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条搜索结果

声闻四果

一、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名预流,即初果也。谓此人断叁界见惑尽,预入圣道法流,故名入流。(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即第二果也。谓此人于欲界九品思惑中断前六品尽,后叁品犹在,须更来欲界一番受生,故名一来...

《三藏法数》 / 286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七种生死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叁界果报,寿有长短分限,身有大小形段,皆不免于生死,是为分段生死。(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既离叁界生死,出生方便等土,就其断惑证果之时,因移果易,论为生死,...

《三藏法数》 / 454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小乘叁宝

一、小乘佛宝,谓如来隐其无量功德庄严之身,示现丈六紫金之相,以应声闻、缘觉、人、天等机,是名小乘佛宝。 二、小乘法宝,谓阿含等经,为声闻说四谛教,为缘觉说十二因缘教,令其依之而修,超凡入圣,是名小乘法宝。(梵语阿含,华言无比法。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藏法数》 / 303字 / 3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七净华

不染曰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

《三藏法数》 / 535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四果

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旧译家以梵名,谓為须陀洹果Srotā anna  hala,巴Sotā anna  hala,斯陀含果Sakrdāgāmi,阿那含果Angāmi-,阿罗汉果Arahat-,新译家以前叁果翻名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一须陀洹果,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3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频来果

梵名斯陀含Sakṛdāgāmin,译曰一来果或频来果。声闻四果中之第二果也。一来者,欲界之人与天一往来之义也。玄应师云:频当為顿之误,顿即一之义也。玄应音义叁曰:「频来言斯陀含也,此云一往来。频字应误也,字宜作顿。」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二乘异同

法华玄赞五论叁同七异,谓叁同者:一、同断烦恼障,二、同悟生空之理,叁、同得假之择灭无為。七异者:一、声闻根性钝,缘觉根性利,二、声闻依佛而出离,缘觉自觉而出离,叁、声闻藉声教,缘觉观法理,四、声闻观四諦,缘觉观十二因缘,五、声闻分四果,缘觉唯一果,六、声闻练根...

《佛学大辞典》 / 656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五佛性

一正因佛性,二了因佛性,叁缘因佛性,(此叁者即叁因佛性。)四果佛性,菩提之果也,正觉之智谓之菩提。五果果佛性,大涅槃也。以菩提之智,显涅槃之理,故云果之果。法华文句十曰:「佛性有五:正因佛性通互本当,了、缘,佛性种子本有,非适今也。果性、果果性,定当得之。」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阿罗汉

Arhāñ,小乘极悟之位名。一译杀贼。杀烦恼贼之意。二译应供。当受人天供养之意。叁译不生。永入涅槃不再受生死果报之意。智度论叁曰:「阿罗名贼,汉名破。一切烦恼破,是名阿罗汉。復次,阿罗汉一切漏尽,故应得一切世间诸天人供养。復次,阿名不,罗汉名生,后世中更不生,是名...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十乘

十乘者十乘观法也此十通名乘者乘即运载之义如世车乘堪能运载也盖言修行之人依此十法修之则能运出生死之苦到于涅槃彼岸也数至十者由修观之人上中下根不等上根者唯观初不思议境即得破惑显理其次者于初种观法修之不入湏用第二发心乃至第八对治助开方能破惑显理又其次者于前七种观之...

《三藏法数》 / 2967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2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四种叁宝

叁宝有四种:一、一体叁宝,又云同体叁宝,又云同相叁宝。叁宝一一之体有叁宝之义,佛之体上有觉照之义者,佛宝也,有轨则之义者法宝也,无违諍之过者僧宝也,乃至僧有观智者為佛宝,有轨则者為法宝,和合者為僧宝。二、理体叁宝,於真如之体上立叁宝。真如之理体视觉性法相,无违...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安立果

西方师所立四果之一。即於某基础上安立之结果也。大毘婆沙论百二十一曰:「安立果者,谓依风轮安立水轮,復依水轮安立金轮,復依金轮安立大地,復依大地安立一切情非情数。此中后后者,是前前之果。」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果地

依因位之修行而得某悟结果之位也。叁乘各异果地,声闻乘之中,又有四果之别。楞严经四曰:「因地发心与果地觉,為同為异。」玄义六上曰:「果地圆极,非復因位。」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二十智

