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条搜索结果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丈六

身长一丈六尺,是通常化身佛之身量也。佛说十二游经曰:「调达身丈五四寸,佛身长丈六尺,难陀身丈长五四寸,阿难身长丈五叁寸,其贵姓舍夷一丈四尺,其餘国皆长丈叁尺。」行事钞下曰:「明了论云:人长八尺,佛则倍之丈六。」业疏四上曰:「佛在人倍,人长八尺,佛则丈六,并依周...

《佛学大辞典》 / 174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化身

佛叁身之一。又名应化身,变化身。為眾生变化种种形之佛身也。有广狭二门,广门之化身者,谓对二乘凡夫示现之种种佛身,及六道异类之身,总為化身也。佛地论七曰:「变化身者,為欲利益安乐眾生,示现种种变化事故。」成唯识论十曰:「变化身,谓诸如来由成事智变现无量随类化身,...

《佛学大辞典》 / 363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融叁世间十身

华严经说二种之十身,一谓融叁世间之十身,二谓佛具之十身。融叁世间之十身者:一眾生身,六道之眾生也。二国土身,六道眾生之依处也。叁业报身,生上二身之业因也。(已上叁身属於染分)。四声闻身,观四諦而求涅槃者。五独觉身,观十二因缘而求涅槃者。六菩萨身,修六度而求菩提...

《佛学大辞典》 / 347字 / 4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叁佛土

对於唯识论所说之叁佛身,定叁佛所居之国土:一、法性土,自性身之土,即真如之理也。此身土与体虽无差别,然相性不同,故以能知之觉相為佛(即身),以所知之法性為土。二、受用土,即报身受用之国土。為与大圆镜智相应之净识所变现,尽未来际而相续,以无漏之色為体。此中有自受...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七种礼佛

勒那叁藏Ratnamati,对於北方之俗,不习礼佛,教以七种礼佛。混是非浅深,皆教人心之我慢使归於正法也。一、我慢礼,身虽设拜,然无敬心,外观似恭,而内怀我慢也。二、求名礼,欲得修行之名誉,诈现威仪,常行礼拜,口称佛名,而心实驰求外境也。叁、身心礼,口唱佛名,心存相好...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十住

谓菩萨约位进修,以妙觉为本,此觉由信而入,入则能住,故自发心住至灌顶住,通为十种也。 一、发心住,谓由前十信,相蹑进修,作真方便,显发十住之心,此心真精,发本明耀,令彼十信之用,于明耀中,遍互涉入,圆成一心之德。经云: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辉,十用涉入,...

《三藏法数》 / 806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虚无身

佛身通融自在,而离一切如光影,谓之虚无身。无量寿经上曰:「类貌端正,超世希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嘉祥疏曰:「以神通无所不至,故曰无极之体。色如光影,故云虚无之身。」述文赞中曰:「虚无无极者,无障碍故。希有故。」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3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开显

开权显实之略。是乃法华经一部之说意,天台宗之判释也。权者方便,实者真实。开方便而显真实,乃本经一部之主意。开方便者,指四十餘年之方便说,开示此為方便。不开示之,谓為闭方便门。至於法华,方便之说,装如真实,闭方便之门,故不得见真实之义。然今以开示方便為方便,而知...

《佛学大辞典》 / 611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叁行

(亦名叁种业,出大智度论并王法念处经) 一、福行,谓因修十善等福报,生欲界天上人间及阿修罗,享福受乐,故名福行。(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也。梵语阿修罗,华言无酒。) 二、罪行,谓因作五逆、十恶等罪...

《三藏法数》 / 216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如来藏九喻

如来藏,即是众生本源清净心地,诸佛法身之果德也,具足诸法,包含万像。诸佛证此藏心,利益群生,应用无尽;众生迷此藏心,常为无明烦恼障覆,业惑之所缠缚,而不能证得。佛令众生修行一切善法,断除烦恼无明,显出自己如来藏清净法身之体,故说此九种譬喻也。(无所明了,故曰...

《三藏法数》 / 961字 / 3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烧香

五种供养及六种供养之一。世諦所释,则為拂邪气,请神灵。第一义諦所释,则為使所修之功德,周徧一切处。陔餘丛考叁十叁曰:「李相之贤已集,因谓烧香始於佛图澄。襄国城堑水源暴竭,石勒问澄,澄曰:今当勅龙取水。乃烧安息香,咒数百言,水大至云。然烧香实不自此始。叁国志孙策...

《佛学大辞典》 / 396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佛叁密

密即秘密。谓如来身口意叁业,或现通,或说法,或思惟,皆非诸菩萨等之所思议,故名叁密。 一、身密,谓如来处大会中,众见佛身,或黄金色,或白银色,或杂宝色,或长丈六,或长一里十里,乃至现大神变,皆不可思议,故名身密。 二、语密,语密即口密也。谓佛说法之时,或一里...

《三藏法数》 / 192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法四依

法四依者,谓依凭正法,则能成就万行之因,满足菩提之果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依法不依人,依法者,谓依实相等法,修诸波罗蜜行,则能具足清净功德,能至菩提也。不依人者,如涅槃经云:魔王尚能假化作佛,况能不作其余之身。是故虽是凡夫,若所说所行,与实相等法相...

