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 条搜索结果

自在天后印

以左手握右手之地水(小无名),而入於掌中以大头捻头之第二节,是嚕捺罗后印,即自在天后印也。见大日经疏十四。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六

华严以十数為满数,摄无量无尽,真言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画胎藏界之曼荼罗,其中臺八叶院最少之极,為十六,其十六者眾生肉团心之八叶曼荼罗也,此八叶开人法而有八种善知识之人与八种金刚慧印之法。以成十六之数也。大日经疏五曰:「内心白莲华,此是眾生本心,妙法芬陀...

《佛学大辞典》 / 387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神力

一、吐舌相。经曰:「现大神力,出广长舌,上至梵世。」长舌者,不妄语之报也,故表法华经迹门之开权显实,本门之开迹显远,所说真实,不為虚妄,而出广长舌也。 二、通身毛孔放光照十方。经曰:「一切毛孔放於无量无数色光,皆悉徧照十方世界。」是表佛慧之究竟也,初於序品中,...

《佛学大辞典》 / 748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鉤召印

作内缚拳。竪右手之头。少屈之作鉤形。是除盖障佛顶,及九方便中,奉请法身方便之印也。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右膝着地

印度之敬礼法。以右膝与右尖着於地,使右股在空。又竪左膝於上使左足蹠着於地也。是亦曰互跪。归敬仪下曰:「言互跪者,左右两膝,交互跪地,此谓有所啟请,悔过授受之仪也。佛法顺右,即以右膝拄地,右脮在空,右拄地。又左膝上戴左拄地,使叁处翘翘曲身前就,故得心有专志...

《佛学大辞典》 / 275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普通吉祥印

以空水二(第一第四)头相捻,餘叁皆舒散。以此印加持诸物,及其坛中一切供养之具悉用加之,皆得成也。见义释十一。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遍依圆叁性

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假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3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曹洞宗

禪宗五家之一。出所有二说:一為取曹溪六祖慧能及六世孙。洞山之名,二為取第二祖曹山,第一祖洞山之名。后者颠倒行次,為语便也。祖庭事苑七曰:「曹山即洞山之嗣子,今不言洞曹言曹洞者。亦犹慧远即慧持之的兄但言持远而不言远持,盖由语便而无他。丛林或曹為曹溪,盖不知世裔...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3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又曰釧,草釧,草环,茅环。密教之法,续草作环,以此穿於无名。苏悉地经一曰:「作法时,当用茅草而作釧,着於右手无名上。(中略)以着此草环故,罪障除灭,手得清净,所作皆成。」又曰:「其茅环者,称无名量,以茅叁缠作金刚结。」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3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以佛道声

法华经信解品曰:「我等今者真是声闻,以佛道声令一切闻。」小乘之弟子等,亦领悟大乘之佛道,今以佛道之教,传於一切之人也。我小乘之弟子。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色即是空

色者总谓有形之万物。此等万物,為因缘所生者,非本来实有故是空也,是谓之色即是空。即是事物当体而言。是就五蕴说有空即之理也。般若心经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復如是。」梵Rū aniśūnyatā。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惮哆家瑟诧

Dantakāṣṭha,译曰齿木。寄归传一曰:「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為齿,家瑟诧是其木,长十二,短不减八,大如小,一头缓须熟嚼。」玄应音义十五曰:「弹多抳瑟搋,弹多此云齿,抳瑟搋此云木,谓齿木也。」梵语杂名曰:「娜哆家瑟哆。」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八大菩萨法

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之修法。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崑崙

南海诸国之总称。如今之爪哇及附近诸岛皆是也。寄归传一曰:「唯崑崙捲头体黑。」宋高僧传一曰:「附崑崙船,离南海,至訶陵国界,遇大黑风。此崑崙皆南海诸国,非崑崙山也。参照[崑崙国]条。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3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万字

卐之形也。是印度相传之吉祥标相,梵名室利靺蹉洛剎曩Śrivatsalakṣaṇa,即吉祥海云相也。罗什玄奘诸师,译之曰德字。魏菩提流支於十地经论十二译此语為万字。此中室利靺蹉即卐译為万者,為功德圆满之义。故吉祥海云之义,译无咎。惟洛剎那译為字者,是与恶剎那之语相混,梵语洛剎...

