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眾生具佛性,佛性无染,离一切诸过,随顺此佛性而制戒,名為佛性戒。又此戒能显现佛性,故名佛性戒,大乘戒之都名也。梵网经下曰:「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
《佛学大辞典》 / 82字 / 2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谓真性平等,犹如虚空。于诸凡圣,无所限碍,故名佛性。 一、自性住佛性,谓真如之理,自性常住,无有变改,即是一切众生本有佛性,是名自性住佛性。 二、引出佛性,谓一切众生,佛性虽具,必假修习智慧禅定之力,方能引发本有之性,是名引出佛性。 叁、至得果佛性,谓修因满...
《三藏法数》 / 145字 / 2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又云佛识。第八之阿赖耶识為一切眾生之根本识,第九之菴摩罗识為如来之清净识。菴摩罗,译言清净。以离一切之无明烦恼故也。但法相宗以菴摩罗耶识為阿赖耶识之净分,不立為第九识,法性宗则立為第九识。光明玄曰:「菴摩罗识,是第九不动,若分别之即是佛识。」宗镜录曰:「摩罗净...
《佛学大辞典》 / 133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上元道场寺僧慧观,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约施化次第而立此五种之教,是为慧观五教也。 一、有相教,谓如来于十二年前,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于此得道,是名有相教。(十二年前者,即说阿含等经之时也。) 二、无相教,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即说般若空慧法门,空诸...
《三藏法数》 / 312字 / 2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罗什弟子道生,讲涅槃经,立阐提有佛性之义,不答於眾,入平江虎丘山,竪石為听眾,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之处,曰:如我所说,契於佛心否?群石首肯。见稽古略二。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显教,二密教。显教之判,有天台真言之别。天台就释迦佛之说法作法而立显密二教。盖以对一会大眾显露说法,使彼此相知者為显露教,此时更密对餘眾说法,使一会之人不能知之者為秘密教。如鹿园之会,八万诸天得闻深法,故在我為显露教者,於彼為秘密教。在彼為秘密教者,在我则显...
《佛学大辞典》 / 2250字 / 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齐朝隐士刘虬,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始自成道,终至涅槃,亦约其渐顿浅深次第,立为五教,故名刘虬五教。(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人天教,谓如来始初成道,先为提谓长者,说人天戒善,乃是因缘果报,实有之法,是名人天教。 二、有相教,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
《三藏法数》 / 325字 / 2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岌,武丘人也。谓其以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有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前,见有得道,是名有相教。(见有得道者,谓二乘见一切法是有,不离色、心,因而得道也。) 二、无相教,谓佛设教,于十二年说阿含经已后,齐至法华,见空得道,是名无相教。(齐...
《三藏法数》 / 192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Prajā ati,梵天名。即其真言也。鉢罗若為一切生之义,鉢多為主之义,曳ye為助声。所谓一切眾生之主也。一切眾生因梵天而生,故名一切生主。而实眾生无始,是非梵天所生,如来亦如是。以世间一切善,皆自佛心生之故,又不见如来之终始,故名為世间之父。然实眾生之佛性,前际无始...
《佛学大辞典》 / 304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理佛性,不生不灭法性之妙理,名理佛性。二行佛性,大圆镜智等四智之种子,名行佛性。此中理佛性,一切有情皆具;行佛性,有具有不具,不具者永不成佛。是法相宗会涅槃经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言,而成立无性有情之法门也。唯识枢要上本曰:「总而言之,涅槃据理性及行性中少分一切...
