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8 条搜索结果

施食获五福报

一、施命,谓人七日不食则死,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命。其施命者,世世长寿、财富无量报。 二、施色,谓人不食,颜色憔悴,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色。其施色者,世世端正、人见欢喜报。 叁、施力,谓人不食,身羸力弱,若能以食施之,即为施力。其施力者,世世多力...

《三藏法数》 / 205字 / 1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报

一者现报。二者生报。叁者后报。四者不定报。现世而报者。名为现报。未来次生而报者。名为生报。从第叁生已去而报者。名为后报。遇缘则受。不定叁时。名为不定报。善恶之业皆有四报。

《法门名义集》 / 74字 / 15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忍

一、伏忍,伏即隐伏,忍即忍可,又安忍也。谓地前叁贤之人,未无漏。未能证果,但有故,能伏烦恼而不能断,故名伏忍。(叁贤者,十住、十行、十回向诸菩萨也。无漏者,不漏落生死也。) 二、信忍,信者,随顺不疑也。谓初地、二地、叁地菩萨,无漏信,故名信忍。(初地即...

《三藏法数》 / 357字 / 15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俱胝一指

碧严十九则曰:「俱胝指头禪。」从容录八十四则曰:「俱胝一指。」无门关叁则曰:「俱胝竪指。」五灯会元四曰:「杭州天龙和尚法嗣婺州金华山俱胝和尚,初住菴时,有尼名实际来,戴笠子,执锡遶师叁匝,曰:道即下笠子。如是叁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何不且住?...

《佛学大辞典》 / 358字 / 1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国清寺

在浙江天台县北天台山中。山有叁寺,在顶曰福林,在腰曰国清,在麓曰修禪。国清具名景德国清寺。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勅為顗禪师所创建。初顗梦巖崖万重,侧有沧海,渺无涯际,泓澄在其下。一僧来伸手导顗登山,觉后语门人,皆答以会稽天台山。因而陈大建七年,遂入此山,隋开皇...

《佛学大辞典》 / 228字 / 1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不空成就如来

Amoghasiddhi,金刚界五如来之第五,五大月轮中北方月轮之中尊,隋业护牙拳之四金刚,金色,左手作拳印,右手舒五指当胸,為成所作所成,成自利利他之事业,故名不空成就。五部中之羯磨部也。羯磨,译曰成就,与不空成就之义同。以羯磨為叁昧耶形,以字為种子,密号為不动金刚...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1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王

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无碍解

又云四无碍,四无碍辩。是為诸菩萨说法之辩,故约於意业而谓為解,谓為,约於口业而谓為辩。一法无碍,名句文能詮之教法名為法,於教法无滞,名為法无碍。二义无碍,知教法所詮之义理而无滞,名為义无碍。叁辞无碍,又云词无碍。於诸方言辞通达自在,名為辞无碍。四乐说无碍...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5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

金刚顶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叁昧耶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叁昧耶曼荼罗,加持阿闍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此而為初因,由叁密四印相应一切如来之灌...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无师

谓无师独悟之佛也。法华经譬喻品曰:「一切,佛,自然,无师。」同嘉祥疏六曰:「无师者,前之叁并不从师,故云无师。」大日经疏一曰:「如是自证之境,说者无言,观者无见。不同手中菴摩勒果可转授他人也。若可以言语授人者,释迦菩萨蒙定光之授决之时,即可成...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14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僧祇支

Saṁghāṭi,又作僧迦,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迦。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於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於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於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4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一切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佛说一切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失译。一卷。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 《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缘不食肉经》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波罗蜜

檀戒忍精禅慧为六。第七方便波罗蜜(回善施物为他求果。名为方便胜)。第八愿(要期起行名之为愿)第九力(伏戒断障名之为力)第十(能知六度法门。名之为)。

《法门名义集》 / 72字 / 13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持戒十种利益

持戒是菩提之根本,入道之要门,菩萨能坚守护持,则获此十种利益也。(梵语菩提,华言道。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满足愿,谓修菩萨行者,能持禁戒,则身心清净,慧性明了,一切行,一切誓愿,无不满足也。 二、如佛所学,谓佛初修道时,以戒为本,而...

《三藏法数》 / 452字 / 13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叁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三藏法数》 / 1095字 / 1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八忍

於欲界与上二界四諦之理忍可印证之也,忍可印证欲界之四諦谓之四法忍:一苦法忍,二集法忍,叁灭法忍,四道法忍也。忍可印证色界无色界之四諦,谓之四类忍,一苦类忍,二集类忍,叁灭类忍,四道类忍也。以此八忍正断叁界之见惑也。既断见惑已,而观照明了,则為八,盖八忍是无...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1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习种性有十住菩萨

此是内凡下品叁贤初位。一发心住。始从凡境发无上道心。历奉众圣广多闻慧。始入空界住性位。由彼发心而此住。二治地住。更起胜解净治八万四千法门。离诸尘秽。心地清显。叁修行住。善观诸法对治之门。慧照逾明解心涉境修种觉故。曰修行住。四生贵住。理解胜还生在真如法性理寂种...

《法门名义集》 / 270字 / 11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大圆镜

显教四之一。诸大乘教说如来之四。凡夫之第八识至於如来,為大圆镜。大圆镜者。喻也,其体清净,离有漏杂染之法,自眾生善恶之业报,显现万德之境界,如大圆镜。故名大圆镜。心地观经二曰:「转异熟识慧,如大圆镜,现诸色像。如是如来镜之中,能现眾生诸善恶业...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二十重华藏庄严世界海

谓此世界,住在香水海中,莲华之上,种种妙宝庄严,含藏一切世界,深广无穷也。此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此微尘数风轮,最在上者,名殊胜威光藏,能持普光摩尼庄严香水海,此香水海出大莲华,名种种光明蕊香幢,此世界海,住在其中,四方均平,清净坚固,金刚轮山,...

《三藏法数》 / 1802字 / 1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11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光网菩萨种子

(惹),不可之义。此光网以生不可之故,名常寂光。此光非色非心,而具种种不思议之色,一一皆徧法界,而同於[大空]。见义释七。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10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拳印

金刚界大日如来之印相,独一法界之相也。以表诸佛之执持法海。一字顶轮王经曰:「拳能执持诸佛法海。」是九会曼荼罗中第六一印会法身之大日也。时处轨曰:「右执左头指,十方剎立中,唯有一乘佛,如来之顶法,等持诸佛体,是故名拳。」金轮仪轨曰:「十方佛之中,唯有拳...

《佛学大辞典》 / 121字 / 10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归宗寺

在江西卢山。西晋咸康六年,右将军王义之捨其故宅為西天达摩多罗所建。唐元和中,常住此而復兴,白乐天,李渤等,时来访道。尔后為禪院,经第二世澹权,第叁世怀惲,第四世弘章,而策贞慧超又居之。宋太平兴国九年,道詮住之為第十二世,义柔嗣之。淳化四年,柔寂而慧诚补第十四...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10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