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条搜索结果

华严九会说

华严者,谓如来以万行因华,庄严法身果德也。九会说者,如来与菩萨四众、天龙八部,于菩提场等处,九番聚会而广说此法也。(菩萨,梵语具云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四众者,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也。八部者,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也。梵...

《三藏法数》 / 1259字 / 6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叁十六部神

灌顶叁归五戒带佩护身咒经(佛说灌顶经神咒经一),谓受叁归者,有叁十六部之神王,将无量之眷属守护其人:一、弥栗头不罗婆,译曰善光,主疾命。二、弥栗头婆呵婆,译曰善明,主头痛。叁、弥栗头婆逻婆,译曰善力,主寒热。四、弥栗头抗陀罗,译曰善月,主腹满。五、弥栗头陀利奢...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6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朅伽

梵语Khaḍga,又作竭誐。译云刀或剑。求祈愿成就时所用七物之一。大日经悉地出现品所谓:「如是计都,朅伽,伞盖,履盖,真陀摩尼,安饍那,药卢那等。」是也。慧琳音义叁十六曰:「朅伽唐云剑。」大日疏十一释朅伽曰:「刀以鑌為骨柄。」 又(动物)翻译名义集曰:「朅伽此云犀...

《佛学大辞典》 / 130字 / 6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天帝化鼠

婆罗门女,以木盂覆腹,诣佛所。於大眾中,言是佛子。天帝化白鼠,咬断其绳而落木盂,大眾大笑。见[旃]条。

《佛学大辞典》 / 46字 / 6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菩萨戒经

姚秦罗什最后译出梵网经中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為二卷,题曰梵网经卢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后别录此下卷中偈颂已后所说之戒相為一卷,以便诵持。台祖智者名之曰菩萨戒经,弟子章安,记智者之说作义疏二卷。又华严之法藏,题曰梵网经卢舍那佛菩萨十重四十八轻戒(今刊本略称梵...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6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卫世师

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露迦,译曰鵂鶹。又号羯拏僕,译曰食米斋。此人多年修道,成就五通。证六句义為宗,因而造论,名吠世史迦,此译曰胜论。以诸论无匹故也。以彼為胜论之师,故亦称胜论师。其后...

《佛学大辞典》 / 519字 / 6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业

日本叡山所学之课业。一止观业,习法华之经疏也。二大日业,习大日经之经疏也。叁金顶业,习金刚顶经之经释也。四苏悉业,习苏悉地经之经记也。五一字业,习一字顶轮王经之经释也。六瑜祇业,习瑜祇经之经记也。初传教立止观那二业,於那业中摄大日业等诸业,后来渐分业於那...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6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旬

五為汉语。梵语為般。旬為梵语之神通。即五神通也。玄应音义叁曰:「五旬,或言般,旬即五神通也。案阿闇世王女阿术达经云:悉得五旬是也,大品经等云五神通同一也。」

《佛学大辞典》 / 72字 / 6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二诠

一、诠,即止其所非,诠即能诠名字。谓如诸经所说真如妙性,每云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因无果、无相无为、非凡非圣、非性非相等,皆是遣非荡迹,绝相祛情,是名诠。(祛音驱,逐也,除也。) 二、表诠,表即显其所是。谓如诸经所说知见觉照,灵鉴光明,朗朗昭昭,堂堂寂...

《三藏法数》 / 122字 / 5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大毘卢那成佛神变加持经

大日经之具题。经文六卷,供养次第一卷,共七卷,唐善无畏译。真言叁部经之一。胎藏界密部之本经也。见[大日经]条。兹将本经各家之着述列之如下。大毘卢那成佛经疏二十卷(唐一行记),大毘卢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十四卷(唐一行述记),大毘虑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义释演密钞十...