《佛学大辞典》 / 118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应得因,谓依真如空理而修因行,应得菩提之果,故名应得因。(梵语菩提,华言道。) 二、加行因,谓依菩提心,加功用行,以此为因,即能证得法身之果,故名加行因。 叁、圆满因,谓由加行故,因行圆满,故名圆满因。
《三藏法数》 / 95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涅槃经所说,有乘戒二门,乘门之所说者即佛性常住也。以见如来入涅槃而迷执為佛性无常,今化身寄於涅槃而说佛性之常住,法身之圆常,谓「如来常住无有变易。」就性而云佛性,就相而云如来,同体也。止观八曰:「涅槃寄灭谈常。」同辅行曰:「寄应迹灭度,谈法身圆常。」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文殊所乘。五灯会元九(文喜章)曰:「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李长者华严经论四曰:「文殊乘狮子者,為明创证法身佛性根本智断惑之骏故。普贤乘香象王者,表行庠序為威德故。」 又(本生)世尊因位為金毛狮子,為猎师捨身。贤愚经十叁(坚誓师子品)记此事曰:「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72字 / 2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凡大乘菩萨之行位,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觉妙觉之五十二位,华严经等所说也。天台以之為别教菩萨之行位,而别立圆教菩萨之行位六即位:一、理即,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又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也,理性虽如是,然以未闻之而不知之,是等凡夫,唯於...
《佛学大辞典》 / 554字 / 2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有佛性,依之而发大行,感佛果,谓之行佛性,虽有佛性,但具其理,无起行之用,谓之理佛性。是法相宗所立。彼宗言:涅槃经所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者,就理佛性而言。若据行佛性言之,则有一类之无性眾生。唯识枢要一本曰:「涅槃据理性及行性中少分一切,唯说有一。」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2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法华七喻之一。佛性譬之衣中之宝珠也。法华经五百授记品曰:「譬如有人至亲友家,醉酒而卧。是时亲友,官事当行。以无价宝珠,繫其衣里,与之而去。其人醉卧,都不觉知。起已游行,到於他国。為衣食故,勤力求索,甚大艰难。若少有所得,便以為足。於后亲友,会遇见之而作是言:咄...
《佛学大辞典》 / 243字 / 2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二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佛在祇洹说有非有之法门,波斯匿王击鼓吹贝而来。佛言我当说大法鼓经,使迦叶令不堪闻大法者尽去座,说如来之常乐我净,不般涅槃及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空经皆為方便。
《佛学大辞典》 / 83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蚕為茧而自缚,譬眾生自以烦恼之绳繫体也。叁啟经曰:「循环叁界内,犹如汲井轮,亦如蚕作茧,吐丝还自缠。」涅槃经二十七曰:「如蚕作茧,内住自死。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结业,流转生死。」
《佛学大辞典》 / 85字 / 2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梵语阿,A,译曰无、非、不。以世俗释之,只是否定事物存在之辞。以胜义释之,则无有二种。惑智之无与圣智之无是也。惑智之无,仅為断见,圣智之无,则超於有无之妙无也。真言以阿字為观道之要门,禪家亦有以无字為悟道之关门者,皆取圣智之无也。无门关第一则曰:「赵州和尚。因...
《佛学大辞典》 / 194字 / 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书真言种子等之秘符,持之则常為神佛加持护念,避一切之疾病危难等,蒙长寿增智之利益云。密教说种种之符。叁种悉地轨曰:「五部真言,是一切如来无比甘露之珍浆,醍醐佛性之妙药。一字入於五臟,万病不生,况修日观月观。」秽迹金刚禁百变法门经说神变之符四十二曰:「秽迹金刚说...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2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福德,二智慧。即二种庄严。此二德庄严法身者也。菩萨自初发心,修六度万行,具足所有之福德,能显现法身,谓之福德庄严,修习正智见,净尽无明,能显现法身,谓之智慧庄严。六度中布施等六度為福德庄严,第六般若為智慧庄严。又福德属於利他。智慧属於自利。菩萨一切之万行,摄...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2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正为,华严出现品云:此经不为余众生说,唯为不思议乘菩萨说。又云:非余境界之所能知,普贤行人方能得入,是名正为。(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 二、兼为,谓此经兼为未悟入众生闻者,而能信向成种。经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消。故地狱众生,十地顿超;...
《三藏法数》 / 397字 / 2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因明叁支作法之一。谓推断未决之宗义之理由也。例如某為中国人(宗),為南京人故(因)之论式中,某為中国人者,未决之宗义也。然依為南京人之理由,推断此未决之宗义,於是生断定某為中国人之结果矣。 又造果者,即原因也。婆娑论百二十七曰:「造是因义。」大乘义章二曰:「亲...
