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译曰远闻。探玄记十五曰:「鬱提尸山。此云远闻山。谓多处远人皆闻故,即此国四周之山处也。」梵Udeśin。 又译曰日出处。见翻梵语九。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Uttarāsanga,上衣,大衣,七条衣也。饰宗记五末曰:「郁多罗僧伽,译云上着衣也。言於常所服中,最在其上故也。」见[鬱多罗僧]条。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梵名乌瑟腻沙Uṣṇīṣa,佛顶上有一肉团,如髻状,名肉髻,即叁十二相中之无见顶相也。大般若叁百八十一曰:「世尊顶上乌瑟腻沙,高显周圆,犹如天盖,是叁十二。」玄应音义叁曰:「肉髻,梵言嗢瑟尼沙,此云髻。即无上依经云:鬱瑟尼沙,顶骨涌起,自然成髻是也。」
《佛学大辞典》 / 111字 / 4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果名。又作菴婆罗,菴罗(波利),菴没罗等。维摩经佛国品什註曰:「菴罗树,其果似桃非桃也。」同肇註曰:「先言柰。」西域记四曰:「菴没罗果,虽同一名,而有两种:小者生青熟黄,大者始终青色。」玄应音义八曰:「菴罗或言菴婆罗,果名也。案此花多,而结子甚少矣。果形似梨。...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智度论十七曰:「如鬱陀罗伽仙人,得五通。日日飞到王宫中食。王大夫人,如其国法,接足而礼。夫人手触,即失神通。从王求车,乘驾而出,还其本处。」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梵名Uttara,又作嗢怛罗、鬱多罗、温呾罗。译曰上,南印度珠利耶国人。西域记十、珠利耶国条,谓提婆尝闻师得六神通,具八解脱,往投宿,席唯一床。师乃聚落叶,指使就坐。提婆频述请决。师為言屈,厚礼提婆,恭敬有加。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4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结党多作非威仪之事,称曰六群比丘,佛制戒多缘此六群而起。诸律出名不同。僧祇律九称六群比丘曰:「一、难陀,二、迦留陀夷,叁、叁文达多,四、摩醯沙达多,五、马师,六、满宿。」毘奈耶律十一称六眾苾芻曰:「一、阐陀,Nanda,二、鄔波难陀,U anan...
《佛学大辞典》 / 449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贤為善之义。又名善瓶,德瓶,吉祥瓶,如意瓶,有德瓶。若人祈神天感得此瓶时,所求者如意由瓶而出云。大日经疏八曰:「有部毘尼中说:大迦叶、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四大弟子,犹如贤瓶,若人净心供养竟,希求世间现报,无不如愿。」见[瓶]条。
《佛学大辞典》 / 99字 / 3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精舍建立时过去世世於地见蚁。净心诫观发真钞中本曰:「灵感传云:须达共舍利弗,往图精舍(即祇洹也),须达自捉绳一头。舍利弗自捉一头,共经精舍。(中略)舍利弗惨然忧色,即问尊者何故忧色?答曰:汝今见此地中蚁子不?答曰见。时舍利弗语须达言:汝於过去毘婆尸佛,亦於此地...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说优陀罗罗摩子不知痈本。虽生於非想天,而还堕於狸中。身為痈,爱為痈本。摄於中阿含经二十八。见[鬱头蓝弗]条。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仙人名。涅槃经二十一曰:「夜半踰城,至鬱陀伽阿罗罗等大仙人所。」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鬱陀伽,古音云胜也。亦名盛也。」见[鬱头蓝弗]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浴像功德经曰:「应以牛头旃檀、紫檀、多摩罗香、甘松、芎藭、白檀、鬱金、龙脑、沈香、麝香、丁香,如是等妙香。随所得者以為汤水,置净器中。」然禪宗之一法,但用七种之香。象器笺十叁曰:「旧说曰浴佛香汤方,沈香(一两),白檀(一两),甘松(半两),丁子(半两),熏陆(...
