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4 条搜索结果

九字

成自九字印明之咒术。又名六甲秘祝。即唱临、兵、斗、者、皆、陈、列、在、前、之九字后,画四纵五横之直线空中也。又有纵横法之称。此為禳灾害制胜利所修之一种咒法也。原行道家或兵家之间。抱朴子内篇第四登陟篇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陈列前行。凡九字,...

《佛学大辞典》 / 463字 / 1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僧祇支

Saṁghāṭi,又作僧迦,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迦。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九品弥陀

阿弥陀佛之尊形,有九品之别也。此為九品往生之机类所感见,故其尊形亦有九品之异。其说基观无量寿经。经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弥陀来迎之相,有差别也。后世遂印契等,说九品之别。隋唐之世,似既有其说。观夫往生礼讚所谓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者,其為述弥陀宝手印契从各品而...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14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色线

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地羯罗经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经疏五曰:「凡作綖,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14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七日思惟

佛成道后七日间,观树经行,思惟如何说妙法化度眾生也。法华经方便品曰:「我始坐道场,观树亦经行,七日中,思惟如是事,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眾生诸根钝,着乐痴所盲,如斯之等类,云何而可度?」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4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藏教七阶

藏教者,即小乘经律论藏教也。阶者,阶级次第也。谓藏教菩萨修行之次第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一、四弘誓愿,弘者,大也。誓者,要制其心也。愿者,志求满足也。谓菩萨从初发心,观四谛境,发四弘誓,一、未度者令度,即众生无边誓愿度,此观苦谛境。...

藏法数》 / 1095字 / 1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十二天

一、梵天,印相為右手作拳安右腰,左手五指相着,竪之而屈。其高过肩即作莲华之想。真言曰:南莫满多没驮喃,没罗贺摩寧,娑嚩訶(第一句归命诸佛,其义如例,又结句之娑嚩訶亦如例,下皆同,故略之。又其真言各举其名,故以其首字為其种字,以下例亦然)。 二、地天,印相為...

《佛学大辞典》 / 1059字 / 13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随方毘尼

戒律中佛未禁止之事,佛未开许之事,不经开(开许)废(禁止)之新事例,得随其时其处之宜而开废之,是谓随方毘尼。有部百一羯磨十曰:「尔时佛在拘尸那城壮士生池娑罗双树间,临欲涅槃,告诸苾芻曰:我先為汝等广已开阐毘奈耶教,而未略说,汝等今时宜听略教(梵云僧泣多毘奈耶)...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1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供养

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是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即是以法供养诸佛、菩萨,是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观行供养,谓...

藏法数》 / 197字 / 1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五十

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3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眾生,化缘既尽,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说大般涅槃经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四禪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诸禪定,终第四禪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八供养

金刚界十七尊中内供之四菩萨与外供之四菩萨也。内供者,从中央大日如来流出,為供养四方如来之菩萨,约能现之佛而谓之内供。外供者,从四方如来流出,為供养中央大日如来之菩萨,是亦约能现之佛而谓之外供。大日如来应四方如来所证摩地之德,故供养之四方如来,四方如来...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1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3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俱舍宗

八宗之一。俱舍论之宗旨。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纷。如来灭后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駄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集大毘婆沙论二百卷,由是十八部中萨婆多部之宗义确立。此论為由六足论之义而解释发智论者。故本宗之大义,集成此。其后经五百年,世亲菩萨出世,初...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九字曼荼罗

安九个讫哩字之曼荼罗也。其曼荼罗开敷莲华之中臺并八叶各安弥陀观音共通之种子讫哩字而建立之。有以像而现之者,中臺观自在菩萨八叶上,各安置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左手持莲华,右手作开华叶之势,阿弥陀佛结跏趺坐,住定印,各面中臺观自在菩萨。又次之八叶,次第安置...

《佛学大辞典》 / 668字 / 1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梵网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长安译诸经论最后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九曜

梵语Navagraha之译。九种照耀者之意。又名九执。日时随逐而不相离,执持之义也:一、日曜Āditya;二、月曜Sōma;、火曜Aṃgāraka;四、水曜Budha;五、木曜Vṛhas ati;六、金曜Śukra;七、土曜Śanaiścara;八、罗睺Rāhu;九、计都Ketu;是也。大日经疏四曰:「执有九种:即是日...

《佛学大辞典》 / 591字 / 1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弥勒

Maitreya,新称弥帝隶,梅低梨,迷諦隶,梅怛丽,每怛哩,梅怛丽药,昧怛[口履]曳。菩萨之姓也。译曰慈氏。名阿逸多,译曰无能胜。或言阿逸多為姓,弥勒為名。生南天竺婆罗门家。绍释迦如来之佛位,為补处之菩萨。光佛入灭,生兜率天内院。彼经四千岁(即人中五十六亿七千万岁...

