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条搜索结果

十二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3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一、地狱Narakagati,二、饿鬼Preta,叁、畜生Tiryagyoni,四、人Manuṣya,五、神仙Bṣi,六、天Deva,七、阿修罗Asura也。楞严经九曰:「如是地狱饿鬼畜生,人及神仙,天洎修罗,精研七,皆是昏沈,诸有為相,妄想受生,妄想随业。」

《佛学大辞典》 / 117字 / 8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叁相续

一、世界相续,经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东西南北四维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故名世界。由众生于清净心体,一念不觉,而起妄明。妄明既立,空昧相形,形则摇动,故有风轮,执持世界;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

《三藏法数》 / 765字 / 8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叁阶佛法

信行禪师,於教乘立二阶,就根机立叁阶。教乘之二阶者,即一乘教与叁乘教也。五教章上曰:「后代信行禪师依此宗立二教,谓一乘叁乘。叁乘者即别解别行及叁乘差别,并先习小乘后大乘是也。一乘者谓普解普行,唯是一乘,亦华严法门及直进等是也。」根机之叁阶者,谓最上利根一乘之...

《佛学大辞典》 / 547字 / 6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乐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乐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6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五果回心

五果,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辟支佛所证之果也,谓此五人,经劫不等,断尽烦恼,回心向大,证取菩提,故名五果回心。(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梵语菩提,华言道。) 初果八万劫回心,初果即须陀洹也。谓断叁结之惑,而得此果。超四恶,于人天中七返受生...

《三藏法数》 / 574字 / 6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七有

因果不亡曰有,谓由身口意所作善恶之因,能招六生死之果。因果相续,故名七有。(六者,天、人、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地狱有(亦名不可有),地狱者,此狱在地之下也。谓众生由过去恶逆之因,感现在地狱之果,因果不亡,故名地狱有。 二、畜生有...

《三藏法数》 / 371字 / 6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二土

一、净土,谓其地纯以金刚所成,众宝间错,种种庄严,皆悉殊胜,即华藏世界,西方安养等世界也;以其无有四五浊等秽恶,是名净土。(四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 二、秽土,谓其地坑坎堆阜,秽恶充满,即娑婆...

《三藏法数》 / 158字 / 5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四谛品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是谓,比丘!我等常所说法,所谓四谛,以无数方便而观察此法,分别其义,广与人演。云何为四?所谓苦谛之法,以无数方便而观察此法,分别其义,广与人演;以无数方便说习、尽、道谛,而观察此法,分别...

《增壹阿含经》 /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 5482字 / 5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10日

地狱

之一。地狱為罪恶眾生死后向之处,故云。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四土

一、同居土,同居土者,有秽有净。谓如此土娑婆世界,沙砾充满,即同居秽土也。西方安养世界,金宝庄严,无四恶,即同居净土也。虽净秽有异,皆是凡圣共住,故名同居也。(梵语娑婆,华言能忍。四恶者,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二、有余土,有余土者,谓二乘...

《三藏法数》 / 501字 / 5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4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五乘

乘即运载之义。谓人天等各以所修之法为乘,运载至其所至之处,故有五乘也。 一、人乘,人者忍也。于世间违顺情境,悉能安忍故也。谓人以叁归五戒为乘,运出四,生于人道,故名人乘。(叁归依,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五戒者,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也。四...

《三藏法数》 / 481字 / 4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

四种意

一、平等意,意即心意,向。谓菩萨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乐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

《三藏法数》 / 240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