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3 条搜索结果

四优坛那

一切无常。一切苦。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

《法门名义集》 / 18字 / 11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6日

十二头陀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故有十二种之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亲近

亲近善友。听闻正法。系念思惟。如法修

《法门名义集》 / 16字 / 10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6日

八不中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0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伽罗夜叉

智度论六十四曰:「伽罗夜叉,以拳打舍利弗头,舍利弗时入灭尽定,不觉打痛。」是般若者,非人不能害之证也。梵Kālaka。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10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大乘叁宝

叁宝者,谓佛法僧,可尊可贵,名之为宝。 一、大乘佛宝,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自觉、觉他、觉圆满。具足叁身、十身,能现无边相好,是名大乘佛宝。(叁身者,法身、报身、应身也。十身者,菩提身、愿身、化身、力持身、相好庄严身、威势身、意生身、福德身、法身、智...

《三藏法数》 / 405字 / 10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觉

一觉者,十界众生本性之觉也。谓六众生,业惑所覆,不能觉了,名为不觉。叁乘之人,断惑证理,未能究竟,名随分觉。惟佛一人,诸惑净尽,彻见本性,名究竟觉。迷悟虽殊,觉体本一。论云:本来平等同一觉故。是也。(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人界、阿修罗...

《三藏法数》 / 171字 / 10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中论

Madyāmaka-śāstra,具名中观论。四卷,龙树菩萨造,青目菩萨释,姚秦鳩摩罗什译。為古来叁论之一,极為尊重。其说相主张最彻底之中。破空破假,进而并破执中之见,说所谓八不中即无所得之中,而為般若思想者也。书中,别為破因缘品,破去来品,破六情品,破五阴品等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12字 / 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七华

譬七觉支也。维摩经佛品偈曰:「无漏法林树,觉意净妙华,解脱智慧果。」同註曰:「生曰:七觉以开悟為,无染為净华之法者也。」同天台疏曰:「觉意即七觉支,七觉支调停生真智因华。故智论云:无漏实觉,此七能到,故以為华。」 又七种净也。同偈曰:「八解之浴池,定水湛然...

《佛学大辞典》 / 235字 / 9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智断于诸众生起邪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9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6日

十度各叁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门,菩萨修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 一、施度叁,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9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食

一食者,世间分段之食也。若能于此一食,了达叁谛,即成法食。然后运平等心,上供诸佛,中奉贤圣,下及六,等施无别。经云:以一食施一切。是也。(叁谛者,真谛、俗谛、中谛也。六者,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三藏法数》 / 101字 / 9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9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十劫

阿弥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已来。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歷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為眾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无畏

一切智无畏。漏尽无畏。说障无畏。说尽苦无畏。一切智无畏。佛作是诚言。我是一切正智人。无有人天能如实难言。是法不知。乃至不见是微畏相。漏尽无畏。佛作诚言。我一切漏尽。无能如实难言。是漏不尽。乃至不见微畏相。说障无畏。佛作诚言。我说障法。无能如实难言。受障法...

《法门名义集》 / 197字 / 9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6日

沤钵罗

Ut ala,又作嗢鉢罗,优鉢罗,乌鉢罗,花名。译曰青黛花,青莲花。其花青色,叶细长,香气颇高。摩訶般若瑫音义曰:「沤鉢罗,沤乌候反,此云青莲花,又云青黛花。」慧琳音义二曰:「嗢鉢罗花,唐云青莲花。其花青也,叶细陿长,香气远闻,人间难有,唯无热恼大龙池中有,或名...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9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召请方便真言

南麼叁曼多勃陀喃(归命一切诸佛)阿(也)萨嚩怚囉(二合)鉢囉(二合)底誐帝(一切所害)怚他(引)誐多(如来)矩奢鉤菩提折嚩耶(菩提)鉢[口履]布囉迦(满足)莎訶(成就)。同零妙疏下云:「此中之,谓由此能招诸佛之大功德,如世间之鉤,则有处所之分剂,不能徧一...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8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家

我国禪宗分派之概称。自初祖达磨五传而至五祖弘忍,忍之下,分北宗神秀,与南宗慧能二派。北宗於北地,后世无分派。南宗於南地,有五家七家之别。五家者:一溈仰宗,二临济宗,叁曹洞宗,四云门宗,五法眼宗也。七家者,於此加黄龙与扬岐。五宗分派之次第,如表。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子

