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 条搜索结果

善财五十叁参

经云:善财童子,初入胎时,于其宅内,自然而出七宝楼阁;其楼阁下,有七伏藏。地自开裂,生七宝牙。童子处胎十月,然后诞生。形体支分端正具足,一切众宝自然出现,一切库藏悉皆充满。以此事故,父母亲属及善相师,共呼此儿,名曰善财。后因文殊师利菩萨,至福城东,住庄严幢娑...

《三藏法数》 / 5609字 / 8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佛六十四种梵音

佛告寂慧菩萨言:如来非于唇齿舌喉及其面门,出诸音声。当知如来音声,从虚空出,具有六十四种殊妙之相。 一、流泽声,谓如来音声,流演润泽也。 二、柔软声,谓如来音声,温柔和软也。 叁、悦意声,谓如来音声,欢悦一切众生意也。 四、可声,谓如来音声,巧妙而可爱也...

《三藏法数》 / 1919字 / 8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观音

旧云光世音,观世音,略称观音,新云观世自在,观自在。梵音Avalokiteśvara,观世音者,观世人称彼菩萨名之音而垂救,故云观世音,观世自在者,观世界而自在拔苦与。观音有六观音,七观音乃至叁十叁观音,但常称之观音,指六观音中之圣观音。如法华普门品之观音,观无量寿经之观...

《佛学大辞典》 / 617字 / 8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安

谓身无危险故安,心无忧恼故,身安心,乃能进行,故名安行。 一、身安行,谓身应当远离十种之事:一、远离豪势,二、远离邪人邪法,叁、远离凶险嬉戏,四、远离旃陀罗,五、远离二乘众,妨修大乘之行故,六、远离欲想,七、远离不男之人,八、远离危害之处,九、远离讥...

《三藏法数》 / 381字 / 7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七情

喜,怒,哀,,爱,恶,欲,之称。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根互用

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无目...

《三藏法数》 / 737字 / 7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每月十斋日

初一日,此日,四天王太子下降,按行人间,比校善恶。若念定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四天王者,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也。) 初八日,此日,摩醯首罗天王下降,按临人间,观察善恶。若念药师琉璃光佛名号,则灭一切罪,增一切福。...

《三藏法数》 / 515字 / 6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神通

璎珞经云: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碍,故名神通。 一、天眼通,谓能见六道众生,死此生彼,苦之相,及见一切世间种种形色,无有障碍,是名天眼通。(六道者,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二、天耳通,谓能闻六道众生,苦、、忧、喜...

《三藏法数》 / 358字 / 66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色蕴有五种相

一、自相,自相者,即色身诸法自相,谓坚是地相,湿是水相,暖是火相,动是风相,各别不同故也。 二、共相,共相者,即色身诸法和合之相也。谓此色身皆从地、水、火、风,和合为相也。 叁、所依能依相,所依能依相者,谓色身。四大种子是所依相,四大造色是能依相也。(四大者...

《三藏法数》 / 218字 / 6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地狱

梵语曰那落迦Naraka,泥犁Niraya等。译為不,可厌,苦具,苦器,无有等。其依处在地下,因谓之地狱,是译义也。大乘义章八末曰:「言地狱者,如杂心释,不可故,名為地狱。地持中释,增上可厌,故為泥黎。泥犁胡语,此云地狱。不可厌,其义一也。此两释皆对厌心,以彰其过,...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六和敬

和敬者,和同爱敬也。此六者,通名和敬。盖外同他善,谓之和;内自谦卑,谓之敬。今称僧为六和,盖出于此。 一、同戒和敬,谓比丘通达实相正理,知罪不可得,为欲安立众生于实相正理,以方便善巧,同持戒品,无有乖诤;亦知众生同此戒善,未来必得菩提大果,是以敬之如佛,故名...

《三藏法数》 / 522字 / 6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旃檀

具名旃檀娜Candana,香木名。译曰与。出自南印度摩罗耶山,其山形似牛头,故名牛头旃檀。慧苑音义上曰:「旃檀,此云与,谓白檀能治热病,赤檀能去风肿,皆是除疾身安之,故名与。」玄应音义二十叁曰:「旃弹那,或作旃檀那,此外国香木也,有赤白紫等诸种。」案汉明帝时...

《佛学大辞典》 / 184字 / 6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难

八难者,八处障难也。此之八处,虽感报苦有异,而皆不得见佛,不闻正法,故总称为难也。 一、在地狱难,谓南赡部洲之下,过五百由旬,有八寒、八热等狱,皆名地狱。众生因恶业所感,堕于彼处,长夜冥冥,受苦无间,障于见佛闻法,故名地狱难。(梵语赡部洲,即阎浮提,华言胜...

《三藏法数》 / 666字 / 6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叁千世界

一、小千世界,谓一日一月绕一须弥山照四天下,山腰是四天王天所居,山顶是叁十叁天所居,此天之上,有夜摩天、兜率天、变化天、他化自在天、梵世天,此名一世界。如此一千世界,一千日月,一千须弥山,一千四天下,一千四天王天,一千叁十叁天,一千夜摩天,一千兜率天,一千...

《三藏法数》 / 465字 / 6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宿作外道

外道十一宗之一。此外道计一切眾生受苦之报皆由宿世本业之所作,故若於现世持戒精进,受身心之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坏,则眾苦灭,故得涅槃。是说宿因现报,虽与佛法之正说不异,然以一切归於宿作不许感现在之功力果(是曰士用因士用果),故以之為邪执也。毘婆沙论百九十八曰...