《佛学大辞典》 / 150字 / 5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尸鬼

以咒法起死尸使杀怨人,谓之毘陀罗法。药师经曰:「咒起尸鬼令断彼命。」见[]条。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二请

一、言请,言请者,谓以言说而请问也。即华严第一会叁昧品中,普贤菩萨以言重请下之叁品是也。(叁品者,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那品也。) 二、念请,念请者,谓不兴言说,唯以念想而请问也。即第二会如来名号品中,世尊知诸菩萨心之所念,为现神通等,是名念请。

《三藏法数》 / 119字 / 5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流舍那

Vairocana,又作卢那,嚧柘那。佛名。或為毘卢舍那之略名,或毘卢舍那為法身佛之名,卢舍那為报身佛之名。见[毘卢舍那]条。

《佛学大辞典》 / 57字 / 5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二宿因力

宿因力者,谓那世尊宿世愿因,为化众生,发愿修行,而成佛果。为酬宿愿,故今出世,悲智双运,行愿齐周,乃以无障解脱之智,顿阐华严一乘圆教法门,普令法界众生,深悟如来智慧。然佛宿因虽多,略开二种焉。 一、大愿力,谓佛于因中发大誓愿,度诸众生。今已成佛,乘大愿力,...

《三藏法数》 / 244字 / 5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日光而生之薄闇色。十二显色之一。俱舍论一曰:「障光明生,於中餘色可见名影。」 又影自实体生,而无实性,故以譬因缘生之事物。维摩经方便品曰:「是身如影,从业缘生。」无量寿经下曰:「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金刚经曰:「一切有為法,如梦幻泡影。」 又以譬物之不相...

《佛学大辞典》 / 155字 / 5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十受生藏

受生,即生如来家也。藏即含藏之义,含藏所修所证之理也。谓善财童子于华严会上第叁十九参,妙德夜神,问言:云何修菩萨行?生如来家?答言:善男子,菩萨有十种受生藏,若能修习圆满,即入毗卢那如来无量受生藏海。愿一切菩萨示现受生,我皆亲近,是名受生藏也。(菩萨,梵语...

《三藏法数》 / 776字 / 5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悉达太子二相

梵语悉达,华言顿,即佛幼时之名也。二相者,谓佛初生时,净饭王令相师占之。相师云:太子相好,具有轮王及成佛之相也。 一、轮王相,轮王相者,谓转轮圣王,亦具叁十二相也。相师言:太子具足是相,若其在家,当作转轮圣王,王四天下也。(叁十二相者,足安平相、千辐轮相、...

《三藏法数》 / 343字 / 5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毘舍支

毘舍之女天女饿鬼也。住於厕。胎藏界曼荼罗外金刚部院南方之饿鬼中。毘舍支在焉。

《佛学大辞典》 / 36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Pañca- ariṣad,P añcavarṣikā- ariṣad,梵语般闍于瑟。译曰无会。贤圣道俗贵贱上下无,平等行财法二施之法会也。印度国俗屡行之,支那则梁武大通元年初行之(佛祖统纪通塞志)。智度论二曰:「佛后百年,阿输迦王作般闍于瑟大会。」

《佛学大辞典》 / 120字 / 5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说遍十处

谓毗卢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周微尘刹海,常说华严大经,令诸众生咸归性海也。(梵语毗卢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说遍阎浮提,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如来于阎浮提,七处九会,为诸大众,演说此法,而遍满十方法界阎浮提,亦同一时而说。故云说遍阎浮提。(七处...

《三藏法数》 / 1138字 / 53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53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闻经十益

谓毗卢那如来,现法界无尽身云,遍一切处,与十方佛,互为主伴,称性圆融,而说此经,令诸菩萨一切大众,及未来世法界众生,皆悉得闻,信解悟入,生如来家;乃至深入毗卢性海,若人闻是经得无量无边利益,今束为十,故云闻经十益也。(梵语毗卢那,华言遍一切处。) 一、见...

《三藏法数》 / 549字 / 5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密教叁叁昧门

真言行者於行法之初中后為此观。此叁叁昧為吽字之叁摩地,吽字备叁解脱之德也。大日经疏九曰:「此真言以最后吽字為体,具足叁密解脱门,谓上有曩字空点,是大空义,即是空解脱门。本体是訶字,离因缘故,即是解脱门。下有鄔字叁昧点,以本不生故,即是无作解脱门。如是叁门,一切...

