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7 条搜索结果

末利夫人

Mālika,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夫人也,為自末利华园将来者,故号曰末利夫人。四分律十八曰:「舍卫城波罗门耶若多有一婢,名黄头,常守末利园(高丽本作末利园明本作末罗园)。一日值如来入城乞食,黄头见佛相好,生信心,以食奉施佛,自為要誓,愿脱婢使而為王之夫人。值王出游猎,...

《佛学大辞典》 / 417字 / 1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一心约教有异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

《三藏法数》 / 185字 / 12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2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缘起偈

佛教根本义之四諦中,苦集灭叁諦之偈文也(但偈中叁諦者,惟智度论之文,其他為苦灭之二諦)。约於其中苦諦之因缘生,谓之缘起偈。又曰缘起法颂。又以此法颂安置於塔基,塔内或佛像体内,则谓之法身舍利偈,亦曰法身偈。见[法身偈]条。寄归传四曰:「凡形像及以制底,金银铜铁...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1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涅槃相

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眾生,化缘既尽,於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日一夜大般涅槃经毕,头北面西,右胁而卧,逆顺入於四禪定四空定及灭尽定,又超越入於诸禪定,终於第四禪定入灭。时二月十五日之中夜也。尔时四边双树开白花,如白鹤群...

《佛学大辞典》 / 391字 / 118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叁时

晨朝,日中,黄昏也。 又谓正像末之叁时。佛灭,正法行时為正法,正法,似法行时為像法,像法之法渐灭时為末法。此叁时之年限,经不同。详见[正像末]条。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11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八万四千法门

八万四千法门者,昔佛告喜王菩萨,修习行法,自第一光耀,乃至分舍利,凡叁百五十度无极法门;一一法门各有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之六度,共成二千一百度无极;于诸贪、淫、嗔、恚、愚、痴等分四种众生,各以此二千一百度无极,教化而开觉之,合成八千四百度无极;...

《三藏法数》 / 1442字 / 11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一切有部

具名一切有部。梵名萨婆多。小乘宗之名。二十部之一。见[一切有部]条。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11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筏喻

佛之教法如筏,渡河既了,则筏当捨,到涅槃之岸,则正法尚当捨,因之一切所之法,名為筏喻之法。示不执着於法也。五大品阿梨吒经曰:「山水甚深,无有船桥,有人欲从此到彼岸,结筏乘之而度,至岸讫,作此念,此筏益我,不可捨此,当担戴去。於意云何?為筏有何益?比丘曰:无益...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11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剥皮

昔释迦如来為爱法梵志(或作乐法菩萨)时,请剥身皮而乾之,以书佛所之一偈。求法精勤之极也。智度论十六曰:「如爱法梵志,十二岁徧阎浮提求知圣法而不能得。时世无佛,佛法亦尽,有一婆罗门言:我有圣法一偈,若实爱法当以与汝。答言:实爱法。婆罗门言:若实爱法当以汝皮為纸...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11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谛

一者世谛。亦名俗谛。二者第一义谛。亦名真谛。谓缘法不目名用万差别言显相。皆是世谛。谛者实也。于凡是实。于圣非实。故名世谛。第一义谛真妄平等垢净不二。凡是无实无相无诠。皆是第一义谛所摄。出世圣人乃证斯理。最实无比。故言。第一义谛。诸佛法是依二谛。共表一法。不相...

《法门名义集》 / 172字 / 11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百部

佛灭五百年小乘之异部杂出而為五百部。智度论六十叁曰:「是声闻人着声闻法佛法,过五百岁,各各分别有五百部。从是以来,以求诸法决定相故。自执其法,不知佛為解脱故法,而坚着语言。故闻般若诸法毕竟空,如刀伤心。」行宗记一上之曰:「五百部者,有言无相,教虽不叙,...

《佛学大辞典》 / 141字 / 1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大乘九部

谓佛所大乘诸经,无因缘、论议、譬喻之叁部,故云九部也。以大乘直大法,不假因缘;唯谈圆理,故绝论议;独显真常,不待譬喻,是以大乘诸经,唯存方广等九部也。别论虽尔,若通而言之,凡大小乘经,无不具有十二部也。 一、修多罗,梵语修多罗,华言契经。契者,上契诸佛之...

