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nda,又作准陀、淳陀、周那,译曰妙义。拘尸那城工巧师之子。佛自此人受最后之供养。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准陀,此云妙义。旧云纯陀,讹也。」涅槃经二曰:「尔时会中有优婆塞,是拘尸城工巧之子,名纯陀。」涅槃经纯陀品与一切大眾所问品详记之。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又作俱夷那竭,拘尸那。世尊入灭之国名。在中印度之东北方。玄应音义二十一曰:「拘尸那,旧经中或作拘夷那竭,又作究施城。那者,以梵语那迦罗,此云城也。译言上茅者,多有好茅故也。」又為拘尸城Kuśinagara之转讹。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选集百缘经二曰:「尔时诸罗汉六万二千将诣拘毘罗国,彼诸民眾,稟性贤善,仁慈孝顺,意志宽博。於时如来作是念言:吾今当作牛头旃檀重阁讲堂,化彼民眾。作是念已,时天帝释知佛心念,即与天龙夜叉究槃荼等各各齎持牛头旃檀树奉上世尊,為如来造大讲堂。天之诸床榻卧具被褥,天之...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4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书佛天之像或陀罗尼,盛以囊,着之於身者。阿吒婆拘鬼神大将陀罗尼经曰:「世尊此神咒,应付贤德有智善人,若不能诵者,应以好纸书写,盛以綵囊,蓄种种香常持随身。」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Guṇarata,又作拘那罗他。真諦叁藏之别名。译曰亲依。家依。起信论义记上曰:「译经纪云:沙(波之误)罗末陀Paramārtha,此云真諦,亦云拘那罗陀,此曰亲依。西印度优禪尼国人。」续高僧传一曰:「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云波罗未陀,译云真諦,并梵文名字也。」二十唯识述记上曰...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阿输迦王之太子名。西域记叁曰:「是无忧王太子拘浪拏,為继母所诬,抉目之处。」案餘处多作拘那罗,以鸟名题太子也。然则拘浪拏者,殆拘拏浪之误歟。见[拘那罗]条附录。Kuṇāla。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一、分陀利,梵语分陀利,华言白莲华。 二、优钵罗,梵语优钵罗,华言青莲华。 叁、钵特摩,梵语钵特摩,华言红莲华。 四、拘勿投,梵语拘勿投,亦云拘某陀,华言黄莲华。
《三藏法数》 / 77字 / 3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又作婆利质罗,婆疑质垢,婆利耶怛罗拘陀罗,婆唎耶呾罗拘毘陀罗。忉利天上之树名。译曰香徧树。见[波利质多罗]条。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3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於瑟大会。诸大法师,论议异故,有别部名字。从是以来,展转至姓迦旃延婆罗门道人,智慧利根,尽读叁藏内外经书。欲解佛法,故作发智经八犍度。」是即发智论也。光记一曰:「至叁百年末,迦多衍尼子造发智论,二万五千颂。」婆藪槃豆传曰...
《佛学大辞典》 / 478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舍婆提国有二处:一祇园精舍,二摩伽罗母堂。婆罗奈斯国有一处,鹿林中之精舍也。名梨师槃陀那。毘耶离国有二处:一摩訶槃,二獮猴池岸精舍。鳩睒弥国有一处,名劬师罗园。见智度论叁。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Skandha,巴Khandha,又作乾度。译曰聚,蕴,积,藏,结,节。论律中篇章之名。南山戒疏一下曰:「受法戒法,各别聚处,名為犍度。」法礪四分律疏七本曰:「西音犍度,此方称聚,诸法之中当分说故称為聚,而存梵音总為犍度。」饰宗记七本曰:「西音犍度者,梵音塞犍陀。或云塞犍图...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3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又云马师。梵名頞鞞Aśvajit,巴Assaji,五比丘之一。端正之威容与庠序之举止,时时如引人目,舍利弗失师迷於所归,慒慒行路时,卒然见马胜比丘威仪,起问师问法之心,又诸比丘清旦由耆闍崛山為乞食来王舍城,时有一长者见马胜比丘,生欢喜之念,為僧眾建六十房舍(四分律及南传律...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3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区分戒為二种:一作持戒,二止持戒。前者积极的命行,某行為后者命禁止也。即不杀不偷等之戒谓之止持戒,作说安居之善事為作持戒。又称止持门作持门,诸恶莫作為止持门,眾善奉行為作持门。但此区别,戒本中非一一分类者,区别戒本与犍度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下曰:「时八王既得舍利,踊跃顶戴,还於本国,各起兜婆。彼婆罗门从诸力士乞分舍利瓶,自起兜婆。诸力士等取其一分,於闍维处合餘灰炭而起兜婆。如是凡起十处兜婆。」阿育王经六曰:「佛入涅槃,起八舍利塔,第九甖塔,第十炭塔。」又后分涅槃经条目曰:「阎...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一,受戒犍度,说受戒之法,故名。二,说戒犍度,说每月说戒懺悔之法,故名。叁,安居犍度,说每年自五月(旧律),六月(新律)。安居之法,故名。四,自恣犍度,说夏安居竟日,使比丘随意举他所犯之罪而懺悔之之法,故名。五,皮革犍度,就比丘着皮革说其法非法,故名。六,衣犍...
