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二十四品。隋宝贵天竺叁藏闍那堀多Jñānagu ta(译德志)以自译之一品与前朝之曇无讖Dharmarakṣa译,真諦Paramārtha译之诸品,合為一经二十四品者。故谓之合部金光明经。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摩訶般若,二金刚般若,叁天王问般若,四光讚般若,五仁王般若。仁王经上曰:「五眼法身大觉世尊,前已為我等大眾,二十九年说摩訶般若波罗蜜、金刚般若波罗蜜、天王问般若波罗蜜、光讚般若波罗蜜,今日如来放大光明,斯作何事?」天台仁王经疏上曰:「从得道后二十九年,说四般...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3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外道十一宗之一。此外道计一切眾生受苦乐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於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眾苦灭,故得涅槃。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不异,然以一切归於宿作不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為邪执也。毘婆沙论百九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3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比丘尼具足戒之大数也。大爱道比丘尼经上曰:「佛告比丘尼裘曇弥:汝行十戒如法,则有大戒,名具足,真諦行之,疾得作佛。凡有五百要事。」毘尼母经八曰:「比丘二百五十法,比丘尼五百法。」药师如来本愿经曰:「比丘尼受持五百戒。」此外经论说五百者颇多。然检诸律,未明示五百...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Ālaya,又作阿剌耶。心识名。八识中之第八。旧称阿梨耶。译曰无没。有情根本之心识,执持其人可受用之一切事物而不没失之义。新称阿赖耶。译曰藏。含藏一切事物种子之义。又曰室。谓此识是一身之巢宅也。盖此识中所含藏之种子為外缘所打而现起,以组织其人之依(外界)、正(身体...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正冥符真如之智,离无分别之念故谓之无分别智,又曰根本智,后分别一切差别相之智,谓之分别智,又云后得智。以是為根本智后所得之智也。又俗智,如量智等。佛陀起大悲救眾生者,此后得智也。真諦译摄大乘论释十二曰:「根本智依非心非非心,后得智则依止心故。二智於境有异:根本...
《佛学大辞典》 / 224字 / 3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第八识十八名之一。唯识了义灯四本曰:「无没识者。无相论云:一切诸种子无所隐没,故无没也。」起信论义记中本曰:「阿梨耶及阿赖耶者,但梵言讹也。梁朝真諦叁藏训名翻為无没识,今时奘法师就义翻為藏识,但藏是摄藏义,无没是不失义,义一名异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Lokāyatika,又作路柯耶胝柯,路伽耶,路伽耶陀。译作顺世。四卷楞伽经谓之恶论,七卷楞伽经谓之世论。外道之名。随顺世间之凡情,计执是常是有等者。法华经安乐行品曰:「讚咏外书,及路伽耶陀,逆路伽耶陀者。」嘉祥法华义疏十曰:「路伽耶陀者,旧云是恶解义。(中略)注经云:...
《佛学大辞典》 / 268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如理智,如佛菩萨真諦之理之实智也。或名根本智,无分别智,正体智,真智,实智。二、如量智,如佛菩萨俗諦之事量之智也。或名后得智,有分别智,俗智,徧智。十八空论曰:「如理智,即是无分别智;如量智,即是无分别后智。」佛性论叁曰:「此二智有二种相:一者无着,二者无...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3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随缘真如,不守自性随染缘而生染法随净缘而生净法者。二、不变真如,随缘而為万差之诸法,亦不失真如之自性者。随缘真如如波,不变真如如水,不变之水起波相,而随缘之波,不失水性,故以随缘真如之故,真如即万法也,以不变真如之故,万法即真如也。小乘不知二种之真如,大乘...
《佛学大辞典》 / 704字 / 3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曰圆融叁观,不可思议叁观,或不次第叁观。為天台圆教之观法,利根菩萨之所修习。原出於大智度论二十七所谓叁智一心中得之文。又得中论观四諦品,眾因缘生法,我说即是无,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意,天台智者大师之义因之而立。天台观经疏曰:「一心叁观者,此出释论。论云:...
《佛学大辞典》 / 637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Daṇḍaka,译曰治罚。王名。二十唯识述记下曰:「弹宅迦者,真諦云檀陀柯,此云治罚,治罚罪人处也。今罚罪人尚置其内,中阿含云是王名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小乘二十部之一。部执异论曰:「灰山住部。」异部宗轮论曰:「鸡胤部。」宗轮论述记曰:「真諦法师云灰山住部,此言非也,本音及义,皆无此说。此从律主姓以立部名。」叁论玄义曰:「灰山住部,此依住处為目。此山有石,堪為灰。此部住彼山中修道,故以為名。」
《佛学大辞典》 / 108字 / 3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阿育王Dharmāśoka即位十七年,即佛灭二百叁十五年,目犍连帝须為上座,会一千比丘,於波吒利弗城诵出法藏。帝须更自作论事Kathāvatthu akaraṇa一千章,驳击异议邪说。盖此结集开会之动机,以阿育王篤信佛法,外道之徒,穷於衣食,作佛教比丘形,混於佛徒中,大混浊佛教教义,為...
