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8 条搜索结果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3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根功德

六根功德者,六根所具之功德也。而此功德,虽具于六根之内,而涉乎世界而成。故有千二百之数量,所谓世为迁流,界为方位,叁世四方,宛转十二,流变叁迭,十百千是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四方者,东西南北也。宛转十二者,以四方涉叁世,叁世涉四方,而成十二也...

《三藏法数》 / 737字 / 1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唾消世界火

佛藏经上曰:「无明相中,假名相说,皆是如来不思议力。譬如有人嚼须弥山,飞行虚空,石筏渡海,负四天下及须弥山,蚊脚為梯,登至梵宫,劫尽烧时,唾劫火即灭,吹世界即成,以藕丝悬须弥山,手接四天下雨。」止观五下曰:「劫火起时,菩萨唾火即灭。」性灵集曰:「唾能...

《佛学大辞典》 / 127字 / 1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阐提

Icchāntika,為无成佛之性者。旧称,阐提。译言不信。是不信佛法之义。涅槃经五曰:「无信之人,名阐提阐提者,名不可治。」同五曰:「阐提者,断灭切诸善根本,心不攀缘切善法。」同十九曰:「阐提者,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见现及未来世,不亲善友,...

《佛学大辞典》 / 313字 / 12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南岳磨砖

传灯录五南岳章曰:「开元中,沙门道住传法院,常日坐禪,师知是法器。往问曰:大德坐禪图什麼?曰:图作佛。师乃取砖於彼菴前石上磨之。曰:师作什麼?师曰:磨為镜。曰:磨砖岂得成镜?师曰:磨砖既不成镜,坐禪岂得作佛?曰:如何即是?师曰:如人驾车,车若不行,...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11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照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后,最初说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说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说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圣种性有十地菩萨

自此已后是出间圣人之位。初欢喜地。始出凡境初登圣境。庆心内融悦情外发。故地持论云。初证圣处多生欢喜。故名欢喜地。用闻思修慧为加行智。断凡夫我性无明。证遍满功德檀波罗蜜增上。二离垢地。妙修中道芸除法垢故。名离垢地。以加行智断于诸众生起邪行无明尽。证最胜功德戒波罗...

《法门名义集》 / 831字 / 11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9日

七善

佛所说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我所说法,初中后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时善,部初中后叁时之所说,皆甚深也。二、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后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10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叁子

子孝顺父母,且有智慧,能知世间之事,第二子不孝顺父母,而亦為利根,能知世间之事,第叁子不孝顺父母,且為钝根,不知世间之事。父母教叁子,先第子。次及第二子第叁子。第子譬菩萨,第二子譬声闻,第叁子譬阐提。佛教此叁类,次第亦如彼叁子。出於涅槃经叁十叁。

《佛学大辞典》 / 110字 / 10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十度各叁行

度者,超度也。谓此十度各有叁种殊胜行门,菩萨修行此法,则能自利利他,度诸众生;离生死此岸,越烦恼中流,到涅槃彼岸,同证无上菩提。(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梵语菩提,华言道。) 、施度叁行,此施度有叁种:、财施,谓以己所有财物,施与他人,令其安乐;二、法施,谓...

《三藏法数》 / 877字 / 10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佛通戒偈

谓之通戒或略戒。诸佛出世之初,因弟子清净,不须别制戒禁,但以偈通為禁戒,故曰通戒或略戒。即七佛各有通戒也。增阿含经四十四十不善品,谓第毘婆尸佛偈(百岁中但说偈):忍辱為第,佛说无為最。不以剃鬚髮,害他為沙门。第二式詰佛偈(八十年中但说偈):若眼见...

《佛学大辞典》 / 483字 / 10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偈者,西域记云:旧曰偈,或曰偈他,梵音,讹也。今从正音,宜云伽陀,华言颂。诸经虽五字七字,为句不同,皆以四句为偈也。

《三藏法数》 / 59字 / 10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喝為张口出叱叱之声也。禪家祖师為提撕人而用之。六祖门下二世法嗣,马祖道,尝於其弟子百丈参之之时,振威喝。他日百丈谓其门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再参,蒙马大师喝,直得叁日耳聋眼黑。」见传灯录六。碧巖八则评唱曰:「德山棒,临济喝。」禪林句集坤曰:「喝大...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海印叁昧有十义

海印是喻。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从喻立称,故名海印叁昧。谓大海澄渟,湛然不动,万象皆现,如印印物。如来智海,清净湛然,切众生心念根欲,悉在如来叁昧智中,犹海现像也。 、无心能现,谓如来叁昧法性平等,离诸名相,不加功用,而能显现切诸相,是名无心能现。 二、...

《三藏法数》 / 440字 / 10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种灌顶

、阿闍梨灌顶,即传法灌顶。此有叁部之别。二、受明灌顶,又云成就灌顶。叁、息灾灌顶,又云灭罪灌顶。四、增益灌顶,又云求果灌顶。五、降伏灌顶,又云除难灌顶。见入坛钞二。 又、光明灌顶,以光明加被行者之身也。二、甘露灌顶,以香水灌顶也。叁、种子灌顶,观种子而布於...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10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女子出定

五灯会元曰:「昔文殊至诸佛集处,值诸佛各还本所。唯有女人,近彼佛座入於叁昧。文殊乃白佛言:何此女人得近佛座,而我不得?佛告文殊:汝但觉此女令从叁昧起,汝自问之。文殊遶女人叁匝,鸣指下,乃尽其神力而不能出。世尊云假使百千之文殊,出此女人定不得?下方经过四十...