《三藏法数》 / 852字 / 11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梵网经

梵网经卢舍那佛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略称。梵网经本与[华严经]同部,悉翻之,则有百二十卷六十一品,罗什叁藏於长安译诸经论於最译出经中专明菩萨行地之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一品,此时道融道顥等叁百餘人即受菩萨戒,各诵此,且写此品八十一部流通於世(僧肇梵网经序),名之曰梵...

《佛学大辞典》 / 762字 / 11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华氏城

梵名婆吒梨那,波吒釐子Pāṭali utra,摩揭陀国之故城也。本名拘苏摩补罗城,唐名香花宫城Kusma ura,以王宫花多故也。改為波吒釐子城,佛灭无忧王(阿育王)迁都於此。西域记八曰:「昔者人寿无量岁时,号拘苏摩补罗城,唐言香花宫城。王宫花多故以名焉。逮乎人寿数千载,更...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10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黑夜神

Kālarātri,又曰黑夜天,闇夜天,黑闇天。梵名伽罗囉底嚜。阎摩王叁之一。司中夜之神。大日经疏十曰:「次黑夜神真言,此即阎罗侍也。」同十四曰:「以左手握地水指入掌,火风相并而申之,其空指如寻常作拳也。此黑夜天印也。阎罗王也。」同十六曰:「南方阎摩王当作风坛。...

《佛学大辞典》 / 219字 / 109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六斋日

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ṣadha),此六日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个之八戒...

《佛学大辞典》 / 825字 / 10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九品弥陀

阿弥陀佛之尊形,有九品之别也。此為九品往生之机类所感见,故其尊形亦有九品之异。其基於观无量寿经。经言九品往生之人,感弥陀来迎之相,有差别也。世遂於印契等,九品之别。隋唐之世,似既有其。观夫往生礼讚所谓五山毫独朗宝手印恒分者,其為述弥陀宝手印契从於各品而...

《佛学大辞典》 / 265字 / 10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善生经

善生童子,顺婆罗门之法,每朝洗浴,礼拜六方,佛见之而佛法之六方礼,父母為东方,应以五事敬顺。师长為南方,应以五事敬奉。妻妇為西方,应以五事敬待。亲族為北方,应以五事观敬。僮僕為下方,应以五事敬授。以沙门婆罗门為上方,应以五事供奉。礼敬如是诸方,则死得生天。此...

《佛学大辞典》 / 185字 / 10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 《善生经》 / 本站介绍:长阿含经

六欲天

欲即色欲。四天王以形交为欲,忉利以风为欲,夜摩以抱持为欲,兜率以执手为欲,化乐以视笑为欲,他化但以视为欲也。谓之天者,天然自然,乐胜身胜,亦名最胜,亦名光明,以其所欲不同,故名六欲天。 一、四天王天,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

《三藏法数》 / 678字 / 10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无常偈

又名四非常偈。仁王经无常苦空无我义之偈文也。有八偈,分為四节,一节各二偈,如其次第,无常苦空无我。法华文句记一曰:「四非常偈者,只是四无常偈也。」私志记四曰:「无常苦空无我各有二偈,如文次第,可知别论虽四。通论皆為无常之义,故云四无常偈也。」又六度集经第四...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0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多陀阿伽度

Tathāgata,又作怛闥阿竭,多陀阿伽陀,多陀阿伽驮,怛他蘗多,怛他蘗多夜,多陀竭,怛萨阿竭。译曰如来,又曰如去。其来去相通者,由「达於如实之人。」(Tathāgata),「如实来格之人。」(Tathā-āgata)两读法而来。智度论曰:「多陀阿伽陀,如法相解,如法相。如诸佛安隐道...

《佛学大辞典》 / 424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一切经中弥陀偈

出阿弥陀佛偈也。见[出阿弥陀佛偈]条。

《佛学大辞典》 / 21字 / 10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八不中道

又曰:八不正观、八不中观。中道,就所作之理而言。正观中观,就能证之智而言。又对於偏,谓之中。对於邪,谓之正。叁论宗以之為至极之宗旨。八不者: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之八句四对也。反之则為生灭断常,一异去来,谓之八迷。又曰:八计,不门虽无量,今姑寄...