谓菩萨修慈悲,视诸众生犹如一子。若见众生修习善业,胜进圣,心则欢喜;若见众生造作恶业,流转生死,心则愁恼。譬如父母见子安隐,心则欢喜;见子遇患,心则苦恼。经云:视诸众生,同于一子。是也。

《三藏法数》 / 89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转

一者示相转。二者劝相转。叁者证相转。示相转者。谓显示有作无作四谛之相。是苦是集是灭是。名示相转。劝相转者。谓劝知劝修四谛之相。经言。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应修。是之劝相转也。证明转者。佛言。苦我已知。集我已断。灭我已证。我已修。是名证相转。经云。叁转法...

《法门名义集》 / 125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6日

者,如来所也。以进趣为义。能,则能趣向佛果。虽名一,而具足五。故经明五之后,乃云:复有一,是如来。谓能于一心中于五,具足而无缺也。(五者,圣、梵、天、病、婴儿也。)

《三藏法数》 / 95字 / 8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法华经四一之一。一切之诸尽归成佛之一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正直捨方便,但说无上。」同品曰:「诸有所作,常為一事。」各家以之為明一之文。见[四一]条。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8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菩提

Bodhi,旧译為,新译為觉。者通义,觉者觉悟之义。然所通所觉之境,有事理之二法,理者涅槃,断烦恼障而证涅槃之一切智,是通叁乘之菩提也,事者一切有為之诸法,断所知障而知诸法之一切种智,是唯佛之菩提也,佛之菩提,通於此二者,故谓之大菩提。智度论四曰:「菩提名诸佛...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陀悬记阿育王

世尊与阿难共有童子戏以土為奉世尊。世尊记此童子曰:此儿我入涅槃后百年,姓孔雀,名阿育,出世当為转轮王,信乐正法,起八万四千塔供养舍利。见阿育王经一。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裸形外

梵语Nirgrantha,天竺二十种外之一。表远离一切之繫缚,以裸形為正也。寒天裸形,趋拜佛神,為裸形外之遗风,佛门无之。唐华严经二十五曰:「愿一切眾,得惭愧衣以覆其身,捨离邪露形法。」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如来十力

如来证得实相之智,了达一切,无能坏、无能胜,故名力也。 一、知是处非处智力,谓如来于一切因缘果报,审实能知。如作善业,即知定得乐报,名知是处;若作恶业,得受乐报,无有是处,名知非处。如是种种皆悉遍知,故名知是处非处智力。 二、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谓如来于一切众...

《三藏法数》 / 599字 / 8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菩提心

菩提旧译為,求真之心曰菩提心。新译曰觉,求正觉之心曰菩提心。其意一也。维摩经佛国品曰:「菩提心是菩萨净土。」观无量寿经曰:「发菩提心深信因果。」智度论四十一曰:「菩萨初发心,缘无上。我当作佛,是名菩提心。」观经玄义分曰:「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同发菩提...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7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如来八相

如来八相者,法华经中明释迦如来无量劫前已成正觉,因大悲愿力利益众生数,数于十方国土示生示灭处,处不同岂,但于此南阎浮提一方出现而已今论出现本末则具有八相,皆所以示同人法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 一、降兜率相,梵语兜...

《三藏法数》 / 1500字 / 7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谓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是名六观。 一、厌苦观,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不能出离,是为因苦。复思欲界报身,饥渴寒热,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是为果苦。苦因、苦果,皆须厌恶也。(心数者,受、想、也。) 二、厌粗观,谓思惟欲界五尘...

《三藏法数》 / 513字 / 7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五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得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十八愿

谓阿弥陀佛,最初因中,名法藏比丘。彼时于世自在王佛前,白佛言:我发无上菩提之心,愿作佛时,身相光明,刹土殊胜,宁可得否?彼佛知其智识高明,心愿广大,乃以二千一百万佛刹善恶粗妙之相,随其心愿,悉令显现。法藏即一其心,遂得天眼,莫不彻见。复白佛言:我已摄取如上佛...

