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曼荼罗,总集诸尊之坛场(即旧译曰坛者)及其诸尊之形体,并图画其坛场之全体及诸尊一一者是也。是為曼荼罗之总体,故云大。大者五大之义,又广大之义,他叁种虽亦係五大所成,而此為总体,且最广大,故独名為大。二叁昧耶曼荼罗,画诸尊手所持之器杖及印契者是也。叁昧耶為本...
《佛学大辞典》 / 592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解释经之文句,天台大师所用四种之方法:一、因缘释,或云感应释,究佛与眾生之关係因缘而解释者。二、约教释,以一文句参照藏通别圆四教而解释者。叁、本迹释。以一文句参照本迹二门而解释者。四、观心释,以一文句适用於自己之心,观其心而解释者。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大日如来之教令坚固,破摧诸怨敌,如转轮王之轮宝,故谓之教令轮。理趣释下曰:「毘卢遮那佛转法轮。轮有四种,所谓金刚轮、宝轮、法轮、羯磨轮,其四轮皆摄在二轮中。所谓正法轮、教令轮。」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信根本,真如之法為诸佛之师,眾行之源,故云根本。信乐真如之法也。二信佛,信乐佛之大功德也。叁信法,信乐法之大利益也。四信僧,信乐僧之大行也。见起信论。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修护摩时,从其种类而异其炉形。四种者摄六种护摩中延命鉤召二法於增益法中:一息灾者圆。圆形者,水轮之形,水有息灾之功能。一者洗净不净,是息灾之义也。二者鍐字為种子,鍐字為离言说之义,若离言,则成寂静,寂静者息灾之义也。叁能灭火,世间眾生之热恼如火,毘卢遮那之智水...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Sakṛdagāmin,又作息忌伽弥,息忌陀伽迷。译曰一来。小乘四果之第二。智度论叁十二曰:「息忌名一,伽弥名来,是人从此死生天上,天上一来得尽眾苦。」坐禪叁昧经下曰:「息忌陀伽迷,秦言一来。」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十德。是灌顶具支分之随一也。一、信心,阿闍梨观彼现在之根性或久远之因缘,於此不思议之缘起叁种秘密(即叁密)诸法便中,直信无疑,能无怖畏,乃堪摄受也。二、种姓清净,可為婆罗门等四种大姓者,若是旃陀罗等,则以家法相承,习行不清净事之故,性弊恶多...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不相应法之一。梵语鉢罗鉢多Prā ta,谓有情所得之法,繫於有情之身者。因而譬以绳,谓之得绳。如善恶之诸业及圣道,此得绳繫於吾身故,全归我有也。谓以所得法上之「得绳」生而得其法也。此得有四种之别:一法俱得,所得之法现在,此得亦现在者。二法前得,所得之法尚在未来,仅...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唐贤首弟子慧苑以宝性论,谓四种眾生不识如来藏因之而立四教:一迷真异执教,谓诸凡夫外道,迷於真性广起异计者。二真一分半教,谓声闻缘觉二人於真如随缘不变二义中,但得随缘一分,名為真一,於其随缘分中唯说性空所显之理,不说法空,名為半,合谓之真一分半教。叁真一作满教,...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四諦之法,虽為初对小乘浅近之机之法门,然其理则通於大小一切佛法,故天台从涅槃经圣行品所说,而安立四种之四諦。以配藏通别圆之四教:一生灭四諦,苦集道之叁諦,依因缘而有实之生灭,灭諦者可视為实之灭法,如此立於实生实灭上之四諦,谓之生灭四諦。是小乘教即叁藏教所说也。...
《佛学大辞典》 / 395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菩萨因位之万行究竟而成办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谓為成佛。真言立叁种之即身成佛,天台立四种之成佛,占察经说四满成佛。见[四种成佛]条。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金刚界之大日如来说法处也,不坏金刚者,嘆诸尊之身,常住坚固,光明心者,嘆其心之觉德,以五智配之,则当於成所作智,叁密之业用,皆由此生。瑜祇经曰:「一时薄伽梵金刚界徧照如来,以五智所成四种法身。於本有金刚界。(中略)不坚金刚光明心殿中。与自性所成眷属。」二教论曰...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声闻乘之人证四果有二种:一、次第证,又云次第断,自初果次第断修惑,次第证第四果阿罗汉也。二、超越证,又云超越断,利根之声闻,一时断几许之修惑,超越一果乃至叁果,而证阿罗汉果也。此有四种。见[超越证]条。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息灾為北方,日本花藏院护摩要集上举息灾向北之说云:北方主冬,草木枯藳,以表除灾。若对於五行,则以北為水方,息灾之坛為水形,故向於北方也。北方為寂静之方,故寂灾之法向北方也。北方主冬,世人秋收冬藏,更无所作,故谓之寂静歟。二,增益為东,护摩要集上云:东方主春...