《佛学大辞典》 / 138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Suvarṇa rabhāo-ttamendrarājāsutra,译曰金光明帝王经。金光明玄义上曰:「真諦叁藏云:修跋拏,此言金。婆颇婆,此言光。鬱多摩,此言明。因陀罗,此言帝。遮阅那,此言王。修多罗,此言经。都云金光明帝王经。」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智度论十一曰:「舍利弗,才明见贵。目犍连,豪爽取重。此二人者,才智相比,德行互同。(中略)后俱厌世,出家学道作梵志弟子,精求道门,久而无徵。以问师(师名删闍耶),自我求道,弥歷年岁,不知為道果无耶?我非其人耶?(中略)他日其师寝疾,舍利弗在头边立,大目连在足边...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3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一、恩养苍生可爱乐法,谓国王能布德施仁,利济群生,使各遂其性,咸归治化。是以普天之下,咸被恩泽,无不爱乐也。 二、英勇具足可爱乐法,谓国王英武神授,智勇天锡,德覆万邦,威加四海。未降伏者,能降伏之;已降伏者,能摄护之。是以普天之下,畏威怀德,无不爱乐也。 叁...
《三藏法数》 / 315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彼欲得一旦所失之五通,於林间一心专至,当垂得时,有鸟在树上,以急鸣乱其意。捨树而至水边求定。復闻鱼斗动水声,不得禪,即生瞋恚。我当尽杀鱼鸟。此人久后得定,生於非想天。寿八万劫终,下生而為飞狸,杀诸鱼鸟,作无量罪,堕叁恶道。见智度论十七,止观辅行四之二。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妙法之印璽也。妙法真实,不动不变,故称為印。又妙法如王印通达无碍,谓之印,又為证明佛之正法者,故曰印。又為诸佛诸祖互相印可,心心相传之法,故曰法印。该摄佛法,而立叁种之法印,称曰叁法印。智度论二十二曰:「得佛法印,故通达无碍,如得王印,则无所留难。问何等是佛法...
《佛学大辞典》 / 289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Uttarakuru,又作鬱多罗鳩娄、鬱多罗拘楼、郁多罗鳩留、鬱怛罗究琉、鬱怛罗越、鬱单越、鬱单曰、殟怛罗句嚧、殟怛罗矩嚕、北拘卢、拘卢等。四大洲中,北方之大洲名。玄应音义十二曰:「鬱单越或言鬱怛罗越,或言鬱多罗拘楼,或言郁多罗鳩留,正言鬱怛罗究琉,此译言高上作,谓高上...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增一阿含经叁曰:「神足轻举,飞到十方,所谓大目犍连比丘是。」智度论四十一曰:「如舍利弗,於智慧中第一,目犍连神足第一。」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Jina utra,造瑜伽师地论释之菩萨名。西域记十一曰:「鉢伐多国,周五千餘里。(中略)城侧有大伽蓝,僧徒百餘人,并学大乘教,即是昔慎那弗呾罗(唐言最胜子)论师,於此製瑜伽师地释论。」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舍利弗之译名也。又云鶖子,梵语舍利,译曰身。弗多罗,译曰子。舍利者鸟名,即鶖鷺鸟也,其母之眼似之,因名舍利;此是其子,故曰舍利子,或鶖鷺子。是佛弟子中第一之智者也(舍利弗译為身子者,似由译言鶖鷺之梵语舍利Sāri,与译言骨身之梵语舍利罗Śarīra為同一语而出者)。见[...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又作鉢吉蹄,波机提。译言本性,志性。摩登伽种之婬女也。见阿难而生婬心,请之於母,母诵神咒蛊惑阿难。阿难将行乐,為佛所救,婬女出家。摩登伽经上曰:「过去有婆罗门名莲华实,女名本性,尔时女者今性比丘是也。」舍头諫经曰:「有凶咒女名曰波机提,晋曰志性。」又曰:「过去...
