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二:一曼殊室利咒藏中校量数珠功德经之略称。一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一卷,唐宝思惟译。此二為同本,校量数珠之体质而以菩提子為至极者。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5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 / 《佛说校量数珠功德经》Karma,译曰作业。作授戒懺悔等业事之一种宣告式也。以由此宣告文而其事成就故也。行事钞上一曰:「明了论疏翻為业也,所作是业,亦翻為所作。百论云事也。若约义求,翻為办事。」玄应音义十四曰:「羯磨此译云作法办事,优婆离问经作剑暮,此梵言之讹也。」慧苑音义上曰:「羯磨...
《佛学大辞典》 / 938字 / 5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乐,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5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梵曰惮哆家瑟诧Dantakāṣṭha,译曰齿木。嚙小枝之头為细条,用刷牙齿者。杨枝者义译也。寄归传一曰:「每日旦朝须嚼齿木揩齿,刮舌务令如法,盥漱清净,方行敬礼。(中略)其齿木者,梵云惮哆家瑟诧。惮哆译之為齿,家瑟诧即是其木。长十二指,短不减八指,大如小指。一头缓须熟嚼...
《佛学大辞典》 / 494字 / 5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乐,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乐,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密教结界法五种之一。又云四方结。第一结地界之后,第二随其地界量四方周徧金刚墻之作法也。以印契行之。无量寿仪轨曰:「次结金刚墻印。(中略)即成金刚坚固之城。」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4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為比丘,比丘尼当受之戒,别解脱戒中之至极也。比丘為二百五十戒,比丘尼為五百戒(实為叁百四十八戒),比丘之二百五十戒,為四波罗夷,十叁僧残,二不定,叁十捨堕,九十波逸提,四提舍尼,百眾学,七灭諍。比丘尼之叁百四十八戒,為八波罗夷,十七僧残,叁十捨堕,一百七十八波...
《佛学大辞典》 / 453字 / 48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凡夫妄计我,谓世间凡夫之人,不了五阴等法皆空,于中妄计我身,强立主宰,造作诸业,流转生死,无有休息,是为凡夫妄计我。(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二、外道神我,谓外道之人,于五阴中,妄计识神,如麻豆等,或计遍身,起于我见,坠堕边邪,轮回生...
《三藏法数》 / 283字 / 4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帝释天之宫殿,在善见城内,名殊胜殿。俱舍论十一曰:「於山顶中有宫名善见,面二千半,周万踰缮那。金城量高一踰缮那半,其地平坦,亦真金所成。俱用百一杂宝严饰。地触柔软,如妒罗绵。於践躡时,随足高下。是天帝释所都大城,於其城中有殊胜殿,种种妙宝,具足庄严,蔽餘天宫,...
《佛学大辞典》 / 163字 / 4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铁鉢也。比丘之食器。梵语,鉢多罗Pātra,译曰应器。又曰应量器。谓应法之食器也。又应受人供养者所用之食器也。又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也。行事钞资持记下二之叁曰:「鉢是梵言,具云鉢多罗,此翻应器,应量之器,对法為名。準章服仪云:堪受供者用之,名当应器,此即对人為目。或...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4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Sammatiya,又Sammitiya,小乘十八部之一。佛灭后叁百年自犊子部流出四部,此其中之第叁也。刊定是非名為量,量无邪谬名為正,此部之所立,刊定无误,目之為正量。从所立之法而為部名也。见宗轮论述记。
《佛学大辞典》 / 92字 / 4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现量,现即显现,量即量度,是楷定之义也。谓眼识乃至身识,对于显现五尘之境,而能度量楷定法之自相,不错谬故,是名现量。(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比量,比即比类,谓以比类量度,而知有故。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是名比量。 叁、圣教量,谓于...
《三藏法数》 / 138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僧伽𥠖,梵语僧伽𥠖。华言合,又云重,谓割之合成而重迭也。此衣于说法时着。 二、郁多罗僧,梵语郁多罗僧。华言上着衣,谓加于安陀会之上也,此衣于入众礼诵时着。 叁、安陀会,梵语安陀会。华言中宿衣,谓于宿睡及作务时着。 四、漉水囊,会正记云。西方用白㲲,东土宜...
