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条搜索结果

十五尊

真言行者以十五尊而成一身:第一以根本命金刚為行者之名。根本命金刚者,五部中金刚萨埵之名,是為根本。故下文谓极秘密中秘,此名五部源。命者名也,言意為命世之金刚萨埵,於五萨埵中随取其一也。明為缚曰吽。第二以释轮為座,天帝释也,一名因陀罗,此云帝,又曰主。居妙高山顶...

《佛学大辞典》 / 866字 / 11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色线

又作色綖,五色缕,五色绳。合青黄赤白黑五色之系為一条之线缕也。苏悉地羯罗经下曰:「五色线谓青黄赤白黑,使童子合线。」大日经疏五曰:「凡作綖,当择上好细具缕,香水洗之,极令清净,令洁净童女右合之。合五色缕,当用五如来真言,各持一色,然后以成办诸事真言总加持之。造...

《佛学大辞典》 / 521字 / 9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唯识

梵语摩怛刺多Mātratā,此译曰唯。梵语毘若底Vijña ti,此译為识。梵语倒置之為识唯,通常為Vijñānamatravāda。唯者简别之义。简别识外无法,谓之唯。识者了别之义。了别之心略為叁种,广有八种,谓之识。然则唯识者為叁识或八识之复名数,非唯一识之义也。华严经就集起之义而云唯...

《佛学大辞典》 / 741字 / 5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力

五种之魔力也,即五尘是。止观辅行八曰:「增一云:魔有五力,所谓五尘,佛圣弟子一力能拒,谓不放逸。」 又(名数)叁十七道品之一。信、精进、勤念、定、慧之五根增长,有治五障之势力者:一、信力,信根增长,破诸邪信者。二、精进力,精进根增长,能破身之懈怠者。叁、念力,...

《佛学大辞典》 / 408字 / 4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相成身

五相具备,成就本尊身之观行也。又作五相成身观,五转成身,五法成身。一通达菩提心,二修菩提心,叁成金刚心,四证金刚身,五佛身圆满。成此五相之观而显得金刚界之佛身也。金刚顶大教王经一说一切义成就菩萨(悉多太子),蒙诸佛警觉开示而修证五相之轨则。十八会指归曰:「毘虑...

《佛学大辞典》 / 805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法退菩提

一、乐在外道出家,谓人之出家,当从正法修习善业成菩提果,若从外道,则增诸邪见,作不善业,而菩提之心未有不退失者矣。(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不修大慈之心,谓修菩萨行者,当以平等大慈之心,爱念一切众生与其清净法乐,然后得成菩提之果。若非此行,而菩提之心未有不...

《三藏法数》 / 337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十八道

此為真言修法最初之法,通於胎金两部者也。十八道念诵次第密记曰:「先洗手,着净衣,悬袈裟,作净叁业叁部神守护身法,观字,变成五股金刚杵,从杵各照身口意业中,由此加持力而叁业罪障速疾消灭,显得叁部诸尊,此即灭身叁口四意叁之十恶而显得叁部诸尊之实义也。已下正為十八道...

《佛学大辞典》 / 3258字 / 3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谓色声等之有為法也。其解释诸师各异。天台谓阴有二义:一阴者荫覆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荫覆真理也。二积聚之义,谓色声等之有為法积聚生死之苦果也。止观五上曰:「阴者阴盖善法,此就因得名。又阴是积聚,生死重沓,此就果得名。」净影取积聚之一义。大乘义章八本曰:「积聚名...

《佛学大辞典》 / 386字 / 3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分法身

以五种功德法成佛身,故曰五分法身。小乘以之為叁身中之法身:一、戒,谓如来口意叁业离一切过非之戒法身也。二、定,如来之真心寂静,离一切妄念,谓之定法身。叁、慧,如来之真智圆明,观达法性,谓之慧法身。即根本智也。四、解脱,如来之心身,解脱一切繫缚,谓之解脱法身。即...

《佛学大辞典》 / 390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懺悔五法

比丘懺悔罪时行五种之方式。着袈裟,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礼大比丘足。说所犯之罪名。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停心

停者,止也。谓修此五法,以止其五种过失之心也。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谓多贪欲之人,于男女身分,互相染着,须假作九想不净之观治之,令其贪着之心不起。故云多贪众生不净观。(九想者,胖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漫想、脓烂想、虫啖想、散想、骨想、烧想也。) 二、多嗔众...

《三藏法数》 / 75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提婆五法

提婆达多妄说五法,破释迦之和合僧。正理论四十叁曰:「言邪道者,提婆达多妄说五事為出离道:一者不应受用乳等,二者断肉,叁者断盐,四者应被不截衣服,五者应居聚落边寺。」婆沙论一百十六曰:「云何五法?一者尽寿着粪扫衣,二者尽寿常乞食,叁者尽寿唯一坐食,四者尽寿常居迴...

《佛学大辞典》 / 156字 / 29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法不得授人戒

谓比丘当深信因果,常生惭愧,戒行精进,法义无忘,方堪授人戒法。若不能如是者,则不可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无信,信为万善之本,众德之基,比丘若不具足正信,则于戒法自必不能持守,何况为师而授人戒也。 二、无惭,惭谓惭耻。比丘之心,若无惭耻,自必肆情纵...

《三藏法数》 / 241字 / 2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蕴实相

五蕴即色、受、想、行、识也。蕴者,积聚之义。谓由积聚色等五法,以成色身也。实相者,真如无妄之理也。即此五蕴,而是实相之理,故名五蕴实相也。 一、色蕴实相,色即质碍之义。谓色是质碍幻色,实是般若真空,即幻色而明真空,是名色蕴实相。(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

《三藏法数》 / 288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

五蕴喻

五蕴,色、受、想、行、识也。蕴以积聚为义。谓一切众生,皆由此五法积聚而成身也。故佛为瓶沙王说世间诸法,皆非坚实,而以此五种为喻焉。(梵语瓶沙,亦名频婆娑罗,华言模实,谓身模充实也。) 一、色如聚沫喻,色即众生色身,沫即水沫。谓沫因风吹水成聚,虚有相状,体本不...

《三藏法数》 / 365字 / 28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0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