《佛学大辞典》 / 665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鸟鼠者蝙蝠之异名,以譬破戒之比丘。佛藏经上曰:「譬如蝙蝠,欲捕鸟时则入穴為鼠,欲捕鼠时则飞空為鸟,而实无有鼠鸟之用。其身臭秽,俱乐闇冥。舍利弗,破戒比丘亦復如是。既不入於布萨自恣,亦復不入王者使役,不名白衣不名出家。」 又如鼠唧唧声,鸟空空声,谓无意味之语也。...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佛说阿闍世王女阿术达菩萨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阿闍世王之女,名无畏德,年十二,与舍利弗,目连等诸声闻论难,尽使屈服。与大宝积经无畏德菩萨会第叁十二同本异译。摄於方等部。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一、母人怀妊,从死得生,谓人托胎,居母腹中,生脏之下,熟脏之上,迫迮倒悬,苦痛无量;及至出胎,热风触身,如履刀剑,失声大叫,顿昧前因,是为生苦。 二、老人颜色败坏,谓人老年,发白齿落,目昏耳聩,四大不调,百节疼痛,头低腰屈,起坐呻吟,是为老苦。(四大者,地大...
《三藏法数》 / 269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佛制称為衣者,袈裟也。后世别袈裟与衣。称叁衣為袈裟。种种僧衣。咸有别名。叁衣者:一、僧伽梨Saṅghāṭi,译言眾聚时衣。大眾集会為授戒说戒等严议时着之。二、鬱多罗僧Uttarāsaṅga,译言上衣。在安陀会上着之。叁、安陀会Antarvāsaka,译言中着衣。衬体而着之。叁衣皆為方形。缝...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梵天王留顶发,结之如螺。称為螺髻。西土之梵志效之而為螺髻,故曰螺髻仙人。象头精舍经有「螺髻仙人。」异译之大乘伽耶山顶经谓之「长髻梵志。」伽耶山顶经谓之「编髮梵志。」又指梵王而曰螺髻。维摩经佛国品曰:「螺髻梵王语舍利弗。」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曰螺髻梵王。在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着心有高下,不依...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解脱者叁昧之异名也,叁昧之神用,巨细相容,随变化於法,自在无碍,离一切之繫缚故云解脱,维摩经不思议品所明之一端也。又华严一部所明一多无碍之法相总是也。维摩经不思议品曰:「维摩詰言:唯舍利弗,诸佛菩萨有解脱名不可思议。若菩萨住此解脱者,以须弥之高广内芥子中,无所...
《佛学大辞典》 / 255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佛制,比丘使必蓄之者有六种:一、僧伽梨,九条乃至二十五条之大衣也。二、鬱多罗僧,七条之中衣也。叁、安陀会,五条之下衣也。已上谓之叁衣。四、铁多罗,铁鉢也。五、尼师坛,坐具也。六、漉洒水囊,护水中虫命之具也。是為叁衣六物。叁衣虽在六物之中,然為六物中之根本,故特...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头陀之行者,应守十二种之条项:一、纳衣,又曰粪扫衣。以同於人所委弃之粪扫者,缝纳為衣也。二、叁衣,又曰但叁衣。但着僧伽梨,鬱多罗,安陀会之叁衣,不用其餘长衣也。已上二者,属於衣服。叁、乞食,又曰常乞食。自行乞食,不敢受他之请待及僧中之食也。四、不作餘食。午前中...