《佛学大辞典》 / 286字 / 1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决定声闻。久习小乘,今世道熟,闻小教而证果也。二,上慢声闻。於小法未得谓為得,未证谓為证,是实凡夫也。叁,退大声闻。原是菩萨,於积功修道之中间,疲厌生死,退大乐小。值佛出世,闻说小法,而得小果也。四,应化声闻。菩萨内秘外现而示声闻之相也。见法华论,大乘义章...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眾生所具真如之法,虽体性空净,然有无量烦恼垢染,若无人以方便对治之,则无得净者,其方便有四种:一行根本方便,观诸法无生,而起大智,离一切妄见,不住於生死,观诸法之因缘生灭,而起大悲,摄化眾生,不住於涅槃,以随顺法性之无住,是名行根本方便。二能止方便,惭愧悔过,...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又名眼见家,即立眼根能见色境之说也。盖古来说五识依五根各缘自境时,眼识能见色乃至身识能觉触,或眼根能见色乃至身根能觉触者,凡有四种:一根见,二识见,叁根识相应之慧见,四根识和合见也。见大毘婆沙论等。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Sūtra,又作苏多罗,素呾缆,苏呾缆。旧称,修多罗,修妒路。译曰綖线。以通贯物而连缀之者。大日经五曰:「四种苏多罗。」同疏十五曰:「綖者,梵音名苏呾缆,是连持眾德令其不散,故名綖也。」玄应音义二十叁曰:「素怛缆,此译云线,旧言修多罗,或云修妒路,皆讹也。」 又译...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同体叁宝,即一体叁宝也。二、别相叁宝,即化相叁宝也。叁、一乘叁宝,究竟之法身為佛宝,一乘之法為法宝,一乘之菩萨眾為僧宝。胜鬘经,法华经等之意也。四、叁乘叁宝,為叁乘者所现之佛之叁身為佛宝,叁乘之法為法宝,叁乘之眾為僧宝。胜鬘经,摄论等之意也。五、真实叁宝,...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梵语健达Gandha,译曰香。玄应音义叁曰:「健达,此译云香也。」有情非情之气分一切鼻可嗅者。大乘义章八末曰:「芬馥名香,此名不足,於中亦有腥臊臭,不可备举,且存香称。」俱舍论一曰:「香有四种:好香恶香,等不等香,有差别故。」此中以沈水等薰物為六种供养之一。大日经疏...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以上四种声闻,加大乘声闻一种而為五种。大乘声闻者即佛道声闻也。以佛道之声,使一切闻,因而一切眾生,悉终归大涅槃之宝所也。依此义,则一切眾生悉為声闻。依法华一乘之义,立此声闻也。法华经所言:「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是也(声闻叁义中第叁义当之)。见...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菩萨总持之德无量,姑举四种:一,法总持。又名闻总持。於佛之教法闻持不忘也。二,义总持。於诸法之义理总持不失也。叁,咒总持。菩萨依定起咒,持咒神验,除眾生之灾患也。四,忍总持。菩萨之实智,忍持法之实相而不失也。真言陀罗尼者此中之咒总持也。见大乘义章十一末。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得分别自在,住於菩萨第八不动地即捨一切功用之行得无功用法,於一切法远离一切分别之想而得自在也。二得剎土自在,菩萨住於不动地深心清净,於诸剎土亦得清净得出生自在也。叁得智自在,菩萨住於第九善慧地,得无碍之智慧演说诸法,称於理而得自在也。四得业自在,菩萨住於第十...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叁藏中,论藏詮慧学,故曰慧藏。对法论十一曰:「开示慧学是阿毘达磨。」婆沙论一曰:「若依增上慧论道是阿毘达磨。」 又通叁藏名為慧藏。广弘明集二十成实论义疏序曰:「四种围陀,在家心习,叁品慧藏,入道愈通。」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占察经所说四种成佛之一,华严宗唱导之。彼宗之行位,有行布圆融之两门。行布门,自十信至佛果,六位之次第不同,其圆融门则得一位随得一切位也。其义以六相圆融十玄缘起而知之。故经中说十信之满心胜进分上,得一切位及佛位(旧经第六第七新经第十四第十五贤首品),谓之信满成佛...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叁种禪中第二出世间禪之四种:一、观禪,九想八背捨,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禪。二、练禪,四禪四空灭尽定之九次第定也。於上之观禪,虽得色无色之八定,而入於此,则有垢滓之间离,今欲纯熟而自初浅至后深,次第而入,中间无有垢滓之间杂,使不次第而為次第,...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胜解行地,地前叁十心也。二普贤地,十地也。叁大普贤地,等觉也。四普眼照地。佛果也。良賁仁王经疏引叁藏度持金刚顶瑜伽经。