《佛学大辞典》 / 452字 / 6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觉

一、自觉,谓觉知过去、未来、现在叁世一切诸法常无常等,悟性真空,了惑虚妄,功成妙智,能自开觉,故名自觉。 二、觉他,谓自既觉已,运无缘慈,广说诸法,开悟众生,皆令离生死苦,得涅槃,故名觉他。

《三藏法数》 / 88字 / 6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十八天

一、欲界六天,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二、忉利天,梵语忉利,华言叁十叁。往世叁十叁人,同修胜业,同生此天。叁、须夜摩天,梵语须夜摩,华言善时分。谓此天时时唱快,故又云受五欲境,知时分故。四、兜率陀天,梵语兜率陀...

《三藏法数》 / 756字 / 6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双贴释观音普门

天台智者大师,通释妙法莲华经一部之外,复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世多持诵,故别立玄疏,详释此品。品题之中,乃约人法等十双,一一贴释,以观音普门具有此十双之义,该括自行化他,始因终果之法。故历陈之,助显其义,可谓无余蕴矣。(玄即玄义,通释品题。玄谓幽微难见,义则别...

《三藏法数》 / 1460字 / 6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八定

定即摄散归静之义。色界、无色界各有四定,故云八定也。 一、初禅天定,谓人于欲界中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动,如云如影;又觉遍身毛孔气息,悉皆出入,入无积聚,出无分散,是名初禅天定。 二、二禅天定,谓既得初禅天定已,心厌初禅觉观动散,因摄心在定,澹然...

《三藏法数》 / 758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法退菩提

一、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

《三藏法数》 / 337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普门

普,遍也。门,即能通之义。谓菩萨以圆融中道,妙观通入,常住实际理地。故立此十门也。 一、慈悲普,慈能与,悲能拔苦。盖菩萨即于一念之中,遍观十界善恶苦,而起慈悲与拔之想。普令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故名慈悲普。(十界者,佛界、菩萨界、缘觉界、声闻界、天界、...

《三藏法数》 / 1131字 / 5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身

一、自性身,自性身者,即法身也。谓诸如来真净法界,湛然常寂,具足无边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也。 二、自受用身,自受用身者,即自报身也。谓诸如来,内智湛然,照真法界,尽未来际,常自受用广大法也。 叁、他受用身,他受用身者,为他机所感,而现此身,即他报身也...

《三藏法数》 / 221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种行愿

普贤菩萨于华严会上逝多林中,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如来功德,十方诸佛,经刹尘劫,说不能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也。(普贤者,德周法界曰普,调柔善顺曰贤。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逝多,华言胜林。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

《三藏法数》 / 814字 / 5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如来五种说法

一、言说,言说者,以言音而说法也。谓如来或说过去、未来、现在之法,或说世间、出世间法,悉为化导众生。乃至恒河沙劫,说无穷尽。虽如是说,而不坏法性,亦不着法性也。 二、随宜,随宜者,随顺众生之所宜也。谓如来所说种种诸法,或偏或圆,或顿或渐,皆是随顺众生之机,称...

《三藏法数》 / 368字 / 5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二种身土

身即能依之色身,土即所依之国土。既有能依之身,必有所依之土;故名二种身土。 一、自受用身土,自受用身土者,谓自己修因之所感,称性受用种种法,自在无碍,故身名自受用身,亦名圆满报身。土名自受用土,亦名实报庄严土。盖诸佛如来,历无数劫修习无量善根所感,周遍法界...

《三藏法数》 / 204字 / 5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十八支

支即支分也。如树,根茎是一,枝条有异。禅中支义亦尔。谓色界初禅有五支,二禅四支,叁禅五支,四禅四支,共为十八支也。初禅天定五支: 一、觉支,初心在缘名觉,谓行者在欲界,依未到地,发初禅色界诸净色法,触欲界身根,心大惊悟,即生身识,觉此色触也。(未到地者,谓在...

《三藏法数》 / 899字 / 5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意得满足而悦也。药师经曰:「精进能调意。」玄奘译之摄大乘论中,明六种之意。又唯识论九、明七最胜中,有意最胜。叁藏法数二十七曰:「菩萨修习一切法门皆须作意欣也。」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阿难四问

佛将入灭,语阿难大众言。我灭度后,汝当精勤教诫我诸眷属,早求出离,此生空过,后悔无追。时阿难闻佛语已。悲哽呜咽,举体迷闷,时阿泥楼豆。安慰阿难曰,如来灭度时至,今日则有,明旦则无。汝依我语,咨启四问,阿难问已。佛言,汝致四问,为最后问,大能利益一切世间。汝等...

《三藏法数》 / 545字 / 5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四种意趣

一、平等意趣,意即心意,趣即趣向。谓菩萨于往昔因中,修平等行,而成正觉;今于现世,化诸众生,与昔无异,是名平等意趣。(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别时意趣,谓众生现世修习净业,求生极世界者,命终皆即往生,得不退转,盖现种是因,则在他时成熟,...

《三藏法数》 / 240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

五种

一、出家,出家者,谓世间之人,多诸业惑烦恼。出家达道,永断是苦也。 二、远离,远离者,即初禅天之也。谓初禅能远离欲界爱染烦恼,得觉观禅定,而生喜也。(觉观者,初心在缘曰觉,细心分别禅味曰观也。) 叁、寂静,寂静者,即二禅天之也。谓二禅离初禅...

《三藏法数》 / 242字 / 5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