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3 条搜索结果

八解脱

第一内有色外观色。初观不净。观道未强。不能坏灭内身。但观外色死尸膀胀。能除欲。故名解脱。第二内无色外观色。习行积久。观道增强。能于自身作亡身灭色想。唯观外色死尸膀胀。第叁净解脱。青黄赤白可爱之色。名之为净。观净离。名净解脱。第四空处解脱。希求无色。名之为空...

《法门名义集》 / 289字 / 12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那婆斯

Vanavāsin,十六罗汉第十四称那婆斯尊者。翻名不详。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2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罗,梵语修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华氏城

梵名婆吒梨那,波吒釐子Pāṭali utra,摩揭陀国之故城也。本名拘苏摩补罗城,唐名香花宫城Kusma ura,以王宫花故也。后改為波吒釐子城,佛灭后无忧王(阿育王)迁都於此。西域记八曰:「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唐言香花宫城。王宫花故以名焉。逮乎人寿数千载,更...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1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陀阿伽度

Tathāgata,又作怛闥阿竭,陀阿伽陀,陀阿伽驮,怛他蘗,怛他蘗夜,陀竭,怛萨阿竭。译曰如来,又曰如去。其来去相通者,由「达於如实之人。」(Tathāgata),「如实来格之人。」(Tathā-āgata)两读法而来。智度论曰:「陀阿伽陀,如法相解,如法相说。如诸佛安隐道...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1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陀罗尼

此尊之真言最重要者有叁种:火界咒,慈救咒,心咒也。如其次序,不动之大咒与中咒与心咒也。大咒即火界咒。咒曰:南謨(归命)萨(一切)怛他蘗帝弊(如来等)萨目契弊(一切门苦)萨他(一切处)怛罗吒(叱呵)战拏(暴恶)摩訶路洒拏(大忿怒)欠(空)佉[[口皿]](引)(...

《佛学大辞典》 / 267字 / 10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半只迦

Pañika’,又曰半支迦,般止柯,散支,散支迦,般闍迦,德叉迦。八大夜叉之第叁,鬼子母之夫也。大日经疏五曰:「半只迦,旧曰散支。」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昔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曰娑。北方犍陀罗国復有药叉,名半遮罗。娑娶妻生女,容貌严,见者爱乐。其生之时...

《佛学大辞典》 / 426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如意珠

Cintāmaṇi,从宝珠出种种所求如意,故名如意。出自龙王或摩竭鱼之脑中。或為佛舍利所变成。智度论十曰:「如意珠,生自佛舍利,若法没尽时,诸舍利皆变為如意珠,譬如过千岁冰化為颇梨珠。」同叁十五曰:「如菩萨先為国王太子,见阎浮提人贫穷,欲求如意珠,至龙王宫。(中略)龙...

《佛学大辞典》 / 434字 / 10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那由他

Nayuta,又作那庾,那由,那术,那述。数目名,当於此方之亿。亿有十万,百万,千万叁等。故诸师定那由之数不同。本行经十二曰:「那由他,隋言数千万。」玄应音义叁曰:「那术,经文作述,同食事反,或言那由他,正言那庾。当中国十万也。光讚经云:亿,那述劫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9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小乘九部

部即部类。谓佛所说经,有大乘小乘不同,故分十二部及九部之别也。小乘诸经,于十二部中,无方广、授记、无问自说之叁部,故云九部。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是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无方广部者,方广乃大乘常住之理,以小乘惟...

《三藏法数》 / 919字 / 9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识

密教依释摩訶衍论而立者,前之八识与唯识所立不异,第九识之一切一心识,又曰一识。是真如随缘而為有情非情,此一一有情非情各有一心,故曰一切或曰,為同一真性,故曰一心。配於台宗之四教,则当於别教。第十之一一心识,又曰一切一心识。是通随缘之一切有情非情而唯為一心,...

《佛学大辞典》 / 270字 / 9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薜荔

Preta,又作闭黎,闭丽,闭戾,鞞礼,卑帝黎(Pitṛ),新称弥荔,俾礼。译曰祖父。饿鬼之总名也。玄应音义叁曰:「薜荔,上蒲计切,下力计切。或言卑帝黎,或云帝黎耶,或言闭黎,皆讹也。正言弥荔,此译云祖父鬼,旧译云饿鬼,於中最劣者也。」王渔洋先生曰:餘...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兜率

天名。旧作兜率、兜率陀、兜率哆、兜术等、新作都史、覩史、斗瑟哆、珊覩史等。译曰上足、妙足、知足、喜足等。欲界之天处,在夜摩天与乐变化天之中间,下当第四重,分天处内处之二,其内院為弥勒菩萨之净土,外院则天眾之欲乐处也。四阿含暮抄下曰:「兜率陀,此云上足天。...