《佛学大辞典》 / 1106字 / 3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鉢囉拏摩

十二合掌之第七,译曰归命合掌。大日经疏十叁曰:「合十头相叉皆以右手,加於左手上,如金刚合掌也。此云归命合掌,梵音云鉢囉摩合掌。」梵Praṇāma。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3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甲冑严印明

略出经一曰:「若欲便转即作甲冑契庄严己身,即诵此密语唵砧(如如等同大空),以此密语拥护己身。其契法,以止观二羽各结金刚拳,申进力度(左中头);於力度(右头)头想砧字於其心上结;以进力度叁相遶之,如繫甲状,又移置背,復至脐腰处绕膝,咽喉顦额,颈前顶后,皆叁绕...

《佛学大辞典》 / 148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圣语

Āryabhāṣa,又曰圣言。即梵语所谓叁尸克利德婆罗门之经语,為中天竺之正音。俱舍论十一曰:「一切天眾皆作圣语,谓彼言词同中印度。」毘婆沙论七十九曰:「世尊有时為四天王,先以圣语说四圣諦。四天王中二能领解,二不领解。世尊怜愍饶益彼故,以南印度边国俗语(旧婆沙作毘陀罗...

《佛学大辞典》 / 643字 / 3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无等等句

幻燄等之十缘生句為无等等句,以是為与无等之佛智得等同之言句故也。大日经疏叁曰:「如来智慧於一切法中无可譬类,亦无过上,故名无等。而心之实相与之函盖相称,间无异际,故曰无等等。若以十缘生了知心处,则安住其中,故曰无等等句。」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乘无上法

大乘法中最上之法门也。语出楞伽经。对於权大乘之法而实大乘之法,又对於自力圣道之大乘而他力本愿一乘之法。正信偈所谓「宣说大乘无上法。」為后者。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火聚佛顶

释迦如来之变身,五佛顶尊之一。坐於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释尊左第四。梵名帝聚罗(火聚),斫羯罗,缚哩底,密号曰神通金刚,主以佛光聚一切眾生之德。虽有称為高顶佛者,然非广生佛顶。黄色,左手持莲,上安宝珠,右手屈无名,竪餘当胸,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3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覆手向下合掌

十二合掌之一。大日经疏十叁曰:「第十一次又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相接,名阿驮囉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第十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并而相接,十头向外,亦同名也,亦名覆手合手也。」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3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本佛

自己心内之佛性,而曰本佛。

《佛学大辞典》 / 13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横柱合掌

十二合掌之一。

《佛学大辞典》 / 7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阿駄囉

Ādara,作阿陀罗。合掌名。大日经疏十叁曰:「俱覆二掌,亦以二手中相接,名阿駄囉合掌,此云覆手向下合掌。次又双覆两手,以二大并而相接,十头向外,亦同名也,亦云覆手合掌。」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3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净法界印

以左右手為拳,二大入掌中,伸二头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求子妊胎法

此為欲使眾生归依叁宝之方便,应求而行之。於求子女者与以子女之祈祷也。如图设坛,若依大法之仪法,则以佛眼金轮為本尊,或以药师释迦為本尊。然常以文殊观音為本尊而修之,或以訶梨帝母法為最要,或有功之本尊悉地成就。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补瑟微迦

五种护摩法中鉤召法之梵名。真言修行钞五曰:「梵,补瑟微迦,此云鉤召。」请知诸尊之修法也(微或為徵字,增益法)。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仁王

佛之尊称。佛号能仁,又為法王,故称曰仁王。 又仁王经之仁王,十六国国王而言。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螺髻

梵天王留顶发,结之如螺。称為螺髻。西土之梵志效之而為螺髻,故曰螺髻仙人。象头精舍经有「螺髻仙人。」异译之大乘伽耶山顶经谓之「长髻梵志。」伽耶山顶经谓之「编髮梵志。」又梵王而曰螺髻。维摩经佛国品曰:「螺髻梵王语舍利弗。」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金刚

即人也。见略出经叁。

《佛学大辞典》 / 12字 / 2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利物

利益眾生也。一切眾生為物。西方要诀曰:「末法万年,餘经悉灭。弥陀一教,利物偏增。」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慈恩八宗

慈恩大师於佛教判别八宗。我法空有宗,犊子部等。有法无我宗,有部宗等。法无去来宗,大眾部等。现通假实宗,说假部等。俗妄真实宗,说出世部等。诸法但名宗,一说部等。胜义皆空宗,般若等空宗龙树系。应理圆实宗,华严法华等经及无着系之说。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螺髻梵王