台家约四教而明二十智。叁藏教有七智、世智、外凡智、内凡智、四果智、辟支佛智、菩萨智、佛智是也。又通教有五智、四果智、支佛智、入空之菩萨智、出假之菩萨智、及佛智是也。又别教有四智、十信智、住行向之叁十心智、十地等觉智、佛果智是也。又圆教有四智、五品智、六根智、住...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大乘四果

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

《三藏法数》 / 396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无量义处叁昧

梵语Anantanirdeśa ratiṣṭhāna samādhi。佛说法华前,先说无量义,次入此叁昧也。无量者叁乘五乘等无量法门即无量义也,义处為无量义之依处,即实相也,生无量法义依处之实相无相叁昧,谓之无量义处叁昧。佛既说无量义后,将说实相,於中间入此定,依所出之无量义故為无量义经之...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十地寄乘

十地寄乘者,谓十地菩萨寄于,人天等诸乘进修,而为因行,以显真实智证之果分也。所以欢喜、离垢、发光叁地,寄于世间人天乘;焰慧、难胜、现前、远行四地,寄于出世间叁乘;惟不动、善慧、法云叁地,超于世间、出世间,即是寄显一乘法也。(人天乘者,人乘、天乘也。叁乘者,声...

《三藏法数》 / 870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初果

声闻乘四果中之第一预流果也。俱舍论二十叁曰:「言初果者,谓预流果,此於一切沙门果中必初得故。」见[四果]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同分

俱舍七十五法中心不相应行法十四之第叁。使诸法相同之因名為同分。是為一实法,由有此实法而使物同也。此有二种:一名眾生同分,又名有情同分。二名法同分。人畜等之有情相同。谓之眾生同分,有情同分。蕴处界等之法相同,名為法同分,又眾生同分分二类:一為无差别同分,一切有情...

《佛学大辞典》 / 273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八大丈夫

声闻乘之四向四果也。见诸仪轨诀影二。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窣路多阿半那

Srotaā anna,译曰预流、入流。小乘四果之第一果。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梵音窣路多阿半那,此言预流。一切圣道说為流,能相续流向涅槃故。初证圣果创参胜列,故名预流。预及也,参预也。旧言须陀洹者,讹也。」见[四果]条。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佛大僧大经

一卷,刘宋京声译。王舍城之富者有二子,兄名佛大,弟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贪染其妇。妇不从,佛大遣贼杀僧大。僧大临死得四果,妇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堕於地狱。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 《佛说佛大僧大经》

有学

小乘四果之圣者中,前叁果谓之有学,第四果谓之无学。以前叁果尚有可修学之道故也。法华玄赞一曰:「戒定慧叁,正為学体。进趣修习,名為有学。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為无学。」梵Śaikṣa。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阿那含果

小乘四果中之第叁果,得阿那含果报之位名。无量寿经下曰:「二十二亿诸天人民,得阿那含果。」

《佛学大辞典》 / 41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八万劫小乘

开声闻缘觉二乘之证果者,而声闻之初果,经八万劫,二果经六万劫,叁果经四万劫,四果经二万劫,缘觉经十千劫,则自发心而入大乘。因指声闻之初果(即预流果),谓之八万劫小乘。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超越证

声闻乘有四果,从初果顺次证阿罗汉果,谓之次第证,超越此前果而证后果,谓之超越证。就超越证而论,诸说不同。俱舍论仅有从凡夫直证第二果者与从凡夫直证第叁果者二种,是曰超前二果。唯识论更许超中二果,一旦证初果后,超中间之二果叁果,直证第四果也。天台一家更许超前叁果。...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得果

叁乘之圣人各得自乘之果法也。缘觉菩萨立一无学果,声闻立四果。南史曰:「到溉朝夕从僧徒礼诵,及卒。顏色如恒,手屈二指,即佛道所云得果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大乘四果

通教之菩萨,歷十地修行,有证果有不同。以小乘之四果而区别之。一在初地以断惑证理生於如来之家者為须陀洹果。二在八地蒙佛之授记而得作佛者為斯陀含果。叁在十地受如来之职,如别圆二教等觉之位者為阿那含果。四在佛地,即通教之果佛断见思之惑,习气俱尽而成佛者。為阿罗汉果。...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

二果

小乘四果之第二一来果也。梵名斯陀含Sakṛdāgāmin。 又一、习气果,由宿世修习善恶之气分,而今生感善恶之果也。如往昔修善,故今生善心强,往昔修恶,故今生恶心强。二、报果,依宿世善恶之因而感今生之苦乐感。前之习气果為等流果,后之报果為异熟果。见阿毘曇论一。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