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条搜索结果

华严经五周因果

法华经有叁周说法,而华严经有五周因果:一所信因果,於第一会之二品(就六十经而云),明舍那之果德及其佛过去因人普庄严童子之因行。是明舍那佛之因果者,故谓之所信因果。以佛之因果為行者所信也。二差别因果,由第二会名号品至第六会小相光明品间有二十八品,此中前二十五品明...

《佛学大辞典》 / 352字 / 3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叁转法轮

叁转法轮者,以苦集灭道四谛之法,叁番而说,名为叁转。世间车轮,则有摧碾之用;佛之说法,则能摧碾众生一切惑业,故名转法轮也。 一、示转,示即指示,如云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是名示转。(苦者,生死逼迫之苦也;集者,积集烦恼惑业也;道者,戒定慧之道也;灭...

《三藏法数》 / 229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光宅四乘

光宅者,梁光宅寺,云法师也,立四乘教。谓临门叁车,为叁乘,即权教也;四衢所授大白牛车为第四乘,即实教也。 一、羊车,谓声闻之人,以析空观,观于生灭四谛,破见、思烦恼,真谛理,得离叁界生死;如乘羊车,出于火宅。故法华经云:为求羊车,出于火宅。是也。(析空观者...

《三藏法数》 / 489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四善法

一、近善知识,谓善知识常谈善法,若人亲近,则得灭除一切恶法,增长一切善根也。 二、能听受法,谓既亲近善知识,又能听受正法,生长善根也。 叁、能思惟义,谓既闻正法,即当思惟微妙之义,而契会于心也。 四、如说修行,谓既能思惟正法之义,当如所说而修其行,则能脱烦恼...

《三藏法数》 / 133字 / 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叁种禪

一世间禪,此有二种: 一,根本味禪,此有四禪,四无量,四空之叁品。合為十二,称為十二门禪。厌欲界之散乱者修四禪,欲大福者修四无量,厌色笼者修四空。為生一切出世善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又闇而為观慧,故名隐没。於其禪定生爱味,故名有垢。所观之境界不分明,故名无记(...

《佛学大辞典》 / 1365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十种信

是华严经无尽藏品所说十无尽藏中第一信无尽藏之十种信也:一信一切法之空。二信一切法之无相。叁信一切法之无愿。四信一切法之无作。五信一切法之无分别。六信一切法之无所依。七信一切法之不可量。八信一切法之无有上。九信一切法之难超越。十信一切法之无生。见唐华严经二十一。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3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大愿

密宗所立,出於尊胜轨。是於佛地之五位发五愿也:一、眾生无边誓愿度,以度一切眾生為愿,是愿求东方阿閦如来内之菩提心也。二、福智无边誓愿集,以集成无边功德為愿,是愿求南方宝生如来内之福德者,福智圆满之位也。叁、法门无边誓愿学,以学显密大小教法為愿,是愿求西方阿...

《佛学大辞典》 / 336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超日月光佛

无量寿经所说十二光佛之一。无量寿佛之光明,超越日月,故亦名超日月光佛。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人非器

谓此五人皆非受道之器也。 一、无信非器,谓有众生,溺于邪见,闻于大经而生疑谤,堕诸恶道,是为无信非器。 二、违真非器,谓有众生,心自违真逐妄,依傍经法,以求名利,不净说法,集诸邪行,是为违真非器。 叁、乖实非器,谓有众生,乖于实道,多无正见,但依言取文,随声...

《三藏法数》 / 300字 / 3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唐僧取经

俗指玄奘渡天竺求经而言,独异志曰:「沙门玄奘,姓陈氏。唐武德初往西域取经,行至罽宾国,道险,虎豹,不可过。奘不知所為,锁门而坐。至夕,开门见一老僧,莫知所由来。奘礼拜勤求。僧口授心经一卷,令奘诵之。遂得道路开闢,虎豹潜形,魔鬼藏迹。至佛国,取经六百餘部而归。其...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入法界品

华严经之末品说善财童子入法界理之始末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 《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