梵天王顶髻作螺形,故曰螺髻梵王。在维摩会上与舍利弗问答。维摩经佛国品曰:「尔时螺髻梵王,语舍利弗:勿作是念,谓此佛土以為不净,所以者何?我见释迦牟尼佛土,清净如自在天宫。舍利弗言:我见此土,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诸山,秽恶充满。螺髻梵王言:仁着心有高下,不依...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疮门

通者為人身九孔之总名,别者男女之二根。见[九疮]条。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2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对法藏

叁藏之一。类集一切之论部,谓之对法藏。诸论之通名也。 又(书名)世亲所造之俱舍论也。梵名,阿毘达磨俱舍,译曰对法藏。对法发智六足等之诸论,藏俱舍论,此论含摄彼发智六足等之妙义。故名此论曰:「对法之藏」。俱舍论一曰:「由彼对法论中胜义入此摄故,此得藏名。」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无恼

凶人央掘摩罗Aṅgulimālya,译為鬘,鬘本名无恼。贤愚经十一曰:「阿亹贼奇,晋言无恼。」出曜经十七曰:「无害。」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超世愿

阿弥陀如来之誓愿也。世者普通之意。超者卓出之意,為卓越叁世诸佛誓愿之大悲本愿,故称超世愿。普通四十八愿而云,或特名摄身(摄法身也,第十二、十叁、十七之叁愿),摄土(即摄净土也,第叁十一与叁十二愿)之五愿。无量寿经曰:「我建超世愿,必至无上道。」同註曰:「超世...

《佛学大辞典》 / 128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拂迹入玄

又作发迹入源。圆觉经曰:「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圭峰之圆觉略疏上科此文,谓為拂迹入玄。同钞四之一释之曰:「拂迹入玄者,為欲入生佛平等称性圆满究竟之法,故宜拂前垢净迷悟始终分限之迹也。」是於法见执垢离垢等差,於人立眾...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叁藏学者

小乘之学人。

《佛学大辞典》 / 7字 / 2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如来牙菩萨

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上行南端之第九位。梵号怛他蘗多能瑟吒罗,译言金刚牙。嚙碎一切烦恼之叁昧也。密号曰护法金刚,又曰调伏金刚。肉色,左手持开敷莲花,右手伸头小大叁,餘屈,当胸,坐赤莲上。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名义不离

世间一切之事法,虽皆名义乖离,而诸佛菩萨之名号及陀罗尼等,则皆名义不离。又谓之名体不二。如阿弥陀佛,以阿弥陀為名,以光明為义,為体為法,此名与义,相即不二,故称阿弥陀之名即已摄取光明矣。往生论註下曰:「问曰:名為法,如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月之应...

《佛学大辞典》 / 260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齿木

刷齿之小木也。寄归传一曰:「齿木者,梵惮哆家瑟託Dandakaṣṭha,惮哆译之為齿,家瑟託即是其木。长十二,短不减八。大如小,一头缓须熟嚼。」大日经疏五曰:「印度国人,凡请僧食,乃至世人相命,皆先遗其齿木。以种种香华严饰而授与之,当知明日请彼饭食也。」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2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不二门

荆溪尊者释法华玄义所明之本迹十妙,立十种不二门,归结之於一念之心,以示观法大纲,发其深意。今以其本迹十妙与不二门之相摄列之如图。一、色心,有形质碍之法,而无知觉之用者,名為色,无形质而有知觉缘虑之用者,名為心。二、内外,眾生诸佛及依报名為外,唯自己之心法名為内...

《佛学大辞典》 / 607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日经根本烦恼

贪瞋痴慢疑之五使為五根本烦恼。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生念处菩萨

在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虚空藏菩萨之右第二。梵名叁没里底婆惹地也,密号曰幢持金刚。主虚空藏之四行德。生者,生万法之意,念处者,谓智慧也。肉色,右手持莲,莲上月形中有商佉,左手伸头,餘稍屈,仰而当胸,坐於赤莲。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譬修多罗,以月譬字相,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徧依圆叁性

一、徧计所执性,由凡夫之妄执认為实物者。凡夫之妄情。徧计度一切法,故曰徧计。為此徧计之妄情所迷执者,谓之所执性,例如见绳而误以為蛇。非有蛇之实体。但妄情迷执為蛇耳。是曰徧计所执性,吾人於内外认实我执实法亦如此。有為之万法,為因缘假和合之法,无一实我,无一实法,...