《佛学大辞典》 / 52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天台差别华严经為四种:一前分华严,又曰初顿华严,寂场华严,叁七日华严。谓成道后叁七日之说法八会中之前七会也。二后分华严,谓叁七日以后之说法,第八会之入法界品也。此会中以舍利弗等声闻在座,故知非叁七日之说法。叁时长华严。谓叁七日后,佛将尽未来际对於其机说华严之法...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证净有四种。以无漏智如实觉知四圣諦之理,因而正信叁宝及戒也。俱舍论二十五曰:「证净有四种,谓佛法僧戒,(中略)如实觉知正圣諦理,故名為证。正信叁宝及妙尸罗,皆名為净。离不信垢破戒垢故,由证得净,立证净。」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此為四种缘记中之法界缘起,具体的说明者,缘起之义理,穷极於此,是為华严一家之特色。其為缘起精神之点,在於一多相即。於此有钱货十钱,此十钱為成自一钱者,何则?本来自性无十,十為积一得成之缘成法,无一即十亦无。反之而可知一钱由十钱而成,何则?本来自性非有一,一是对...
《佛学大辞典》 / 393字 / 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阿赖耶识,以自种子為因缘,变现根尘器界等相,此依共业不共业之所感,有共相不共相二种。共相者,谓多人同感也。如山河等。虽是人人所变各别,然同在一处不相障碍,如眾多之灯明,共在一室而不相障碍,一一各别,而处所无异也。不共相,為唯自变而自用者,如内之五根等。瑜伽六十...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谓菩萨化度饶益眾生有四种之方便也。一,示现相好,令观者发菩提心也。二,示现说法,令闻者开悟入道也。叁,示现化事,令闻者护诸法门也。四,名流十方,令闻者繫念得脱也。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调练心作意,调练者,调停练习也。谓於可厌恶之法调停练习,令心厌离也。二湿润心作意,湿润者,湿长沃润也。谓於可观尚之法,湿长沃润,令心忻乐也。叁生轻安作意,轻安者,身轻心安也。谓於可厌之法令心厌离,於可欣之法令心欣乐,安住寂静,身心轻安也。四净智见作意,净智者...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信满成佛,依种性地之决定,信於诸法不生不灭,清净平等,无可愿求,是為信满成佛。二解满成佛,依解行地,深解法性无造无作,不起生死之想,不起涅槃之想,心无所怖,亦无所欣,是為解满成佛。叁行满成佛,依究竟之菩萨地,能除一切无明法障,菩提之愿行,悉皆具足,是為行满成...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天台所立四种叁昧之一。或行道而诵经文,或安坐而思惟实相之叁昧法也。法华经即依此叁昧法而修行。叁昧者,译言定。使心定於其境止息妄念也。见[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菩萨,以戒等四法庄严法身,如世之瓔珞庄严身也。一、戒瓔珞庄严法身,以戒律庄严法身也。二、叁昧瓔珞庄严,以禪定庄严法身也。叁、智慧瓔珞庄严,以智慧庄严法身也。四陀罗尼瓔珞庄严,陀罗尼者总持之义,能总持善法,而庄严法身也。见大集经一。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Vaśi-karaṇa,又作嚩舍,嚩誐羯囉拏,嚩始迦鲁拏。译曰敬意。四种坛法之第叁。妙吉祥平等观门大教王经略出护摩仪曰:「叁嚩舍,此云敬爱。」千手千眼观自在菩萨行仪轨曰:「嚩誐羯囉拏法,敬爱也,赤。」要略念诵经曰:「皤施伽罗拏。」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增一阿含经十八曰:「有四不可思议事,非小乘所能知。云何為四?世界不可思议,眾生不可思议,龙不可思议,佛土境界不可思议。」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笔施,见人之发心书写经典。以笔施之,助成善缘也。二墨施,见人书写经典,以墨施之,助成善缘也。叁经施,刊造经板,施与於人,使之读诵也。四说法施,说法使人闻之而修因证果也。见菩萨善戒经一。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又曰四种广说,四大教法。