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0 条搜索结果

五十三、师患脚付弟子喻

譬如一师有弟子,其师患脚,遣弟子人当一脚随时按摩。其弟子常相憎嫉,一弟子行,其一弟子捉其所当按摩之脚以石打折;彼既来已,忿其如是,复捉其人所按之脚寻复打折。佛法学徒亦复如是,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复非方等,故使大圣法典途兼亡。

《百喻经》 /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 110字 / 22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八寒地狱

一、頞浮陀地狱,梵语頞浮陀,或云頞部陀,华言疱。谓受罪众生,因寒苦所逼,皮肉疱起也。 、泥赖浮陀地狱,梵语泥赖浮陀,或云泥刺部陀,华言疱裂。谓受罪众生,因寒苦所逼,疱即拆裂也。 叁、阿吒吒地狱,梵语阿吒吒,或云嚯嚯(皆翻)。谓受罪众生,由寒苦增极,唇不能...

《三藏法数》 / 363字 / 22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九识

识有九种之意:(一)一眼识,耳识,叁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阿阤那识,八阿赖耶识,九阿摩罗识。盖经中虽列九识之明文,而语则非。金刚叁昧经入实际品曰:「如彼心地,八识海澄,九识流净,风不能动,波浪不起。」又入楞伽经第九曰:「八九种种识,如水中诸波。...

《佛学大辞典》 / 1351字 / 22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八忍

一、苦法忍,苦,即欲界生死之苦。法,即真如之理。忍,即忍可,亦印证之义也。谓于四善根位中,因观欲界生死之苦,至世第一后心,真如理显,生漏法忍,是名苦法忍。(四善根者,即四加行,暖位、顶位、忍位、世第一位也。漏者,谓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苦类忍,苦,即...

《三藏法数》 / 610字 / 22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观身五种不净

一、种子不净,种子不净有:一者内种,谓观此身从昔烦恼业生。者外种,谓揽父母遗体而成此身。以是观之,此身内外因种实为不净。大智度论云:是身种不净,非余妙宝物,不从白净生,但从秽中出。是也。 、住处不净,住处不净者,谓观此身十月在于母胎,生藏之下,熟藏之上...

《三藏法数》 / 413字 / 2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因缘

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诸经说十因缘。其言如此)明缘行。于缘不了名为明。以明故发生于行。明与行种是过去因也。行者生死业也。行缘识。以有过去行业。发起现在生识。神初受生之时。...

《法门名义集》 / 542字 / 21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十忍

忍即忍可,亦安忍也。谓通教菩萨观五阴、叁界、因果、谛等法,成就十忍也。(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谛者,真谛、俗谛也。) 一、戒忍,谓由观色阴而不犯禁制,即得戒忍;以作作戒体,皆是色摄故也。(作作戒者,谓初...

《三藏法数》 / 506字 / 21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四门游观

经云:尔时虚空,有一天子,名曰作瓶。见悉达太子在于宫内,恐其着五欲乐,乃言:当为彼,作于厌离之想。即以威神感动,令其宫内所作音乐,皆为不顺五欲之事,唯传涅槃微妙之声,欲令厌离世间,心生觉悟。太子闻是声已,遂发出游之心,即向迦毗罗城四门游观也。(五欲者,色欲...

《三藏法数》 / 756字 / 20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一理入,眾生深信本具之理性,於理所疑,谓之理入。行入,依理起行,依行入理,谓之行入也。金刚叁昧经上曰:达摩所说有理行入。夫入道多途,要不出种:一理入,行入。理入者,谓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俱為客尘妄想所覆,不能显了。若捨妄归真,则圣凡等一,与理...

《佛学大辞典》 / 383字 / 20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灭尽定与想定四义不同

灭尽定者,谓受想心灭,出入息尽,身证此定,能断见、思烦恼,而证圣果。想定者,谓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如冰鱼蛰虫,不能断惑,证入圣果。故此定,有四种胜劣之义也。(见、思即见、思惑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 一、...

