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一卷,宋曇无竭译。佛在鹿苑為华德藏菩萨说如幻叁昧已,放光照安乐世界,观音势至二大士来,佛说其过去发心之因,并授补处成佛之记。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9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 /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僧官名。僧史略中曰:「姚秦初立僧官,称為正。魏改之,称為统。有沙门统,僧统,沙门都统叁名。皇始年中法果初任沙门统。文成帝再兴佛法后,罽宾沙门五人给僧统。孝文帝世初任曇曜為沙门都统。其后至隋世初起大统之称,以曇延任之。」新译仁王经下曰:「未来世中一切国王王子大臣...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9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佛教之一派。以普贤為初祖,主於念佛往生。晋慧远专倡净土法门,住庐山,结莲社,得一百二十叁人。同愿往生极乐国土。魏之曇鸞,唐之道绰,皆专修此道。以观想持名专修為上,一名莲宗,日本亦盛行之,為二十宗之一。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9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梵语般吒阿毘曇,译為阉人,以无男根故。律有五种黄门,谓生黄门,形残黄门,妒黄门,变黄门,半月黄门。僧祇律曰:「是不能男,有於六种:一、生,谓从生不能男。二、捺破,谓妻妾生儿,共相妒嫉,小时捺破。叁、割却,谓若王若大臣,取人割却男根,以备门阉。四、因他,谓因前人...
《佛学大辞典》 / 143字 / 9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Sa,又作萨。悉曇五十字门之一。為一切法一切諦不可得之义,现证一切智之声也。由Satya(諦)及Sarvajñāna(一切智)释之。金刚顶经曰:「娑字门一切法一切諦不可得故。」文殊问经曰:「称娑(上)字时,是现证一切智声。」
《佛学大辞典》 / 104字 / 9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佛之说法不出四悉檀也。悉檀Siddhānta者,古师一译為成。谓以此四法成就眾生之佛道,故名。南岳解悉為汉语普徧之义,檀為梵言檀那之略,是施之义。佛以此四法普施眾生,故云悉檀。天台随於南岳,愚案悉檀与新译之悉曇同,成就之义也。一世界悉檀,佛先顺凡情用人我等假名随顺眾生...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四律之一,六十卷。五部中曇无德部之律藏也。姚秦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佛灭后百年,法正尊者(又曰法护尊者,梵名曇无德)於上座部之律藏中契同己见者,采集成文,随说所止,而為一分,四度完结,故称為四分律。盖四分之名,非依义而判段章之名,乃四度结集之,分之為四夹,故名...
《佛学大辞典》 / 889字 / 8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一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8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梵名Vajra-Prajña āramitā-Sñtra,一卷,般若部,姚秦鳩摩罗什译。又称金刚般若经,或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在舍卫国,為须菩提等,初说境空,次示慧空,后明菩萨空者,盖此经以空慧為体,说一切法无我之理為詮也。此经不如大般若经之浩瀚,又不如般若心经之太简,而能说般若...
《佛学大辞典》 / 1729字 / 8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饿鬼名。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时尊者目连见一饿鬼,身如燋柱,腹如大山,咽如细针,呻吟大唤,驰走四方,求索尿屎以為饮食。目连诣佛所问之,佛曰:此贤劫中舍卫城有长者,压甘蔗汁而致大富,时有辟支佛患渴病,诣长者家乞甘蔗汁,长者心生欢喜,告其妇富那奇曰:我有急缘欲出,汝...
《佛学大辞典》 / 319字 / 8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高齐僧稠禪师,以锡杖解两虎之斗。续高僧传十六(僧稠传)曰:「后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前法,闻两虎交斗咆响震巖,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又隋曇询禪师有此事。续高僧传十六(曇询传)曰:「又山行值二虎相斗,累时不歇,询乃执锡分之。以身為翳,语云:同居林藪,计无大乖,...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8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一、毒龙不中。二、龙火不烧。佛入迦叶之窟,有赤龙放火,佛收毒龙使住鉢内,而至迦叶所。叁、恒水不溺。恒水卒至,迦叶恐佛溺於水,使弟子往见,水不没足,在水上行。四、叁方取果。迦叶请住,供养叁月,时至请食於佛,佛便往阎浮提取阎浮果,次往东弗婆提取毘梨勒果,次往瞿耶尼...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7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7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复次我今演说持诵真言速获成就修行法相。三业清净。心不散乱。曾无间断。常修智慧。能行一法。成就众事。复离悭吝。所出言辞。无有滞碍。处众无畏。所作速办。当行忍辱。离诸谄佞。无诸疹病。常行实语。善解法事。年岁少壮。诸根身分。皆悉圆满。于三宝处。常起信心。修习大乘微妙...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346字 / 7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小乘二十部之一。佛在世,有外道,归佛出家,成立实我。其门徒相续不绝。佛灭后二百年中,自说一切有部流出一派,称為犊子部。建立非即非离蕴之我,谓眾生有实我,非即五蕴,非离五蕴,即不可说藏也。此违佛教所立真无我之理,故名之為附佛之外道。俱舍论破我品痛斥之。真諦玄应记...