四分律四有「四种广说。」第一广说。若比丘作是语,长老我於某村某城,亲从佛而受持不忘,此為法,此為毘尼,此為佛之所教,若闻彼说,不应嫌疑,亦不应呵,应审定文句而寻法律,若相违,则应语彼言,汝所说者,非佛所说,或是长老不审佛语,不可復诵,亦...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胜道沙门,佛与独觉自能觉者。二示道沙门,如舍利弗说法示道者。叁命道沙门,如阿难以戒定慧為命者。四污道沙门,犯重之比丘,律云摩訶罗,谓老比丘喜盗他物也(犯戒而滥受他之信施)。见俱舍论十五。 又一胜道沙门,稟佛出家,能灭烦恼而证胜道者。二说道沙门,已断惑证理,能...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此乃懺悔者,為灭罪方便,而修之四种观行也。一观因缘,其罪為无明所覆,无正观之力,不知罪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不知自烧等,观為罪之因缘也。二观果报,所有诸恶不善业之业,叁世轮转之苦果,了无穷极,沦溺於生死大海,冥然无涯,如抱石沈渊,遂难出脱,观為罪之...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Artha-dhāraṇī,陀罗尼者,梵语总持之义。能总持所闻之义趣而不忘失,谓之义陀罗尼。乃菩萨所成之德。四种陀罗尼之一。叁藏法数十四曰:「诸菩萨,持所闻无量义趣,经无量时,永不忘失,是名义陀罗尼。」大乘义章十一曰:「於诸法义,总持不忘。名义陀罗尼。」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天竺外道中见有狗死生於天上者,邪度狗法為天上之生因,有学狗卧於户外,食人之粪者。谓之狗戒外道。智度论二十二曰:「外道戒者,牛戒鹿戒狗戒罗剎鬼戒聋戒。如是等戒,智所不讚,唐苦无善报。」俱舍论十九曰:「本论说:有诸外道,起如是见,立如是论。若有士夫补特伽罗,受持牛...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台家四种叁昧中,非行非坐叁昧之别名。天台為成四句曰非行非坐,南岳就实而曰随自意。随意之起,即修叁昧,不关於行坐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释尊将说法华经,入於叁昧时,自天雨四种之华(如上所记),称之為雨华瑞。法华六瑞之第叁瑞也。法华经疏二曰:「据事而言,既说非常法,致感诸天供养。(中略)约理而谈者,天者净也。四眾封执之心既净故,得闻经成佛。(中略)雨四华者,正表四眾成佛。」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增一阿含经中说四种梵福:一无塔处作塔,二塔坏则治之,叁与圣眾和合,四於如来成道时请转法轮。俱舍论十八曰:「一為供养如来驮都(舍利),建窣堵波於未曾处。二為供养四方僧伽造寺施园,四事供养。叁佛弟子破乖,能令和合。四於一切有情修慈悲喜捨四无量。」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菩萨十地所修之十波罗蜜也。见[波罗蜜]条),加以六种為十种胜行:一、因救母之命而捨自身之命,二、因救父之命而捨自身之命,叁、因救如来之命而捨自身之命,四、於正法之中出家,五、教他出家,六、未转法轮,能请转法轮。见俱舍光记十八。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道法之品类,有叁十七科。為至涅槃之道法,故曰道,品类差别,故曰品。见[叁十七道品]条。无量义经曰:「叁明六通道品发。」台家立四种。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四种缘起之一。又云法界缘起。华严经所说缘起之法门也。一切之法,互相為缘互相起法也。缘一法而起万法,缘万法而起一法,重重缘起,而缘起之义无穷,故曰无尽缘起。故云万法相即相入,无碍自在。见五教章十。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胜义不善,由真諦之实义,定不善之义也。依此义,则一切之有漏法即生死法,总為不善。以此中虽有善有不善,然皆以苦為自性,极不安稳,犹如痼疾故也。二、自性不善,无惭无愧及贪瞋痴之叁不善根也。以有漏法中,此五法自体不善,犹如毒药故也。叁、相应不善,与彼相应同时俱生...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1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大乘究竟之理,法华经谓之实相(方便品曰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华严经名為法界(第八会名入法界品)。法界者就体之名,实相者就义之称,其实一也。