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语曰多陀阿伽陀Tathāgata,译言如来,佛十号之一。如者真如也,乘真如之道从因来果而成正觉之故,名為如来。是真身如来也。又乘真如之道来叁界垂化之故,谓之如来。是应身如来也。又,如诸佛而来,故名如来。此释通於二身。成实论一曰:「如来者,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故曰如来。...
《佛学大辞典》 / 448字 / 2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佛之德号。以具甚深无量之智慧故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无量慧世尊,受彼眾人请。」讚阿弥陀佛偈曰:「十方叁世无量慧,同乘一如号正觉。」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又云凡圣不二。从事相言之,则有六凡四圣之十界差别,由其理性言之,则无差别平等也。宝藏论曰:「凡圣不二,一切圆满。」大日经义释五曰:「六趣眾生与毘卢遮那本无二体。」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维摩居士依文殊菩萨之问:说叁十种之眾生观:一如见幻师所现人,菩萨观眾生為若此。二如智者见水中月。叁如於镜中见其面像。四如热时炎。五如呼声响。六如空中云。七如水聚沫。八如水上泡。九如芭蕉坚。十如电久住。十一如第五大。十二如第六阴。十叁如第七情。十四如十叁入。十五...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法相宗所立,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虽有客尘烦恼,而自性清净,湛如虚空,离一切分别之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唯真圣者自内所证,其性原為寂静,故名涅槃。二有餘依涅槃,断尽烦恼障所显之真如也。有餘依者,有漏之依身,对於所断之烦恼而谓為餘。虽餘此有漏之依身,而烦恼之障,...
《佛学大辞典》 / 488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密教说六大之体性本有常住,即胎金两部理智之二法身也。盖密教不如显教别立无相之真如,故法界之诸法,不过五蕴,即色心之二法,今开色之一而為五大,合受等四蕴而為一识大。此中五大為本有常住,凡圣一如,故為本有胎藏界之理法身,识有情智迷悟之别,故為始成金刚界之智法身。但...
《佛学大辞典》 / 500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诸佛有法报化叁身。法身者,诸佛平等。其报身依因位之愿行,其化身依所化之机缘,种种不同。今示弥陀报化二身,则如前记之悲华经,又如观音授记经记弥陀之入灭,观音势至之补处。又如鼓音声经记弥陀之国城父母等,是化土之化身佛也。见悲华经(宙帙叁),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佛学大辞典》 / 853字 / 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谓般若经之所说也。彼经专明诸法皆空之实相,不餘一法,悉皆是空,故谓為尽净。尽者悉皆之义,净者真空之意也。真空之中不留一切之情执,是清净之义也。虚融者,诸法既為真空而无自性,故虚通融鎔,同為一如。是為一代五时中第四时之说法,以遣荡二乘之法执,令终入於法华中道实相...
《佛学大辞典》 / 162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四教仪一出圆教之法,列八种:一教圆,教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或说惑业苦叁道,即法身般若解脱叁德秘藏之妙理,或谈诸法实相,凡圣一如,生佛不二等。是教圆之相也。二理圆,叁諦之妙理,中道不偏。是理圆之相也。叁智圆,照一切种智之中道。是智圆也。四断圆,一断一切断,断...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天台正修止观之法於所观立十境為十法界:一、阴界入法界,五阴、十二入、十八界之诸法悉為中道不可思议之法界也。二、烦恼法界,如无行经说贪欲即是道,维摩经说行於非道,通达佛道烦恼即不可思议之法界也。叁、病患法界,如维摩之託疾,双林之现病,病患即不可思议法界也。四、业...
《佛学大辞典》 / 35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梵语羯磨Karma,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其善性恶性,必感苦乐之果,故谓之业因。其在过去者,谓為宿业,现在者谓為现业。俱舍光记十叁曰:「造作,名业。」业為造作之义。是有二种:一如身之取捨屈伸等造作,名為身业,音声之屈曲造作,名為语业,是直指身之造作,语之造作為业...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十界分凡夫圣者之二类: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天上為六凡。声闻、缘觉、菩萨、佛為四圣。止观五之一曰:「凡圣皆具五阴。」同辅行曰:「凡谓六凡,圣谓四圣。」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真如实相之法也。华严经十六曰:「正觉远离数,此是佛真法。」临济录曰:「真佛无形,真法无相。」教行信证行卷曰:「至理真法,一如化物利人。」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迷无自性,无自性故為空,既无迷,何有悟,迷空也?悟亦空也,空体一,谓之一如,是為空宗之义。又迷如冰,悟如水,迷悟同体,谓之一如,是為性宗之义。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天台所立法华迹门十妙之第九。受如来之法者,助如来之化者,总為如来之眷属。分别之有五种:一理性眷属,眾生与佛,本来一如,理性平等,自然相关。是不关於结缘,虽不结缘,皆是子也。二业生眷属,由往昔闻法之善业,今生於佛世受道得度者。於大通佛所结缘,尔来至今日為受化之眾...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修护摩时,从其种类而异其炉形。四种者摄六种护摩中延命鉤召二法於增益法中:一息灾者圆。圆形者,水轮之形,水有息灾之功能。一者洗净不净,是息灾之义也。二者鍐字為种子,鍐字為离言说之义,若离言,则成寂静,寂静者息灾之义也。叁能灭火,世间眾生之热恼如火,毘卢遮那之智水...