《佛学大辞典》 / 135字 / 2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传灯录,崔相公入寺,见鸟雀於佛头上放粪。乃问师曰:鸟雀还有佛性也无?师曰:有。崔云:為什麼向佛头上放粪?师曰:是伊為什麼不向鷂子头上放。
《佛学大辞典》 / 64字 / 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俱舍论有六因,成实论因之立叁因:一、生因,法生之时能為因者,如善恶业為苦乐报之因,即六因中之异熟因也。二、习因,如习贪欲而益长贪欲,即六因中之同类因也。叁、依因如以六根六境為所依而生六识,即六因中俱用相应徧行之叁因也。而六因中之能作因,即為四缘中之增上缘,故成...
《佛学大辞典》 / 132字 / 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实无量,谓涅槃佛性之理,譬如虚空,实无限量,一切菩萨不能量度,故名实无量。 二、不知为无量,谓如须弥山、大海之水,唯诸佛菩萨能知斤两、滴数多少,诸天、世人智力浅劣,所不能知,故名不知为无量。(梵语须弥,华言妙高。)
《三藏法数》 / 101字 / 19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為顿教,餘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叁乘差别之教门。叁、佛成道后叁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叁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晋武都山隐士刘虬,初分顿渐二教,以华严经為顿教,餘為渐教,渐教之中分五时。是唐土判教之嚆矢也:一、最初说提谓经,开五戒十善之人天教。二、成道后十二年中说阿含经等,开叁乘差别之教门。叁、佛成道后叁十年中说般若经维摩经等,说叁乘同观之空理。四、佛成道四十年后八年中...
《佛学大辞典》 / 169字 / 1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真实修行,谓依佛所说,能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真实修行。(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二、不实修行,谓不知涅槃、佛性等相,而修诸行,是名不实修行。
《三藏法数》 / 73字 / 1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又曰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等。生者,迷之眾生,佛者,悟之佛陀,一如者,无差别之义也。或曰凡圣一如。谓為迷悟不二亦同。即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之意也。宝积经曰:「眾生如即如来如,如来如即眾生如,眾生如来无二无别。」不增不减经曰:「眾生界即法身,法身即眾生界,此二法者...
《佛学大辞典》 / 520字 / 1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台家所说法报应之叁如来,正了缘之叁佛性,行智理之叁法,法般解之叁德等,在圆教為不纵不横,在别教為纵横差别,约之於性修因果二门,而谓之性横修纵,因纵果横。性横修纵者,就叁德明之,则此叁齐為性德,般若解脱之二德不更為智断之修用,叁法自立,互不相融,如叁帝王之鼎立,...
《佛学大辞典》 / 649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台家所立圆教六即位之第一。一切眾生皆具中道佛性為理,此理具之位与究竟之佛果不二為即。即叁恶道之眾生,无一毫之善者,是理即也。见[六即]条。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罗什弟子道生,讲涅槃经,立阐提有佛性之义,不答於眾,入平江虎丘山,竪石為听眾,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之处,曰:如我所说,契於佛心否?群石首肯。见稽古略二。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16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藏通别圆化法之四教,有叁种:一、方等之四教,二、别教之四教,叁、涅槃之四教也。此叁种之差别如何?或言方等之四教,隔别不融,别教之四教,法四而人一,涅槃之四教,四人俱知常住。或言涅槃之四教,通入佛性,别教之四教,次第见佛性,方等之四教,二乘见佛性。见释籤讲述四上...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1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迷子手执金钱,彷徨困苦,以譬凡夫具菴摩罗识之佛性流浪於叁界也。金刚叁昧经曰:「譬如迷子,手执金钱而不知有。游行十方,经五十年贫穷困苦,专事求索而以养身,而不充足。其父见子有如是事而谓子言:汝执金钱何不取用?随意所须皆得充足。其子醒已,而得金钱心大欢喜,而谓得钱...
