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 条搜索结果

十六观门

韦提希夫人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兼为未来世众生欲往生者,请佛世尊说其修行之法。故佛令其观彼依正之境,托境显性,了境唯心,即得往生。此十六观门所以说也。(梵语韦提希,华言思惟。依正者,依即阿弥阤佛所依之土,正即阿弥阤佛相好之身也。) 一、日观,谓正坐西向,谛观落日...

《三藏法数》 / 4349字 / 2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化自在天

略名化天,欲界六天之第六,故称為第六天。此天為快乐,不要自己乐具变现,下天化作,假之乐事,自在游戏,故曰化自在。梵名娑舍跋提Paranirmitavaśavartina,此天為欲界之主与色界之主摩醯首罗天,皆為害正法之魔王。即四魔中之天魔也。佛成道时,来试障害者,亦此天魔也。...

《佛学大辞典》 / 277字 / 2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九识

识以了为义,谓能照了分一切诸法故也。 一、眼识,谓眼与色为缘而生眼识,眼识依根而生,眼根因识能见,是能见者,名为眼识。 二、耳识,谓耳与声为缘而生耳识,耳识依根而生,耳根因识能听,是能听者,名为耳识。 叁、鼻识,谓鼻与香为缘而生鼻识,鼻识依根而生,鼻根因...

《三藏法数》 / 863字 / 2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妄尽还源观六门

此观门者,乃唐贤首国师,以华严大经之义,富博宏深,览之者,讵究其源;寻之者,罕穷其际。由是统收玄奥,囊括大宗,述此六门,令诸后学修习观法,断除诸妄,复归真源也。 一、显一体,一体即自性清净圆明之体也。盖此体性,从本以来,圆明湛寂,在尘劳而不垢,处涅槃而非净;...

《三藏法数》 / 1077字 / 1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婆伽婆

Bhagavat,一作婆伽伴、婆誐鍐、婆伽梵、薄伽梵、薄阿梵Bhagavān(体声,一言声,男声),佛地论举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之六义,智度论出有德、巧分、有名声、能破之四义。又密教有称女人之秘释。经中多单译曰世尊。佛地论一曰:「薄伽梵者,谓薄伽声依六义转:一...

《佛学大辞典》 / 793字 / 16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九识

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二耳识,叁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盖经中虽无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无。金刚叁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15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唯识论所说八识中第七识,以由第八识為所依,以第八识之见分為所缘而生之识也。末识译為意。意有思量之义,此识常缘第八识之见分思量,我為法,故名末。我法二执之根本也。然则第六识名為意识,有何分?彼為依此末即意而生之识,故曰意识。即依主释也。此末即第七识,故...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4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一乘

成佛唯一之教也。乘為车乘,以譬佛之教法。教法能载人运於涅槃岸,故谓之乘。 法华经专说此一乘之理。法华经方便品曰:「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叁,除佛方便说。」同品曰:「诸佛如来,以方便力,於一佛乘,分说叁。」同品曰:「唯此一事实,餘二则非真。」文句四上...

《佛学大辞典》 / 1083字 / 1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伊舍

Īśāna又作伊邪,伊赊。居於欲界第六天之天神名。胎藏界曼陀罗位於外金刚院之上首。十二天供仪轨曰:「伊舍天,旧云摩醯首罗天,亦言大自在天也。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叁戟鎗,浅青肉色,叁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髏為瓔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

《佛学大辞典》 / 284字 / 1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伊沙

聚落之名。华严经六十四曰:「聚落名伊沙。」探玄记十八曰:「依天竺,本名伊舍,此云旷野,亦名怖求。」慧苑音义下曰:「伊沙者,此云长直也。」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1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威音王佛

梵名Bhiṣmagarjitasvararāja,法华经常不轻品曰:「乃往古昔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来,劫名离衰,国号大成。是威音王佛寿四十万亿恒河沙劫,正法住世之劫数,如一阎浮提微尘。像法住世之劫数,如四天下微尘。其佛饶益眾生,已后灭度。正法像法灭尽,后於...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1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二十五圆通

性体周遍曰圆,妙用无碍曰通。乃一切众生本有之心源,诸佛菩萨所证之圣境也。而有二十五种者,谓诸菩萨及大罗汉,于六尘六根六识七大各各悟入不同故也。此由阿难,于楞严会上,虽闻根尘同源,缚脱无二之旨,而未达圆通本根,请佛开示。如来于是问诸弟子,最初发心方便,令其各各...

《三藏法数》 / 3621字 / 10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

伊罗婆龙象王

伊罗婆者梵名。又作伊罗婆拏,堙罗,烟罗婆,蔼罗筏拏,爱囉博拏,哀罗筏拏,烟罗槃,蔼,伊,伊罗鉢,[口垔]罗鉢多罗,伊罗鉢多罗,医罗鉢咀罗等。伊罗為树名。或梵汉并称,谓為伊罗叶,黳罗叶,瑿罗叶等。因陀罗乘御之象王也。普通翻為香叶。见玄应音义。...

《佛学大辞典》 / 241字 / 10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乾陀罗

Gandhāra,又作健驮逻、犍陀罗、乾陀、乾陀卫、乾陀越。译曰持地、香行、香徧、香净、香洁等。国名。西域记二曰:「健驮逻国。旧曰乾陀卫,讹也,北印度境。」慧苑音义下曰:「乾陀罗国,此云持地国,谓昔此国多有道果圣贤。住持其境,不為国侵害也。又云:乾陀是香,罗谓陀罗,...

《佛学大辞典》 / 415字 / 10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2日

大乘七种大义

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自利利,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0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