《佛学大辞典》 / 394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有情流转之根本识也。依根本无明,而一如之真心,初生动作之念者。起信论曰:「一者名為业识,谓无明力不觉心动故。」然论中二样用之。一对於他之转识现识等,一对於分别事识即意识。因之前者当於阿赖耶识中之自体分,后者当於阿赖耶识全体。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如法相叁论於权大乘,立真如凝然不作所法,谓万物之本体,真实如常,不变不动,此不变不动之真如為所依,而因缘之事相安立也。然则真如為体,万物為相,体与相,虽所依毕竟不离,然彼此本来各别,如合木与石也。如华严天台,為实大乘,於真如立二相,一為不变真如。二為随缘真如。...
《佛学大辞典》 / 349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密教有胎金两界,其胎藏界以色等五大為大日如来之理法身。密教以摄持為理之义,以事物总称為理。此五者圆满一切之功德,故名為五轮。其种子為阿尾罗吽欠,或阿缚罗訶佉。即五方五佛之种子也。以此五大配於五方之五佛。 善无畏於尊胜轨以地水火风空顺其次第,配於东西南北中。不空...
《佛学大辞典》 / 1243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又作阿楼那香。慧苑音义上曰:「阿楼那香,红赤色香,其色一如日欲出前之红赤相,即梵语中,呼彼赤相為阿楼那香也。」又曰阿卢那跋香。是阿卢那跋底香之略。同音义下曰:「阿卢那者,此云赤色也。跋底者有也,或云极也。谓此香极有赤色,因名也。」梵Aruṇa ati。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1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小乘有魔鬼等之怖畏时,以叁念八念破之。大乘修空观破之。但大乘中有相违,显教观豁虚无物為空,本来无物,则谁為能障,谁為所障。密教不然,观我之身口意,与佛之身口意,魔之身口意,平等而周徧於法界,泯此中自他能所之相,為不二一如也。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一色光,二智光。智度论四十七曰:「光明有二种:一者色光,二者智慧光。」案智慧光又云心光。 又一魔光,使人心躁动恍惚者。二佛光,使人心澄渟清净者。见宝王论。 又一常光,始终一样,凡圣共覩者。二现起光。随机隐显不定者。弥陀经元照疏曰:「佛光有二:一者常光,二者现起...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凡夫与圣者也。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為圣者,其已下未断惑之人為凡夫。止观辅行一曰:「凡者常也,亦非一也,庶品多故。圣者,风俗通云:圣者声也。以其闻声知情,通天地,畅万物故也。易曰:圣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与四时合节,与鬼神合吉凶。今出世圣不闻其声知九界...
《佛学大辞典》 / 145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对平等而云。不指万法一如之法性,而数个个之性类也。在佛教,从觉法上捨离差别之见,并全然离差别见之平等,皆為恶平等之名所排。於菩萨修行上越自利利他之差别相,始為达圆满之平等者。
《佛学大辞典》 / 79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范為轨范,卫為护卫。以其法為轨范,為其法所护卫也。末法灯明记曰:「范卫一如,以流化者法王,光宅四海,以乘风者仁王。」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之二真如也。自性清净之体,伏藏於烦恼之垢染,曰有垢真如,即在缠真如也。佛果所显之理体清净,而不覆於垢染,曰无垢真如,即出缠真如也。摄论谓為有垢真如,无垢真如。佛性论以在缠真如為有垢如,出缠真如為无垢如,染净两分之真如也。观经疏玄义分曰:「无尘...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是华严经夜摩天宫品之文也,天台谓之叁法妙。密教之叁昧耶戒,以此叁平等為体。夫佛与眾生因果相违,而心则通於因果。对於佛与眾生為能变之体也。是以因果不二,能变所变一如,故曰是叁无差别。见[叁界唯一心]条。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眾生本性,為真如法性,真如法性有不变随缘二义,其随缘故為眾生。眾生之本体即法身,故经曰:法身流转五道,名眾生。五教章中曰:「经云:法身流转五道,名眾生。」指事记曰:「不增不减经云:此法身过於恒沙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往来生死。名為眾生。」...
《佛学大辞典》 / 193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法华经所说十如是之一。初之如是相為本,终之如是报為末,从本之相,至末之报,究竟平等一如,谓之究竟等。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实者,非虚妄之义,相者无相也。是指称万有本体之语。曰法性,曰真如,曰实相,其体同一也。就其為万法体性之义言之,则為法性;就其体真实常住之义言之,则為真如;就此真实常住為万法实相之义言之,则為实相。其他所谓一实,一如,一相,无相,法身,法证,法位,涅槃,无為,真...
《佛学大辞典》 / 471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小乘之二十部各谓其开祖為部主。 又真言胎藏界之叁部各立部主,金刚界之五部各有部主,部主有二义:一者国主之义,一者执权之义也。秘密瑜伽学习上曰:「部主者此有二说:一如国主,大疏义是。一如执权,是管领义,以名主也。诸部要目义是。」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