《佛学大辞典》 / 178字 / 1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大事之因缘也。言佛出现於世而说法者,為因一大事之因缘也。云何為一大事?总言之。则转迷开悟也。别论之。则法华為佛知见。涅槃為佛性。乃至无量寿经為往生极乐。法华经方便品曰:「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於世。」仁王经上曰:「大事因缘故即散百亿种色华。」称讚净土...
《佛学大辞典》 / 226字 / 16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缘事菩提心,是以四弘誓愿為体,一眾生无边誓愿度,念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而愿求度之,令入大般涅槃也。是饶益有情戒,亦是恩德之心,亦是缘因佛性,亦应身菩提之因也。二烦恼无边誓愿断,愿求自断无边之烦恼也,是摄律仪戒,亦是断德之心,正因佛性,法身菩提之因也。叁法门无尽誓...
《佛学大辞典》 / 251字 / 1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智慧之灯炬也。智慧能照无明之闇,使知道之险难,故譬為灯炬。涅槃经二十一曰:「汝於佛性犹未明了,我有慧炬能為照明。」寄归传二曰:「艤法舟於苦津,秉慧炬於长夜。」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教者,谓华严一乘圆顿之法也。盖毗卢遮那如来演说此经,化被群机,通有十类,故云教被十机也。(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被无信机,谓邪见众生,无有善根,不能信受。或时闻已,反生诽谤,堕诸恶道。虽堕恶道,由闻名故,熏成其种,是名被无信机。 二、被违真机,...
《三藏法数》 / 726字 / 1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智德,眾生所具之了因至於佛性果為智德,照了一切之事理者,二、断德,眾生所具之缘因至於佛性果為断德,断尽一切之妄惑者,智德是菩提,断德是涅槃也。诸佛心具此二德。见观音玄义上。 又一、悲德,诸佛菩萨利他之德也,二、智德,诸佛菩萨自利之德也。 又一、性德,本来性...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1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顿悟入道要门论上曰:「问:受罪眾生有佛性否?答:亦同佛性。问:既有佛性,正入地狱时,佛性同入否?答:不同入。问:正入之时,佛性復在何处?答:亦同入。问:既同入,正入时眾生受罪,佛性亦同受罪否?答:佛性虽随眾生同入,是眾生自受罪苦,佛性元来不受。问:既同入,因何...
《佛学大辞典》 / 196字 / 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别教缘但中之理,而修位位之行业,此有四门不同:一有门,观虚妄之色尽,别有妙色,名為佛性也。二空门,观如来藏亦空大涅槃亦空也。叁亦有亦空门,双观真空妙有也,四非有非空门,观但中法性之理,离四句绝百非言语道断也,见止观六等。
《佛学大辞典》 / 97字 / 1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晋道生,本姓魏,鉅鹿人,值竺法汰而出家,遂姓竺。入庐山。幽栖七年,钻仰群经,后与慧叡慧严同游长安,从罗什受学。后还都,止青园寺。着二諦论,佛性常有论,法身无色论,佛无净土论等。守文之徒,多生嫌嫉。又六卷之泥洹经,先至京师,生剖析经理,立阐提成佛之义,时大本未传...
《佛学大辞典》 / 215字 / 1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天台依涅槃经喻之於第五时之法华涅槃。真言依六波罗蜜经譬之於陀罗尼藏。其他诸宗各喻其自宗。涅槃经十四曰:「譬如从牛出乳,从乳出酪,从酪出生苏,从生苏出熟苏,从熟苏出醍醐。醍醐最上,若有服者,眾病皆除。所有诸药,悉入其中。善男子!佛亦如是。从佛出生十二部经,从十二...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1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涅槃经六、以象喻佛性,盲人譬无明之眾生,说眾盲摸象之肢体,為种种之解。曰:「象喻佛性,盲喻一切无明眾生。」广弘明集二十曰:「手擎四鉢,始乎鹿野之教。身卧双林,终於象喻之说。」
《佛学大辞典》 / 77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毗卢遮那佛,梵语毗卢遮那,华言遍一切处。谓烦恼体净,众德悉备,身土相称,遍一切处。能为色相所作依止,具无边际真实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实性,即此自性,亦名法身。佛,梵语具云佛陀,华言觉,谓理性之体,本来觉了也。 二、普贤菩萨,普贤者,谓其居伏道之顶,体性周遍...
