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是习种性前外凡之位。叁乘诸人舍本别习。回心向大起十心。一信心。信佛庆住大乘。归宗不二决定无疑。二念心。于六念处忆念不忘。叁精进心。如念而行勤修正观。四慧心。还观人法二种无我。五无定心。解空处寂止心理静。六不退心。正观两融心不退后。七回向心。善会平等回向于舍。...
《法门名义集》 / 151字 / 9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复次,舍利弗!菩萨行般若波罗蜜,当念具足度五神通,逮诸菩萨无量神足,能动天地、变身无数更合为一,彻视无碍石壁皆过。譬如鸟飞无所触碍,能履水蹈虚、身出水火、手扪摸日月、身至梵天。有是神通不自贡高,不见贡高,用本空故。谁有能起是神足者?唯有得萨云若者乃能起是耳。舍...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838字 / 9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闻如是: 一时佛游王舍城,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与诸菩萨俱。佛告诸会者:“乃往久远无数劫时,有五仙人,处于山薮。四人为主,一人给侍,供养奉事,未曾失意,采果汲水,进以时节。一日远行,采果水浆,懈废眠寐,不以时还。日以过中四人失食,怀恨饥恚,谓其侍者:‘卿给使...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871字 / 9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九者,自初禅至灭受想定,凡九种也。次第者,谓人若入禅时,智慧深利,能从一禅又入一禅,如是次第而入,心心相续,不生异念,无间无杂;定者,摄心不乱也。 初禅次第定,谓人修禅定,离欲界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定观均齐,其心次第而入,无有杂念间隔也。(有觉有观...
《三藏法数》 / 1025字 / 9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一者出无佛世。独悟非常思惟得道。名为缘觉辟支。二者值佛为说十二因缘之法。观因缘之理而得悟道。名为声闻辟支。于叁乘中。此为中乘。亦得有余无余二种涅槃。辟支佛者此云缘觉。辟支者此言缘。佛者此言觉。
《法门名义集》 / 84字 / 9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舍利弗白佛言:“菩萨摩诃萨应般若波罗蜜者,从何所来而生是间?于是间去复生何所?” 佛告舍利弗言:“菩萨与般若波罗蜜相应者,于兜率天上来生是间,或于他方佛国来生是间,或从人道中来生是间。从兜率天上来者,终不失般若波罗蜜,诸陀邻尼、诸三昧门、诸众智门悉皆在前。从他...
《放光般若经》 / 西晋于阗国三藏无罗叉奉诏译 / 3355字 / 9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3日单云五轮,密教所立之率都婆也。显教之率都婆,為高显佛德或安置佛舍利而立者。密教不然,以是為大日如来之叁昧耶形,而建立於坟墓之上也。其形与[五轮成身]条。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8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还者,复也。辩者,分别也。见,即能见之性也。八还辩见者,以所见八种可还之境,而辩能见之性不可还也。此由阿难不知尘有生灭,见无动摇,而妄认缘尘、随尘分别,故如来以心、境二法,辩其真妄。言心则曰:今当示汝无所还地;言境则曰:吾今各还本所因处。此显所见之境可还,而...
《三藏法数》 / 1025字 / 8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十六特胜者,胜于四念处等诸禅观也。始从调心,终至非想。地地皆有观照,能发无漏善业,而无猒恶、自害之失,故受特胜之名也。(四念处者,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叁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也。无漏者,不漏落叁界生死也。) 一、知息入特胜,息即鼻中气息,谓数息调心之法。若...
《三藏法数》 / 952字 / 85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八胜处者,谓修八背舍后,观心纯熟,转变自在,若净若不净,随意能破也。禅波罗蜜云:初、二胜处,位在初禅;第叁、第四胜处,位在二禅;第五至第八胜处,位在四禅。叁禅不立胜处者,以叁禅天乐多心钝,故不立也。 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少,若好若丑,是名胜知胜见,谓行人先观...
《三藏法数》 / 1103字 / 8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昔有阿育王,于境内立千二百塔寺,后得病大困。有一沙门往省王,王与相见,悲不能自胜。道人曰:“王前后所作功德不可计数,当开大意,莫有恨也!”王言:“正使死至不能有恨也。所以悲者,前为千二百寺,各织作金缕幡盖千二百枚,欲自悬幡散华,于诸寺物始得办,而得重病,恐不卒本...
《杂譬喻经(上下卷)》 / 失译人名附后汉录 / 209字 / 7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8日“尔时,太子自手执刀,割于头髻,剃除须发,身着袈裟,即时无量百千诸天,生大欢喜,遍满其体,不能自胜,以喜欢心,齐出声叫,大歌大啸,弄诸衣裳,口大唱言:‘悉达太子!今已出家。悉达太子!今已出家。其定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已一切生法众生,当得解脱于彼生法,乃至应...
《佛本行集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 5084字 / 7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9日法界者,诸佛众生之本体也。然四圣六凡,感报界分不同,故有十法界焉。(四圣者,佛、菩萨、缘觉、声闻也。六凡者,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也。) 一、佛法界,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觉具叁义:一者自觉,谓悟性真常,了惑虚妄;二者觉他,谓运无缘慈,度有情众...
《三藏法数》 / 1127字 / 7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谓厌下苦粗障,欣上胜妙利,各有因果,依此六法修行,是名六行观。 一、厌苦观,谓思惟身中所起心数,缘于贪欲,不能出离,是为因苦。复思欲界报身,饥渴寒热,病痛刀杖等种种所逼,是为果苦。苦因、苦果,皆须厌恶也。(心数者,受、想、行也。) 二、厌粗观,谓思惟欲界五尘...