《佛学大辞典》 / 503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莲华部发生菩萨

胎藏界观音院中臺第一行上之尊也。密号曰无尽金刚。出生莲华部之诸尊故,多為肉色,左手持莲华,右手当胸屈无名。或并屈小。坐赤莲。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2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按地

形容佛之神通。言其足触处尽為黄金珍宝也。维摩经佛国品曰:「於是佛以足按地,即时叁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无明住地

五住地之第五。於根本枝末中為根本无明,於我法二执中為法执。是一切烦恼之所依,為变易生死之因,故名住地。胜鬘经宝窟中末曰:「此无明住地,即妄想心体以為无明。(中略)暗惑之心体无慧明,故曰无明。為彼恒沙起惑所依,名之為住。能生恒沙,故称為地。」唯识述记八末曰:「...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赞寧

佛祖歷代通载二十六曰:「沙门赞寧,随钱王归朝(宋太祖时),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唐天祐中,生於吴兴之德清金鹅别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着述毘尼,时人谓之律虎。文学日茂,声望日隆。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兴国叁年,太宗闻其名,召对滋...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丈夫志干

尪弱怯劣之反对,意志强固之勇者。堪忍永劫修行。积德猛进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满愿

满愿子之略。比丘名。 又(术语)愿已满也。往生论下曰:「彼无碍光如来名号,能破眾生一切无明,能满眾生一切志愿。(中略)问曰:名為法,如月,若称佛名号便得满愿者,月之应能破闇。若月之不能破闇,称佛名号亦何能满愿耶?」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以心传心

禪家之常语。离言说文字而以心传於心也。达磨之血脉论曰:「叁界兴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六祖坛经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信之,故传此衣,以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宗密之禪源都序上之一曰:「达磨受法天竺,躬至中...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入曼荼罗者

五种叁昧耶中前四种之叁昧耶也。义释十二秘密印而言曰:「假令已入曼荼罗者,尚不得於前輒尔而作,况餘人耶?」演奥钞五十五曰:「入曼荼罗者,前四种叁昧耶也。」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鹅王

譬佛也。佛叁十二相中手足為縵网相。以手之中间有縵网交合似鹅鸟之足也。涅槃经二十八曰:「若菩萨摩訶萨,修四摄法,摄取眾生,以是业缘,得网縵,如白鹅王。」金光明经二曰:「足网縵犹如鹅王。」又佛之行步如鹅鸟,故云。求那跋陀罗译之央堀摩罗经一曰:「住住大沙门...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献珠偈

提婆品龙女所颂深达罪福相等叁行半之偈也。龙女先颂此偈,后献宝珠。以珠显偈之意也。玄义私记六曰:「叁行半偈名献珠偈,珠表得记,偈明成菩提事,珠显偈意故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缘生

谓由缘而生也。一切之有為法而言。与[缘起]同。但缘起者為由其因而立之名,缘生者為由其果而立之名。新译之仁王经二曰:「深入缘生空无相愿。」良賁疏上二曰:「言缘生者,缘谓眾缘,生者起也。诸有為法,皆从缘生。」唯识述记十六曰:「瑜伽五十六说:因名缘起,果名缘生。」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2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金光明懺法

或单名金光明懺。金光明经所说之懺悔法,又记其法文而言。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婆罗留支

阿闍世王之别名,此曰折,又云无。见[阿闍世]条。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摩顶松

佛祖统纪二十九玄奘传曰:「初游天竺,手摩门径松曰:吾西求法,可枝向西,吾若言归,枝可东。既往枝果西,一日忽东,弟子曰:教主归矣。因号摩顶松。」叁体诗李洞送僧还南海诗曰:「长安却回日,松偃旧房枝。」东坡诗集和合浦愈上人韵诗曰:「為问庭松尚西,不知老奘几时归...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1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转依

谓菩提涅槃之二果也。转者,转捨转得之义,依者所依之义,第八识,第八识為依他起性之法,此中藏烦恼所知二障之种子,并无漏智(即菩提)之种子,且第八识之实性,即圆成实性之涅槃也。此中二障之种子為所转捨之法,菩提与涅槃為所转得之法。如此则第八识為所转捨二障与所转得二...

