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 条搜索结果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9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学五

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应般若波罗蜜者,从何所来而生是间?于是间去复生何所?” 佛告舍利弗言:“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于兜率天上来生是间,或于他方佛国来生是间,或从人道中来生是间。从兜率天上来者,终不失般若波罗蜜,诸陀邻尼、诸三昧门、诸众智门悉皆在前。从他...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3355字 / 9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

四种悉檀

世界悉檀。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此四悉檀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并八万四千法藏。悉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又有佛二夜经中说。佛从得道夜至涅槃夜。是二夜中间所说经教。一切皆实不颠倒。此悉檀名并其下言说。...

《法门名义集》 / 124字 / 9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明论

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功业明。内明者。佛所说者名教内论。因明能屈他论。自申己义。名为因论。声明显示一切音声差别巧便言辞。名为声论。医方明者有四种。一者显示差知病因。二者显示病因。叁者能显示除已起之病。四者显示已除之病令不重起。功业明显示种种世业成就。此五种...

《法门名义集》 / 118字 / 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乳色

生盲人说乳色也。涅槃经十四曰:「如生盲人不识乳色,便问他言:乳色何似?他人答言:色白如贝。盲人復问:是乳色者如贝声耶?答言不也。復问贝色為何似耶?答言犹稻米末。盲人復问:乳色柔软如稻米末耶?稻米末者,復何所似?答言:犹如雨雪。盲人復言彼稻米末,冷如雪耶?雪復何...

《佛学大辞典》 / 206字 / 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无色界

叁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於深妙之禪定,故谓之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為色体实无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麤色而谓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8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根

一类之根性也。妙玄一上曰:「一根一缘,同一道味。」 又為等六根任何根之一。楞严经六曰:「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8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佛足石

石上印佛足也。佛将入灭,於摩揭陀国留足迹。西域记八曰:「窣堵波侧,不远精舍,中有大石,如来所履双迹犹存。其长尺有八寸,广餘六寸矣。两迹俱有轮相十指皆带花文,鱼形映起,光明时照。昔者如来将取寂灭,北趣拘尸那城,南顾摩揭陀国蹈此石上,告阿难曰:吾今最后留此足迹,将...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种

一、肉团心,肉团心者,即父母所生血肉之团,状似莲华开合,乃意识所依之处也。 二、缘虑心,缘虑心者,即缘持思虑之心,此通第八识而言,谓缘色乃至第八缘根身种子器世间故也。(通第八识者,此缘虑心以第八藏识为体故也。根身者,根即等诸根,身即色身也。种子者,即善恶...

《三藏法数》 / 226字 / 8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种灌顶

一、阿闍梨灌顶,即传法灌顶。此有叁部之别。二、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五、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见入坛钞二。 又一、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二、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8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二根

一、浮尘根,浮尘根者,根即耳鼻舌身意也。以其虚假不实,故名浮。无见闻觉知之用,故名尘。经云:如蒲萄朵,耳如新卷叶,鼻如双垂爪,舌如初偃月,身如腰鼓颡,意如幽室见。是也。 二、胜义根,胜义根者,谓等六根,有增上胜力,能照境发识,以成根用,故名胜义。如能...

《三藏法数》 / 142字 / 7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翳

言為他所障蔽也。传灯录十曰:「福州芙蓉山灵训禪师,初参归宗。问:如何是佛?宗曰:我向汝道,汝还信否?师曰:和尚发诚实言,何敢不信?宗曰:即汝便是。师曰:如何保任?宗曰:一翳在,空华乱坠。」此言一障蔽物在,则见空华之乱堕,不得认虚空之实性也。空华為空中之花。...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涅槃四种大乐

一、无苦乐,无苦乐者,谓无世间之苦乐也。世间之乐,即是苦因。故经云:不断乐者,则名为苦;以断乐故,则无有苦。无苦无乐,乃名大乐。此即涅槃之大乐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大寂静乐,谓涅槃之性是大寂静,以其远离一切愦闹法故,以大寂静,名为大乐,此即涅槃之...

《三藏法数》 / 199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宝幢如来

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东方之尊也,赤白色,即日初出之色也。宝幢者以菩提心统率万行,降伏四魔军眾之标帜也。密号曰福聚金刚,是此如来转第八识而得之大圆镜智所成。而此镜智含藏一切智德,故亦曰福寿。左手為拳,安於胁,右手垂而触地。种子為无点之字,以是為初发之菩提心故也。金刚...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7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七处征心

七处征心者,佛于楞严会上,征诘阿难心目所在之处也。此由阿难遭摩登伽之幻术。佛敕文殊,将咒往护,提奖阿难,归来佛所。佛问其发心出家之始,阿难以见佛胜相而答。佛遂征其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佛征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征诘,至于无所着处...

