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条搜索结果

四向

一、须陀洹向,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谓此人将入须陀洹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初果也。 二、斯陀含向,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此人将入斯陀含道,未至本位,不称为果,但称为向,言其从此向第二果也。 叁、阿那含向,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此人将...

《三藏法数》 / 195字 / 5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二种观

观即定心运想之谓也。修行之人,未得正定,于不净法犹生染心,故作此二观,遣其着心也。 一、死尸臭烂不净观,谓修行之人,于闲静处,运心观想死尸臰烂不净之相,心生猒恶。我身不净,亦复如是,云何着是色欲,贪求无猒。况命如电逝,须臾难保,一息不来,与彼何异。由观臰烂不...

《三藏法数》 / 234字 / 5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食四分

凡有饭四分之:一、供养本尊。二、行者自分。叁、同学者来食。四、济飢贫。若待同学不来,行者亦可自食。见不思议疏下。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九品

九种品类之意。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也。感,智,机,行等,皆分此等九种之品类,谓為九品惑等。而於净土教亦然。观无量寿经所说上品上生乃至下品下生,為九品,又名九辈。其往生称為九品之往生,其称為九品之,其佛称為九品之弥陀,其...

《佛学大辞典》 / 872字 / 4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五部律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叁十八年,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初五百年,诸恶比丘,分毗尼藏为五部也。后优波鞠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

《三藏法数》 / 72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无量寿佛真身

广西全州之湘山寺,无量寿佛真身在焉。其法名曰全真。唐肃宗时,脩道於衡山。后居湘山者七十年。涅槃於此。其徒漆其身而龕之。僖宗时,奉為无量寿佛。歷朝香火甚盛。明一统志八十叁曰:「全真,柳州人。唐至德初来游湘源,刱净土院。宋州刺史韦宙,遣使礼请,翌日即至,四门各见其...

《佛学大辞典》 / 230字 / 4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那伽

Nāga,译言龙,象,无罪,不来。称佛或阿罗汉為摩訶那伽,喻其有大力用也。玄应音义叁曰:「那伽,此云龙,或云象也。言其大力故以喻焉。」同二十叁曰:「那伽有叁义:一云龙,二云象,叁云不来。孔雀经名佛為那伽,由佛不更来生死故也。」智度论叁曰:「摩訶那伽,名阿罗汉。摩訶...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4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葬式

佛家之葬式,本依后分涅槃经净饭王泥洹经等所说及毘奈耶杂事所说之亡僧葬法(见[葬法]条。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4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默摈

梵曰梵坛,对於强獷之比丘,一切之七眾,不与之往来谈话也。行事钞上二之二曰:「言默摈者,五分云:梵坛法者,一切七眾不来往交言。」同资持记曰:「梵坛者。有云:梵王宫前立一坛,天眾不如法者,令立坛上,餘天不与往来交言。五分因阐陀恼僧,故用此治。」维摩经略疏一曰:「彼...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4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货竭品(善来二十一偈)

曾为尊者子,在般头摩国,族姓多财宝,眷属所围绕。 周匝在王边,快乐无有极,端正见者喜,颜色难为比。 时我严驾出,诸众导前后,欲行遍游观,并从众婇女。 于彼游观时,见相寂沙门,奉行安定仪,身服赤绛衣。 时我见沙门,兴发起恶意,憎恶其形像,瞋恚不欢喜。...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 / 502字 / 4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

摄大乘论

无着菩萨所造,有叁译:一為后魏佛陀扇多译,二卷。二為陈真諦译,叁卷。叁為唐玄奘译,叁卷。前二谓之摄大乘论,后一谓之摄大乘论本。法华玄义私记一末曰:「玄赞要集云:西方摄大乘经有七百卷,此方不来,有一品名摄大乘品,造摄大乘论解之。」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龙光瑞像

行事钞下二曰:「恐后世造像无所表彰,故目连躬将匠工上天取图,如是叁反,方乃近真。(中略)中国之僧,欲将来汉地诸国各爱护之,不使出境,王令依本写而留之。今所传者,乃至四写也,彼本今在扬州长乐寺。又曰龙光瑞像。」同资持记下叁之二曰:「中国之僧,即鳩摩罗琰,自西天负...

《佛学大辞典》 / 484字 / 4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八犍度

梵语犍度,华言法聚。谓佛弟子迦旃延以诸法门,各从其类,分为八聚,故名八犍度论。(梵语迦旃延,华言不定。佛十大弟子中之一也。) 一、杂犍度,如经,为声闻说四善根及四圣果、有余、无余涅槃等法不一,故名杂犍度。(四善根者,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即四加行也。四...

《三藏法数》 / 871字 / 4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四果

声闻乘圣果之差别也,旧译家以梵名,谓為须陀洹果Srotā anna  hala,巴Sotā anna  hala,斯陀含果Sakrdāgāmi,阿那含果Angāmi-,阿罗汉果Arahat-,新译家以前叁果翻名為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仍其旧。一须陀洹果,旧作入流,逆流。入流预流,同一之义。谓去凡...