《佛学大辞典》 / 247字 / 1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啼哩曳

十二合掌之第十、译曰横拄合掌。大日经疏十叁曰:「仰二手掌令二手中头相接而仰之,名啼哩曳合掌,此名横拄合掌。」梵Tiryak。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标月

标者表也,经文譬之表示月之,谓之标月。圆觉经曰:「修多罗教如标月,若復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沙禪里

译曰合十。即叉十也。见梵语杂名。

《佛学大辞典》 / 15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起信论疏会阅

十卷,清释绩法编。戴京曾叙曰:「慈云伯亭法师者,疏十经,註五教,洵贤家之标也。与余為方外交,因请其会通,不暮年而纂成。余阅之,见其宜分宜属,根枝不紊。或合或离,函盖相投。云云。」案此书卷首列名,唐西京沙门法藏述疏,终南草堂沙门宗密录註,宋秀州长水沙门子璿修记...

《佛学大辞典》 / 146字 / 1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比丘名。王舍城长者之子,生时一放光,故名灯。初富而中贫,后又富。出家得罗汉果。见灯因缘经,法苑珠林叁十五。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现土

佛之足按地,按而现出净土也。见[足按地]项。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经中有叁意:一為许诺,行事钞下叁之叁曰:「增一云:如来许请,或默然,或儼头,或弹。」一為欢喜,法华经神力品曰:「一时謦欬,俱共弹。」法华文句十曰:「弹者随喜也。」一為警告,嘉祥法华义疏十一曰:「為令觉悟,是故弹。」 又(杂语)时名。戒疏二下曰:「僧祇云...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海印

佛所得之叁昧名。如於大海中印象一切之事物,湛然於佛之智海印现一切之法也。大集经十五曰:「譬如阎浮提一切眾生身及餘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為大海印。」宝积经二十五曰:「如大海,一切眾流悉入其中,一切诸法入法印中,亦復如是,故名海印。」探玄记四曰:「...

《佛学大辞典》 / 364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十六执金刚神

位於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下方之神也。出生义曰:「又下方有十六执金刚神。盖一切如来,勇健菩提心所生化。亦明如来修行之时有尘数心障烦恼,以是金刚慧破之。大觉之后成尘数种类智门,以此金刚慧用之。故復现其暴恶可畏之身,操大威之智以调伏难调。叱吒则大千震荡,颐则群魔慑窜...

《佛学大辞典》 / 374字 / 1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央掘摩罗之译名。见[央掘摩罗]条。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军荼

梵名Kuṇḍa,火炉之义。即密家护摩所用之火炉也。凡行护摩,先造四肘之坛高一搩手,中凿军荼,径圆一肘,深十二,於两重作缘,内缘高阔各一拇,外缘高阔各四。底正中,於此以泥作轮像及跋折囉之像,柄向南出,使作丁字形。柄长四,阔亦四,横头长八,高阔各四。又於...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1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屈满囉合掌

又作屈摩罗。十二合掌之第叁。大日经疏十叁曰:「以十头相合,又齐等。然掌内空令稍穹窿,名屈摩囉合掌。此云如未开莲也。」见[屈摩罗]条。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1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五手

一、思惟手,稍屈小无名之头,向於掌,餘叁散如叁奇状,头稍侧,屈手向裹,以头(人颊也。二、善手,施无畏也。皆用左手。用右手亦得。善者妙好义。叁、笑手,迴思惟手而当於心前,使叁向於上也。四、华手,以头拇二捻花,而申叁。其叁或仰掌而舒之。皆得。...

《佛学大辞典》 / 129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拂跡入玄

又作发迹入源。圆觉经曰:「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圭峰之圆觉略疏上科此文,谓為拂迹入玄。同钞四之一释之曰:「拂迹入玄者,為欲入生佛平等称性圆满究竟之法,故宜拂前垢净迷悟始终分限之迹也。」是於法见执垢离垢等差,於人立眾...