《三藏法数》 / 2629字 / 7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一百八法明门

法明门者,为令众生破除昏暗,通达一切智慧也。故护明菩萨在兜率天宫,欲下人间托生,即于师子座上,宣说此一百八门,留与诸天,以作忆念,然后下生也。(护明菩萨,即释迦牟尼佛在天宫之号也。梵语兜率,华言知足。)正信法明门,谓不破坚牢心故。净心法明门,谓无秽浊故。欢喜...

《三藏法数》 / 2717字 / 7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月忌

每月一度之忌日。与年忌相对。即每月於故人死亡日之法要也。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性种性有十菩萨

此是叁贤位之中品。一欢喜。前观解既满。今如解而得自化人。离于邪倒庆子除得之利故。曰欢喜。二饶益。自利既转深。利他弥广故。曰饶益。叁无嗔恨。既善利他。慈悲喜舍。怨亲平等。憎爱无二故。曰无嗔恨。四无尽。以无厌心度人不倦。利增进无休无息故。曰无...

《法门名义集》 / 304字 / 7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6日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7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佛现十种神变伏迦叶

一、毒龙不中。二、龙火不烧。佛入迦叶之窟,有赤龙放火,佛收毒龙使住鉢内,而至迦叶所。叁、恒水不溺。恒水卒至,迦叶恐佛溺於水,使弟子往见,水不没足,在水上。四、叁方取果。迦叶请住,供养叁月,时至请食於佛,佛便往阎浮提取阎浮果,次往东弗婆提取毘梨勒果,次往瞿耶尼...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7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叁种菩提心

是乃密教真言者之菩提心也,密教立五佛有各别之主德,以东方阿閦如来之大圆镜智立发菩提心之德,故者初发之菩提心,為毕竟厌求之心,此虽属第六意识,而其菩提心之性德,则為大圆镜智,故以自身之第八识為发心之体,受叁昧耶戒者,亦向东方以阿閦如来為本尊。盖叁昧耶戒,以此...

《佛学大辞典》 / 630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摩利支

Marici,又曰摩梨支,摩利支天,摩利支菩萨,摩利支提婆。译曰阳燄。以其形相不可见不可取,故名。又曰华鬘。以天女之形相名之,常在日前,有自在通力之天神也,若念之,则离一切之灾厄,特為武土之守护神,密家所传。此天之印咒,以隐形法為其至极。本集经叁十一曰:「摩梨支...

《佛学大辞典》 / 266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安乐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乐,身安心乐,乃能进,故名安乐。 一、身安乐,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形像

阿地瞿多译之摩利支天经(陀罗尼集经十)曰:「若人欲得供养摩利支天者,应用金若银若赤铜若白檀若赤檀等,随力所办,作魔利支天像。其作像法,似天女形。其像左手屈臂向上,手腕当左乳前作拳。拳中把天扇,扇如维摩詰前天女把扇,於扇当中作西国卐字。字如佛胸上卐字,字四曲内各...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7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四安乐

此四安乐者,乃清凉澄观国师依法华经安乐品而立。谓涅槃之果,名为安乐;修此者,能趣涅槃,故名安乐。又住此四,则身静神定,外苦不干,故名安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毕竟空,毕竟空者,心境两忘,空有双会也。法华经云:处近处。谓以观照理,如...

《三藏法数》 / 346字 / 7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转轮王

梵曰斫迦罗代棘底曷罗闍Cakravarti-raja,又作遮迦越罗,转轮圣王,转轮圣帝,转轮王,轮王。此王身具叁十二相,即位时,由天感得轮宝,转其轮宝,而降伏四方,故曰转轮王。又飞空中,故曰飞皇帝。在增劫,人寿至二万岁以上,则出世,在灭劫,人寿自无量岁至八万岁时乃出世。...

《佛学大辞典》 / 538字 / 7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

者,施与之义,香者為对佛信心之使(见[香]条),故施与僧而烧之以使劝请佛也。汉书高帝纪曰:「田宅」,「苏林曰:酒之,犹付与也。」此事為法会之严仪,非大会不作,作之者多係上位之人。普达王经曰:「佛言:乃昔摩訶文佛时,王為大姓家子。其父供养叁尊,父命子传...

《佛学大辞典》 / 578字 / 7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