虚空无边超越

梵名Gaganananta-vikrama,又云越无量虚空。胎藏界金刚手院第二行第四位之菩萨也。密号曰广大金刚。形像為黄白色,右手屈臂开肘仰掌,指头向右,左手向内当嬭,持叁[月古]杵,竪左膝,交趺而坐。衣之前端,繫於左肘上,下垂下。印相為禪慧檀智,反而相叉,即持地印也。

《佛学大辞典》 / 119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无漏之正智,能契合於所缘之真理,谓之。胜鬘宝窟中末曰:「缘起相应,名之為。」大乘义章一曰:「己情契实,名之為。」同九曰:「者是知得之别名也。」俱舍论二十五曰:「如实觉知四圣諦理,故名為。」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殊胜

此言观音菩萨极圆通,十方普应,上同诸佛,下合群生,妙用超越,故云殊胜。 一、上合诸佛本觉妙心,本觉妙心,即诸佛本然觉了妙明真心也。谓菩萨极寂灭,十方圆明,体同诸佛。故能起同体大慈,与众生乐。显应十方,现身说法,圣凡等度,有愿必从,是为殊胜。 二、下合众生...

《三藏法数》 / 178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3日

超越

声闻乘有四果,从初果顺次阿罗汉果,谓之次第超越此前果而后果,谓之超越。就超越而论,诸说不同。俱舍论仅有从凡夫直第二果者与从凡夫直第叁果者二种,是曰超前二果。唯识论更许超中二果,一旦初果后,超中间之二果叁果,直第四果也。天台一家更许超前叁果。...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Haḥ,是為摧一切魔菩萨之种子。具四义:一為一切法本不生之义,二為因之义,叁為人我之义,四為法我之义,由迷於一切法本不生之理而為一切烦恼之因,烦恼之因,起二种之我,所谓人我法我也。是故為一切之外道诸天,执我执法,欲使彼调伏,入於金刚药叉叁摩地,即思惟此菩萨之一字...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真言十地

两部大经不说十地,惟大日经说第八第十二地,金刚顶经说初地第十地之二地。故準於华严仁王等之说而释其名字也。然其意与显教异,以十地為十六大菩萨之位,约其渐修之位而言十六生究竟也。故即身义云:「欢喜地者,非显教所言初地,是即自家佛乘之初地。云云」其十六大菩萨日本有两...

《佛学大辞典》 / 399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超入叁昧

见[超越叁昧]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乌俱婆誐

不动明王使者之名。八大童子之一。圣无动尊一字出生八大童子秘要法品曰:「金刚波罗蜜,即菩提心行,所以出现使者,名乌俱婆誐,此云超越住世也。」梵Ugra-bhaga。

《佛学大辞典》 / 74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赞寧

佛祖歷代通载二十六曰:「沙门赞寧,随钱王归朝(指宋太祖时),姓高氏,其先渤海人。唐天祐中,生於吴兴之德清金鹅别墅,出家杭之祥符,习南山律,着述毘尼,时人谓之律虎。文学日茂,声望日隆。武肃诸王公族咸慕重之,署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兴国叁年,太宗闻其名,召对滋...

《佛学大辞典》 / 323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顺世八心

顺於世道而感人天之果,谓為顺世之行,又达於世间而感出离之果,谓為违世,其行法之次第发达有八心,是名顺世之八心,违世之八心。大日经疏二曰:「如前所说种子根疱等及归依叁宝為人天乘,行斋施善法,皆名顺世八心。若叁乘初发道意,迄至拔业烦恼根本无明种子,生十二因缘,名违...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四教地

藏通别圆四教之住地也。大日经具缘品明约於真言门菩萨,一生超四教之地,而度叁劫十地。初说解唯蕴无我(是法相宗即通教),及拔十二因缘(是藏教),次说离违顺八心之业烦恼网超越一劫之瑜祇行,是度藏通之菩萨地也。故义释引阿含成实及叁兽渡河之喻,是叁乘同以无言说之道,得诸...