华严一经以此法界為体,一部始终不外乎明此法界之理,故云华严法界。法界有四种。见[法界]条。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粪扫衣,二乞食,叁树下坐,四身心寂静。又名四良药,与行四依及四圣种大意同。南山业疏叁下曰:「涅槃具显治本,故彼文云:出家之人有四种病,由此不得四沙门果。為有衣欲,乃至為有恶欲。有四良药能治此病:谓粪扫衣,乞食,树下坐,身心寂静。治有恶欲,故名四圣行。」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切之菩萨,通发四种之弘誓:一眾生无边誓愿度,二烦恼无尽誓愿断,叁法门无量誓愿学,四佛道无上誓愿成。见止观大意。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息灾為初夜,此有二由:一,火吽轨曰:「初夜名入定时,终日作业入夜息故,与息灾法相应。息灾法亦名寂静法故也。疏第四云:初夜分如自证之地,住大涅槃。」息灾法之至极者,护得大般涅槃,故為相应之时。二,初夜者加护之时也。瞿醯上曰:「又於日没之时,诸天集会,观视作方...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此為天台大师依大方等陀罗尼经制立之一种叁昧行,与法华叁昧皆為四种叁昧中之半行半坐叁昧。专行其法。而调直其心谓之叁昧。止观二及方等叁昧行法详记其仪轨作法。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卷,吴支谦译。王舍城之音悦长者,得四种之吉祥,佛往讚嘆之,使植福。后得四种之不吉祥,尼犍子往讚嘆之,乃被痛打。佛因说长者之夙缘。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 《佛说长者音悦经》四禪四无色八地之定,有味定,净定,无漏定之叁种。其中净定有四种之别:一顺退分定,随顺味定将退本定时之位也。二顺住分定,為住於定之当分而不退不进之位也。叁顺胜进分定,定力增进,顺於上地之定之位也。四顺决择分定。决择者以无漏智而名,净定之力愈增进,而顺於无漏智起无...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一音声念诵,发声念诵也。二金刚念诵,合口动舌默诵也。叁叁摩地念诵,住於定心而观真言之文字也。四真实念诵,是亦住於定心而观文字之实相也。见略出经四。 又一音声念诵,二叁摩地念诵,叁金刚念诵,此叁者与上述相同。四降魔念诵,内住悲心,外现威猛,顰眉顾视,瞋怒厉声也。...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智度论谓之四答,佛地论俱舍论谓之四记。有人发问而答有四种也。俱舍十九曰:「一、一向记,若作是问:一切有情皆当死否?应一向记一切有情皆定当死。二、分别记,若作是问:一切死者皆当生否?应分别记,有烦恼者当生非餘。叁、反詰记,若作是问:人為胜劣?应反詰记:為何所方?...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师匠教授弟子,有四种之法:一无倒教授,宣说不颠倒之法义,使弟子受持读诵修学也。二渐次教授,称机根而宣说法义,令先习小后入大也。叁教授,或从如来或从佛弟子所闻之正教,如其教不增不减,教授他人也。四证教授,自己所证之法,欲他人得证,故方便教授也。见瑜伽师地论。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十六行相中之四行相。观集諦之境而為四种之观解。即观集諦者迷因之惑业也,惑业者生苦果之因也,集积苦果而使现者集也,使苦果相续不绝者生也,助缘者使苦果成办之缘也。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人之发狂,有四种之别。贪狂者,贪欲所驱而狂也。药狂者,中药物之毒而狂也。咒狂者,為咒诅调伏等而狂也。本业缘狂者,由过去之业因而狂也。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解深密经五说四种之道理:一观待道理,有為法必因果对待,因生果,果由因生之不变道理也。二作用道理,因缘所生之有為法,必有成办事业之作用也。叁证成道理,由现量与比量及圣教量而证明成立之道理也。如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是。四法尔道理,不关如来之出世不出世,本来安住於法界...
《佛学大辞典》 / 271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四种往生之一。言罪业深之人,临终见地狱之猛火,而心狂乱,手握虚空,自身流汗七颠八倒者,闻善友之教,作十声或一声之念佛,而往生净土也。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