《佛学大辞典》 / 410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梵曰木底Multi木叉。Mokṣa译曰解脱。离缚而得自在之义。解惑业之繫缚,脱叁界之苦果也。注维摩经一曰:「肇曰:纵任无碍,尘累不能拘,解脱也。」唯识述记一本曰:「解谓离缚,脱谓自在。」华严大疏五曰:「言解脱者,谓作用自在。」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佛学大辞典》 / 482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一、杂犍度,杂说四善根,四圣果,有餘涅槃,无餘涅槃等法,故名。二、结使犍度,结使者,烦恼之异名也。说叁结,五盖,五上分结,五下分结等,乃至百八烦恼,故名。叁、智犍度,智者智慧也。说二智,叁慧,四智,八智,十智等,故名。四、行犍度,说身口意叁业之所行,叁业道,乃...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西印度优禪尼国人,梵称波罗末陀Paramārtha。又曰拘那罗陀Guṇarata。梁大同十二年叁十餘岁来支那,受武帝好遇,会逢国难,往北齐,赴东魏,流离间,述金光明经,摄大乘论,唯识论等译,及世亲传等着二百七十八卷。大建元年正月十一日寂。岁七十一。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佛之身口意叁业也。佛以叁业碾摧眾生之惑业,故云叁轮。非下地之所测,故云叁密。 又一、神通轮,又云神变轮。由佛之身业现种种之神变,使眾生起正信者。二、记心轮,以佛之意业分别他之心行差别者,记心者,识别他之心也。叁、教诫轮,又云正教轮。以佛之口业教诫彼而使修行者。...
《佛学大辞典》 / 783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犍度為梵语Khaṇḍa,译作章篇。戒律,於作持门之戒,区别為二十类。四分律叁十一卷至五十叁卷。编集之為二十篇。如受戒犍度、说戒犍度、安居犍度、自恣犍度、皮革犍度、衣犍度、药犍度、迦稀那衣犍度、俱睒弥犍度、瞻波犍度、呵责犍度、人犍度、覆藏犍度、遮犍度、破僧犍度、灭諍犍...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与[阿毘达磨发智论]同本异译。苻秦僧伽提婆,竺佛念共译。叁十卷。犍度。译曰聚。积聚之义。发智论以有篇章八聚谓之八犍度论。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Kāraṇḍa-veṇūvana,又云迦兰陀竹园,迦蓝陀竹园,迦陵竹园,迦邻竹园等。迦兰陀鸟所栖之竹林。又迦兰陀长者所有之竹林也。在摩竭陀国王舍城与上茅城之间。係迦兰陀长者所有,本与尼犍外道,后奉佛為僧园,是為印度僧园之初,所谓竹林精舍是也。慧琳音义四十一曰:「迦兰多迦,古...
《佛学大辞典》 / 713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阿育王传於佛灭后传化之师,揭五人:一摩訶迦叶,二阿难,叁摩田提,四商那和斯,五优婆毱多也。此中摩田提与商那和斯,同稟於阿难,同世之师也,故於付法藏传二十叁人之次第相承中不加之。然梁之僧祐,撰萨婆多部记五卷(出叁藏记十二),揭有部之资师相传中次第此五师,嘉祥,南...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Poṣadhakhaṇḍa,犍度為篇聚之名,律中集布萨之法於一处,谓之布萨犍度。四分律二十犍度中谓之说戒犍度。说戒者就其作法而名,布萨者就其功能而名耳。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Vastu,又作婆藪斗,律藏名。饰宗记二末曰:「婆藪斗律者。真諦叁藏云:此翻品类律也。此律多说缘起制诸轻戒。」开元录九(义净传)曰:「跋窣堵即诸律中犍度跋渠之类也。梵有楚夏耳。」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Prajñākūṭa,菩萨名。译曰智积。慧琳音义二十八曰:「般若拘罗,正梵云鉢罗吉孃拘,唐云智积,菩萨名也。」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降伏鬼神之法,阿吒薄俱元帅仪轨下曰:「悬脚坐,以左右二手急作拳,捺左右二眼上,急以上唇啮下唇,裂睚看,是阿吒婆拘降伏大魔鬼神印。」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译曰第一义Paramārtha,智度论四十七曰:「波罗末陀,秦言第一义。」 又(人名)真諦叁藏之梵名。真諦,五代时西印度僧,景行澄明,器宇清肃,风神爽拔,悠然自远,群藏广部,罔不措怀。梁武帝时於宝云殿译经,遭乱西归,遇风漂还广州,译业无輟,讫陈泰建,译五十部。续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发智论有八品,称為八犍度,译作八聚八蕴等。大毘婆沙论為解释此八蕴之法门者。俱舍颂疏一曰:「包括六足,吞纳八蕴。」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