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 条搜索结果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吉遮

梵Kṛtya,巴Kicca,又作吉蔗,鬼名。译曰所作,起尸鬼也。玄应音义六曰:「吉遮,正言讫栗着,此译云所作也。」因明大疏上曰:「讫栗底者造也。」文句十下曰:「吉遮起尸鬼。」嘉祥之义疏十二曰:「吉遮此云起尸鬼。」见[起尸鬼]条。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8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那罗延

Nārāyaṇa,天上力士之名。或梵天王之异名。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真諦云:那罗,翻為人。延,為生。梵王是眾生之祖父,故云生。罗什云:天力士,名那罗延,端正猛健也。」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那罗,此云人。延,此云生。谓人生,即是梵王也。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名...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8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俱舍论

阿毘达磨俱舍论之略称。世亲作。唐玄奘译。叁十卷。阿毘為对。达磨為法,俱舍為藏。六足发智婆沙等萨婆多部之诸论,名為对法论藏。有摄持与所依之二义,第一义為此论摄持包含彼对法论中之胜义,故名此论曰对法藏。即对法之二字,属於彼论,藏之一字,属於此论。第二义為彼论乃...

《佛学大辞典》 / 351字 / 8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十如是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叁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叁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

《三藏法数》 / 558字 / 8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报恩寺

在江苏吴县治北隅。吴通元寺。唐改开元寺。吴越為报恩寺。今称北寺。中有浮图。称北寺塔。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8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光宅寺

梁武帝天监叁年四月八日,帝率道俗登重磯殿披露懺悔,亲製愿文,於第立光宅寺,铸金佛大像而奉祝之。见稽古略二。又,长安光宅坊有光宅寺。唐仪凤二年立。武后二年置七宝台。见长安志。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一性

性以不变为义。上极诸佛,下至蠕飞蠢动,虽品类万差,莫不乎一性。迷之则成生死,悟之而为涅槃。迷悟虽殊,其性一,是为一性也。(蠕,而宣切,虫行貌;蠢,尺尹切,蠢动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三藏法数》 / 85字 / 8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炎刀

狱卒所持之刀,刀身发炎者。往生要集上曰:「炎刀剥割一切身皮。」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8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梵网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长安译诸经论於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8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一觉

一觉者,十界众生性之觉也。谓六道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了,名为不觉。叁乘之人,断惑证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诸惑净尽,彻见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一。论云: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

《三藏法数》 / 171字 / 7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梵名曰尸罗Ś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一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為戒。叁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瓔珞业经下曰:「一切眾生,初入叁宝海,以信為。住在佛家,以戒為。」玄应音义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7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五明论

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功业明。内明者。佛所说者名教内论。因明能屈他论。自申己义。名为因论。声明显示一切音声差别巧便言辞。名为声论。医方明者有四种。一者显示差知病因。二者显示病因。叁者能显示除已起之病。四者显示已除之病令不重起。功业明显示种种世业成就。此五种...

《法门名义集》 / 118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六解一亡

以一巾喻涅槃,六结喻眼等之六根聚集而现生死。然生死与涅槃,由对待而感者。若解生死之结(六解),则涅槃之一巾亦泯亡。故曰六解一亡。楞严经五曰:「六解一亦亡。(中略)佛言:六解一亡亦復如是,由汝无始心性狂乱,知见妄发,发妄不息,劳见发尘,如劳目睛则有狂华,於湛精...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7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观音经

法华经卷第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一品别行者,称為观音经。法华传记一曰:「唯有什公普门品,於西海而别行。所以者何?曇摩罗懺,此云法丰,中印人,婆罗门种,亦称伊波勒菩萨。弘化為志,游化葱岭,来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归命正法,兼有疾患,以语菩萨。即云:观世音此土...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6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叁论

叁论宗所依之论藏也。一、中论,申明大乘中实之理。故名中论。龙树所造五百偈(实四百四十六偈),有二十七品。前二十五品破大乘之迷执,而申大乘之实理。后二品破小乘之迷执。而申小乘之实义。婆罗门青目作释。秦罗什删补之(删补者惟释耳),译為四卷。二、十二门论,偈颂论释皆...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6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怀兔