《三藏法数》 / 257字 / 1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佛性有叁:一、正因佛性,是法身如来之因。二、了因佛性,是报身如来之因。叁、缘因佛性,是应身如来之因。见[叁因佛性]条。
《佛学大辞典》 / 50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今於四类之别解中,示地狱界与人界及佛界叁种之相。先言地狱界之十如是,相如是者恶人显后堕地狱之前相,凡夫虽不知,而佛菩萨之目,则能见之也。性如是者,专习恶之人其习状如生成,改变為难也。体如是者:「摧折麤恶色心以為体质。」即堕於地狱為狱卒所责之荒恶身心体是也。私记...
《佛学大辞典》 / 810字 / 1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唐法宝约於机解之浅深,谓一代诸教,有五等之说时,亦名為五时教:一小乘教,二般若教,叁深密教,四法华教,五涅槃教。又第二般若教以下,如其次第,亦名大乘教,叁乘教,一乘教,佛性教。其所着一乘佛性究竟论说之。唯此书今仅存第叁一卷,闕教判之章,不能知其详细。惟略见於五...
《佛学大辞典》 / 123字 / 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智慧之功能也。高僧传六曰:「藉慧能於前因,发胜心於旷劫。」 又(人名)禪宗东土第六祖也。姓卢氏,叁岁丧父。及长,家益贫。採薪贩卖养母。一日入市,闻人读金刚经。问其所得,謁蘄州黄梅山五祖弘忍禪师。五祖问曰:汝从何处来?答曰:岭南。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能曰:人即有...
《佛学大辞典》 / 409字 / 1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Śūraṁgama,新云首楞伽摩。译曰健相,健行,一切事竟。佛所得叁昧之名也。健相者,譬幢旗之坚固也。以比佛德坚固,诸魔不能坏。一切事竟者,佛德之究竟也。智度论四十七曰:「首楞严叁昧者,秦言健相。分别知诸叁昧行相多少浅深,如大将知诸兵力多少。復次,菩萨得此叁昧,诸烦恼...
《佛学大辞典》 / 285字 / 1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佛者觉悟也,一切眾生皆有觉悟之性,名為佛性。性者不改之义也,通因果而不改自体是云性,如麦之因,麦之果,麦之性不改。华严经叁十九曰:「佛性甚深真法性,寂灭无相同虚空。」涅槃经二十七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来常住无有变易。」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南中叁教者,谓自齐朝已后,江南诸师,立此叁教,判如来一代所说之法也。 一、渐教,谓佛说法,始自鹿苑,终至双树,从小至大,是名渐教。 二、顿教,谓佛最初为诸菩萨说华严经,如日初出,先照高山,是名顿教。 叁、不定教,谓别有经,虽非顿、渐所摄,而明佛性常住,即胜鬘...
《三藏法数》 / 130字 / 1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有餘涅槃者,对无餘涅槃而言。有餘无餘其解有叁种:一、唯就小乘说。断一切之烦恼而绝未来生死之因者,尚餘今生之果报身体,谓之有餘涅槃,其人今生之果报尽而归於寂灭,谓之无餘涅槃。即证得阿罗汉其身存生之间,為有餘涅槃,其身死时,乃无餘涅槃也。故有餘涅槃者无生死之因,唯...
《佛学大辞典》 / 701字 / 1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续高僧传六曰:「曇鸞或作峦,雁门人。初研究四諦之佛性,註解大集经,半而罹疾,欲以长生之道究佛教之蕴,学仙法。大通年中,至梁接陶隐居,得仙经十卷,欲往名山依法修治。行至洛下,途遇天竺叁藏菩提留支,问曰:佛经中长生不死法有胜此仙经者否?留支唾地曰:是何言也?此方何...
