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 条搜索结果

一切经中弥陀

即后出阿弥陀佛也。见[后出阿弥陀佛]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5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月叁身

以一月譬法报应之叁身。宝王论曰:「法身如月体,报身如月光,应身如月影。」盖法身者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生出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眾水。报身為寂照之智。智无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无有差谬。犹如月光之照临万象,无有隐形。应身為变化...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1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二礼

龙树菩萨造,讚礼阿弥陀文一卷,禪那崛多译,此中叙礼拜之十二章,谓之十二礼,收入真宗教典上卷。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4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天真佛

法身佛之异名。谓眾生本具之理性,天真独朗者。证道歌曰:「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宗镜录十六曰:「祖佛同指此心而成於佛,亦名天真佛、法身佛、性佛、如如佛。」同叁十一曰:「寒山诗云:寒山居一窟,窟中无一物。净洁空堂堂,皎皎明如日。糲食资微躯,布裘遮幻质。...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1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十七尊礼懺文

金刚顶经金刚界大道场毘卢遮那如来自受用身内证智眷属法身异名佛最上乘秘密叁摩地礼懺文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一句投火

菩萨為闻一句之法而入大火坑也。佛祖统纪智礼传曰:「半亡身,一句投火。」十华严经叁十五曰:「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行故。假令叁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欲从於梵天...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14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3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理佛

法身之异名也,佛叁身中报化二佛為事佛,法身佛為理佛。是通途之义也。 又台家所立六即佛中之理即佛也。叁恶之眾生,亦具法性之理,与佛无异,是為理佛。又称素法身,唯具法身之理体而无功德之庄严也。天台观经疏曰:「言眾生即是佛,理佛也。」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1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如来十身

一、菩提身,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觉,是名菩提身。 二、愿身,谓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叁、化身,谓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

《三藏法数》 / 370字 / 1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乞者人不爱

五分律曰:「佛言过去世恒水边有仙人,住石窟。尔时龙王日由水出,围绕恭敬仙人。弟子等怖畏羸瘦,故仙人教弟子乞頷下如意珠,龙去不復来。於是世尊引古说之言:乞者人不爱,数则增怨憎,龙王闻乞事,一去不復还。」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1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胎藏界大日如来

此為胎藏界中臺八叶院之中尊,於大自在天广大金刚法界宫,显本有理德之理法身也。是亦菩萨形,首戴髮髻,身缠轻妙之衣,手结法界定印,通身金色(或云白色),字為种子,以率都婆為叁昧耶形,密号谓之徧照金刚。大日经疏四曰:「观作宝莲华臺宝王宫殿,於中敷座,座上置白莲华臺,...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梵网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长安译诸经论於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本华严经

此经文殊菩萨与阿难结集已,龙神收入龙宫。后龙树菩萨入龙宫见之,有上中下叁本。下本有十万,叁十八品,中本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一千二百品,上本有十叁千大千世界微尘数,一四天下微尘数本。龙树受持下本之十万,流传於阎浮提。支那所译之叁本,即皆為其下本十万之抄...

《佛学大辞典》 / 173字 / 1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為乐之后半也。涅槃经十四谓释迦如来往昔入雪山修菩萨行时,从罗剎闻前半,欢喜而更欲求后半。罗剎不听。乃约捨身与彼。欲得闻之。故谓為雪山之半,亦曰雪山之八字。心地观经一曰:「时佛往昔在凡夫,入於雪山求佛道摄心勇猛勤精进,為求...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普贤

梵名邲输跋陀Viśvabhadra,又作叁曼多跋陀罗Samantabhadra,或译曰普贤,或作徧吉。主一切诸佛之理德,定德,行德,与文殊之智德,证德相对。即理智一双,行证一双,叁昧般若一双也。故以為释迦如来之二胁士。文殊驾师子侍佛之左方,普贤乘白象,侍佛之右方(今反智右理左之说者,...

《佛学大辞典》 / 629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1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佛身

Buddhakāya,证得无上正觉之佛陀身体也。就中有法身化身等之别。总名為佛身。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1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如来功德六种相

功德者,如来万行之因,法身之果德也。为令众生如佛修行,皆得成就无上道果,故说六种相也。 一、圆满,谓诸如来万行具足,种智圆明,于世间、出世间一切功德皆悉成就;超过声闻、缘觉、菩萨之上,故曰圆满。(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无垢,谓诸如来由证...

