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无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无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无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7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梵名Ākāśagarbha,又Gaganagarbha,又云虚空孕。菩萨名。空慧之库藏,犹如虚空,故名虚空藏,包藏一切之功德如虚空,故名虚空藏。胎藏界曼荼罗虚空藏院之中尊也。大集经虚空藏品谓為从此东方大庄严世界一宝庄严佛所之菩萨,虚空藏菩萨经谓為从此西方一切香集依世界胜华敷藏如来所...
《佛学大辞典》 / 550字 / 16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佉罗帝耶山仙圣住处。与无数大比丘众俱。大菩萨众数如恒沙无量无边。演说如来功德经已。尔时西方有如意宝珠。自然而现。百千释迦毗楞伽宝珠以为眷属。彼如意宝珠所出光明。皆悉瞙彻。此间人天声闻菩萨所有四大光明色像皆灭无余。唯除如来及如意宝珠。其余皆与无...
《虚空藏菩萨经》 / 8517字 / 1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4日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文殊师利在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其时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善财其一人也,善财生时,种种珍宝自然涌出,故相师名此儿曰善财。」善财诣文殊师利所发心,从此渐次南行,参[五十叁知识]条。梵Sudhana。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4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二因缘。其言如此)无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无明。以无明故发生于行。无明与行二种是过去二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1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一、缘大,谓菩萨修行大乘之法,由无量修多罗,广大法义,而以为缘,故名缘大。(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行情。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 二、行大,谓菩萨修行大乘,既能自利,复能利他。自利利他,妙行具足,故名行大。 叁、智大,谓菩萨修行大乘,常以智慧观察,了...
《三藏法数》 / 339字 / 13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藏者,含摄也。此之十藏,乃功德林菩萨于华严会上,为诸菩萨演说,欲令其普入一切佛法之门,成就无上菩提,饶益一切众生。以其各能含摄无尽法海,故皆名为无尽藏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菩提,华言道。) 一、信藏,谓菩萨净信坚固,解诸法空,心不退转...
《三藏法数》 / 879字 / 1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佛名。过去有长者,贪利息,復好抵触他人,因堕於牛。今生罪毕,供释尊以乳,依此因缘,未来成佛,名乳光如来。见乳光佛经。
《佛学大辞典》 / 48字 / 1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自古列十六天像,各有所主,以其有呵护之功也。后增日月及娑竭龙王、阎摩罗王者,谓日则破闇,月则照夜,龙则秘藏法宝,阎摩则掌于幽冥。故加此四天,通为二十天也。 一、梵天王,梵,梵语具云梵囕摩,华言离欲,又云清净,谓此天王身心妙圆,威仪不缺,清净禁戒,加以明悟,统...
《三藏法数》 / 2561字 / 12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Erā attra,伊罗鉢龙王,毁佛之禁戒,损伤树叶。以此因缘,命终而受龙身。佛本行集经叁十一曰:「尔时海内伊罗鉢(此言香叶),王既受龙身,心生厌离,欲求解脱。而作是念:往昔迦叶如来,亲授我记。汝大龙王,从今已去,过若千万亿年,当有一佛出现於世,号释迦牟尼佛陀。今既过...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灌顶式道场之庄严。有一檀构与两檀构之二种。两坛构者,金胎两部之曼荼罗,庄严於两坛也。一檀构者,金胎之两部随受法之前后而各严其一坛也。普通用者,均一坛构。见金刚界式幸闻记。
《佛学大辞典》 / 76字 / 12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六根清净之功德也。法华经法师功德品曰:「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12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诸菩萨摩诃萨众而共围绕。 尔时,世尊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而此菩萨摩诃萨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见五蕴自性皆空。 尔时,尊者舍利子承佛威神,前白观...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奉诏译 / 770字 / 1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13日马鸣菩萨造 前礼最胜尊,离欲迈三有, 亦敬一切智,甘露微妙法, 并及八辈众,无垢清净僧, 富那胁比丘,弥织诸论师, 萨婆室婆众,牛王正道者, 是等诸论师,我等皆敬顺。 我今当次说,显示庄严论, 闻者得满足,众善从是生。 可归不可归,可供不可供...