《佛学大辞典》 / 378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敢曼

缠於腰者。寄归传一曰:「赤脚敢曼。」慧琳音义八十一曰:「敢曼,梵语也。形丑之下裳。如此方之禈裤,一幅物,亦不裁缝,横缠腰下,名曰合曼也。」梵Kambala。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5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叁身华梵

(亦名叁如来,出法华文句) 一、法身,毗卢那如来,法名可轨,诸佛轨之而得成佛,以法为身,故名法身。梵语毗卢那,华言遍一切处。以真如平等性相常然,身土无碍故也。如来者,金刚经云: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是也。 二、报身,卢舍那如来,修因感报,名之为报。...

《三藏法数》 / 334字 / 5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智如来

金刚界五智所成之五如来也。一大日如来,法界体性智所成。二阿閦如来,大圆镜智所成。叁宝生如来,平等性智所成。四无量寿如来,妙观察智所成。五不空成就如来,成所作智所成。见[五智]条。菩提心论曰:「东方阿閦佛因成大圆镜智,亦名金刚智也。南方宝生佛由成平等性智,亦名灌顶...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5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一、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察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譬如莲华,出于水中,而不为淤泥所染也。(五浊者,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也。) 二、不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

《三藏法数》 / 601字 / 5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两业

日本传教大师定一家之学生式。其中置止观那两业。年度二人,受大戒后,使专修此两业,十二年不得出山门。止观业者,年年每日以法华经,金光明经,仁王经,守护经诸大乘经之护国眾经,使之长转长讲。那业者,岁岁每日以那经,孔雀王经,不空羂索经,佛顶经诸真言等之护国真言...

《佛学大辞典》 / 153字 / 5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毘舍

见[毘舍闍]条。胎藏界曼荼罗之南方,其位在焉。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5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十大弟子

一、摩诃迦叶,上行第一,梵语摩诃迦叶,华言大龟氏。其先代学道,灵龟负仙图而应。从德命族,故名大龟氏。能行头陀上行,故称上行第一。(梵语头陀,华言抖擞。) 二、阿难陀,多闻第一,梵语阿难陀,华言庆喜。佛成道时,斛饭王遣使来白净饭王言:贵弟生男,王闻欢喜,语来使...

《三藏法数》 / 657字 / 5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七聚

聚即类聚。谓聚众律以成其类,随犯而制之,故名七聚也。 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极恶。有叁义:一者,退没,由犯此罪,道果无分,没溺恶道。二者,不共住,谓非但失道而已,不得于说戒羯磨僧中共住。叁者,堕落,舍此身已,堕在阿鼻地狱也。(梵语羯磨,华言作法。梵语阿...

《三藏法数》 / 345字 / 5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华严七处说

华严者,因行如华,庄严果德也。七处者,佛说华严经之处也。所谓人间叁处,即菩提场、普光明殿、逝多林;天上四处,即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他化天也。 第一处,菩提场,梵语菩提,华言道。谓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菩提场中,始成正觉,于此处,说如来依正果报法门,共六品经...

《三藏法数》 / 731字 / 5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大乘之七逆也。犯此七逆之一者,之不使受菩萨戒,故名罪。梵网经下曰:「二师应问言:汝有七罪否?若现身有七罪者,师不应与受戒。」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5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日光菩萨

此菩萨在胎藏界曼荼罗地藏院上第九位。梵名苏利也波罗皮那,密号曰威德金刚。主地藏光明徧明之德。為药师如来之胁士者,与月光菩萨相对。為菩萨形,肉色,左手為宝幢。右手為与愿,坐於赤莲。為药师胁士者,掌中或莲上持日轮。

《佛学大辞典》 / 94字 / 5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蔗為人之所作者。

《佛学大辞典》 / 9字 / 5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斫迦罗伐辢底曷罗闍

又作伽罗伐过底遏罗闍,迦越罗,迦越。Cakravarti-rāja,译曰转轮王。玄应音义叁曰:「迦罗伐辢底遏罗闍,此译云转轮王也。」同叁曰:「迦越罗,正言斫迦罗伐辢底遏罗闍,此译云转轮王也。」同四曰:「迦越罗,此译云转轮圣王。正言斫迦罗,此言轮。伐剌底,此云转。...