《佛学大辞典》 / 618字 / 12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六字陀罗尼

种:一、六字章句陀罗尼之略称,即观音之真言也。请观世音经所说,此六為六道六观音之六,非数也。见[六字章句陀罗尼]条。二、文殊菩萨之六字真言也。种种杂咒经曰:「六字陀罗尼咒,唵缚鸡淡纳莫。右咒文殊师利菩萨以六千颂释。藏云:诵此咒,灭一切罪,生一切善。」、对...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十度各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施度行,此施度有种:一、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藏法数》 / 877字 / 1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四枯四荣

拘尸那城Kusinagara娑罗Śāla双树间入灭时,东西南北各有双树,每面双树,一荣一枯,故曰四枯四荣,此有二重之意:一表凡夫二乘之八倒,二為表二乘菩萨之八正也。凡夫二乘之八倒者,谓凡夫世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起常乐我净之见,是為凡夫之四倒,故譬之以四荣,又二乘向涅槃...

《佛学大辞典》 / 429字 / 1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偏,谓之中。对邪,谓之正。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无心道人

无念无想之真人也。四十二章经曰:「供养世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圣财集下曰:「世佛者始觉之佛,如千佛。以凡圣别执偏住有相之心而供养,故限佛而不通凡,限应身而不通法身,未达不二之理也。凡夫亦本来之佛,与[佛]同体,不知此理者愚也。无心道人者,无...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七慢

一慢,劣而谓己胜,等而谓己等者。是境虽称而以心高举,故名為慢也。二过慢,等而谓己胜,胜而谓己等者。慢过慢,他胜中,而谓己更胜者。四我慢,执有我有我所而使心高举者。五增上慢,未证得圣道而谓己证得者。六卑慢,他多分胜中而谓己少分劣者。七邪慢,成就恶...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七佛通戒偈

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一偈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一通戒也。增一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一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一偈):忍辱為第一,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偈(八十年中但说一偈):若眼见...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1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形像

经轨所说有种种。 (第一像):是世间流布之像,而立印轨,与底哩昧耶经,与使者法之各初章所说,与大日经具缘品之说相相同。但身色则诸说有异,大疏六為黑色,立印轨為青色,使者法為赤黄色,底哩经未说身色,然其所说之相,与使者法大同,则身色亦可同彼也。大日经二曰:「...

《佛学大辞典》 / 2278字 / 11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布萨

原為梵语U avasatha,变巴利U osatha,失梵语之原形,而為Posadha。具曰布沙他,布洒他,逋沙他,褒沙陀,布萨陀婆,译曰净住,善宿,又曰长养。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十日),集眾僧说戒经,使比丘住净戒中。能长养善法,又在家之法,六斋日持八戒而增长...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1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味

涅槃经说乳等五味时,以醍醐味比涅槃经。天台大师因之定如来所说一代圣教之次第,一以比五时教之次第而生,一以比机之次第淳熟。是曰约教相生约机浓淡。一、乳味,初自牛出者。譬佛牛,佛初说华严经,如牛之乳。此时二乘之机未熟,至為淡泊,復如生乳。二、酪味,取自生乳者...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11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光天子形像

光之像以明星為菩萨形,置中央,以日月為天人形,置左右,学海餘滴四曰:「在佛工家造光像,大明星為菩萨形,日月二天作天人形。若光俱依其本,即宜為菩萨形。若约其迹,则宜并為天人形。今一是从本,二是就迹,本迹互显也。若约日月星辰阶位,则宜日月后列明星。今...

《佛学大辞典》 / 233字 / 1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女子出定

五灯会元一曰:「昔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所。唯有一女人,近彼佛座入昧。文殊乃白佛言:何此女人得近佛座,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昧起,汝自问之。文殊遶女人匝,鸣指一下,乃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云假使百千之文殊,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经过四十...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1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灌顶

梵语Abhiṣecanī,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顶而表祝意。密教傚此世法,其人加行成就,嗣阿闍梨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式。显教虽说等觉菩萨色界之魔醯首罗天由十方诸佛受灌顶而成佛之事,而无说学人实行之之法则者。大日经疏八曰:「如西方世人,受灌顶法时,取四大...

《佛学大辞典》 / 770字 / 1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勤行

勤行善法也。六波罗蜜中之精进波罗蜜也。法界次第下之上曰:「毘梨耶,秦言精进。欲乐勤行善法,不自放逸,谓之精进。」 又僧家定时佛前读经礼拜,称為勤行。定勤行之时,总有一切时,六时,四时,时,二时等之别。一切时者,不择行住坐卧,是菩萨之精进波罗蜜也。六时者,昼...