《佛学大辞典》 / 315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因缘经

一卷,秦罗什译。说灯比丘在俗时,前后富福中间贫困之往昔宿因。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 《灯指因缘经》

梵网戒本

梵网经之下卷云梵网戒本,又云菩萨戒经。此中正说十重四十八轻之戒法。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相应

即契合之义。净土论註上曰:「相应者,譬如函盖相称也。」演秘钞七曰:「相应字,汎契合义。」然梵语有二:一欲吃多Yukta,谓事物之契合也。如心心所之相应是也。二瑜伽Yoga,或瑜祇,谓契合於理也。如瑜伽论瑜伽宗之名及叁密相应,境智相应是也(但欲吃多,瑜伽皆為梵语根Yuj之...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佛教苦行之事,自烧其,以表示其信仰之诚也。北史曰:并令烧吞炭,出家為尼。韩愈文曰:焚顶烧,百十為群。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鬘经

央掘摩经之异名。

《佛学大辞典》 / 8字 / 1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文句

解释经文,谓之文句,或云章,疏,述义,记,释解等。文句之题,如天台智者之妙法莲华经文句,金光明经文句是也,文句者,以释者之句,分别本经之文之义也。又解释经之文文句句,故名文句,有财释是也。但常言文句者,妙法莲华经文句而言。总即别名也。文句记一曰:「言文句者,...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1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鴈王

佛之异名。与[鹅王]同。以佛叁十二相中,手足一一间。如鴈如鹅,有縵网交络也。智度论四曰:「五者手足縵网相,如鴈王,张则现,不张则不现。」

《佛学大辞典》 / 62字 / 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立相住心

净土门之极致也。西方而立报土报身之相,安住於有心有念而取彼之境也。观经散善义曰:「今此观门等,唯方立相,住心而取境,总不明无相无念也。如来悬知末代罪恶凡夫,立相住心尚不能得,何况离相而求事者,如似无术通人居空立舍也。」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等觉已下

等觉者,一生补处菩萨之名。如今弥勒菩萨是也。下地望之,虽与佛等。然有极细一品无明未尽。故犹称菩萨。言下者,下位九地叁贤。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兔為月,兔者如言月也。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腹亲

腹中之子而约结婚,是云腹亲。毘奈耶杂事叁十一曰:「今可共作腹之亲,我等二人若生男女共為婚媾。」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也。楞严经四曰:「如我按,海印发光。汝暂举心,尘劳先起。」长水之义疏曰:「无生智合无相理,大用显现。」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大乘因

菩提心,或示诸法实相。大疏九曰:「所谓大乘因者,即是菩提心。」南岳止观曰:「大乘因者,诸法实相。」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1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二事非行

樗蒲围碁与种种歌舞伎乐。律宗所谈。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1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悲手

表慈悲心之手相也。大日经疏十七曰:「救意菩萨。作悲手置心上,谓水空相捻,当心,餘令申散也,其捻向心。」(水為无名,空為拇)。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1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印契

本尊之印契名千眼印,出千臂经中,先以二小无名,各以甲背相着,其二人竪头相拄二大侧搏附人第二文上侧,腕开五寸许,置於眉间而诵真言。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有教

对空教之语。小乘之俱舍宗,大乘之法相宗而言。一者在小乘而立诸法实有之义,一者在大乘而立唯识本有之义,依此而一者对於小乘之成实宗,一者对於大乘之叁论宗,而称為有教或有宗。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远尘离垢

远离尘垢也。尘垢虽為烦恼之总名,然今八十八使之见惑。断八十八使之见惑而得正见,谓之远尘离垢得法眼净。是於二乘初果与菩萨初地之得益也。但多就小乘之初果而言。法华经妙庄严王品曰:「佛说是妙庄严王本事品时,远尘离垢,於诸法中得法眼净。」维摩经方便品曰:「叁万二千天...

《佛学大辞典》 / 140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禪偈

禪门宗匠之偈颂。禪源詮曰:「教者诸佛菩萨所留经论也,禪者诸善知识所述句偈也。但佛经开张,罗大千八部之眾。禪偈撮咯,就此方一类之机。罗眾则漭荡难依,就机则的易见。」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事之对也。平等之方面。於表面难认识於本体有一定不变之理存。如不见木石為木石,观為因缘所生法也。四教仪曰:「良以如来依理而立言,遂令群生修行而证理,故佛圣教出世法。」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行履

行者进退,履者实践。日常一切行為,即行住坐卧,语默动静,喫茶喫饭屙屎送尿。衲僧行履,佛祖不能规,外魔不能乱,头头物物,举足下足,都是道之现成。此古德之言也。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

昏识

昏昧之心识,凡夫之无知而言。万善同归集五曰:「惊昏识之迅雷。」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