梵语Śaśin(Śasś者,兔也,Śaśin者月也),印度之俗,信月中有兔,谓怀兔者即月也。因而因明论示世间相违之过借之為其宗法。因明正理论曰:「世间相违者,如说怀兔非月。」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6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蜫勒

又,作蜫勒,论藏名。小乘四门之一,译曰篋藏。尊者迦旃延作,明亦有亦空之理者。智度论二曰:「摩訶迦旃延佛在时解佛语作昆勒。昆勒,秦言篋藏也。乃至今行於南天竺。」同十八曰:「智者入叁种法门,观一切佛语,皆是实法不相违背。何等是叁门?一者蜫勒门,二者阿毘曇门,叁者空...

《佛学大辞典》 / 269字 / 6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陪囉嚩

金刚神之名。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囉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画像仪轨分曰:「方可求彼勇猛正直人衣,或求女人隐触之衣,或求女人產生衣。若无如是等衣即用尸衣,求得衣已,即於寂静无人到处,令彼画人择日起首。(中略)大金刚陪囉嚩相者,一身九面,裸形黑色,叁十四臂,一十六足。(...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6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二种涅槃

一者性净涅槃。二者方便涅槃。性净天真之理。体通叁世。其德圆备。无增减。虽隐显从缘。而体无染累。故就实彰名。称曰性净涅槃也。方便净。含灵禀识。虽有真性。烦恼惑覆心莫能自反。要须籍善知识开示。有方顺教传修理鉴理事。解观渐增。烦惑捐尽。尔乃体用行成报用方便。是以果...

《法门名义集》 / 167字 / 6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

叁光天子形像

画叁光之像以明星為菩萨形,置於中央,以日月為天人形,置於左右,学海餘滴四曰:「在佛工家造叁光像,大明星為菩萨形,日月二天作天人形。若叁光俱依其,即宜為菩萨形。若约其迹,则宜并為天人形。今一是从,二是就迹,迹互显也。若约日月星辰阶位,则宜於日月后列明星。今...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6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一如

不二不异,名曰一如,即真如之理也。所谓真如界内绝生佛之假名,平等性中无自他之形相。故经云:魔界如,佛界如,一如无二如。是也。(魔,梵语具云魔罗,华言杀者,谓能夺人功德之财,杀人智慧之命也。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者。谓能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也。魔、佛皆言如者...

《三藏法数》 / 149字 / 6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二边

一、有边,边即边际。谓世间一切事物,必假众缘具足和合而生,皆无自性;虽无自性,不得言无,故名有边。 二、无边,谓世间一切事物,既假众缘具足和合而生,无自性;若无自性,则一切法皆空,不得言有,故名无边。

《三藏法数》 / 92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一切经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於寺内。而又别写藏於秘阁。一切经之名,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於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七佛通戒偈

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為第一,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阿閦如来之种子

(hūṁ)吽。见种子集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6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八还辩见

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允若

元绍兴人,幼依云门元剃度,后謁大恢山,习天台之教观。湛堂性澄主南竺演福,往依之,精究无不尽。澄甚器重之。英宗至治元年,澄奉詔入燕都,校正大藏,奏若行业,赐慈光圆照之号。泰定年间,主杭州兴化寺,与天岸弘济,我菴无,玉庭罕,叁公,道望并峙湖上。世称為钱塘之四依。...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6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

佛五姓

西域记云:姓所以系统百世,使不别也。佛祖统纪云:世人皆知如来为刹帝利之主种,而不知瞿昙释迦前后立姓之由。瞿昙之义有四,或云纯淑,或云地最胜,此从德而称也;或云甘蔗,或云日种,此就缘而言也。释迦之义有叁:据德立号则曰能仁,依处称名则曰舍夷直林。然释迦立姓之...

《三藏法数》 / 613字 / 6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