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 条搜索结果

七种性自性

性即不迁变之义。此不迁变性,如来之自性,故云性自性。(虽有七种之名,不出如来第一义心也。) 一、集性自性,集,即聚也。其性自性,乃万善聚集之因也,此约圣而论。故经云:即叁世如来性自性第一义心也。 二、性自性,谓由前第一义心所集万善之因,各有自性存于内故,...

《三藏法数》 / 437字 / 18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菩萨八种因果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无伤害心,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名寿果。 二、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名色果。 叁、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7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二十诸天

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不动尊十四印明

此十四印者,立印轨,底哩经所说也。 一、根本印,独股印也。立印轨云:次结无动尊根本秘密印,二羽内相叉,轮轮各如环(名之曰内缚,以状佛心),二(二大指)水(无名指)住侧,火峰(中指)住面,以二指押二火二水也。二风(左右头指)和合竪,印母之内缚者,佛心也。...

《佛学大辞典》 / 840字 / 1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无相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无量义经曰:「无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无相也。」涅槃经叁十曰:「涅槃名為无相,以何因缘名為无相?善男子!无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名十相,无如相。故名无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5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二无我

一者人无我。二者法无我。人无我亦名众生。亦名人。始从众生乃至佛名人。以龟毛破。法无我亦名法。众生五阴。乃至佛五阴。五阴成众生之法。五阴体名法。已上兔角破。

《法门名义集》 / 81字 / 15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表金刚座。端严者,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5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十二住地

种性住(十解十行也)。解行住(十回向)。欢喜行(初地)。增上戒(二地)。增上意住(叁地)。道品相应增上惠住(四地)。谛相应增上慧住(五地)。缘起相应增上惠住(六地)。有行有开发无相住(七地)。无行无开发无相住(八地)。无得住(九地)。最上菩萨住(十地)。菩萨...

《法门名义集》 / 184字 / 1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八藏

藏即含藏之义,谓含藏诸法文理,而有经、律、论、咒之不同。经者,法也、常也。凡圣之所轨则,曰法;魔外不能变坏,曰常。律者,法也。谓分判轻重,持犯之罪,如世之法律。论,议也。谓论议种种诸法甚深之义也。咒者,愿也。谓祈愿种种如意殊胜等事也。盖以声闻、缘觉、大小乘之...

《三藏法数》 / 443字 / 1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4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二王

寺门两胁所立之二个金刚夜叉也,略名金刚神,亦曰夜叉神。其本名曰密迹金刚,為法意王子之化身。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昔有转轮圣王曰勇群王,具足千子。有二夫人,有二孩童自然来上夫人膝上,一云法意,二云法念。父王知诸子发道意,欲知当来成佛之次第,使千子探筹。有太...

《佛学大辞典》 / 570字 / 14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六即佛

六即佛者,约事故明六,约理故明即。即者,其体不二,名之为即。然明此六即者,或显法门高深,或明修行次第。若论六者,位次高下有序,则修行之人,不生上慢。若论即者,理体初后皆,则修行之人,不生退屈。以理言之,即处常六,六处常即,盖由事理不二故也。 一、理即佛,谓...

《三藏法数》 / 720字 / 1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轮王七宝

长阿含经云:增劫中,则有轮王出世。以一增一减为一小劫,人寿增至八万四千岁,历过百年,寿减一岁,如减至十岁,名为减劫。此后过百年,复增一岁,或云子倍父寿。(若父十岁子则二十岁。)名为增劫,如增至八万四千岁时,则有金轮王出生。在王家绍灌顶位,于十五日香汤沐浴...

《三藏法数》 / 965字 / 1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十无尽藏

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3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说偈不重说。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1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僧祇支

Saṁghāṭi,又作僧迦,僧竭支,祇支,竭支。新称僧却崎,僧脚欹迦。译曰覆膊衣,掩腋衣。為长方形之衣片,袈裟之下掛也。袈裟直着於身,易着汗垢,故用下掛,又热时在屏处许於裙上但着之。其着法如掛袈裟,自右方之腋下交搭於左肩之上。西域记二曰:「僧却崎唐言掩腋,旧曰僧祇支讹...

