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8 条搜索结果

二王

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一月叁舟

以月譬佛,叁舟喻眾生之机感不同。谓同一之月,依舟之动止,而所见各有异也。华严经疏钞十六上曰:「譬犹朗月流影徧应,且澄江一月,叁舟共观。一舟停住,二舟南北。南者见月千里随南,北者见月千里随北,停住之者见月不移。设百千共观,八方各去,则百千月各随其去。」叁藏法数四...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

金刚顶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叁昧耶智,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叁昧耶智曼荼罗,加持阿闍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此而為初因,由叁密四智印相应一切如来之灌...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3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智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智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叁人婬女梦

佛在世有叁人為伯仲季,闻毗耶离国有婬女,名菴罗婆利。舍婆提国有婬女,名须蔓那。王舍城有婬女,名优鉢罗槃那。叁人各闻彼女端正无比,昼夜专念,染着於心,便於梦中与彼从事。觉已,心念彼不来,我亦不往,而婬事办,因此悟一切诸法皆如是耶。於是到颰陀婆罗菩萨所而问是事。...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南岳磨砖

传灯录五南岳章曰:「开元中,沙门道一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麼?一曰:图作佛。师乃取一砖於彼菴前石上磨之。一曰:师作什麼?师曰:磨為镜。一曰:磨砖岂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禪岂作佛?一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伊沙

Īsa山名。译曰自在。见增一阿含二十叁。 又(天名)伊沙那之略。见[伊舍那]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11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习种性有十住菩萨

此是内凡下品叁贤初位。一发心住。始从凡境发无上道心。历奉众圣广多闻慧。始入空界住性位。由彼发心而此住。二治地住。更起胜解净治八万四千法门。离诸尘秽。心地清显。叁修行住。善观诸法对治之门。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种觉故。曰修行住。四生贵住。理解胜还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种...

《法门名义集》 / 270字 / 10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光网菩萨种子

(惹),不可之义。此光网以生不可之故,名常寂光。此光非色非心,而具种种不思议之色,一一皆徧法界,而同於[大空]。见义释七。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0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十六观

观无量寿经正宗分所说。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欲未来世之眾生往生,请佛世尊说其所修之法,故佛说此十六种之观门:一、日想观,正坐西向,諦观落日,使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将没之状,如悬鼓形,既见日已,闭目开目,皆令了了,此名日想观。二、水想观,次作水想,见水...

《佛学大辞典》 / 245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五部教主

部谓部类,教谓言教,主即主宰。此之五部,乃是如来金刚不空真实叁昧法门也。而依五方立五部,以五佛为主者,各有所表也。中方毗卢遮那,即释迦如来也。四方四佛,乃释迦化现,以表诸佛同一法身也。以如来入种种叁摩地,说种种陀罗尼门,虽各分部类,各有坛法,而皆与般若理趣相...

《三藏法数》 / 901字 / 9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辩才天

又曰:大辩天、大辩功德天、辩才天、大辩才功德天、辩天,作辨财者非也。又名美音天、妙音天、妙天音乐等。或為男天,或為女天,但以為女天者多。大日经疏五曰:「次北置萨囉萨伐底Sarasvati,译云妙音乐天,或曰辩才天,次北并置其妃。」是各有妃,故為男天。同十七曰:「妙音是...

《佛学大辞典》 / 450字 / 9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六和敬

僧以和合為义。和合有二义:一理和,同证灭理也,是在见道以上之圣者。二事和,此有六种,即六种敬具也。属於见道以前之凡僧。一、身和敬,同礼拜等之身业也。二、口和敬,同讚咏等之口业也。叁、意和敬,同信心等之意业也。四、戒和敬,同戒法也。五、见和敬,同空等之见解也。六...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9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9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法一切諦不可之义,现证一切智之声也。由Satya(諦)及Sarvajñāna(一切智)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法一切諦不可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七使

一、欲爱,欲界之贪欲也。二、恚,瞋恚也。叁、有爱,色界无色界之贪欲也。四、慢,慢烦恼也。五、无明,痴惑也。六、见,五邪见也。七、疑,疑四諦之理也。见辅行六。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9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妙见

谓妙见大士妙见菩萨等。北斗七星之名也。有神咒拥护国土。经中不明其本地。诸师异说,或以為释迦,或以為观音,或以為药师。七佛八菩萨所说大陀罗尼神咒经二曰:「我北辰菩萨名曰妙见,今欲说神咒拥护诸国土,所作甚奇特,故名曰妙见。处於阎浮提眾星中最胜,神仙中之仙,菩萨之大...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9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人见

固执实有人我之见也。又名人我见,或单云我见。楞伽经叁曰:「是故我说,寧取人见如须弥山,不起无所增上慢空见。」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龙华叁会

弥勒佛於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道,开叁番法会,度尽上中下叁根之眾生,故曰龙华叁会。罗什译之弥勒下生经曰:「坐龙华菩提树下,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在华林园,其园纵广一百由旬,大眾满中。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阿罗汉。第二大会说法,九十四亿人阿罗汉。第叁大会说法,九十...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五种阿那含

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又云不还。谓不还来欲界受生,即第叁果也。以其根有利钝,行有勤怠,于证阿罗汉果有先后之不同,故分为五也。(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 一、中般涅槃,中即中阴,亦名中有,以人死之后,未托生之识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灭度。谓此阿那含...

《三藏法数》 / 429字 / 8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长阿含经

四阿含经之一。二十二卷,姚秦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见阿含经条。(CBETA註:疑為见[四阿含经]条)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8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8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孔雀

梵名摩由罗Mayūra,鸟名。涅槃经叁十四曰:「自有眾生,非因父母而生长,譬如孔雀闻雷震声而便身。」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8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

智旭

名智旭,字蕅益,自号八不道人。从所居而曰灵峰。父岐仲,持白衣观音咒祈子,母金氏,梦大士抱子授之而生,时明万歷二十七年五月叁日也。初学儒,以圣学自任,作闢佛论数十篇。十七岁阅莲池大师自知录叙及竹窗随笔,取论焚之。二十岁丧父,读地藏本愿经发出世之心,日诵佛名。居叁...

《佛学大辞典》 / 422字 / 8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