《三藏法数》 / 263字 / 4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谓毗卢遮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4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因明论理上,自宗因喻叁支立量时,由种种配列次第生过误。陈那数廿九过,天主(商羯罗主)更加四过,為所谓叁十叁过。即宗九过,因十四过,喻十过也。 (甲)宗之九过:一、现量相违,谓於现证之事实立相违之宗也。例如言声非所闻,虽不述因喻,然已明為误谬也。二、比量相违,谓...
《佛学大辞典》 / 1993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十大数者,华严经阿僧祇品,心王菩萨问佛: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佛即为说算数无尽之法,积成十种大数也。然数法有叁等:一、下等数法,十十变之,即一变十,十变百,百变千,千变万等也;二、中等数法,百百变之,即一百洛叉为一俱胝等也;叁、上等数法,倍倍变之,即...
《三藏法数》 / 543字 / 4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人之性譬诸木而曰根。根能堪物曰器。大日经疏九曰:「略说法有四种,谓叁乘及秘密乘,虽不应吝惜,然应观眾生,量其根器,而后与之。」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一、如如智,谓真如妙智,本来清净,无明不能覆,烦恼不能染。照了诸法,平等不二,以其智如如境,故名如如智。 二、如如境,谓真如妙境,常住一相,量等虚空,不迁不变,无灭无生,以其境如如智,故名如如境。
《三藏法数》 / 89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言於义理量裁简别也。為解释之异名。但天台局於问答:称為料简。大部补註四曰:「料者理也。量也。简与拣同。大传云:简车马也。即量裁选择之义。」安乐集记上曰:「料简之言人师不同,今家标章犹名料简。和尚总以解释皆名料简。天台唯局问答名料简也。」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3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俗云為脐带者,资道什记上曰:「九界袈裟者,寻其根元,宿胎内时,自脐生物,犹如海草,本小末大也。譬如袋中纳物,自面前覆背边,而御寒热,令赤子生长。正垂出胎,乃向產门,逆头而生。尔时身先生,衣那后出,故谓后物。於是量赤子臂长,切其脐尾,而以吉酒洗见之时。於其衣那,...
《佛学大辞典》 / 244字 / 37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以山譬笔之多也。华严经曰:「假令有人,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书写於此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乃至一义中一句不得少分,何况能尽?」吽字义曰:「地墨四身,山毫叁密。」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3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在地狱冥官之下,量罪业轻重之秤也。十王经曰:「业匠搆巧,悬七秤,量身口七罪,為糺轻重。又曰:「五官业秤向空悬,左右双童业簿全。」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法华经涌出品曰:「此诸佛子等,其数不可量,久已行佛道,住於神通力,善学菩萨道,不染世间法,如莲华在水。」是弥勒菩萨嘆地涌菩萨之偈文也。
《佛学大辞典》 / 60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梵语沙门,华言勤息。谓勤行善法,息灭恶事。凡受食时,先作五观,然后方食,故名沙门受食五观也。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计功多少者,智度论云:此食垦植收获,舂磨淘汰,炊煮及成,工用甚多。量彼来处者,僧祇律云:施主减其妻、子之分,求福故施。凡受食时,当作此观。...
《三藏法数》 / 443字 / 3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又称五分作法。谓因明以五支作法之论式也。弥勒,无着,世亲等古因明师所立,各家之论式,亦无一定。瑜伽师地论第十五,明五明处,其中於因明处之下曰:「能成立法,有八种者:一立宗,二辩因,叁引喻,四同类,五异类,六现量,七比量,八正教量。」显扬圣教论亦全与之同。此八能...
《佛学大辞典》 / 777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轮取持载之义。华严经云:叁千大千世界依于水轮、风轮、空轮。不言金轮者,文略也。(叁千者,小千、中千、大千也。今言叁千大千者,总别兼称也。) 一、金轮,大地之下有金轮,起世因本经云:水上有风,吹转此水,于上成金,如熟酥生膏,是名金轮。 二、水轮,金轮之下有水轮...
《三藏法数》 / 232字 / 3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真言行者观所住之道场及所信之佛身,谓為道场观。其所住之道场,分器界与道场之二段。而就其器界言之。则显密诸教所明,有叁轮五轮之不同。 今明其中叁轮,则初為风轮,次為水轮,次為地轮。此叁轮之种子為。摄大轨上曰:「最初於下位,思惟彼风轮,贺字所安住,黑光焰流布。归命...
《佛学大辞典》 / 603字 / 3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