《三藏法数》 / 513字 / 7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雪山伽王那兰陀。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其名曰大目犍连舍利弗。摩诃迦旃延波多。阿难陀摩诃迦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复又菩萨万八千。皆得不退转陀罗尼辩才。如是等恒河沙数众中转大法轮。尔时迦夷城宫内使。来诣佛所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波斯匿王使我咨...
《七星如意轮秘密要经》 / 三藏不空译 / 1736字 / 7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大摩尼金刚宝山峰中。与大菩萨众俱。尔时世尊告金刚摩尼菩萨言。佛子若有菩萨求大菩提。为欲救度一切有情。已受菩萨律仪戒。学已曾发起大菩提心。有大悲愍。常欲奉事一切如来。欲广积集诸大菩萨福德资粮。欲证佛智。欲以无碍等持总持诸解脱门神通游戏。欲令虚空...
《佛说回向轮经》 / 1541字 / 7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3日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添品妙法莲华经》 /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共笈多译 / 2501字 / 6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30日六根互用者,谓眼等六根更互而有其用也。如涅槃经云:如来一根,则能见色、闻声、嗅香、别味、觉触、知法。一根既尔,余根亦然。此真六根互用也。若据法华经法师功德品中所明,谓人以持经力故,得胜根用,虽未入初地,亦能一根具五根用,此相似六根互用也。若此言阿那律陀,无目...
《三藏法数》 / 737字 / 6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复次,夫少欲者,虽有财物心不爱着,犹得称之名为少欲。 我昔曾闻,有优婆塞,彼优婆塞时有亲友信婆罗门法。时彼亲友善信婆罗门,弊衣苦行五热炙身、恒食恶食卧粪秽中,即唤优婆塞言:“汝可就此观婆罗门,汝颇曾见清身自苦高行之士少欲知足如此人不?”优婆塞言:“如此高行可诳...
《大庄严论经》 / 后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 749字 / 65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1日佛在舍卫国,告诸比丘言:“我今欲往忉利天上,夏坐安居,为母说法。汝诸比丘!谁乐去者,当随我去。”作是语已,即往忉利天上,在一树下,夏坐安居,为母摩耶及无量诸天说法,皆获见谛,还阎浮提。 诸比丘言:“希有世尊!能为其母,九十日中,住忉利天。” 佛言:“非但今日,...
《杂宝藏经》 / 元魏西域三藏吉迦夜共昙曜译 / 360字 / 6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7月09日谓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为正。复能通至涅槃,故名为道。(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正见,谓人修无漏道,见四谛分明,破外道有无等种种邪见,是为正见。(无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断叁界有漏生死也。四谛者,苦谛、集谛、灭谛、道谛也。) 二、正思惟,谓人见四...
《三藏法数》 / 426字 / 6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一、大圆镜智,谓如来真智,本性清净,离诸尘染,洞彻内外,无幽不烛。如大圆镜,洞照万物,无不明了,是名大圆镜智。 二、平等性智,谓如来观一切法,与诸众生皆悉平等,以大慈悲心,随其根机,示现开导,令其证入,是名平等性智。 叁、妙观察智,谓如来善能观察诸法,圆融次...
《三藏法数》 / 204字 / 5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尔时世尊。复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愍念多众生故。住陀罗尼形。而为众生演说安立。劝进随喜解其理趣。为修行者开示法要及诸护摩。善巧方便能获无上正等菩提。及获二乘人天之果。以清净身能为众生作诸佛事。示现佛身。安立寂静无住涅槃。若有...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 /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诏译 / 2234字 / 5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3年04月08日谓叁藏教菩萨,扶惑润生,历劫具修六度梵行,饶益有情。最后至于菩提树下,一念相应慧发真无漏之时,以八忍、八智、十六心、九无碍、九解脱、十八心,顿断见、思习气,而成正觉。故云叁十四心断结也。(叁藏教者,即经律论叁藏也。扶惑润生者,谓此教菩萨,虽已离见、思之惑,为...
《三藏法数》 / 832字 / 5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通教,即四教中之一也。通前藏教,通后别、圆,故云通也。(四教者,藏教、通教、别教、圆教也。) 一、干慧地,谓叁乘之人,初居外凡位时,未得真空理水所润,故名干慧地。(叁乘者,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也。外凡者,谓心居理外也。) 二、性地,谓叁乘之人,居内凡位时,...
《三藏法数》 / 868字 / 5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谓修行忏悔者,自念烦恼深厚,覆盖慧眼,令无所见,断除众善,不能出离苦果。今既发露众恶,投诚忏悔,须作四种观行,为灭罪之方便也。 一、观因缘,谓修行忏悔者,当观我之此罪,由无明所覆,无正观力,不识其过;远离善友,随逐魔行,如蛾赴火,自烧自烂,以是因缘,不能自出...
《三藏法数》 / 340字 / 5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真空者,法界之理也,依理而观,故名真空观。 一、会色归空,会即融会,色即根身世界也。谓根身世界,本是真如一心,与生灭和合而有。今观此色,都无实体,归于真心之空,故云会色归空。(根者,谓眼等诸根。身即色身也。) 二、明空即色,明即明了,谓了真空之理,不异于色;...
《三藏法数》 / 263字 / 5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一、发心菩提,梵语菩提,华言道。谓十信菩萨,于无量生死中,为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故,而发大心,名为发心菩提。(十信者,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护法心、回向心、戒心、愿心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梵语阿耨多罗叁藐叁菩提,华言无上正等...
《三藏法数》 / 594字 / 5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