《佛学大辞典》 / 188字 / 2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楞严经正脉

四十卷,明释真鑑述。其卷首自序曰:「经本分明,而註多齿莽。正脉既失,本旨多乖。后贤指摘成帙,甚至但说本文。学者莫决从违,而临文浩叹者多矣。鑑长夜迷徒,释宗晚学。赖圣贤加被,发薄少善根。偶窥华屋之门,輒悯宫墙之望。僭伸管见,请正大方。实非横陈臆说而蔑先贤,意惟曲...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2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正之义也。正道,名為圣。胜鬘宝窟下本曰:「圣者正也。以理正物名為圣。」大乘义章十七末曰:「初地以上,息妄契真会正,名圣。」

《佛学大辞典》 / 55字 / 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六忍

一信忍,别教之菩萨於十住位中信一切心皆悉空寂,能於空法忍可信,故名為信忍。二法忍,於十行位中修习假观,知一切法空无所有,而能假立一切法,以化诸眾生,於假法中忍可信,故名為法忍。叁修忍,於十迴向位中修习中观,知一切法事理和融,於中道忍可信,故名為修忍。四正...

《佛学大辞典》 / 229字 / 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显净土真实教行文类

六卷。建立教,行,信,,真佛土,化身土之六科,广明净土真宗之教相,每科各一卷,但信卷与化身土卷并分两卷,故总為八卷。日本亲鸞撰。后世略曰教行。教行信,净土文类,教行文类,显净土教行文类等。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寻思路绝

超越思虑分别也。唯识论十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谓一切法相真如理。(中略)离一切相一切分别,寻思路绝,名言道断。唯真圣者自内所。」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超越叁昧

凡禪定浅深次第為四禪四无色及灭尽定,出入皆以顺此次第為法。例如散心之人,不能直入四无色定,必先入初禪定,顺次而入第四禪,后入四无色之初定也。又出定不得直出,必逆次依此次第。是乃声闻人之法也。然佛及深位之菩萨不必用此次第,得由散心直入灭尽定,得由灭尽定直出散心,...

《佛学大辞典》 / 205字 / 1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平等法身

八地以上之菩萨,平等寂灭之真如,则虽任其自然,不加功用,亦能一时徧於十方世界,示现种种之教化,作种种之佛事,而无往来之想无作无作之想,是曰平等法身。七地以下之菩萨,则虽真如,尚要功用始然。往生论曰:「未净心菩萨得平等法身。」同论註下曰:「平等法身者,八...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禪定十种利益

修菩萨之行者,善能修习禪定,则万缘俱息,定性现前,故获此十种之利益:一,安住仪式。菩萨习诸禪定必须整肃威仪。一遵法式而行之,即久,则诸根寂静,正定现前,自然安住而无所勉强,是為安住仪式。二,行慈境界。菩萨习诸禪定,常存慈爱之心,无伤杀之念,於诸眾生,悉使安稳,...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又名自。即己独悟也。辅行六之一曰:「自说己。」文句记五之一曰:「大师自说己也,稟承南岳不由他。」

《佛学大辞典》 / 49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微细生死

变易生死之异名。大乘义章八曰:「微细生灭无常,念念迁异。前变后易,名為变易。变易是死,名变易死。」千手陀罗尼经曰:「超越无量亿劫微细生死。」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种

声闻乘之人四果有二种:一、次第,又云次第断,自初果次第断修惑,次第第四果阿罗汉也。二、超越,又云超越断,利根之声闻,一时断几许之修惑,超越一果乃至叁果,而阿罗汉果也。此有四种。见[超越]条。

《佛学大辞典》 / 88字 / 1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骨山

骸骨积成山者。毘奈耶杂事叁十七曰:「枯竭血海,超越骨山。」

《佛学大辞典》 / 27字 / 1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观练薰修

叁种禪中第二出世间禪之四种:一、观禪,九想八背捨,八胜处,十一切处也。此四通观法相,故名观禪。二、练禪,四禪四空灭尽定之九次第定也。於上之观禪,虽得色无色之八定,而入於此,则有垢滓之间离,今欲纯熟而自初浅至后深,次第而入,中间无有垢滓之间杂,使不次第而為次第,...