《佛学大辞典》 / 366字 / 9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陪囉嚩

金刚神之名。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囉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画像仪轨分曰:「方可求彼勇猛正直人衣,或求女人隐触之衣,或求女人產生衣。若无如是等衣即用尸衣,求得衣已,即於寂静无人到处,令彼画人择日起首。(中略)大金刚陪囉嚩相者,一身九面,裸形黑色,叁十四臂,一十六足。(...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里沙

Varṣa,数论外道部主之名。译曰雨。唯识述记一本曰:「十八部中部主者名里沙,此翻為雨。雨时生故,即以為名。其雨徒党名雨眾外道。」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9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大眾部

有二:一、為根本结集时之大眾部。以窟内之结集,谓之上座部。故窟外之结集,谓之大眾部。是為小乘二十部之根本二部。佛灭后百年,大天比丘出。始确立大眾部之本义(以前未见宗义之相异),尔后自其部更出异部,本末合有五部。文殊师利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者,一、摩訶...

《佛学大辞典》 / 785字 / 8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九十一、罗汉祇夜驱恶龙入海缘

昔有尊者阿罗汉,字祇夜,佛时去世,七百年后,出罽宾国。时罽宾国,有一恶龙王,名阿利那,数作灾害,恼诸贤圣;国土人民,悉皆患之。时有二千阿罗汉,各尽神力,驱遣此龙,令出国界:其中有百罗汉,以神通动地;又有五百人,放大光明;复有五百人,入禅定经行。诸人各各尽其神...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915字 / 8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叁相续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昧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三藏法数》 / 765字 / 8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四十二字门

众圣所由,名之为门。智论云:四十二字,是一切字之根本。因字有语,因语有名,因名有义。从此字门,则能入于无相之智。般若经云:一字皆入四十二字,四十二字亦入一字。故华严经中,善知众艺童子告善财言:我恒唱持此之字母,入般若波罗蜜门。所以众圣,皆由此而入于实相之慧也...

《三藏法数》 / 3053字 / 8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仁王经

有二本。旧本為罗什译,题曰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二卷。新本為不空译,题曰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亦二卷。仁王指当时十六大国之国王也。佛,对诸王各护其国使之安稳,故為说般若波罗蜜深法之经文也。谓受持讲说此经则七难不起,灾害不生,万民丰乐。故古来以之為护国叁部经...

《佛学大辞典》 / 328字 / 8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耆闍崛

梵音Gṛdhrakūṭa。耆闍崛者巴利音Gijjakūṭa。又曰伊沙堀,揭梨駄罗鳩胝,姞栗陀罗矩吒。山名。译曰鷲头,鷲峰,灵鷲。山顶似鷲,又山中鷲,故名。在中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之东北,释尊说法之地。智度论叁曰:「是山顶似鷲,王舍城人,见其似鷲故,共传言鷲头山,因名之為鷲头山。...

《佛学大辞典》 / 317字 / 8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浪伽

varāñga,神名。译曰妙支。见俱舍光记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8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见思二惑

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二,由此惑业缠,住着叁界,不能脱离也。又名二结,结即之义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一、见惑,分别曰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

《三藏法数》 / 167字 / 8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玄门

玄者,妙也。门即能通之义。谓玄妙之门,能通莲华藏海故也。盖此十门,乃晋云华尊者依华严大经一乘圆顿妙义而立也。 一、同时具足相应门,谓举一法时,顿具一切诸法。一法既具,法法亦然,交互同时,皆得相应,具足圆满。经云: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是也。 二、广...

《三藏法数》 / 1015字 / 8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一、能示一身以为身,一身身者,于一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8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十五护戒神

护戒神者,谓五戒之中,各有五神,为作卫护也。灌顶经云:若持五戒者,有二十五善神卫护其身,在人左右,守于宫宅门户之上,使万事吉祥也。 一、护不杀戒五神,一、荼刍毗愈陀尼,护持戒人身,辟除邪鬼;二、输利输陀尼,护持戒人六情,悉令完具;叁、毗楼遮那世波,护持戒人...

《三藏法数》 / 590字 / 8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曼

Samanta,叁满又作叁曼陀。译曰:等、普、徧。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8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善施

梵语苏达。译曰善施。善施与人之义。西域记六曰:「苏达。唐言善施。旧曰须达,讹也。」Sudatta。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8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药师十二神将

以药师如来神力守护行者之十二大将也:一,宫毘罗大将。二,折罗大将。叁,迷企罗大将。四,安底罗大将。五,额儞罗大将。六,珊底罗大将。七,因陀罗大将。八,波夷罗大将。九,摩虎罗大将。十,真达罗大将。十一,招杜罗大将。十二,毘羯罗大将。见药师经。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7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

四念处

念即能观之观,处即所观之境也。谓诸众生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起四颠倒,于色起净倒,于受起乐倒,于想、行起我倒,于心起常倒,为令众生修此四观,以除四倒,故名四念处也。 一、观身不净,身有内外,己身名内身,他人之身名外身。此内外身,皆揽父母遗体而成;从头至足,...

《三藏法数》 / 445字 / 7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