下生云: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今依此文,声即是念,念则...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福城

华严经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参见文殊菩萨之所也。善财此时了悟根本智,更欲得差别智。依文殊之指南,而南游,经一百一十城,参见五十叁之善智识也。六十华严经四十九曰:「觉城娑罗林中。」八十华严经六十二曰:「福城娑罗林中。」四十华严经四曰:「福生城娑罗林中。」

《佛学大辞典》 / 114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紺顶

又曰紺髮。佛顶上之毛髮,為紺青之色也。大般若叁百八十一曰:「世尊首髮脩长,紺青稠密不白。」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根缘

人之根性与境遇之缘务。玄义分记叁曰:「根缘不同,就戒授五八十具等戒,就定教於观练薰修等定。」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薄拘罗无病

智度论二十九曰:「如薄拘罗阿罗汉,以一呵梨勒果药布施,九十一劫不堕恶道,受天人福乐,身常无病,末后身得阿罗汉道。」法华玄义曰:「自有人,从生无病,如薄拘罗。生来不识头痛,况餘病。」中论疏十末曰:「如薄拘罗,云我年过八十,未曾头病。」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云栖

云栖大师,名祩宏,字佛慧,号莲池。初為儒生,叁十后,出家,行脚多年,住於杭之云栖,建创禪林,励念佛,严戒律,寿八十一、明神宗,万历四十叁年示寂。着书叁十二种。见续稽古略叁。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1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化诱

教化引导眾生也。八十华严经二曰:「种种教门常化诱。」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护国尊者所问大乘经

四卷。宋施护译。略云护国尊者所问。与收於大宝积经八十八十一两卷之第十八护国菩萨会(隋闍那崛多译),同本异译。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修惑

旧曰思惑。新曰修惑。於修道而断之贪瞋痴等迷事之惑也。其惑有八十一品。见[思惑]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轮埵

图轮之耳埵也。就佛之相好而言。般若经叁百八十一曰:「世尊耳厚,广大周长,轮埵成就。」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爱水

自爱欲之情流出之水液。如精液者。楞严经八曰:「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中略)心着行婬。男女二根,自然流液。」又爱欲之烦恼,能润业而引未来之果,故譬之以水。八十华严经叁十七曰:「业為田,识為种,无明闇覆,爱水為润。」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乌窠禪师

乌窠道林禪师,姓潘,名香光,富阳人也。九岁出家。二十一,於荆州果愿寺受具。后诣长安西明寺復礼法师处,学华严经起信论。礼示以真妄颂,俾修禪那。代宗詔国一禪师至闕下。师謁之,发明心地。及南归,见秦望山有长松盘曲如盖,遂栖止其上。白侍郎出守杭郡,入山问道。师曰:诸恶...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五种不应施

不应施与於人者有五种:一以非理之财物,二酒及毒药,叁罝罗机网,四刀杖弓箭,五音乐女色。见法苑珠林八十一。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法务

事法之业务也。又佛法上之业务也。华严经八十曰:「普解世间诸法务。」唐僧传(慧暠传)曰:「既达成都,大弘法务。」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愿佛

十种佛之一。谓八相成道之化身佛。是為酬报因愿之佛,故名愿佛。见八十华严经五十叁,叁藏法数叁十六。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华严经叁译

华严经有叁译。一六十卷,东晋佛驮跋陀罗译,一名六十华严,或名晋经,或名旧经。智儼造五卷之疏,名曰搜玄记,贤首造探玄记二十卷。二八十卷,唐实叉难陀译,一名八十华严,或曰唐经,或名新经。慧苑造刊定记十六卷,清凉作疏二十卷。演义钞四十卷,叁四十卷,唐般若译,一名四十...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法体

有為无為诸法之体性也。俱舍论分為七十五种,成实论分為八十四种,唯识论分為百种。八宗纲要上曰:「叁世实有,法体恒有。」又,世俗剃髮曰法体,法师体相之义也。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华严经疏註

华严经论一卷,后魏灵辨造。华严游意一卷,隋吉藏撰。华严还源观科叁卷,隋吉藏撰。华严经合论一百叁十卷,唐李通玄造论,志寧釐经合论。新华严经论四十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大意一卷,唐李通玄造。华严经决疑论四卷,唐李通玄撰。华严经骨目二卷,唐实叉难陀撰述。华严法界玄镜...

《佛学大辞典》 / 1318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眾贤

Saṁghabhadra,论师名。有部宗悟入之弟子,曩者世亲菩萨讲婆沙论,造俱舍论,匡毘婆沙师之误,眾贤论师通破俱舍论,破俱舍取雹摧草本之意,名曰俱舍雹论。世亲菩萨见之,称此论反发明我宗,因改名顺正理论,有八十卷,又显宗论有四十卷,正理以破执為主,显宗以显正為本。见西域记...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十八使见惑

对於八十一品之修惑,而有八十八使之见惑。见[见惑]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枣栢大士

李长者通玄在则天朝,会华严经新译八十卷成,持至太原,寓高仙奴家,日食十枣,柏叶饼一枚,后人号為枣栢大士。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枣柏大士

李长者通玄在则天朝,会华严经新译八十卷成,持至太原,寓高仙奴家,日食十枣,柏叶饼一枚,后人号為枣栢大士。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演说

布演义理而说示也。法华经序品曰:「演说正法。」八十华严六曰:「依於一实理,演说诸法相。」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离垢

离烦恼之垢染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註曰:「肇曰:尘垢八十八使也。」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十四等

