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 条搜索结果

竭罗

又作竭,揭,揭瞿。古仙人名。大日经疏十六有曰:「竭仙者,山名,约处得名。」為吠陀诵出者之一,大孔雀王咒经下等,与他诸仙皆列其名,此等诸仙,皆是古旧之大仙,造四明论,善闲咒术云:於胎藏界曼荼罗中為火天之眷属,与他四仙皆位於外金刚部院。但现图曼荼罗,不图其形...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1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Agada,阿陀之略,药名。六十华严经十曰:「譬如陀药,消灭一切毒。」探玄记六曰:「陀此云良药。」参照[阿陀]条。 又(术语)Gāthā,又作他。译曰句颂、孤起颂、不重颂。凡陀有二种:一通,不论颂文与散文(长行),凡经文之文字数至叁十二字者,谓之為首卢陀Ślok...

《佛学大辞典》 / 650字 / 15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蓝经

佛為蓝国眾人戒十恶,说慈悲喜捨之四安稳处。摄於中阿含叁。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拘舍离

Gosari,又作瞿舍,劬奢离。十外道之第叁。译曰牛舍。饰宗记七末曰:「梵云劬奢离,或瞿舍,此云牛舍也,此是母名也。其母本生牛舍之中,因為名也,子名应云牛舍子也。」楞严经二曰:「如是乃至分别都无,非色非空,拘舍离等,昧為冥諦。」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九品大衣

大衣即僧有叁位九品之别。萨婆多毘尼毘婆沙四曰:「又僧,下九条,中十一条,上十叁条;中僧,下十五条,中十七条,上十九条;上僧,下二十一条,中二十叁条,上二十五条。下僧二长一短,中僧叁长一短,上僧四长一短。」古来所通行者其间上上品之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1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加兰

鸟名。见[迦陵频]条。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阇陀。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袈裟

具名迦沙曳Kaṣāya,译曰不正,坏,浊,染等。又与加沙野之语同。译曰赤色。比丘之法衣有大中小叁件,避青黄赤白黑之五正色,而用他之杂色,故从色而云袈裟。其形為长方形,故从形而云敷具,卧具等。其相割截小片,缀合如田畔,故从相而云割截衣,又云田相衣。其他有道服,法衣,忍...

《佛学大辞典》 / 852字 / 1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叁十叁天

梵语,忉利天Trayastriṁśa,译作叁十叁天。為欲界之第二天在须弥山顶上。中央為帝释天,四方各有八天。故合成叁十叁天也。佛地经论五曰:「叁十叁天,谓此山顶四面各有八大天王,帝释居中,故有此数。」智度论九曰:「须弥山高八万四千由旬,上有叁十叁天城。」胜鬘经宝窟下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7字 / 1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罗国钵

或作鬱罗,又名云优罗,总是一号。时诸比丘得此国贵好瓦鉢,不受,佛听受畜。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优禪

又作忧承摩。鸟名。译曰高行。起世因本经二曰:「优禪摩,隋言高行,鸟名也。」异译经本曰:「忧承摩,此言高逝。」梵Uccaṁgama。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优曇

Udumbara,又作乌曇。花名。具曰优曇婆罗,乌曇跋罗,鄔曇鉢罗,优曇鉢等。译曰灵瑞,瑞应。法华文句四上曰:「优曇花者,此言灵瑞。叁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慧琳音义八曰:「优曇花,讹略也。正音乌曇跋罗,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同二十六曰:「此云起空,亦云瑞应。」玄...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意生身

又曰意成身。由Manomaya译之。初地以上之菩萨身。為眾生济度如意受生而得之身,故名。胜鬘经曰:「大力菩萨意生身。」宝窟中末曰:「意生身是初地已上一切菩萨。彼人受生,无碍自在。如心如意,名意生身。」四卷楞经二曰:「意生身者,譬如意去迅速无碍,故名意生。」同经叁说叁...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1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罗国鉢

或作鬱罗,又名云优罗,总是一号。时诸比丘得此国贵好瓦鉢,不受,佛听受畜。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1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Saṁghāti,比丘叁衣之一。新称僧胝,僧致,僧鵄,僧知。译曰重或合。以割截而更合重之故也。义净译為复衣。其义译有种种之名。為叁衣中之最大者,故称為大衣。以其条数最多,称為杂碎衣。入王宫聚落乞食说法时必服之。故称為入王宫聚落时衣。有叁品之不同。九条十一条十叁...

《佛学大辞典》 / 293字 / 1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1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

蓝堂

寺内空虚之室,俗谓之蓝堂。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11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於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於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1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纳衣

一作衣。云粪扫衣。拾取人弃不顾与粪扫均之贱物,缝纳為法衣,故名粪扫衣,亦名纳衣。比丘着之,十二头陀行之一。作者,俗字也。佛祖统纪(慧思尊者传)曰:「平昔御寒唯一艾。」註「法华经,衣在空间。律文谓之五纳衣。谓纳受五种旧弊以為衣也。俗作字失义。」大乘义章...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入供佛閼之土器也。见[閼]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又作僧致,僧鵄,僧知,僧胝Saṁghāṭi。见[僧]项。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1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剌那那

Ratnākara,佛名或菩萨名。译曰宝积。经中作罽那者误。智度论七曰:「剌那那罗,秦言宝积。」玄应音义叁曰:「剌那那罗,卢割切。光讚经作罗邻那竭菩萨,此译云宝积。旧维摩经汉言宝事,放光经作宝来。案梵本云曷剌怛那揭婆,此云宝臺,或云宝藏,皆一义也。经文有作罽,君例...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1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须达拏

Sudāna,又作须大拏,须提拏。新作苏达拏。太子名译言善牙,善爱,好爱,善与,善施等。佛之前身,行布施行之名也。智度论十二曰:「须提拏太子,秦言好爱。以其二子施婆罗门,次以妻施,其心不转。」玄应音义五曰:「须大拏,或云须达拏,或云苏陀沙拏。此云善与。亦云善施。...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11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五瓶

密教之仪轨以五宝五穀五药及香水满盛五瓶。於此插宝花而奉佛。大日经疏八曰:「次说吉祥瓶法,当用金银等宝,乃至无者应以瓷或净瓦為之,极令圆满端正,又不洩漏。如毘尼中方便灌漉净水盛满其中,内五宝五穀五药。(中略)又取如前所说诸涂香末和水,兼置龙脑牛黄,於瓶口插以宝华...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摩訶菩提僧

Mahābodhisamghārāma,译曰大觉寺。在摩竭陀国菩提树园之北门外。锡兰王所建。西域记八曰:「菩提树北门外,摩訶菩提僧蓝,其先僧罗国王之所建也。庭宇六院,观阁叁层,周堵垣墙,高叁四丈。极工人之妙,穷丹青之饰。」法显传曰:「於阿育王塔边造摩訶菩提僧蓝甚严丽。」求...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求那

Guṇa,由原质之意言之,原质者,必有活动,為作者之意,遂為德之意。胜论师六句义中之第二。译曰依,依止。地水火风等实体之色声香味等之德也。因而十句义论谓為德句义,而求那之数有不同。百论疏上中曰:「求那此云依諦,有二十一法:谓同异合离数量好丑八也;次有苦乐憎爱愚智勤...

《佛学大辞典》 / 223字 / 10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

一偈

一偈者,西域记云:旧曰偈,或曰偈他,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陀,华言颂。诸经虽五字七字,为句不同,皆以四句为一偈也。

《三藏法数》 / 59字 / 10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