《三藏法数》 / 402字 / 20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五十八、子分财喻

昔摩罗国有一刹利,得病极重,必知定死,诫敕子:“死之后善分财物。”子随教,于其死后分作分,兄言弟分不平。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分。云何破之?所谓衣裳中割作分,槃瓶亦复中破作分,所有瓫瓨亦破作分,钱亦破作分,如是一切所...

《百喻经》 /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毗地译 / 318字 / 19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

十四

谓观世音菩萨,以金刚叁昧,作妙力,与诸十方叁世六道一切众生,同一悲仰,令诸众生,获得十四种畏功德也。(梵语叁昧,华言正定。作妙力者,谓不作意之力用也。十方者,四方四维上下也。叁世者,过去、现在、未来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

《三藏法数》 / 1270字 / 19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菩萨四心

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菩萨发此四种心,度诸众生,故天亲颂曰:广大第一常,其心不颠倒。是也。 一、广大心,谓菩萨发心度生,欲令叁界四生之类,普皆济度,一众生而不度者,所度众生边,是名广大心。(叁界者,欲界、色界、色界也。四生者,卵生、...

《三藏法数》 / 312字 / 19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伊罗鉢龙王

Erā attra,伊罗鉢龙王,毁佛之禁戒,损伤树叶。以此因缘,命终而受龙身。佛本行集经叁十一曰:「尔时海内伊罗鉢(此言香叶),王既受龙身,心生厌离,欲求解脱。而作是念:往昔迦叶如来,亲授记。汝大龙王,从今已去,过若千万亿年,当有一佛出现於世,号释迦牟尼佛陀。今既过...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9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伊师迦

Īṣīka用以作矢之坚芦也。又為王舍城之高山名。以譬慢之高者。瑜伽略纂叁曰:「伊师迦者,西方释:一近王舍城,有高大山,坚硬常住,等亦尔。或復有草,名伊师迦,体性坚实,故喻等。」玄应音义十叁曰:「伊师迦山名也,言此山高耸,喻慢也。」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91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叁拜

示叁业之敬意而為叁拜也。西天此法。释氏要览中曰:「俗中两拜者,盖法阴阳也,今释氏以叁拜者盖表叁业归敬也。」寄归传叁曰:「凡礼拜者,意在敬上自卑之仪也。欲致敬时及有请白,先整法衣搭左肩上。(中略)足跟双竪,脊顶平直,十指布地,方始叩头。然其膝下迴衣物,復还合...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19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乾闥婆

Gandharva,又作健达婆、犍达缚、健闥婆、乾沓和、乾沓婆、彦达缚、犍陀罗等。译曰香神、嗅香、香阴、寻香行。乐人之称。又八部眾之一。乐神名。不食酒肉,唯求香以资阴身,又自其阴身出香,故有香神乃至寻香行之称。与[紧那罗]同,奉侍帝释而司奏伎乐。紧那罗者法乐,乾闥婆者修...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1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人非人

紧那罗之别名。似人而非人也。法华文句曰:「紧那罗,亦云真陀罗,此云疑神,似人而有一角,故号人非人。」 又天龙等八部眾之总称,以彼等本非人而诣佛所皆现人体也。舍利弗问经曰:「八部皆曰人非人。」法华经义疏曰:「人非人者,八部鬼神本悉非人,而变作人形来听说法,故...

《佛学大辞典》 / 125字 / 18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一月喻叁身

一月喻叁身者,以月体喻法身,月光喻报身,月影喻应身也。盖由法身即是常住之理,理体惟一,不迁不变,而能出生诸法,统摄万事,犹如月体,一轮在天,影含众水。报身即是寂照之智,智自体,依理而发,明了一切有差谬,犹如月光,照临万像,有隐形。应身即是变化之用,用...

