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条搜索结果

六波罗蜜

一、檀波罗蜜。檀者檀那之略,译曰布施,财施,无畏施,法施之大行也。二、尸罗波罗蜜。尸罗,译曰戒,在家出家小乘大乘等之一切戒行也。叁、羼提波罗蜜。羼提,译曰忍辱,忍受一切有情骂辱击打等,及非情寒热飢渴等之大行也。四、毘梨耶波罗蜜。毘梨耶,译曰精进,精励身心进修前...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叁通

通教之通有叁种之别:一因果俱通,叁乘同依於体空无生之理(是因通),而断惑证理(是果通)是叁乘共学之义。通教之当分也。二因通果非通,是就叁乘中之菩萨而分别之,通教之菩萨,有利钝之二种。钝根之菩萨,属於前之第一种,因果俱通也,若利根之菩萨者,七地以前,叁乘皆断证,...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法忍

忍者忍许之义,今谓信难信之理而不惑為忍。即施於所观之法而忍许也。依此忍许而离惑明理之智决定,谓之法智。故忍為断惑之位,属於因,智為证理之位,属於果。小乘之见道信忍欲界苦諦之理,谓之苦法忍,乃至信忍道諦之理,谓之道法忍。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地之见道信忍无生之理,谓之...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大小二乘

一曰大乘,二曰小乘。大乘乃大人之乘,此中摄一乘与叁乘中之菩萨乘,与不愚法及二乘(此叁者即大乘之叁乘);小乘者,小人之乘,即愚法之二乘也。涅槃经中说為半字教,满字教,智度论判為声闻藏,摩阿衍藏者是也。自经本上论之。四阿含经為小乘。其餘诸经為大乘。以八宗配之。则俱...

《佛学大辞典》 / 956字 / 1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阿弥陀报化异

诸佛有法报化叁身。法身者,诸佛平等。其报身依因位之愿行,其化身依所化之机缘,种种不同。今示弥陀报化二身,则如前记之悲华经,又如观音授记经记弥陀之入灭,观音势至之补处。又如鼓音声经记弥陀之国城父母等,是化土之化身佛也。见悲华经(宙帙叁),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853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

一戒,二定,叁慧,四解脱,五解脱知见,是谓之五分法身。戒定慧叁者如上。解脱者自慧断惑,解惑之繫缚,即涅槃之事。解脱知见者,认已解脱之智慧也。是前叁者為修因,后二者结果也。於结果中举涅槃之智慧者。以此五种之法為佛之身体,故云法身。叁身中之法身即小乘所立。见大乘义...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断道

断惑之道位也。如於见道断见惑,於修道断修惑。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二断

二种之断惑。缘缚断,不生断之称。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能缘断

断惑四因之一。灭能缘之惑,而所缘之惑,自然断灭也。见惑内苦集二諦下他界缘之惑,依之而被断。即他界缘之惑,為自界缘之惑所缘者,故断其能缘之自界缘惑,则他界缘之惑,自然断灭也。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凡圣

凡夫与圣者也。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為圣者,其已下未断惑之人為凡夫。止观辅行一曰:「凡者常也,亦非一也,庶品多故。圣者,风俗通云:圣者声也。以其闻声知情,通天地,畅万物故也。易曰:圣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节,与鬼神合吉凶。今出世圣不闻其声知九界...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分证

菩萨初地以上少分断惑证理也,起信论谓之随分觉,台家谓之分证即。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唯识修道五位

观修万法唯识之理,立五位:一、资粮位,於地前住行向之叁十心,贮佛道资粮之位。二、加行位,於叁十心之终,将入见道,而為煖,顶,忍,世第一法,四善根方便加行之位。叁、通达位,於初地之入心(地地各有入住出之叁心),通达於二空无我之理之位,即见道也。四、修习位,自初地...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学无学

研究真理,以断妄惑,谓之学。真理究,妄惑尽,无更可修学者,谓之无学。小乘之学无学,以前叁果為学,阿罗汉果為无学。大乘之学无学,以菩萨之十地為学,佛果為无学。文句八上曰:「研真断惑,名為学。真穷惑尽,名无学。研修真理,慕求胜见,名之為学,学位在叁果四句真无漏慧也...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惑得

惑者所得之法也,身者能得之体也,令此所得之法,得於能得之身有一种之实法,名之為惑得,犹如以绳繫物於身,因此谓之得绳。凡断惑云者,非坏灭惑体,乃绝对於此惑得绳也。证涅槃云者,亦有繫涅槃於吾身之得绳,名為离繫得,生此离繫得之绳,谓為证涅槃之理也。而解脱此惑得為无间...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徧知所缘断

断惑四因之一。依徧知所缘之境而断烦恼也。见惑之内,苦集二諦下自界缘之惑,与灭道二諦下无漏缘之惑,依之而断。即观其為烦恼所缘之境之四諦理而至於徧知,故能缘之烦恼,自然断灭。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遍知所缘断

断惑四因之一。依徧知所缘之境而断烦恼也。见惑之内,苦集二諦下自界缘之惑,与灭道二諦下无漏缘之惑,依之而断。即观其為烦恼所缘之境之四諦理而至於徧知,故能缘之烦恼,自然断灭。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忍智

慧心安於法,名為忍;於境决断,名為智。小乘有部之说,忍為无间道(旧译曰无碍道)之观知,属於因;智為解脱道之观智,属於果。成实及大乘,忍智皆通。但就义而分之,则始观名忍,终成名智。俱舍论二十叁曰:「忍智者,忍是无间道,约断惑得无能隔碍故。智是解脱道,已解脱惑得与...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圣僧

禪林僧堂中央所安之像曰圣僧。然其像不定。若大乘寺安文殊。小乘寺安憍陈如或宾头卢。或安大迦叶,安须菩提。则通用不拘。见象器笺叁。 又僧為供养时,有别设座充尊者之位者。是宾头卢尊者也。见[宾头卢]条。 又断惑证真之圣人曰圣僧。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最后品无明

最极微细之无明也。就生起之次第而谓為无始无明,根本无明,元品无明等。就伏断之次第而谓為最后品无明。七帖见闻七曰:「约流转初无始无明云也。又元初一念无明云也。是即法性都忽然念起,名為无明。迷始一念无明也。又还灭门时断惑终故最后品无明云也。又终品无明释。」

《佛学大辞典》 / 115字 / 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所缘断

断惑四因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

名别义通

天台之目。借别教之法门而明通教之义也。如於菩萨位之十地,分配见思二惑之断惑,或分配二乘之果,总之名為别教,而义為通教也。止观六曰:「别名名通家共位者,旧云叁地断见,或言四地断见,或言六地断思尽,或言七地断思尽。(中略)今言经借别义显通耳。」从华天一乘家之宗义言...

《佛学大辞典》 / 166字 / 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