《佛学大辞典》 / 416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谓舍利弗等二乘之人,既於阿含经说时,得二乘之极果,而中间缘於大乘诸经,其机调熟,终至法华,迴其小心而发大菩提心,由佛受未来成佛之记也。相性二宗,各有异义,法相宗谓五姓各别,定性二乘,永无归涅槃而成佛者,法华於声闻授成佛之记者,為欲引一类渐悟之机之方便也。华严天...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Udaka,又作鬱持迦,忧陀伽,乌娜迦等。水之别名。涅槃经十叁曰:「随其种类,说言其水。或言波尼,或言鬱持,或言[沙/米]利蓝。」慧琳音义二十六曰:「鬱持东天竺人,呼水名也。」玄应音义二曰:「鬱持迦此水之一异名也。」翻梵语九曰:「鬱持应云忧陀伽,译曰水也。」梵语杂名曰...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释迦既卒,弟子阿难等焚其身,有骨子如五色珠,光莹坚固,名曰舍利子,因造塔以藏之。见释氏要览注。 又(人名)见[舍利弗]项。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四卷,刘宋智严宝云共译。文殊师利以神通力,与[舍利弗]同到十方世界,供养佛。集一切菩萨还祇园。请转不退之法轮。佛因说罗汉成就五逆满足五欲远离正见等之密语。眾会惊疑。文殊释之。其他有菩萨之密语,佛之解释,菩萨之讚偈等。法华部之摄。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学外教之典籍及世间法也。毘奈耶杂事六记舍利弗降伏拨无后世之外道,佛因听比丘学外论。其文曰:「佛告诸苾芻,非一切处有舍利子,其相似者亦不可求,是故我听诸苾芻学卢迦耶等诸外俗论。时诸苾芻闻佛世尊许学书论,遂无简别,愚昧之类亦学外书。佛言:不应愚痴少慧不分明者令学外...
《佛学大辞典》 / 329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Pārājika,六聚罪之第一,戒律中之严重罪也。新作波罗闍已迦,波罗市迦。戒经谓之弃(犯者不收於内法而弃於外之意也)。僧祇律谓之退没(退没道果也),不共住(不入僧数也),堕落(堕阿鼻地狱也)。十诵律谓之堕不如意处(由犯此戒与魔战而堕於负处也)。四分律谓之断头(以无论...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U an-iṣad,一作优波尼沙土。吠陀后所出佛罗般摩那Brāhmana文学之末期,有附属於阿兰若迦Āraṇyaka部分之一大文学。谓之优婆尼沙曇。优婆尼沙曇,其数极多。其内容非一人之思想,其所说区区。今亘於全体而观其思想之倾向,论宇宙之本源,造化之本体,确立為印度思想根本之梵我不...
《佛学大辞典》 / 864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宗镜录二十四谓心王即是师,十数即是十弟子,十弟子各具十德。如十心数,随有一起,十数即随起,虽以一数,当名,然实有十数也。对十弟子者,初想数,即对富楼那,想数徧强,从想入道,是故声闻弟子中说法第一也。成论云:识得实法,想得假名,富楼那用想数分明,故能分别名相,无...
《佛学大辞典》 / 183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夜叉名。译曰勤守。见梁译孔雀王咒经下。又作温独伽波罗。译曰勇进勤护。见唐译大孔雀王咒经中。梵Udyoga- āla。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谓五百比丘各说自身所由生之原因也。依涅槃经叁十五,五百比丘,对舍利弗各说身因,有比丘言我未获得正解脱时,思惟无明即是身因,作是观时,得阿罗汉果。某比丘言爱与无明為身因,得阿罗汉果。有比丘言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等為身因。次诣佛前,问其说正不正。佛...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Mahā-maudgalyāyana,比丘名。法华经作大目犍连。阿弥陀经作摩訶目犍连,略曰目犍连,又曰目连。新称曰摩訶没特伽罗,没特伽罗子。姓也。译曰大讚诵,大莱茯根,大胡豆,大採菽等。佛十大弟子之一人。称為神通第一者。初与[舍利弗]同為六师外道之一人,颇精通教学。虽领一百徒弟...
《佛学大辞典》 / 485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诸变化相,各还本所因处,有八种也。楞严经曰:「佛告阿难:汝咸看此诸变化相,吾今各还本所因处。云何本因?阿难!此诸变化,明还日轮。何以故?无日不明,明因属日,是故还日。暗还黑月,通还户牖,壅还墙宇,缘还分别,顽虚还空,鬱[土孛]还尘,清明还霽,则诸世间一切所有,不...