《三藏法数》 / 183字 / 18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菩萨八种因果

一、寿因寿果,寿,即寿命。谓不杀物命,伤害心,是名寿因。由不杀故,长寿住世,是名寿果。 、色因色果,色,即色身。谓施灯明供佛,及以净物施人,是名色因。由施灯明及净物故,则得颜容光泽,身形端正,是名色果。 叁、种姓因种姓果,种,即种类。姓,即族姓。谓舍离憍...

《三藏法数》 / 446字 / 18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因果

拨者,绝也,除也,除遣為其事,谓之拨。拨因果者,否定因果之道理也,是五见中之邪见也。地藏十轮经七曰:「拨因果,断灭善根。」楞严经九曰:「拨因果,一向入空。」广百论释五曰:「若善恶者,苦乐亦,是则拨一切因果。」俱舍论十七曰:「缘何邪见,能断善根?...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18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叁法印

一切作法常。一切法。涅槃寂灭。常有为作法体藉缘兴。迁变非恒。故名常。一切诸法体性实自在之功。故名。别依大乘(人)涅槃寂灭者。叁毒六垢永离余。山体恬怕。名为寂灭。若依大乘亦通理灭。此叁法咸言印者。揩定不移故为印。

《法门名义集》 / 109字 / 18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谓真理之绝眾相也。又涅槃离男女等十相也。量义经曰:「量义者,从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相也。」涅槃经叁十曰:「涅槃名為相,以何因缘名為相?善男子!十相故。何等為十?所谓色相、声相、香相、味相、触相、生住坏相、男相、女相,是名十相,如是相。故名相。」...

《佛学大辞典》 / 274字 / 17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六念

第一念佛。佛是众生上慈父。第念法。法是众生烦恼良药。第叁念僧。僧是众生叁乘福田。第四念戒。戒是众生防非止恶。第五念舍。舍是众生除悭杂着。第六念天。天是众生清净果报。此天非叁界之天。谓第一义也。净故名为天。

《法门名义集》 / 89字 / 17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天鼓雷音佛

Divyadundubhimeghanirghoṣa胎藏界五佛之一。住於中臺八叶院北方之叶上。结金刚部之定印,主大涅槃之德。金刚界谓之不空成就,即与[释迦]同体。是四法身中之等流身也。大日经真言品称為不动佛,同入秘密曼荼罗位品称為鼓音如来。善畏叁藏以為不动(梵语阿閦)之名,或為义立,或...

《佛学大辞典》 / 433字 / 17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伊罗钵龙王

Erā attra,伊罗鉢龙王,毁佛之禁戒,损伤树叶。以此因缘,命终而受龙身。佛本行集经叁十一曰:「尔时海内伊罗鉢(此言香叶),王既受龙身,心生厌离,欲求解脱。而作是念:往昔迦叶如来,亲授记。汝大龙王,从今已去,过若千万亿年,当有一佛出现於世,号释迦牟尼佛陀。今既过...

《佛学大辞典》 / 405字 / 17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6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种火法

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种真道之护磨法十神。 一、智火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叁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

《佛学大辞典》 / 1976字 / 16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十八天

欲界有六天。色界有十八天。色界有四天。欲界六天。第一四天王天(修中之下品十善则生其中)第忉利天(修中之中品善则生其中)。第叁夜摩天(修中之上品十善则生品十其中)。第四兜率陀天(修上之下品十善发愿行慈则生其中)。第五化乐天(修上之中品十善则生其中)第六他化自在天(威力...

《法门名义集》 / 365字 / 16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

种涅槃

一者性净涅槃。者方便涅槃。性净天真之理。体通叁世。其德圆备。本增减。虽隐显从缘。而体染累。故就实彰名。称曰性净涅槃也。方便净。含灵禀识。虽有真性。烦恼惑覆心莫能自反。要须籍善知识开示。有方顺教传修理鉴理事。解观渐增。烦惑捐尽。尔乃体用行成报用方便。是以果...

《法门名义集》 / 167字 / 16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9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