《大庄严论经》 / 149字 / 1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又曰欢喜团。饼名。梵语曰摩呼荼迦。涅槃经叁十九曰:「酥面蜜薑胡椒蓽茇蒲萄胡桃石榴桵子,如是和合,名欢喜丸。」大日经疏七曰:「欢喜丸,应以苏煮诸饼,糅以眾味及叁种辛药等,令种种庄严。」智度论十七曰:「佛告诸比丘:此耶输多罗,非但今世以欢喜丸惑我,乃往过云世时,亦...
《佛学大辞典》 / 170字 / 12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2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大般涅槃经者。盖是法身之玄堂。正觉之实称。众经之渊镜。万流之宗极。其为体也。妙存有物之表。周流无穷之内。任运而动。见机而赴。任运而动。则乘虚照以御物。寄言蹄以通化。见机而赴。则应万形而为像。即群情而设教。至乃形充十方。而心不易虑。教弥天下。而情不在已。厕流尘蚁...
《大般涅槃经》 / 855字 / 11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11月05日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一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一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法数》 / 737字 / 11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一、菩提身,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如来于菩提树下,降伏外魔,朗然大悟,成等正觉,是名菩提身。 二、愿身,谓如来本愿,遍周法界,誓度一切众生,故从兜率降生人间,说法利生,酬宿因愿,是名愿身。(梵语兜率,华言知足。) 叁、化身,谓如来随类化现,普应群机,若月临众水...
《三藏法数》 / 370字 / 1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曰:「药上菩萨净妙色身,即為行者称说过去五十叁佛。(中略)若復有人能称是五十叁佛名者,生生之处常得值遇十方诸佛。若復有人能至心敬礼五十叁佛者,除灭四重五逆及谤方等,皆悉清净。以是诸佛本誓愿故,於念念中即得除灭如上诸罪。」 普光一,普明二,普静...
《佛学大辞典》 / 815字 / 11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曰:「一、东方去此四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二、东方去此五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四、...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幢幡皆為旌旗之属。梵语駄缚若Dhvaja,译曰幢,梵语波吒迦Paṭāka,译曰幡。竿柱高秀,头安宝珠,以种种之綵帛庄严之者曰幢。长帛下垂者曰幡。又自幢竿垂幢曰幢幡。观无量寿经曰:「幢幡无量宝盖。」瑜祇经拾古钞上曰:「幡者悬於龙头之幢也,旗竿头安宝珠云幢旗,幡竿头置龙头云金...
《佛学大辞典》 / 134字 / 11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名叁界。亦名叁有。欲界始从地狱上至六天。皆有六欲之情。通为欲界。色界总有四禅。合十八天。初禅梵天已上无有女形。色身清净故曰色界。非是散善所能惑也。要修禅定得生其中。无色界有四天。此众生过去时厌患色碍。修无边虚空叁昧生在其中。无有身形。但有...
《法门名义集》 / 127字 / 1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Erā attra,伊罗鉢龙王,毁佛之禁戒,损伤树叶。以此因缘,命终而受龙身。佛本行集经叁十一曰:「尔时海内伊罗鉢(此言香叶),王既受龙身,心生厌离,欲求解脱。而作是念:往昔迦叶如来,亲授我记。汝大龙王,从今已去,过若千万亿年,当有一佛出现於世,号释迦牟尼佛陀。今既过...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Udumbara,又作乌曇。花名。具曰优曇婆罗,乌曇跋罗,鄔曇鉢罗,优曇鉢等。译曰灵瑞,瑞应。法华文句四上曰:「优曇花者,此言灵瑞。叁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慧琳音义八曰:「优曇花,讹略也。正音乌曇跋罗,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同二十六曰:「此云起空,亦云瑞应。」玄...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