《佛学大辞典》 / 443字 / 4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叁念五念

念佛叁徧五徧也。法事讚下曰:「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上尽一形至十念,叁念五念佛。」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不来不去

谓法之本性无去来往復也。智度论曰:「即知一切法,不得不失,不来不去。」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法来闿士品

“是时,普慈闿士安隐从定觉起,与诸婇女共至法来宫门外立,自念言:“我用经法故来。师今在内,我无宜坐卧矣。须师出,上高座说明度无极,尔乃坐矣。”诸女亦效立。 “是时,法来适教中宫诸婇女。说经道已,沐浴澡洗,更着新衣,上明度台坐惟诸定。如斯七岁,不动不摇。普慈闿士及...

《大明度经》 / 吴月氏国居士支谦译 / 3068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7日

假门

方便之法门。与以假益之法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念佛之外修诸行诸善,欲往生极乐者,则誓临终其人也。此為日本净土真宗所立。教行信证文类六本曰:「久出万行诸善之假门,永离双林树下之往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呼召大梵天王及憍尸迦来问法印第八

准前印上。开腕以手侧相拄。仰掌以头指来去。咒曰。 唵(一)魔诃梵摩(去声)耶(二)堙醯夷醯(三)莎诃(四) 此印咒法。能摄无量无数陀罗尼印法门悉皆来集。若日月蚀时。咒酥二十一遍。以印印酥食者。令人聪明日诵万偈。此印法门。日藏如来授与观世音菩萨。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 / 唐总持寺三藏沙门智通译 / 120字 / 3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5日

大乘四果

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

《三藏法数》 / 396字 / 3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叁种大师

一、如来,谓诸如来出现世间,阐扬大法,化诸众生,出离生死,令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 二、阿罗汉,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谓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具足,出现世间,开示四谛,令诸众生脱离生死,皆得无量义利安乐,是为众生之师范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

《三藏法数》 / 233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灌顶坛

又名密坛。行灌顶圣式之坛场,梵谓之曼陀罗。坛者非唯筑土之谓,且谓随於其法布列诸尊以作圆满之都会也。因此曼陀罗亦译為轮圆具足。此法由金刚智始。宋高僧传一(金刚智传)曰:「开元已未岁,达於广府,勅就慈恩寺,寻移荐福寺,所住之剎,必建大曼拏罗灌顶道场,度於四眾。」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华严王

二十五菩萨之一。念佛行者临命终时,与阿弥陀佛共之之菩萨名。形像善悦慈爱,相好端严缠天衣天冠,以瓔珞庄严,手持銈鸣之。种子。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接曼陀罗

為净土变相之一种,即念佛行者蒙阿弥陀如来引接之图像也。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声闻叁道

一、见道,谓声闻因断叁界见惑,见真谛理,故名见道。即初果,须陀洹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见惑者,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曰见惑。梵语须陀洹,华言预流。谓预入圣道法流也。) 二、修道,谓声闻得初果已,复缘真谛之理,断欲界九品思惑,名为修道。即二果斯陀含...

《三藏法数》 / 24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颯陀婆罗度叁人

毘耶离国有婬女,名庵罗婆利。舍婆提有婬女,名须曼那。王舍城有婬女。名优鉢罗盘那。有叁人各各闻人讚叁女端正无比,昼夜专念,心着不捨。便於梦中梦与从事。觉竟心念彼女不来,我亦不往,而婬事得办。因是悟一切之法皆如是耶?於是诣颰陀婆罗菩萨所问是事。菩萨答言诸法实尔,皆...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净土门中多以临终之正念期佛之,而往生极乐,独净土真宗之极意,谈平生业成於平生信受弥陀本愿之一念,往生之业事成辨已,则更不以临终之正念,期佛之也。但平生业成之念佛行者,决无不者,有因缘,固有预之人,而获得他力金刚之信心者,决不期待其,谓之不来...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八种人起塔

一、如来塔,如来有叁义:若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此法身义也。第一义谛名如,正觉名来,此报身义也。乘如实道,来成正觉,此应身义也。谓如来万德悉备,叁觉俱圆,天上人间所共尊仰,是故灭后,应当起塔供养。(第一义谛者,谓实相中道之理,无二无别也。万德者,万行功德圆满...