《三藏法数》 / 1070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识

六识者,、耳、鼻、舌、身、意各有识也。谓依五根能见五尘,而为五识,于五尘境,而起分别,为第六识。 一、识,谓根若对色尘,即生识。识生时,但能见色,而未起分别也。 二、耳识,谓耳根若对声尘,即生耳识。耳识生时,但能闻声,而未起分别也。 叁、鼻识,谓鼻...

《三藏法数》 / 231字 / 7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外缚印

四种拳之一。交叉二手而作拳,使十指出现於外者。又名指在外拳。见大日经疏十叁。又曰坚固缚,金刚缚,又曰外缚拳。為解结使之缚之意。显十地圆满之形者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见

一、异、常、非常等之义总有四句,一切之妄计,必堕於其一,名為四见。智度论七曰:「復有四种见,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亦常亦无常,世间亦非常亦非无常。我及世间有边无边亦如是。」又华严经疏叁,谓外道之所见,不出四见:一、计一,数论师,计因中有果,以因果不异之故名為计...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7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种根本罪

四波罗夷罪也,大日经学处品曰:「四种根本罪。」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7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转轮王

梵曰斫迦罗代棘底曷罗闍Cakravarti-raja,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叁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行空中,故曰飞行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安乐行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行,故名安乐行。 一、身安乐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种法身

此為密教所立。一自性法身。诸佛之真身,理智法性,自然具足,常住之法身,叁世常恒,為从身流出之菩萨说叁密之法。自体法然,故云自性,具无為之作业,故云法界,此有理智差别,法界诸法,体性寂然,法尔不改,名理法身,即胎藏之四重圆坛是也。一切之法,互相周徧,冥理同体,名...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6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八十一品思惑

思惑者,谓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而起贪嗔痴慢四惑也。言八十一品者,以欲界为一地,色界初禅、二禅、叁禅、四禅为四地,无色界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为四地,共为九地。欲界一地具九品,贪嗔痴慢四惑,所谓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三藏法数》 / 206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快目王施

快目王以仁慈治世,行布施,修佛道。敌国之王闻之,使盲目婆罗门来乞王。王喜,剜两着掌中,立誓曰:我以此用於布施,誓求佛道,若审当成佛道,则此婆罗门得我此,即当用视。作此誓已,以安婆罗门眶中,寻得用视。时天帝来问王曰:汝今剜苦痛如是,有悔恨瞋恚不?王...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古帆未掛

有僧问:巖头古帆未掛时如何?头云:小鱼吞大鱼。云:掛后如何?头云:后园驴喫草。虚堂问南浦曰:古帆未掛时如何?浦云:蟭螟里五须弥。堂云:掛后如何?浦云:黄河向北流。见会元七巖头章,大应国师塔铭。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根互用

六根互用者,谓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无目...

《三藏法数》 / 737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道

道者涅槃之道路也。乘此可到涅槃之城,故名道。道虽异,可以四种摄尽。一加行道,谓先於叁贤四善根位加力而行叁学之位也。二无间道,谓加行功德成就而发正智,正断烦恼之位也。不為惑而间隔,故曰无间道。叁解脱道,无间道后而生一念之正智,正证悟真理之位也。為既解脱惑之正智。...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四种璎珞庄严

璎珞庄严者,谓菩萨以戒等四法庄严法身,如世璎珞庄严于身也。 一、戒璎珞庄严,谓菩萨严持禁戒,于诸众生无有恶害之心;若无恶害之心,一切众生常所乐见,身口意业悉令清净,是名戒璎珞庄严。 二、叁昧璎珞庄严,谓菩萨于诸众生,运大慈心,质直柔软,乃至远离贪嗔痴行,修习...

《三藏法数》 / 263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不思议神通境界经

具名,佛说大乘不思议境界经,叁卷,赵宋施护译。佛住法界光明菩萨宫,入普徧光明叁摩地,而放大光明,殑伽沙之菩萨云集,妙吉祥菩萨入无垢普光叁摩地,现大神变而来,普华幢天子问修何法,而得如是神通,佛以四种之四法答之,又说妙吉祥最初发心转女成男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