善财童子於普贤菩萨所得十四等,是童子之入法界也。一普贤之圆因等,二诸佛之果满等,叁剎等,四行等,五等正觉等,六神通等,七法轮等,八辩才等,九言辞等,十音声等,十一力无畏等,十二佛所住等,十叁大慈悲等,十四不可思议之解脱自在等。出唐华严经八十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华严演义钞

清凉作八十华严经疏二十卷,更作演义钞四十卷,自释其疏。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尘垢

烦恼之通称。维摩经佛国品曰:「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註曰:「肇曰:尘垢八十八结也。」不动经曰:「以智慧火烧诸障碍,亦以法水澍诸尘垢。」无量寿经下曰:「犹如净水,洗除尘劳诸垢染故。」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十个量等身

佛之法身,其量等於一切有為无為之诸法,今统收之為十叁个而示之。此云十个者,探玄记叁云:但此经所明皆应十种,以显无尽故。有七八十二等数,皆增减云十。又慧影智论疏云:少过少减皆存大数,今十叁量等身言十者,依於此意也。(一)一切眾生量等身。(二)一切法量等身。(叁)...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苦觉

苦之觉想。八十华严经二十四曰:「永除苦蕴,永断苦觉。」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如实智

如诸法实相之智。知诸法实相之智。是唯佛所得之智也。智度论二十叁曰:「如实智者,一切法总相别相,如实正知,无有罣碍。」同八十四曰:「如实智有何等相?答曰:有人言能知诸法实相。(中略)此中说如实智唯是诸佛所得。何以故?烦恼未尽者犹有无明,故不能知如实。二乘及大菩萨...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最澄

日本传教大师,名最澄。与空海入唐传台密禪之叁宗,為日本天台宗之高祖。所着甚多,凡二百八十餘部云。

《佛学大辞典》 / 43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齐业身

以宿业尽為齐限而入灭之佛身也。对於齐缘身而言,即天台所谈小乘叁藏教之佛身也。盖叁藏教之教意,一切万法,依因缘和合而生,本非有实我,总因前世之烦恼业而显,故佛身亦不能漏於此规。宿业所感,必以宿世之业力尽為齐限,而始入灭。八十老比丘於娑罗林中患背痛而入涅槃之佛身是...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有体

对於无体之语。有实体者也。有部宗立七十五法,成实宗立八十四法,法相宗立百法,為有体之法。其中有有形之物质,有无形之心识,有因缘生之有為法,有非因缘之无為法。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功用

谓身口意之动作也。八十华严经叁十七曰:「自然而行,不假功用。」起信论净影疏上曰:「為功用所得,故名功德。」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最后十念

临命终时,念佛十徧也。此据观无量寿经所谓愚人临终十念,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罪生於极乐之说。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远尘离垢

远离尘垢也。尘垢虽為烦恼之总名,然今指八十八使之见惑。断八十八使之见惑而得正见,谓之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是於二乘初果与菩萨初地之得益也。但多就小乘之初果而言。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远尘离垢,於诸法中得法眼净。」维摩经方便品曰:「叁万二千天...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最胜佛顶陀罗尼经

一卷,宋法天译。有陀罗尼八十句,前后无文。

《佛学大辞典》 / 18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薰修

薰為薰习,如薰香於衣也。修者修行。以德薰身修行也。观无量寿经曰:「戒香薰修。」八十华严经二十五曰:「恒普薰修一切善法。」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闇障

无明之障也。八十华严经十五曰:「所有闇障,靡不除。」大集经十一曰:「一切法中,悉有闇障,坏闇障故,即是菩提。」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还俗

僧道犯罪归家,谓之还俗。自愿止僧道,谓之归俗。居家必携吏学指南篇曰:「还俗,谓道犯罪归家者。归俗,谓僧道无罪自愿归家也。」 又还俗归俗一也。宝积经八十八曰:「五百比丘曰:我等不能精进,恐不能消信施,请乞还俗。文殊讚曰:若不能消信施,寧可一日数百归俗,不应一日破...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濊佉阿悉底迦

Ekāsitika,佛之德相。八十一随好也。濊与秽同。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幽冥

虽為有理,而幽远非常识所及之处。又,叁恶道无真理光之处(即冥土)。无量寿经下曰:「寿终后世,尤深尤剧。入其幽冥,转生受身。」八十华严经十一曰:「一一毛孔现光明,普徧虚空发大音,所有幽冥靡不照。」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薄拘罗不偃卧

薄拘罗经曰:「薄拘罗作是说:诸贤!我结跏趺坐,於八十年未曾倚壁倚树。」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唯心

一切诸法,唯有内心,无心外之法,是谓唯心。亦云唯识。心者集起之义,集起诸法故云心,识者了别之义,了别诸法故云识,同体异名也。八十华严经十地品曰:「叁界所有,唯是一心。」唯识论二曰:「入楞伽经伽他中说,由自心执着,心似外境转,彼所见非有,是故说唯心。」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饱丛林

谓禪林之旧参也,少丛林之反对。古尊宿叁十九智门祚录:「所以赵州八十尚自行脚,祇是要饱丛林,又旦不担板。」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面轮

面容圆形,故云轮。大般若经叁百八十一曰:「世尊面轮其犹满月。」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异解

差异之见解。八十华严经十七曰:「但入真如,绝异解。」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八十随形好

见[八十种好]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见所断

叁所断之一。谓於见道所断之八十八使见惑也。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旧华严

东晋佛驮跋陀罗译六十卷之华严经,对於唐实叉难陀译八十卷之华严经而称為旧华严。又依卷数而谓之六十华严。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药山

唐禪师惟儼,嗣石头迁禪师,住灃洲之药山。海眾云合。文宗太和二年入寂,寿八十四。

《佛学大辞典》 / 34字 / 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