《佛学大辞典》 / 250字 / 1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天台所立之諦理。空諦,假諦,中諦也。昔北齐慧文禪师自记曰:我独步河淮,呼谁為师?若得经则以佛為师,若得论则以菩萨為师。乃入大经藏,烧香散花,反手执之,得龙树菩萨所造之中观论。开论读之,至观四諦品:「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之偈,恍然悟...
《佛学大辞典》 / 950字 / 1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密教之世界观也。密教道场观之器世界观,空轮,风轮,水轮,金轮之四、与[显教]同。其金轮上大乳海中有金龟,周徧於法海,其背上生大莲华,其上有八峰须弥山。即观下方之空轮為我心之空,观风轮為法身,观水轮為大悲,观金轮金龟為佛性,观须弥為法身,观八海為八识,观七金山為七...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1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般泥洹经谓:「一者地依水,水依风,风依空,大风起时,水扰地动。二者得道之沙门及神妙之天现感应,故动。叁佛成道时动。」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诸法实相,有种种之语。智度论叁十叁曰:「如法性实际,此叁皆是诸法实相异名。」大乘玄论叁曰:「大圣随缘善巧於诸经中说名不同,故於涅槃经中名為佛性;则於华严名為法界;於胜鬘中名為如来藏、自性清净心;楞伽名為八识;首楞严经名首楞严叁昧;法华名為一道、一乘;大品名為般...
《佛学大辞典》 / 217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此世界之最底為虚空,是曰空轮,空轮之上有风轮,风轮之上有水轮,水轮之上有金轮,金轮之上為须弥山及海陆。密教以金轮之形為方角,观如金龟也。按秘藏记末,谓密教之道场观,於水轮之上观波罗字為金龟,观此金龟,周徧法界,背生大莲华,其上有八峰之须弥山。而此金龟為佛性。何...
《佛学大辞典》 / 147字 / 1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中观论Prāṇyamūla-śāstraṭīkā,四卷,龙树造。二百论Śata-śāstra,二卷,提婆造。叁十二门论Dvādaśanikāya(又-mukha)-śāstra,一卷,龙树造。四大智度论Mahā rajñā āramitā-śāstra,一百卷,龙树造。梁僧传(罗什传)曰:「四论者,国之大宝。」唐僧传(曇鸞传)曰:「...
《佛学大辞典》 / 176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贫女不知埋伏宝藏,困穷贫苦。智者教之,使发掘,得大安乐。以喻眾生不知有佛性,自沈沦於生死,佛教之使悟道成佛。见涅槃经七,同二十七。
《佛学大辞典》 / 56字 / 1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渐见佛性,譬之穿井而见湿土。法华经法师品曰:「药王,譬如有人渴乏须水。於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乾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1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一、了义,诸大乘经中,明了说究竟真实之理者。如烦恼即菩提,悉有佛性是也。二、不了义,诸经中隐蔽实义而為方便之说者,如為我空记法有為遣法有说皆空是也。见圆觉经略疏。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大般若有十二名,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也。对法论七,有七名,真如,无我性,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也。唯识论九,有四名,胜义,真如,法界,实际也。智度论叁十二,有四名,如,法性,实际,实相也...
《佛学大辞典》 / 124字 / 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是护身寺自轨法师所立。一因缘宗,二假名宗,叁不真宗,此叁者同前。四真宗,如涅槃等经明佛性真如等者是也。五法界宗,如华严经明法界自在无碍之法门者是也。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圆教之极说,立草木国土悉皆成佛之义,是曰非情成佛。圆教之意,中道佛性,徧於法界,故不问有情无情也。但由迷情故,见二法之差别,然色心依正,只為一大觉,一佛成道,则无非此佛之依正,故言草木之非情,亦有成佛之义,若成佛得道,由於发心修行,草木之非情无此义者,是见色心...
《佛学大辞典》 / 181字 / 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扶助戒律,说佛性常住之教法,天台宗谓之涅槃经教说。世尊末代有恶比丘,破戒律,如来為诫有生所谓无常等之误解者,因说本经,故名扶律谈常教也。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4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