《佛学大辞典》 / 421字 / 9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形像

大日经曰:「大梵在其右,四面持髮冠,唵字相為印,执莲在鹅上。」大日经疏五曰:「大梵王,戴髮髻冠,坐七鹅车中。四面四手:手持莲华,手持数珠,已上是右手;手持军持,手作唵字印,以上是左手也。印当稍屈头指直伸餘指,侧手按之而作语状,是名净行者吉祥印。」秘藏...

《佛学大辞典》 / 142字 / 98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梵名曰尸罗Śila,戒者,防禁身心之过者。大乘义章曰:「言尸罗者,此名清凉,亦名為戒。叁业炎火,焚烧行人。事等如烧,戒能防息,故名清凉。清凉之名,正翻彼也。以能防禁,故名為戒。」瓔珞本业经下曰:「切眾生,初入叁宝海,以信為本。住在佛家,以戒為本。」玄应音义十四...

《佛学大辞典》 / 402字 / 9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悉檀

佛之说法不出四悉檀也。悉檀Siddhānta者,古师译為成。谓以此四法成就眾生之佛道,故名。南岳解悉為汉语普徧之义,檀為梵言檀那之略,是施之义。佛以此四法普施眾生,故云悉檀。天台随於南岳,愚案悉檀与新译之悉曇同,成就之义也。世界悉檀,佛先顺凡情用人我等假名随顺眾生...

《佛学大辞典》 / 497字 / 9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五乘

、佛乘,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乘即运载之义。谓如来以乘实相之法,运诸众生同到涅槃彼岸,是为佛乘。(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缘觉乘,谓缘觉之人,由观十二因缘生灭,除于我执等惑,觉悟真空之理,以此因缘之法,运出叁界,是为缘觉乘。(十二因缘者,无明、...

《三藏法数》 / 371字 / 9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融叁世间十身

融者,通也、会也。叁世间者,、有情世间,二、器世间,叁、智正觉世间也。谓菩萨知诸众生心,随其所乐,融会叁种世间,以为十身。复以十身及自身递互相作,融通无碍,是名融叁世间十身也。(隔别名世,间差名间。有情世间,即众生世间;器世间,即国土世间,谓世界如器故也;...

《三藏法数》 / 785字 / 8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大眾部

有二:、為根本结集时之大眾部。以窟内之结集,谓之上座部。故窟外之结集,谓之大眾部。是為小乘二十部之根本二部。佛灭后百年,大天比丘出。始确立大眾部之本义(以前未见宗义之相异),尔后自其部更出异部,本末合有五部。文殊师利问经下曰:「佛告文殊师利:初二者,、摩訶...

《佛学大辞典》 / 785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形像

不空羂索观音之像法,依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有叁说:者叁面十臂,者叁面六臂,面四臂。今世间所见之像多叁面六臂也。叁面六臂者叁面各有叁眼。经二十二曰:「不空王观世王音菩萨,身量横量十六指数,叁面六臂。正中大面慈悲熙怡,如首戴大梵天面,眉间眼,首戴天冠冠有...

《佛学大辞典》 / 283字 / 8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四颠倒

有二种之四倒:,凡夫之四倒。二,二乘之四倒。凡夫之四倒:,常颠倒,於世门无常之法而起常见者。二,乐颠倒,於世间之诸苦而起乐见者。叁,净颠倒,於世间之不净法而起净见者。四,我颠倒,於世间之无我法而起我见者。心受身法之四念处,如其次第,為破此四倒之观法也。见俱...

《佛学大辞典》 / 221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华藏世界

释迦如来真身毘卢舍那佛净土之名。最下為风轮,风轮之上有香水海,香水海中生大莲华,此莲华中包藏微尘数之世界,故称莲华藏世界,略名华藏世界。凡报身佛之净土,具十八圆满,其中之依持圆满,即莲华藏世界也。唐华严经八曰:「尔时普贤菩萨告大眾言: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

《佛学大辞典》 / 606字 / 8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七贤七圣

是小乘俱舍宗所立贤圣之数也。七贤如前,七圣者,俱舍论,四教仪之目也。华严孔目章谓之七士夫,七大夫,七圣人。圣者正也,以正智照见真理,故名。见道以上者是也。差别其圣者之位次,有八圣,四向四果是也。今由利钝之根性差别其圣者,则為七圣:随信行,二随法行,叁信解,四...

《佛学大辞典》 / 359字 / 8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八大自在我

我即自在之义。谓如来有大神力,有大智慧,故能随机示现,自在巧妙。经中谓如来常乐我净之我,具此八义,故称我德。(常者,不迁不变也。乐者,无生死苦也。我者,即八自在也。净者,惑业净尽也。) 、能示身以为多身,身多身者,于身中现无量身也。经云:如来身数,犹...

《三藏法数》 / 707字 / 8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

下乘

谓小乘也。譬之马之駑者,故云。世亲摄论曰:「如是叁藏,下乘上乘,有差别故,则成二藏。」 又谓下所乘之物也。西域记九曰:「频毗娑罗王,為闻法故,兴发人徒,从山麓至峰岑,跨谷凌巖,编石為阶,广十餘步,长五六里。中路有二小窣堵波,曰下乘,即王至此,徒行以进;曰...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8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