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 条搜索结果

二十五有

叁界為二十五有。欲界有十四有,四恶趣四洲六欲天也。色界有七有,四禪天及初禪中之大梵天,并第四禪中之净居天与无想天也。无色界有四有,四空处是也。通叁界而有二十五之果报,名二十五有。辅行二曰:「二十五有,总為颂曰:四域(即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王,四禪四无色,...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6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五趣杂居地

叁界九地之一。即欲五趣地也。见[九地]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16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信菩萨

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向大起十。一信。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解空处寂止理静。六不退。正观两融不退后。七回向。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16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王

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法船

佛使人渡生死海到涅槃之岸,故譬以船筏。涅槃经一曰:「无上法船,於斯沈没。」地观经一曰:「善逝恒為妙法船,能截爱流超彼岸。」旧华严经五曰:「兴造正法船,普拯所应度。」付法藏传六曰:「欲出叁界生死大海,必假法船方得度脱。」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禪

色界之第叁禪天也。此天名定生喜乐地,由深妙之禪定生身之快乐。叁界九地之中以此地為乐受之限,在同此已上之天处,唯有捨受。故此地之乐受,為叁界中最第一。圣教中多引之以為比。悲华经二曰:「身快乐,无有疲极,譬如比丘入第叁禪。」涅槃经二十一曰:「有佛世界名曰不动,...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5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

金刚顶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叁昧耶智,得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叁昧耶智曼荼罗,加持阿闍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此而為初因,由叁密四智印相应得一切如来之灌...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5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四沙门果

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须陀洹者中国音也。此云修习无漏。亦名逆流。或云解债。初果圣人得无我解。永断见谛有漏惑尽。故名修习无漏。既有无漏真解。能永背生死。故云逆流。逆生死流也。以其无漏力强能排叁涂等苦故。立解叁涂债也。斯陀含者。果顿尽修道惑细叁人...

《法门名义集》 / 312字 / 1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界万灵牌

牌上书云:「叁界万灵十方至圣六亲眷属七世父母。」盂兰盆会等立之。先万灵而后至灵有深义而然,非倒语。见象器笺十六。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供养

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是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即是以法供养诸佛、菩萨,是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叁、观行供养,谓...

《三藏法数》 / 197字 / 1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藏教生灭四谛

藏教者,经律论叁藏之教也。生灭者,此教诠因缘生法,有生有灭也。四谛者,谛即审实之义,谓声闻之人,用析空观,谛审苦集灭道之法一一不虚,是名藏教生灭四谛。(因缘生法者,六根为因,六尘为缘。根尘相对所起之,名为生法。析空者,析即分析,谓分析五阴等法皆空也。) 一...

《三藏法数》 / 322字 / 1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叁千大千世界

一须弥山一四天下。下阿鼻地狱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此为一段。叁界众生如是次第有千须弥山四天下。乃至千非想非非想天。有一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小千世界。即以小千铁围为数至千。复有大铁围绕之。名为中千世界。亦名二千世界。即以中千名数数之至千。复有大铁围山绕之。名为叁千大千...

《法门名义集》 / 287字 / 1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长寿天

天人之长寿者。色界第四禪无想天之寿命,為五百大劫,是色界天之最长寿也。无色界之第四处非想非非想天為八万劫,是叁界之最长寿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八忍

於欲界与上二界四諦之理忍可印证之智也,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諦谓之四法忍:一苦法忍,二集法忍,叁灭法忍,四道法忍也。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之四諦,谓之四类忍,一苦类忍,二集类忍,叁灭类忍,四道类忍也。以此八忍正断叁界之见惑也。既断见惑已,而观照明了,则為八智,盖八忍是无...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2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2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二十种随烦恼

谓诸昏烦恼乱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是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是名恨随烦恼。 叁、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

《三藏法数》 / 735字 / 1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世友

菩萨名。佛灭后四百年出世,婆沙四评家之一,迦腻色迦王在迦湿弥罗国,结集萨婆多部之叁藏时,五百贤圣之上座也。又着有部宗轮论,叙小乘之二十部。俱舍光记二十曰:「世是天名,与天逐友故名世友。父母愍子,恐恶鬼神之所加害,言天逐友。彼不敢损,故以為名焉。梵名筏苏密咀罗Va...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1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百叁十六地狱

根本地狱之八热各有十六游增。共為一百二十八。於此加根本之八热。而為一百叁十六。见叁界义。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1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纳衣

一作衲衣。云粪扫衣。拾取人弃不顾与粪扫均之贱物,缝纳為法衣,故名粪扫衣,亦名纳衣。比丘着之,十二头陀行之一。作衲者,俗字也。佛祖统纪(慧思尊者传)曰:「平昔御寒唯一艾衲。」註「法华经,衲衣在空间。律文谓之五纳衣。谓纳受五种旧弊以為衣也。俗作衲字失义。」大乘义章...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毕竟空

一切之有為法与无為法,毕竟為空,名為毕竟空。智度论叁十一曰:「毕竟空者,以有為空无為空破诸法无有遗餘,是名毕竟空。」又曰:「问曰:毕竟空无所有,则是性空。今何以重说?答曰:毕竟空者名為无有遗餘。性空者名為本来常尔。」仁王经良賁疏中一曰:「毕竟空者,谓诸法究竟不...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叁百由旬