《三藏法数》 / 302字 / 1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四无常

又名四非常。仁王经说无常苦空无我义之文也。有八,分為四节,一节各二,如其次第,说无常苦空无我。法华文句记一曰:「四非常者,只是四无常也。」私志记四曰:「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二,如文次第,可知别论虽四。通论皆為无常之义,故云四无常也。」又六度集经第四...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1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七善

佛所说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一、时善,一部初中后叁时之所说,皆甚深也。二、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1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无心道人

无念无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经曰:「供养叁世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圣财集下曰:「叁世佛者始觉之佛,如叁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於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於佛而不通於凡,限於应身而不通於法身,未达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无心道人者,无...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七佛通戒

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百岁中但说一):忍辱為第一,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八十年中但说一):若眼见...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1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七华

譬七觉支也。维摩经佛道品曰:「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同註曰:「生曰:七觉以开悟為道,无染為净华之法者也。」同天台疏曰:「觉意即七觉支,七觉支调停生真智因华。故智论云:无漏实觉,此七能到,故以為华。」 又七种净也。同曰:「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1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叁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於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者,西域记云:旧曰,或曰他,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华言颂。诸经虽五字七字,为句不同,皆以四句为一也。

《三藏法数》 / 59字 / 1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信衣

佛家传授之衣也。五灯会元,二十五祖曰:「师子尊者难未起时,密授我信衣法,以显师承。」六祖坛经曰:「祖復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信之。故传此衣以為信体,代代相承。」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0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白象

象有大威力,而其性柔顺,故菩萨自兜率天降下,或乘六牙之白象,或自化白象而入摩耶夫人之胎。瑞应本起经上曰:「菩萨初下,化乘白象,贯日之精,因母昼寝,而示梦焉,从右胁入。」因果经一曰:「尔时菩萨,观降胎时至,即乘六牙白象,发兜率宫。无量诸天作诸伎乐,烧眾妙香,散天...

《佛学大辞典》 / 379字 / 10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10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云何唄

涅槃经叁曰:「云何於此经,究竟到涅槃,愿佛开微密,广為眾生说。」此四句一之首,以有云何二字,谓之云何唄。唄者,梵语唄匿之略,附以音调而讽咏之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0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10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性海

真如之理性,深广如海,故云性海。如来法身之境也。西域记序曰:「廓群疑於性海,啟妙觉於迷津。」往生礼讚曰:「性海如来尽是师。」五教章上曰:「性海果分当是不可说义。」五灯会元云:「祖曰:汝化性海得否?曰:何谓性海,特未尝知,祖即為说性海。曰:山河大地,皆依建立。叁...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0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力

说叁力之颂也。见[叁力]条。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10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叁论

叁论宗所依之论藏也。一、中论,申明大乘中实之理。故名中论。龙树所造五百(实四百四十六),有二十七品。前二十五品破大乘之迷执,而申大乘之实理。后二品破小乘之迷执。而申小乘之实义。婆罗门青目作释。秦罗什删补之(删补者惟释耳),译為四卷。二、十二门论,颂论释皆...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不可思议解脱经

维摩经之异名。以此经明不可思议解脱之法门故也。经首曰:「维摩詰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 又华严经之异名也。智度论叁十叁曰:「不可思议解脱经中广说。」同一百曰:「又有不可思议解脱经十万。」探玄记一曰:「良為此经所说之法皆一摄一切,无不悉是不思议解脱,故以為...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0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无相菩提

无相者即寂灭之义,菩提者自证而不从他得,故曰无相寂灭菩提。大日经具缘品曰:「坐无相菩提,真言势无比。」演密钞五曰:「寂灭者即无相义,但心自证不从他得,故无诸相。坐谓安处,即是处於寂灭道场,故法华云。诸法空為座,是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0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僧肇临刑说

此事僧传不载。惟传灯录二十七曰:「僧肇法师遭秦主难,临就刑说曰:四大元无主,五阴本来空。将头临白刃,犹似斩春风。」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0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大迦叶品 (十九)

盖阿耨达龙王者(晋名无焚),佛在世时受别菩萨也,有神猛之德,据于昆仑之墟。斯龙所居宫馆宝殿,五河之源则典览焉,有八味水池,华殖七色,服此水者即识宿命。于时龙王请佛世尊及五百上首弟子,进膳毕讫坐莲华上,追讲本起所造罪福,皆由纤微转受报应,弥劫历纪莫能自济,侥值正觉...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805字 / 10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

闻经八种功德

一、端正好色,端正好色者,谓人以正信之心,严洁其身,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色身端正,而无丑恶之相也。 二、力势强盛,力势强盛者,谓人以精进勇猛之力,听闻佛经。以是功德,报得福力威势,降伏一切,而不怯弱也。 叁、心悟通达,心悟通达者,谓人听闻佛经,解知义趣深...

《三藏法数》 / 365字 / 10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一卷,东晋佛陀跋陀罗译,与普贤行愿品中之文大略相同,是五言颂也。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0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 《文殊师利发愿经》

他宝

他人之宝。以譬於己无益。华严经曰:「譬如贫穷人,昼夜数他宝,自无半钱分,多闻亦如是。」止观七曰:「印心作观,非数他宝。」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0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

勒沙婆

叁仙之一。叁仙者,释迦佛出世以前,盛行於天竺之叁种外道仙人也。勒沙婆,译曰苦行。即尼犍子外道,又云离繫外道。止观十曰:「勒沙婆,此翻苦行。计因中亦有果亦无果。」同辅行曰:「勒沙婆,此云苦行。未知出时节,以算数為圣法,造经亦有十万,名尼犍子。」百论疏上之中曰:...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10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