《佛学大辞典》 / 1774字 / 10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八难

地狱难。畜生难。饿鬼难。北郁单难。佛前佛难。长寿天难。聋盲喑哑难。世智辩听难。生善处对治五难。谓叁涂及郁单越长寿天等。值善人对治佛难。发宿心愿治世智辩听。值善根治盲聋喑哑。

《法门名义集》 / 75字 / 10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俱舍宗

八宗之一。俱舍论之宗旨。印度小乘之区分有十八部,异论纷纷。如来灭四百年之初,五百阿罗汉,依健駄罗国迦腻色迦王之请,结集大毘婆沙论二百卷,由是十八部中萨婆多部之宗义确立。此论為由六足论之义而解释发智论者。故本宗之大义,集成於此。其经五百年,世亲菩萨出世,初於...

《佛学大辞典》 / 291字 / 10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大胜金刚

又名大转轮王。又名金刚手。大日所变之十二臂金刚萨埵也。是為大妙经所之摄一切佛顶轮王,即金轮佛顶也。瑜祇经一切如来大胜金刚最胜真实叁昧耶品曰:「尔时徧照薄伽梵,復现种种光明,於顶上放金刚威怒光明,照诸菩萨。金刚手等皆各默然(表果界之言语道断),復现身手具十二臂...

《佛学大辞典》 / 369字 / 10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少林寺

在嵩山之少室。魏孝文帝為天竺佛陀禪师建之。初祖达磨在此面壁九年。文苑汇志地理志曰:「龙鱼河图云:五岳中岳嵩山,叁十六峰,东谓大室,西少室,相去十七里,嵩者其总名也。谓之室者,以其下有石室焉。少室高八百六十丈。」洛阳伽蓝记曰:「少林寺在少室北麓,魏孝文帝建之...

《佛学大辞典》 / 207字 / 10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瞿夷

Go ikā,又作瞿毘耶,瞿比迦,瞿波,瞿婆(憍曇弥)(乔答弥)。译曰明女,守护大地。舍夷长者之女,悉达太子第一夫人。十二游经曰:「舍夷长者,名水光,其妇母名月女。有一城居近其边,生女之时,日将欲没,餘明照其家,室内皆明,因字之為瞿夷,晋言明女。瞿夷者是太子第一夫...

《佛学大辞典》 / 321字 / 104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五种般若

一、实相般若,实相即般若体也。谓明了一切诸法皆空,离一切虚妄之相,故名实相般若。(梵语般若,华言智慧。) 二、观照般若,观照即般若之智用也。谓因观照明了法无相,悉皆空寂,以显即体之用,故名观照般若。 叁、文字般若,文字是能诠之文,般若是所诠之法。能所合成,以...

《三藏法数》 / 411字 / 10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如是

不异名如,无非曰是。谓十法界,始自地狱,终至佛界,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天台大师依义读文,凡有叁转。一云:是相如,是性如,乃至是报如。如名不异,即空之义也。二云:如是相,如是性,乃至如是报,名字施设,各各不同,即假之义也。叁云:相如是,性如是,乃至报如是,如于...

《三藏法数》 / 558字 / 10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观音经

法华经卷第八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一品别行者,称為观音经。法华传记一曰:「唯有什公普门品,於西海而别行。所以者何?曇摩罗懺,此云法丰,中印人,婆罗门种,亦称伊波勒菩萨。弘化為志,游化葱岭,来至河西。河西王沮渠蒙,归命正法,兼有疾患,以语菩萨。即云:观世音此土...

《佛学大辞典》 / 350字 / 103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世友

菩萨名。佛灭四百年出世,婆沙四评家之一,迦腻色迦王在迦湿弥罗国,结集萨婆多部之叁藏时,五百贤圣之上座也。又着有部宗轮论,叙小乘之二十部。俱舍光记二十曰:「世是天名,与天逐友故名世友。父母愍子,恐恶鬼神之所加害,言天逐友。彼不敢损,故以為名焉。梵名筏苏密咀罗Va...