《三藏法数》 / 401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金躯

金色之躯。佛身也。宗轮论述记曰:「化毕缘终,金躯以是匿影。」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佛牙

荼毘佛身时,全身悉為细粒之舍利,其一分之牙不损,现形在灰烬中,是云佛牙舍利。时有捷疾鬼盗佛牙去,其后毘沙门天之那吒太子以其佛牙授南山道宣律师云。后分涅槃经曰:「帝释於佛口中右畔上頷,取牙舍利,即还天上起塔供养。尔时有二捷疾罗剎隐身随帝释后,眾皆不见,盗取一双佛...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五教佛身

五教者,即小、始、终、顿、圆也。佛身即如来之身也。如来之身,遍一切处,本无大小形量,但为众生根器利钝不同,故曲垂方便,演说种种法门,示现种种身相。即有五教佛身之异也。 一、小教丈六金身,谓如来示现降生出家成道,于鹿野苑说四谛生灭之法,专化二乘。而二乘但见丈六...

《三藏法数》 / 478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应身

Nirmāṇakāya,叁身之一。应他之机缘而化现之佛身也。又与真如相应之佛身也。义林章七本曰:「应宜现身名应身。」胜鬘经宝窟上本曰:「与真如相应,一名為应身。」定应身之体,依经论有叁种之不同。一,依同性经,摄论,则对於地上之菩萨,现无量之相好身,為应身,现於地前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505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七种礼佛

谓天竺勒那叁藏,睹此方俗,不习礼佛之仪,遂传此七种之法。虽通云礼佛,而有是非浅深不同,盖欲令人知我慢、求名二种之非,而归于身心礼等五种之正,从浅至深,修行获益,故有七种礼佛之名也。(勒那,梵语具云勒那摩提,华言宝意,中印度人也。) 一、我慢礼,谓人礼佛,身虽...

《三藏法数》 / 624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化土

叁土之一。為度凡夫二乘化作之国土。申言之,即变化身之住土也。此中有净土与秽土之别。如娑婆者為秽土之化土,如兜率者為净土之化土。化士由所住之佛身而名之。例如此娑婆世界,自眾生言之,则為眾生自业所招之眾生秽土,然佛為度二乘凡夫,以化身出於此土时,自以神通力,而变现...

《佛学大辞典》 / 342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叁障

障,蔽也。谓诸众生被惑业障蔽,不见正道,善心不能生起,故名障也。 一、烦恼障,昏烦之法,恼乱心神,故名烦恼。谓贪欲、嗔恚、愚痴等惑,障蔽正道,是名烦恼障。 二、业障,业即业行,谓由贪嗔痴起身口意,造作五无间重恶之业,障蔽正道,是名业障。(五无间业者,一杀父、...

《三藏法数》 / 170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叁时无悔

叁时无悔者,谓人造作五逆等罪,若于欲作、正作、作已,叁时之中,心无改悔者,是名上品极恶之业,即感地狱之报也。(五逆者,一杀父、二杀母、叁杀阿罗汉、四出佛身血、五破和合僧也。) 一、加行心时,加行犹方便也。谓人欲作恶业之时,必先起心,方便加行,是名加行心时。...

《三藏法数》 / 184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是心是佛

观经所说於观法中想佛故,是观想之心即為佛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疏曰:「是心作佛者,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亦因叁昧心终成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向闻佛本是无,心...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依正无碍六句

依谓依报,即世间国土也。为身所依,故名依报。正谓正报,即五阴身也。正由业力感报此身,故名正报。既有能依之身,即有所依之土,故国土亦名报也。六道众生,因有漏业,而感生死之身,即依秽恶国土而住;诸佛菩萨,因无漏清净业,而感法性之身,即依清净国土而住,今云依正无碍...

《三藏法数》 / 733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延命观音

叁十叁观音之一。补陀落海会轨第叁院东门之延命观音曰:「顶上大宝冠,其中住佛身。身相深黄色,慈悲柔软相。救世二十臂,引接群生类(云云)。」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洩悉知

Yaṣṭi-vana,林名。译曰竹杖。西域记九曰:「洩瑟知林,唐言杖林。林竹脩劲,其先有婆罗门,闻释迦佛身长丈六,常怀疑惑,未之信也。乃以丈六竹杖,欲量佛身。恆於杖端,出过丈六。如是增高,莫能究实。遂投杖而去,因植根焉。」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文殊叁世果位

文殊虽為助释迦之化,一时现菩萨之因位,然叁世皆為果上之如来。过去称為龙种上佛,又名大身佛,神仙佛,现在号為欢喜藏摩尼宝精佛,未来称為普见佛。首楞严叁昧经下曰:「过去久远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龙种上如来。(中略)佛世尊,於此世界南方过於千佛国土,国号平等...

《佛学大辞典》 / 532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天台四释

天台智者释法华经用四释:一因缘释,以四悉檀為因缘,而下四种之释义也。四悉檀者,一世界悉檀,二各各為人悉檀,叁对治悉檀,四第一义悉檀。四悉檀之义,原出智度论,龙树菩萨判释尊教化一代眾生之方法者也。今转用為释义之方规。惹眾生之乐欲為第一悉檀,使生信為第二悉檀,破恶...

《佛学大辞典》 / 721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

道场观

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