《佛学大辞典》 / 278字 / 10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部大论

无着菩萨承弥勒菩萨之旨,着五部之大论:一、瑜伽师地论,百卷,唐玄奘译。二、分别瑜伽论,未翻。、大乘庄严经论,十卷,唐波罗颇蜜多罗译。四、辨中边论颂,一卷,唐玄奘译。五、金刚般若论,二卷,秦罗什译。瑜伽论记一上曰:「慈氏菩萨随无着机,恒夜分从知足天降禪堂...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10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无色界

界之一。此界无一可谓為色法之物质,亦无身体,无宫殿,但存识心,而住居深妙之禪定,故谓之為无色界。此无物质之世界,虽不能定其方处,而姑就果报之胜之义,谓在色界之上。但谓為色体实无者,有部宗之义也,依成实之义,则就无麤色而谓為无色,非谓全无色也。此界中分四地,...

《佛学大辞典》 / 339字 / 10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四种意识

四种意识,不出境:一、性境,二、带质境,、独影境。性境者,谓意识与眼耳鼻舌身五识同缘五尘,初心取境,未有分别,是名性境意识。于五尘境上,分别方圆长短好恶,以有尘相可分别故,是名带质境意识。不与五识同缘,而独缘法尘,谓缘过去未来变现之相,或缘空华水月等相,...

藏法数》 / 327字 / 10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

七垢

一、欲垢,欲使他人知自己之功德也。二、见垢,自己之功德生执着分别之见也。、疑垢,自己之功德生疑惑也。四、慢垢,自己之功德与他校量而生轻他之心也。五、憍垢,己之功德生贡高欣喜之心也。六、随眠垢,自己之功德盖覆他之诸烦恼也(随眠者烦恼之异名)。七、慳垢...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0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十劫

阿弥陀佛往昔為法藏比丘时,立四十八愿,以期成佛,自成就而為阿弥陀佛,至今已经十劫。无量寿经上曰:「阿难又问:其佛成道已来。為经几时?佛言:成佛已来凡歷十劫。」然言十劫者,不过举其為眾生济度而成就四十八愿之时而止,其实為久远之古佛。故弥陀為法华经化城喻品所说十六...

《佛学大辞典》 / 354字 / 10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啟经

佛说无常经之异名。一卷,唐义净译。马鸣菩萨经前与经后讚嘆宝之德,论迴向发愿,添述意及宣明经意无常之偈颂,开一部為段,故名為啟经。佛制使以此经葬亡时讽咏之。又印度僧徒,日暮礼塔必讽咏此经。寄归传四曰:「所诵之经多诵啟,乃是尊者马鸣之所集置,初可十颂...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9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五秘密曼荼罗

又名十七尊曼荼罗。金刚萨埵欲触爱慢之五秘密,加八供四摄而成,故有此称。金刚界九会中之理趣会,即与此曼荼罗相当。普通流布之像,中央画金刚萨埵,右边安欲触二尊,左边安爱慢二尊。而宗睿所传之曼荼罗,欲金刚画萨埵之左后,触金刚安右后,爱金刚安左侧,慢金刚安右...

《佛学大辞典》 / 242字 / 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一切经

佛教圣典之总名。或曰大藏经。省曰藏经。隋书开皇元年,京师及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寺内。而又别写藏秘阁。一切经之名,本乎此。此名原称佛所说之经律等,而今则併吾国印度日本等高僧之着作而称之。 佛教传播世界各国之间,其圣典為各种之国语所翻译举其主要者,...

《佛学大辞典》 / 1341字 / 9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光明真言曼荼罗

又曰光明真言破地狱曼荼罗。以光明真言二十字,自右方旋书為圆形者。或图之中央书(金轮)之种子,又有记亡者之戒名者。是盖取光明真言一一字所放之光明,徧照眾生界,破无明烦恼黑暗之意。為此真言之字轮观时,画此曼荼罗心内顺逆旋转观其字义等。又此曼荼罗中书阿等五字...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9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陪囉嚩

金刚神之名。妙吉祥瑜伽大教金刚陪囉嚩轮观想成就仪轨经画像仪轨分曰:「方可求彼勇猛正直人衣,或求女人隐触之衣,或求女人產生衣。若无如是等衣即用尸衣,求得衣已,即寂静无人到处,令彼画人择日起首。(中略)大金刚陪囉嚩相者,一身九面,裸形黑色,十四臂,一十六足。(...

《佛学大辞典》 / 345字 / 9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四颠倒

有二种之四倒:一,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一,常颠倒,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净颠倒,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法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9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6日

世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世间者,一、有情世间,二、器世间,、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藏法数》 / 785字 / 9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1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