《佛学大辞典》 / 131字 / 4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叁世心不可得

金刚经曰:「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同略疏曰:「过现未叁俱不可得,盖过去已灭,未来未生,现在不住。」密教於此立情表德之二义。其情之义,如以上显教所说。其表德之义,诸法以迷悟不二万德轮圆之故,一无别相,故云不可得。所谓台家之妙空圆...

《佛学大辞典》 / 154字 / 4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筏苏枳

Vāsuki,龙王名。见[和须]条。

《佛学大辞典》 / 17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论有二种

论即辩明之义。谓造论者,或发明佛说大小二乘诸经之奥义;或发明自宗之道,辩证他宗之非,故曰论也。 一、立自宗,立自宗者,立自家之本宗也。谓如善说法者,立善说法宗;恶说法者,立恶说法宗;应理论者,立应理论宗;分别论者,立分别论宗也。 二、他宗,他宗者,止他...

《三藏法数》 / 170字 / 4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华严四分

一、信分,谓第一会菩提场中,说世主妙严品至毗卢那品,名举果劝乐生信分,盖举扬如来依正二报难思之果,劝励当机闻而乐欲生其净信,故名信分。(梵语菩提,华言道。梵语毗卢那,华言遍一切处。依正二报者,身为正报,国土是依报也。) 二、解分,谓第二会普光明殿,说十信...

《三藏法数》 / 717字 / 4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鍱腹

有憍慢之外道,谓我腹中容一切之智慧,恐其破裂以铜鍱鍱腹也。智度论二十六曰:「萨祇尼犍子,铜鍱鍱腹自誓言:无有人得我难而不流汗破坏者,大象乃至树木瓦石,闻我难声亦皆流汗。」光明文句五曰:「世智辩聪如长爪鍱腹,难石石裂难树树折。」

《佛学大辞典》 / 106字 / 4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八念

念者,内心存忆也。论云:佛诸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存心于此,恐怖即除也。 一、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

《三藏法数》 / 594字 / 4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于瑟

Pañcavārṣika,又作般闍于瑟、般婆瑟、般跋瑟迦。般越师。具曰般跋利沙,又曰般婆栗迦史。直译则為五年会。每五年一设之大斋会也。义译曰无会。以容受一切之人而不遣故也。玄应音义十七曰:「般闍于瑟,或作般于瑟,皆讹略也。应言般跋利沙,又言般婆栗史迦。...

《佛学大辞典》 / 237字 / 47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念法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4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六成就

诸经之初,有通别二序:通序,或分五段,或分六段,或分七段。六段者,以如是為信成就,信者,阿难之信也。阿难指本经一部而為如是我闻,示自己之信顺也。智度论一曰:「如是者即是信也。」二以我闻二字為闻成就。阿难自闻也,叁以一时二字為时成就,说法之时也。四以佛之一字為主...

《佛学大辞典》 / 757字 / 4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宽容物而无也。圆觉经曰:「惟愿不捨无大悲,為诸菩萨开秘密藏。」楞严经一曰:「如来开阐无度诸疑谤。」焰罗王供行法次第曰:「设无广大供养。」

《佛学大辞典》 / 68字 / 4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那讲堂

在阿瑜国Ayodhyā,之寺院。往昔弥勒菩萨自都率天下说瑜伽论等五部大论之堂。

《佛学大辞典》 / 38字 / 4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乞食五处

谓比丘乞食,此之五处,当避嫌疑,不可往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唱令家,唱令家者,谓歌唱曲令,但取欢娱,能乱禅定。比丘若行乞食,此处不可往也。 二、淫女家,淫女家者,行止不洁,声名不正,色欲因缘,障道根本。比丘若行乞食,此处不可往也。 叁、酤酒家,酤...