《佛学大辞典》 / 555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罗汉名。俱舍光记二十五曰:「乔底迦,是牧牛种人。真諦云:乔底伽,此云瓦器。本是外道,恒执瓦器自随,仍本為名。」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3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结集分窟内窟外之二部,上座部家之所传也。文殊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部者:一摩訶僧祇(此言大眾。老少同会,共集律部也),二体毘履(此言老宿。淳老宿人同会,共出律部也)。法藏经曰:「五百罗汉集王舍城。迦叶问云:先结集何藏?即共和云:先结毘尼藏,毘尼藏者,佛...
《佛学大辞典》 / 660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Śrāvastī,本城名,后以為国号。其国本名為憍萨罗国,為别於南方之憍萨罗国,故以城名為国号。新作室罗伐,室罗伐悉底。译曰闻者,闻物,丰德,好道等。以此城多出名声之人,多生胜物故也。又有别名曰舍婆提城,尸罗跋提,捨罗婆悉帝夜城。佛在世时。波斯匿王居於此。城内有祇园精...
《佛学大辞典》 / 602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U ādhyāya,又曰和上。律家用上字其餘多用尚字。本為印度之俗语,呼吾师云乌社,至于闐国等则称和社,和闍(Khosha)等,和尚者其转讹也。罗什叁藏翻為力生,以依师而弟子之道力得生故也。晋书佛图澄传曰:「法常与法佐对车夜谈,言及和尚。比旦,佐入见澄,澄已知之。於是国人每...
《佛学大辞典》 / 675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迦叶之译名。自光饮蔽他微光之义。名為饮光有二义:一是祖先之姓,故名。一彼身有光明,故名。文句一下曰:「摩訶迦叶,此翻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言龟氏。真諦叁藏,翻光波,古仙人身光炎涌,能映餘光使不现,故言光波,亦云饮光。迦叶身光,亦能映物...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华严纲要辩性相二宗之十异。一、一乘叁乘异,法相宗以叁乘為真实,一乘為方便,法性宗以叁乘為方便,一乘為真实。二、一性五性异,法相以五性各别有不成佛之眾生為了义,一性皆成為方便。法性以五性各别為方便,一性皆成為真实。叁唯心真妄异,法相谓万法由阿赖耶之一心而生,法性...
《佛学大辞典》 / 559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又作智愷。乡贯未详。姓曹氏。陈天嘉四年,奉真諦叁藏对译摄大乘及释论,当笔受之任,寻助俱舍论之翻业,两论皆作其疏。梁承圣二年,真諦译起信论,又陈光大二年,译律二十二明了论,师亦并当笔受之任。年五十一寂。见续高僧传一。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Guṇarata,又作拘那罗他。真諦叁藏之别名。译曰亲依。家依。起信论义记上曰:「译经纪云:沙(波之误)罗末陀Paramārtha,此云真諦,亦云拘那罗陀,此曰亲依。西印度优禪尼国人。」续高僧传一曰:「拘那罗陀,陈言亲依。或云波罗未陀,译云真諦,并梵文名字也。」二十唯识述记上曰...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叁道之一。初生无漏智照见真諦理之位也。道者道路之义,学人进取之道路也。积叁贤四善根之加行而生於世第一法无间之无漏真智也。又大乘之菩萨於初僧祇之终,终四善根之加行,而顿断分别起之烦恼所智二障,谓之见道。於其时之无漏智,小乘俱舍宗有八忍,八智之十六心:一苦法智忍,...
《佛学大辞典》 / 917字 / 2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一、俗諦,迷情所见世间之事相也。是顺凡俗迷情之法,故云俗。其為凡俗法之道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事相,於俗為实,故云諦。二、真諦,圣智所见真实之理性也,是离虚妄,故云真。其理决定而不动,故云諦。又此理性,於圣為实,故云諦。经论所说,其名称不一,涅槃经仁王般...
《佛学大辞典》 / 540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Suvarṇa rabhāo-ttamendrarājāsutra,译曰金光明帝王经。金光明玄义上曰:「真諦叁藏云:修跋拏,此言金。婆颇婆,此言光。鬱多摩,此言明。因陀罗,此言帝。遮阅那,此言王。修多罗,此言经。都云金光明帝王经。」
《佛学大辞典》 / 103字 / 2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圣者正也,如理智正照真諦,离虚妄之分别,名為圣智。维摩经肇序曰:「圣智无知而万品俱照,法身无象而殊形并应。」往生论註下曰:「法性无相,故圣智无知。」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Mahākāśya a,具曰摩訶迦叶波。摩訶译曰大。迦叶波译曰龟或饮光。婆罗门种之一姓。名毕波罗Pi ala,彼父母祷於毕波罗树神而生,故名毕波罗。為大富长者之子,能捨大财与大姓,修头陀之大行,為大人所识,故标大之名。以别於十力,优楼频罗等之迦叶姓。法华光宅疏一曰:「摩訶...
《佛学大辞典》 / 412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