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 条搜索结果

百福庄严

菩萨叁大阿僧祇劫之后,更於百大劫之间种可至佛果感叁十二相之福业也。一一各种一百福,是曰百福庄严。即以一百庄严一相也。智度论四谓若过叁阿僧祇劫,是时菩萨种叁十二相业因缘。问曰:叁十二相之业可种何处?答曰:在人道中阎浮提男子,遇佛出世而种。佛不出世,不得种缘。问...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48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38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性佛

法性佛也。叁中之法也。显密不同颂曰:「显法默然,密性佛说法。」辨惑指南叁曰:「性佛者,六大法性佛之意。」密教以六大為法故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十五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3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二边

有见无见。是为二边。复有二边。断见常见。有见者。法性空故。不可执有。常见者。因果灭。业报不失。不可断也。常见者。诸法常也。法无空相。不可为常。何以谓之边。空有断常皆是邪僻。不合中道。故谓之边。维摩经云。虽行于空。而殖众德本。虽行无相。而度诸众生。虽行无起。而起...

《法门名义集》 / 120字 / 26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大

地水火风是也。和合成。地者骨肉形体也。水者血髓润也。火者温暖也。风者出入气息也。

《法门名义集》 / 35字 / 2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即法也。盖十方诸佛,无明之惑净尽,法性之体全彰,无有自他色相之异,故名一。经云:一切诸佛,惟是一法。是也。

《三藏法数》 / 58字 / 2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大明王

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於未来世受持叁宝之处,使五方菩萨护其国。而同经仪轨上引不空叁藏所持之梵本金刚顶瑜伽经,以彼经之五菩萨,配於本经之五菩萨,说此菩萨一一有正法轮与教令轮之二,正法轮现菩萨之真实,教令轮现明王之忿怒。於此加五佛之自性轮而為叁轮。此叁轮...

《佛学大辞典》 / 843字 / 2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千二百功德

六根清净之功德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0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四无畏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20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乾闥婆

Gandharva,又作健达婆、犍达缚、健闥婆、乾沓和、乾沓婆、彦达缚、犍陀罗等。译曰香神、嗅香、香阴、寻香行。乐人之称。又八部眾之一。乐神名。不食酒肉,唯求香以资阴,又自其阴出香,故有香神乃至寻香行之称。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而司奏伎乐。紧那罗者法乐,乾闥婆者修...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19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七种性自性

性即不迁变之义。此不迁变性,是如来之自性,故云性自性。(虽有七种之名,不出如来第一义心也。)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是万善聚集之因也,此约圣而论。故经云:即叁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 二、性自性,谓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各有自性存于内故,...

《三藏法数》 / 437字 / 19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月喻叁

一月喻叁者,以月体喻法,月光喻报,月影喻应也。盖由法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即是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无有隐形。应即是变化之用,用无...

《三藏法数》 / 183字 / 19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佛

法佛。报佛。应佛。是叁佛也。法佛者。佛之法也。名为法佛。凡圣俱有。隐显则异。惑障未除。佛者性常隐。烦恼既尽。法乃现。但由了因出。不从生。因有。报佛者。佛之报。名为报佛。修因得果。名之为报。应佛者。佛之应。名之为应佛。随惑应现。名之为应。始习闻思修。习能...

《法门名义集》 / 127字 / 1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觉

一、本觉,本即直性,觉即智慧。论云:所言觉义者,谓心体离念,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即是如来平等法,依此法,说名本觉。(心体离念者,谓本觉心源之体,离于妄念也。等虚空界,无不遍者,虚空无边,以譬本觉之性体量充廓也。平等法者,诸佛悟之不为高,众生迷...

《三藏法数》 / 454字 / 1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