法华经化城喻品说,有导师欲率眾越五百由旬之险难至宝处,恐眾疲倦而还,遂方便於叁百由旬之中途作一城,暂為止息。叁百由旬者為超叁界,譬小乘之有涅槃。文句七曰:「叁界果报处為叁百。」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1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大胜金刚

又名大转轮王。又名金刚手。大日所变之十二臂金刚萨埵也。是為大妙经所说之摄一切佛顶轮王,即金轮佛顶也。瑜祇经一切如来大胜金刚最胜真实叁昧耶品曰:「尔时徧照薄伽梵,復现种种光明,於顶上放金刚威怒光明,照诸菩萨。金刚手等皆各默然(表果界之言语道断),復现身手具十二臂...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声闻四果

一、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叁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

《三藏法数》 / 286字 / 1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1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谓万有之实体真如也。止观五上曰:「一具十法界。」又唯一之信不為他所夺,谓之一。止观四下曰:「一者,修此法时,一专志,更不餘缘。」探玄记叁曰:「一者,无异念故。」教行信证文类叁末曰:「言一念者,信无二,故曰一念。是名一,一则清净报土真因也...

《佛学大辞典》 / 186字 / 1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白衣观音

Pāṇḍaravāsinī,又曰大白衣,又曰白处观音。以此尊常着白衣,在白莲中,故就其被服名為白衣。以其住处名為白处。白者,表淳净之菩提也。梵名半拏囉嚩悉寧,胎藏界观音院之一尊,莲华部之部母也。大日经疏五曰:「半拏囉嚩悉寧,译云白处,以此尊常在白莲华中,故以為名。亦戴天...

《佛学大辞典》 / 318字 / 1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五住地烦恼

见一切处住地(遍通叁界烦恼)欲爱住地(欲界烦恼)色爱住地(无色界烦恼)小乘叁果四向。渐断前四住地烦恼未尽。故在叁界中受分段生死。阿罗汉辟支佛地前叁贤菩萨。乃至十住已还。断四住地烦恼尽。故免叁界分段生死。仍有无明住地渐断未尽。故受叁界外变易生死。故经云。阿罗辟支佛大力...

《法门名义集》 / 133字 / 1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种

一、肉团,肉团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识所依之处也。 二、缘虑,缘虑者,即缘持思虑之,此通第八识而言,谓眼缘色乃至第八缘根身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识者,此缘虑以第八藏识为体故也。根身者,根即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种子者,即善恶...

《三藏法数》 / 226字 / 10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10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无色界

叁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而住居於深妙之禪定,故谓之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為色体实无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麤色而谓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10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六特胜

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10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柔和忍辱衣

弘经叁轨之一。弘通法华者,宜以柔和忍辱之,吾柔和忍辱,可以防一切瞋恚之害毒,如衣防寒热之害,以為因喻。法华经法师品曰:「善男子!善女人!入如来室,着如来衣,坐如来座,尔乃应為四眾广说此经。如来室者,一切眾生中大慈悲是。如来衣者,柔和忍辱是。如来座者...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0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识

密教依释摩訶衍论而立者,前之八识与唯识所立不异,第九识之一切一识,又曰多一识。是真如随缘而為有情非情,此一一有情非情各有一,故曰一切或曰多,為同一真性,故曰一。配於台宗之四教,则当於别教。第十之一一识,又曰一切一识。是通随缘之一切有情非情而唯為一,...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10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八胜处

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10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五乘

一、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一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一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9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十法界

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9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六通之一。具名知他通,又曰他智通,知他之智自在无碍者。又,十智中之他智也。般若经曰:「叁他通,能如实知十方沙界他有情类所法,谓偏知他贪瞋痴等,离贪瞋痴等。乃知聚,小,寂静不寂静,解脱不解脱,皆如实知。」酉阳杂俎曰:「一公初謁华...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9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妄

一片迷妄之也。宗镜录一曰:「一翳在目,千华乱空。一妄在,恒沙生灭。」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9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二十五叁昧破二十五有

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二十五叁昧破前二十五有者,约理对治,随义以立名也。盖欲、色、无色叁界,虽苦乐不同,然实有生死执着,故以此无垢等叁昧之法,一一破之,令诸众生,出于诸有也。 一、无垢叁昧,破地狱有,谓菩萨由净诸业惑,证于无垢叁昧。愍彼众生,受于地狱之苦,故以...

《三藏法数》 / 2010字 / 9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

菩提

菩提旧译為道,求真道之曰菩提。新译曰觉,求正觉之曰菩提。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缘无上道。我当作佛,是名菩提。」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9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一指

一指,手之一指。经云:若我灭后,其有比丘,发决定修叁摩提,能于如来形像之前,身然一灯,烧一指节,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长揖世间,永脱诸漏也。(梵语叁摩提,华言等持。离昏沉掉举,曰等;令住一境性,曰持。诸漏即叁界生死也。)

《三藏法数》 / 113字 / 9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