《佛学大辞典》 / 157字 / 2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又作鶖露子,秋露子。舍利弗之译名也。玄应音义四曰:「梵言舍利弗,旧文言舍利子,或言奢利富多囉Śāri utra,译此言鴝鵒子。从母為名,母眼似鴝鵒,或如秋露鸟眼,因以名焉。旧云身子者谬也,身者奢梨Śarīra,与此奢利声有长短,故有斯误。或言优婆提舍U atiṣya者,从父名也。...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智度论二谓「如舍利弗有瞋恚餘习,佛由禪定起经行,罗睺罗从佛,佛问罗睺罗:何故羸瘦?罗睺罗以偈答佛:若人食油则得力,若食苏者得好色,食麻滓菜无色力,大德世尊当自知。佛问罗睺罗眾中谁為上座?罗睺罗答和上舍利弗。佛言舍利弗食不净食。尔时舍利弗转闻是语,即时吐食,自作...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又作旃闍,战遮。婆罗门名。又名遮摩那。梵音Ciñca Mānavika。光明玄上曰:「若饥得食,病得差,狱得出,獼猴得酒。旃遮婆罗门饱食指腹,皆是世人畅情為涅槃尔。」此婆罗门女,名孙陀利,為腹盆而谤佛,佛九恼之一。兴起行经下曰:「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有佛名尽胜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原名Svarṇabhūmi,西洋纪元前叁世纪,阿育王於华子城,行第叁结集后,派遣传道师於各地时,鬱多罗Uttara,须那迦Sonaka,二人传佛教之地,有名之国也。大部补註四曰:「贤愚经说,舍卫国南有国,名為金地。」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修善道,未断惑证理者。如叁贤十圣,七贤七圣之贤。又通名上位。增一阿含经二十九曰:「贤者舍利弗,贤者大目乾连。」等。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婆罗门子,字均提Kunti,七岁时,父母与舍利弗使出家。舍利弗得之至祇洹,渐為说法使得阿罗汉。均提既得道,思师恩,终身作沙弥,供给所须。见贤愚经十叁(沙弥均提品),经律异相二十二。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阿育王传於佛灭后传化之师,揭五人:一摩訶迦叶,二阿难,叁摩田提,四商那和斯,五优婆毱多也。此中摩田提与商那和斯,同稟於阿难,同世之师也,故於付法藏传二十叁人之次第相承中不加之。然梁之僧祐,撰萨婆多部记五卷(出叁藏记十二),揭有部之资师相传中次第此五师,嘉祥,南...
《佛学大辞典》 / 502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僧受用之物曰白毫之赐。佛藏经下曰:「或有比丘,因以爱我法出家受戒。於此法中勤行精进,虽诸天神诸人不念但能一心勤行道者,终不念衣食所须,所以者何?如来福藏无量无尽。舍利弗!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舍利弗!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
《佛学大辞典》 / 187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Udgataḍharma,菩萨名。译曰法盛。智度论九十七曰:「鬱伽陀秦言盛,达摩秦言法。此菩萨在眾香城中,為眾生随意说法,令眾生广种善根,故号法盛。」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佛灭后之比丘浴於如来白毫相之一分德而衣食有餘云。佛藏经下曰:「舍利弗,如来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舍利弗,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於白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
《佛学大辞典》 / 89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又云回小向大。谓不定性之人,回转声闻缘觉之小乘根性而趣向大乘之佛道。如舍利弗,目莲,本二乘人,皆於法华经会坐回心向大而入於菩萨位也。菩提心论曰:「若不定性者,无论劫限,遇缘便回心向大,从化城立以為超叁界,谓信佛故。乃蒙诸佛菩萨加持力,而以方便遂发大心,乃从初十...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U,悉曇五十字门之一。十二母韵之第叁音。又作乌、欧、郁、忧、于、嗢、甌、鬱、优、有、偽、温、鄔、佛、盂。金刚顶经字母品曰:「坞字门,一切法譬喻不可得故。」文殊问经字母品曰:「称坞(上)字时,是多种逼迫声。」大庄严经四曰:「唱乌(上声)字时,出世间诸恼乱事声。」...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Piṇḍāra,又作宾跎罗。地狱名。译曰集欲。普超经下曰:「舍利弗!阿闍世王所入地狱名宾吒罗(秦曰集欲),适入寻出,其身不遭苦恼之患。」可洪音义六下曰:「宾跎罗,地狱名也。晋云集欲,又云宾头。」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又曰残习,餘气,习气。既断烦恼,犹存残餘之习气也。二乘不能断此餘习,独佛断之。唐华严经二曰:「离一切烦恼心垢及其餘习。」智度论二曰:「阿罗汉辟支佛虽破叁毒,气分不尽,譬如香在器中。香虽去,餘气故在。又如草木薪,火烟烧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佛叁毒永尽无餘,譬如...