《三藏法数》 / 684字 / 2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金刚智叁藏

金刚智,名。梵名跋曰罗菩提Vajrabodhi,叁藏者尊称。南印度摩赖耶国人。婆罗门姓。年甫十岁,於那烂陀寺依寂静智出家,叁十一岁往南天竺,时龙智(龙树菩萨之弟子),年七百岁犹在,就之,七年承事供养,受学一切密教。寻游师子国登楞伽山。闻支那佛法盛,唐玄宗开元七年达广州,...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佛菩萨自极乐念佛之行者也。观无量寿经曰:「化作五百化佛此人。」五会法事讚曰:「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是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九之誓愿也。然净土门中净土真宗之一流不敢期此。见[]条。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恭敬施

叁施之一。向他為恭敬礼拜等也。智度论十二曰:「恭敬施者:信心清净,恭敬礼拜。将送逆,讚叹供养。如是等种种,名為恭敬施。」

《佛学大辞典》 / 54字 / 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唐僧取经

俗指玄奘渡天竺求经而言,独异志曰:「沙门玄奘,姓陈氏。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所為,锁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莫知所由来。奘礼拜勤求。僧口授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道路开闢,虎豹潜形,魔鬼藏迹。至佛国,取经六百餘部而归。其...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2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引接愿

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於念佛之行者临终时来接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眾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无生

涅槃之真理,无生灭,故云无生。因而观无生之理以破生灭之烦恼也。圆觉经曰:「一切眾生於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转轮生死。」最胜王经一曰:「无生是实,生是虚妄,愚痴之人,漂溺生死,如来体实,无有虚妄,名為涅槃。」仁王经中曰:「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

《佛学大辞典》 / 31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释迦发遣

对於招唤而言。谓释迦自此土劝说往生弥陀之净土也。观经玄义分曰:「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叁逆

提婆达多造叁逆罪在生坠於无间地狱:一、破和合僧得五百弟子,此五逆罪之破和合僧也。二、僧还和合,则起恶心而以大石掷佛,佛足出血,此五逆中之出佛身血也。叁、华色比丘尼见之呵彼,则以拳杀尼,此五逆中之杀阿罗汉也。彼更入毒於爪中,欲於礼佛时中伤佛,未到佛处,地自然破裂...

《佛学大辞典》 / 216字 / 23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马郎妇

观音菩萨化為马郎之妇称曰马郎妇。唐元和年中陕右有一美女,人见其姿貌欲求為配。女曰:我亦欲有归,但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之。黎明彻诵者二十人。女曰:女子一身岂能配眾?应诵金刚经。旦通诵者犹十数人。女復授以法华经七卷,约叁日,至期独马氏子能通经,女使具礼成姻。马氏之...

《佛学大辞典》 / 262字 / 2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诸天来下供养品

五十一、贤面悭贪受毒蛇身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城中,有一长者,名曰贤面,财宝无量,不可称计,多诸谄曲悭贪嫉妒,终无施心,乃至飞鸟驱不近舍。有诸沙门及婆罗门,贫穷乞丐从其乞者,恶口骂之。勤求资产,积聚为业,不修惠施。其后命终,受毒蛇身,还守本财,有近之...

《撰集百缘经》 /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 / 8179字 / 2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5日

四向

一须陀洹向,旧译曰入流,又曰逆流,新译為预流向。為断见道十五心间叁界见惑之位。是為向须陀洹果之因位,故曰向。二斯陀含向,译曰一来。因之新就译名谓之一来向。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前六品之位。向义同前。叁阿那含向,旧译曰不来,新云不还向。為断欲界九品修惑中后叁品之位。...

《佛学大辞典》 / 160字 / 2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万指

万人也。林间录上曰:「万指出。」

《佛学大辞典》 / 16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阿那含

Anāgāmin,译曰不还。不来。断尽欲界烦恼之圣者名。此圣者未来当生於色界无色界,不再生欲界,故曰不还。大乘义章十一曰:「阿那含者,此名不还。小乘法中,更不还欲界受身,名阿那含。」

《佛学大辞典》 / 80字 / 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不生不灭

对生灭之语,常住之异名也。小乘独就涅槃之理而观不生不灭,大乘於有為之事相上论不生不灭之义。维摩经不二门品曰:「法本不生,今则无灭。」涅槃经曰:「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名大涅槃。」般若波罗蜜经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中论曰:「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那含

Anāgāmin,又作那鋡。阿那含之略。小乘第叁果之名。译曰不还,不来。还来欲界之义也。可洪音义二下曰:「那鋡,第叁果,此云不来,生色界不来人间也。」

《佛学大辞典》 / 65字 / 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九品净土

又曰九品净剎,九品安养,九品莲臺。有九品差别之净土也。愿往生之人,有九品之别,故所生之极乐净土,亦有九品之殊。其说虽基於观无量寿经。而彼经但谓眾生之机,有九品之别,各修其品之行者,有之真化,华开之迟速,悟道之早晚。实未明言极乐有九品之别。惟据无量清净平等觉...

《佛学大辞典》 / 575字 / 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

叁尊

念佛行者,将命终时,阿弥陀如来,观音,势至皆应其行者临终现前之愿,出现其所,行者至极乐净土也。

《佛学大辞典》 / 42字 / 2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