《佛学大辞典》 / 432字 / 1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越喜叁昧

耶输陀罗女所入之叁昧也。依此叁昧而生种种之欢喜,并使一切眾生欢喜,故名越喜叁昧,越乃超越无比之义。见[耶输多罗]条。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经文之据也。大乘义章叁曰:「先定其名次引文。」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延促劫智

谓佛之智力伟大,得自在超越伸缩劫(时间)也。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智境四相

一我相,眾生於涅槃之理,心有所,於取其所,心执着而不忘。认之為我,是名為我相。二人相,比前我相,已进一步,不復认為我,尚持我悟之心,是名為人相。叁眾生相,较前人相又进一步,虽已超过我人之相,尚存了了悟之相,是名為眾生相。四寿命相,比前眾生相復进一步,虽...

《佛学大辞典》 / 144字 / 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地上

菩萨终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则初断一分之惑,一分之理。是名欢喜地。為初地。已上有十地而满二大阿僧祇劫之行以至佛果。依之而初地以上為地上,初地已前為地前。地前者凡夫之菩萨,地上者法身之菩萨也。

《佛学大辞典》 / 86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一事,二理。叁学之中修戒学谓之事。修定慧二学谓之理。见南山戒本疏一上。

《佛学大辞典》 / 35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五种禪

一,四念处。二,八背捨。叁,九次第定。四,师子奋迅叁昧。五,超越叁昧。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二种超越叁昧

超入叁昧,超出叁昧之称。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1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心与佛相印也。释皎然诗曰:「花空觉性了,月尽知心。」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1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俱舍论所说教二法之一。四諦十二因缘六度声闻缘觉佛种种差别之道法也。俱舍光记二十九曰:「法者,谓声闻缘觉如来叁乘菩提分法。」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超佛越祖

谓作家手段超越於佛祖也。传灯录(云门章)曰:「汝等没可作了。见道着祖意,便问超佛越祖之谈。汝且唤那个為佛,那个為祖,说个超佛越祖底道理。」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超越心地

超绝一切心法之佛位也。大日经真言品曰:「诸佛自叁菩提不思议界超越心地。」同疏叁曰:「如世人拳趾动足皆依於地,菩萨亦如是,依心进行,故名此心為地。以心尚有所依故,未名正徧知,如来已度此微细戏论,进趣都息,故名超越心地。」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定盘星

与定盘子同。定盘為秤,星為衡上之目。定盘星為秤起点之星,於物之轻重无关係。故於执着之意味与超越之意味用之也。碧巖第二则评唱曰:「识取鉤头意,莫认定盘星。」(鉤头掛物之处)。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1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又作克。言必能得果也。菩提心论曰:「勤修本法,剋其果。」剋,又作克。华严经音义上曰:「克。尔雅曰:克,能也。」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寂然界

二乘所之涅槃境界也。大日经一曰:「蕴处界,能执所执皆离法性,如是寂然界。」同疏二曰:「行者如是观照时从无性门达诸法即空,得离一重法倒了知心性,如是不為蕴处界能执所执之所动摇,故名寂然界。此寂然界时,渐过二乘境界。」

《佛学大辞典》 / 102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真言八种义

一真如性一体之义。所谓无生无灭,无来无去,离言离相,言语道断,心行寂灭,本来净故也。二随想流出相成之义。以性净故,应化相应之义也。叁加被护念之义。以四种不可思议力故,所谓业力佛力真言力药力等护念成熟也。四随诸眾生所求不同之义。本愿如神药随服应念成就故也。五慈悲...

《佛学大辞典》 / 180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教授

见[四种教授]条。

《佛学大辞典》 / 9字 / 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半超

谓乐慧不还果之圣者,於色界十六天中,或超越一天,或超越二天乃至十叁天者。

《佛学大辞典》 / 33字 / 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超断

超越

《佛学大辞典》 / 5字 / 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成实二种观

观我法俱空也。是所以超越於萨婆多宗之我空法有观者。

《佛学大辞典》 / 24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超越

超越

《佛学大辞典》 / 5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

本断超

台家所立超越四种之一。见[超越]条。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