《佛学大辞典》 / 164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大小诸经中常见佛特说十弟子之第一:一、舍利弗,智慧第一。二、目犍连,神通第一。叁、摩訶迦叶,头陀第一。四、阿那律,天眼第一。五、须菩提,解空第一。六、富楼那,说法第一。七、迦旃延,论义第一。八、优婆离,持律第一。九、罗睺罗,密行第一。十、阿难陀,多闻第一。天台...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2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内秘菩萨之大行而外现小乘声闻之相也。舍利弗等是也。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曰:「内秘菩萨行,外现是声闻。」法华玄义六曰:「诸声闻等,悉内秘外现。」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又作优多梨。仙人名。释迦之本生,尝於过去住波罗捺国,求正道之念深,自剥身皮為纸,折取身骨為笔,以血和墨,听受书写婆罗门所诵之颂偈。见贤愚经一,菩萨本行经下。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宣唱法而化导人也。佛世以舍利弗,富楼那為第一,梁高法传十科中有唱导之一科。法华经涌出品曰:「是四菩萨,於其眾中,最為上首唱导之师。」大部补注九曰:「啟发法门,名之為唱。引接物机,名之為导。」梁僧传(唱导论)曰:「唱导者,盖以宣唱法理开导眾心也。昔佛法初传,於时...
《佛学大辞典》 / 231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故住於空理与他无諍之禪定也。金刚经曰:「佛说我得无諍叁昧,人中最為第一,是离欲阿罗汉。」同略疏中曰:「无諍叁昧者,以其解空,则彼我俱忘。能不恼眾生,亦能令眾生不起烦恼故也。」智度论十一曰:「舍利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须菩提,於弟子中得无諍叁昧最第一,无諍叁昧相...
《佛学大辞典》 / 199字 / 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Udraka Rāma utra,涅槃经叁十八曰:「鬱头蓝弗。」同二十一曰:「鬱陀伽。」佛本行集经二十二曰:「优陀罗罗摩子。」中阿含优陀罗经曰:「优陀罗罗摩子。」中阿含罗摩经曰:「鬱陀罗罗摩子。」十轮经叁曰:「嗢达洛迦。」智度论十七曰:「鬱陀罗伽仙人。」同一梵语也。佛出家而...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又曰无言行或无言戒,行无言之一种佛法。无言童子是也。大集经十二无言菩萨品曰:「王舍城师子将军家產一子。当其生时,虚空之中多有诸天作如是言:童子!当应念法,思惟於法。凡所发言,莫说世事,常当颁宣出世之法,常当守口,慎言少语,莫於世事起诸觉观,当依於义,莫依文字。...
《佛学大辞典》 / 507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一卷,后汉安世高译。佛入宝积叁昧,自叁昧起,与文殊问答法身不生不灭之深义,后舍利弗与文殊应答。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1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谓二乘之法,即四諦十二因缘之观行,以断尽生死之苦之道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是故舍利弗,我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