《三藏法数》 / 267字 / 43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那利罗

Nārikela,树名。探玄记二十曰:「那利罗者,具云捺唎罗唎,此云茎第有用树。捺唎此云茎也,罗是是多声,谓茎等枝叶花果也。唎此云能作,谓此树茎等悉有用益眾生故。此树出海中,其形甚高,似多罗树。其果甚美,於中有汁,似耶子树。」西域记二曰:「那利蓟罗果。」

《佛学大辞典》 / 113字 / 4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须菩提

Subhūti,又作须浮帝,须扶提。新作苏补底,苏部底。译言善现,善,善业。又称空生。十大弟子中,解空第一之人。佛使此人说般若之空理。注维摩经叁曰:「什云:须菩提,秦言善业。肇曰:秦言善。」西域记七曰:「苏补底,唐言善现,旧曰须扶提,或曰须菩提。译曰善,皆讹也...

《佛学大辞典》 / 182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四王生八子

四王同出师子颊王,各生二子,故通有八子也。 一、净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悉达多,华言顿。以其生时诸祥瑞顿出现故,即释迦牟尼佛也。第二子,梵语名难陀,华言善欢喜。从初慕道,为名欢喜中胜,故云善欢喜。 二、白饭王生二子,第一子,梵语名调达,华言天热。以其...

《三藏法数》 / 290字 / 42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空宗

以空理為旨之宗。小乘之成实宗,大乘之叁论宗是也。原人论於大乘中分叁教,一為大乘法相教,二為大乘破相教,叁為一乘显性教。宗镜录叁十四谓此叁宗如其次第,為有宗空宗性宗,而立十异,分别空性二宗曰:「上之叁教,摄尽一代经论所宗。就叁义中,第一第二空有相对,第叁第一性相...

《佛学大辞典》 / 236字 / 42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大萨尼犍子

尼犍為苦行外道之通名,译曰离繫,萨是其名,译言,有,或諦,大有离繫外道之子也。此人归佛悟大道,為鬱闍延城严炽王,说世出世之法,遂与王共诣佛所受记别。慧苑音义下曰:「萨,此云有也。」翻梵语九曰:「萨者实,亦云諦。」梵Mahāsatya-nirgrantha。

《佛学大辞典》 / 116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时分

西天之历法分昼夜有种种。依佛法则以昼叁夜叁之六时為常法。阿弥陀经曰:「昼夜六时,雨天曼陀罗华。」大日经疏四曰:「如梵历中说,昼夜各有叁时。」 又其世法分為八时。西域记二曰:「居俗日夜分為八时。」註曰:「昼四夜四於一一时各有四分。」 又昼夜分十二时,是依大集经所...

《佛学大辞典》 / 296字 / 42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普贤菩萨之异译。普為徧,贤為,言别意同也。智度论九曰:「一佛图中有人癩风病,来至徧菩萨缘边,一心自归。」释门正统叁曰:「妙德现於清凉,徧彰於岷峨。」

《佛学大辞典》 / 69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阿缚卢枳低湿伐逻

Avalokiteśvara,旧称阿那婆娄低输,阿梨耶婆楼弖税。译曰观世音,光世音。新称阿缚卢枳低湿伐罗,阿婆卢帝舍婆罗,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等。译曰观自在。观世音也。西城记叁曰:「阿缚卢枳低湿伐罗,唐言观自在。合字连声,梵语如上。分文散音,即阿缚卢枳多,译曰观,伊湿伐罗...

《佛学大辞典》 / 316字 / 4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起死人咒

咒新死之尸令起,以杀害所怨者之魔咒也。见[毘陀罗]条。五分律二十六曰:「诸比丘学起死人咒。佛言:不听,犯者偷兰。」

《佛学大辞典》 / 53字 / 41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魔子名。过去久远劫光明无垢光王如来出世时,有一魔子,名,即今持地菩萨是也。依金刚齐菩萨之教化,归於光王佛,发菩提心。彼金刚齐即今奋迅菩萨是也。见奋迅王经上。

《佛学大辞典》 / 70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五力

止观辅行问云:名同于根,何须更立?答:善根虽生,恶犹未破,更须修习,令根增长。根成恶破,复名为力。 一、信力,谓信正道及助道法,若信根增长,则能诸烦恼,不为偏小诸疑所动,故名信力。 二、精进力,谓行此正道及助道法时,若精进根增长,则能除身心懈怠,成办出世之...

《三藏法数》 / 275字 / 40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

阿罗波

见[阿罗婆那]条。

《佛学大辞典》 / 10字 / 4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