《佛学大辞典》 / 476字 / 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法华经庄严王品曰:「佛难得值,如优曇波罗华。又如一眼之龟,值浮木孔。」十住论八曰:「人身难得,如大海中有一眼鱉头入板孔。」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7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尔时忿怒军荼利菩萨。合掌恭敬。顶礼尊者执金刚足。发如是问。我曾往昔。于尊者所。闻一切明王曼荼罗法。及以次第。复闻明王并诸眷属神验之德。愿为未来诸有情故。唯愿尊者广为解说。以何法则持诵真言速得成就。其真言字虽有一体。所成就法其数无量。以颂偈问。 云何真言相 及...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573字 / 7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又曰邻虚尘。新译曰极微。色法之最极少分,邻似虚空者,此為色法之根本。胜论外道谓此邻虚於叁灾劫末时亦不坏,分散於虚空而常住。佛教之小乘有部宗,虽立极微為实有。然以為因缘所作,业力尽,极微亦坏,故明為无常生灭。是内外道之区别也。楞严经叁曰:「汝观地性,麤為大地,细...
《佛学大辞典》 / 222字 / 7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具名大方等大集经。大方等為大乘经之通名。佛在欲色二界中间广集十方之佛菩萨,说大乘之法,谓之大集经。前后诸师,各译一部分,无全本。高丽藏本收诸师译本為一部,有六十卷。其中前二十六卷及叁十一卷至叁十叁卷之日密分叁卷,北凉曇无讖译,為诸译中之大本。他藏本称之為大方等...
《佛学大辞典》 / 414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次复我今说烧香法通于三部。沉水白檀郁金香等。随其次第。取一供养。或三种香。和通三部。或取一香。随通其部。目诸香名。室唎(二合)吠瑟吒(二合)剑汁娑折啰娑(云娑罗树谬)乾陀啰素。安悉香。娑落翅。龙脑香。薰陆香。语苫地夜(二合)目剑。祇哩若(西可反)蜜。诃梨勒。砂糖。香附子...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738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复次我今解释如说吉祥成就时节。行者知已寻求悉地。其时节者。八月腊月正月二月及四月。此等五月白十五日。应作上成就。其四月时。必有雨难。于二月时。亦有风难。于正月时。有种种难。但其腊月无诸难事。于八月时。应有雷雹霹雳之难。如上所说之难皆成就相。此五个月求但作成就亦...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574字 / 7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衣名。阿毘曇经下曰:「迦梨迦衣,织吉贝花作衣,以蜡染之,作斑色。」 又(异类)Kālika,又作迦罗迦。龙名。译曰黑龙。见玄应音义四。
《佛学大辞典》 / 59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复次当说其同伴相。福德庄严。贵族生者。常乐正法。不行非法。复怀深信。离诸恐怖。精进不退。奉行尊教。常作实语。诸根支分。皆悉圆满。身无疾病。不过大长。复不大短。不大肥粗。亦不瘦小。不用大黑。亦不极白。离此诸过。福德同伴。能忍诸苦。善解真言。及曼荼罗供养次第诸余法...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748字 / 6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复次今说然灯法。以依法故。令诸天仙欢喜成就。以金为盏。或用银作。或用熟铜。或用泥瓦。此五种中。随取一用。本尊喜欢。作灯炷法。用白㲲花作之。或新㲲布作之。或耨句罗树皮丝作之。或新净布而作炷。用取月诸香油众所乐者。或以诸香酥油。扇底迦法。用上香油。补瑟征迦法。用次...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446字 / 6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禪林之正寝,住持之住所也,故称寺主曰方丈,因其住於此也。古来之说维摩居士之石室,四方有一丈,丈室之名,始基於此。法苑珠林感通篇曰:「吠舍釐国宫城周五里,宫正北六里有寺塔,是说维摩经处。寺东北四里许有塔,是维摩故宅基,尚多灵神。其舍叠砖,传云:积石,即是说法现疾...
《佛学大辞典》 / 324字 / 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又作赤衣,絳袈裟,赤絳衣等。根本毘奈耶叁十九,以青泥赤叁色為佛制之坏色,曰:「赤者谓树赤皮。」是為十诵律十五所谓之茜色,四分律十六等所谓之木兰色,非為纯赤色。故十诵律十五,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八,禁用青黄赤白黑五种之纯色,谓若得赤衣,应叁种净。毘奈耶杂事二十九曰:...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6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01日复以持诵之人于其梦中。见真言主身诸支分加者。应知真言字加。支分减少应知字少。委是相已。作满足法。或见真言与受持者异。或加或减。字数不同。心便生疑。应作满足作满足法。先以纸叶牛黄。稀写所错真言。如法供养明王真言。及卫护己。置真言主座。复取乳木。并依本法。但用空酥...
《苏悉地羯罗经》 / 大唐中天竺三藏输波迦罗译 / 241字 / 6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