《佛学大辞典》 / 820字 / 12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如来十身

一、菩提身,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觉,名菩提身。 二、愿身,谓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名愿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叁、化身,谓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

《三藏法数》 / 370字 / 12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大乘四向四果

须陀洹向。地前叁贤菩萨。大乘须陀洹向须陀洹果。初欢喜地菩萨。大乘须陀洹果斯陀含向。二地四地五地菩萨。大乘斯陀含向斯陀含果。第六地菩萨。大乘斯陀含果阿那含向。第七地菩萨。阿那含果。第八地菩萨。阿罗汉向。第九地菩萨。阿罗汉果。第十地菩萨。佛大乘罗...

《法门名义集》 / 132字 / 1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叁门

山门之制形如闕,开叁门,故亦曰叁门。又只有一门,亦呼為叁门,盖标帜,无相,无作,叁解脱门之称也。释氏要览上曰:「凡寺院有开叁门者,只有一门亦呼為叁门者何也?佛地论云:大宫殿叁解脱门為所入处,大宫殿喻法涅槃也。叁解脱门谓无相无作,今寺院持戒修道求至涅槃人...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2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那罗延

Nārāyaṇa,天上力士之名。或梵天王之异名。嘉祥法华义疏十二曰:「真諦云:那罗,翻為人。延,為生本。梵王眾生之祖父,故云生本。罗什云:天力士,名那罗延,端正猛健也。」玄应音义二十四曰:「那罗,此云人。延,此云生本。谓人生本,即梵王也。外道谓一切人皆从梵王生,名...

《佛学大辞典》 / 365字 / 12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叁供养

一、财供养,谓以世间财宝及以种种上妙诸供养具,供养诸佛、菩萨,名财供养。(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法供养,谓依佛所说教法,修于众行,乃至不舍菩萨业,不离菩提心,即以法供养诸佛、菩萨,名法供养。(梵语菩提,华言道。) 叁、观行供养,谓...

《三藏法数》 / 197字 / 1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八解脱

第一内有色外观色。初观不净。观道未强。不能坏灭内身。但观外色死尸膀胀。能除欲缚。故名解脱。第二内无色外观色。习行积久。观道增强。能于自身作亡身灭色想。唯观外色死尸膀胀。第叁净解脱。青黄赤白可爱之色。名之为净。观净离缚。名净解脱。第四处解脱。希求无色。名之为...

《法门名义集》 / 289字 / 12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优曇

Udumbara,又作乌曇。花名。具曰优曇婆罗,乌曇跋罗,鄔曇鉢罗,优曇鉢等。译曰灵瑞,瑞应。法华文句四上曰:「优曇花者,此言灵瑞。叁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慧琳音义八曰:「优曇花,讹略也。正音乌曇跋罗,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同二十六曰:「此云起,亦云瑞应。」玄...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2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说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六斋日

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ṣadha),此六日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个之八戒...

《佛学大辞典》 / 825字 / 11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二十种随烦恼

谓诸昏烦恼乱心神之法,随逐众生,造无量业,故名随烦恼也。 一、忿随烦恼,暴怒之心名忿,谓对现前一切违情之境,即发暴怒,恼乱其心,名忿随烦恼。 二、恨随烦恼,恨即怨恨,谓由忿怒不舍,结诸怨恨,恼乱其心,名恨随烦恼。 叁、覆随烦恼,覆即隐覆,谓自作罪恶,不能...

《三藏法数》 / 735字 / 11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7日

五百部

佛灭后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叁曰:「声闻人着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后,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為解脱故说法,而坚着语言。故闻说般若诸法毕竟,如刀伤心。」行宗记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无相,教虽不叙,...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

毕竟

一切之有為法与无為法,毕竟為,名為毕竟。智度论叁十一曰:「毕竟者,以有為无為破诸法无有遗餘,名毕竟。」又曰:「问曰:毕竟无所有,则。今何以重说?答曰:毕竟者名為无有遗餘。性者名為本来常尔。」仁王经良賁疏中一曰:「毕竟者,谓诸法究竟不...

《佛学大辞典》 / 192字 / 1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