《佛学大辞典》 / 381字 / 10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六字陀罗尼

有叁种:一、六字章句陀罗尼之略称,即观音之真言也。请观世音经所,此六為六道六观音之六,非数也。见[六字章句陀罗尼]条。二、文殊菩萨之六字真言也。种种杂咒经曰:「六字陀罗尼咒,唵缚鸡淡纳莫。右咒文殊师利菩萨以六千颂释。叁藏云:诵此咒,灭一切罪,生一切善。」叁、对...

《佛学大辞典》 / 220字 / 102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啼哭佛

贤劫千佛中最佛之名。宝积经号為楼由,翻為涕泣。别经曰楼至,译為啼哭。大宝积经密迹金刚力士会曰:「最成佛名曰楼由如来。尔时愁感自投於地,由斯号楼由(楼由者,晋言涕泣)。」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五曰:「最小无边慧太子当得成佛,号乐欲如来。於贤劫中最成佛(古经不...

《佛学大辞典》 / 218字 / 10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叁照

台依华严经所立,喻显彼宗所立之五时教者。一、高山,日出先照高山,以喻佛成道,最初华严经,化顿大之菩萨。二、幽谷,日光次照幽谷,以喻於鹿苑小乘经化声闻缘觉。叁、平地,日光次照平地,以喻方等经乃至涅槃经,化一般大乘渐入之机。而照平地之日光分食时,禺中,正中...

《佛学大辞典》 / 645字 / 10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二种辟支佛

一者出无佛世。独悟非常思惟得道。名为缘觉辟支。二者值佛为十二因缘之法。观因缘之理而得悟道。名为声闻辟支。于叁乘中。此为中乘。亦得有余无余二种涅槃。辟支佛者此云缘觉。辟支者此言缘。佛者此言觉。

《法门名义集》 / 84字 / 10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十二部经

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尼陀那。阿波陀那。伊帝目多伽。阇陀伽。毗佛略。阿浮陀达摩。优波提。为十二部经名藏。修多罗者。是一切本经一切论法。从如是我闻至欢喜奉行。无问卷数多少。皆言修多罗。祇夜真偈不重。受记经如释迦如来为弥勒授记。于来世当得作佛。是授...

《法门名义集》 / 275字 / 9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布萨

原為梵语U avasatha,变於巴利U osatha,失梵语之原形,而為Posadha。具曰布沙他,布洒他,逋沙他,褒沙陀,布萨陀婆,译曰净住,善宿,又曰长养。出家之法,每半月(十五日与廿九日或叁十日),集眾僧戒经,使比丘住於净戒中。能长养善法,又在家之法,於六斋日持八戒而增长...

《佛学大辞典》 / 711字 / 9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梁皇懺

梁武帝初為雍州剌史时,夫人郗氏性酷妒,既亡,化為巨蟒,入宫通梦於帝。帝制慈悲道场懺法十卷,请僧令懺礼。夫人化為天人,在空中谢帝而去。其懺法行世称曰梁皇懺。见释氏稽古史略二。南史梁武德郗皇传曰:「酷妒忌,及终,化為龙入於宫,通梦於帝,或见形,光彩照灼。帝...

《佛学大辞典》 / 211字 / 9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四种悉檀

世界悉檀。各为人悉檀。对治悉檀。第一义悉檀。此四悉檀总摄一切十二部经。并八万四千法藏。悉皆是实。无相违背。佛法中有以世界悉檀故。有以对治悉檀故实。有以第一义悉檀故实。又有佛二夜经中。佛从得道夜至涅槃夜。是二夜中间所经教。一切皆实不颠倒。此悉檀名并其下言。...

《法门名义集》 / 124字 / 96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

七善

佛所大小乘之经典,具七善。故曰正法。成实论叁善品曰:「佛自讚言:我所法,初中善,义善,语善,独法,具足,清净调柔,随顺梵行。」就论解之,一、时善,一部初中叁时之所,皆甚深也。二、义善,佛法之义,深有利益,得今世世及出世之道利也。叁、语善,随方俗之语...

《佛学大辞典》 / 470字 / 9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0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