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5 条搜索结果

一相

(一)谓為无二之相。即言无差别之诸相,平等一味也。法华经譬喻品曰:「是皆一相一种,圣所称嘆。」维摩经弟子品曰:「不坏於身,而随一相。注肇曰:万物齐旨,是非同观,一相也。然则身即一相,岂待坏身灭体,而后谓之一相乎?」(二)对於异相而言,计一切法唯从一元而生之外道...

《佛学大辞典》 / 175字 / 1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叁论宗

依中论等叁论而立宗,故名叁论。言祖师之血脉则以文殊菩萨為高祖,马鸣為次祖,龙树為叁祖。龙树有二弟子,分二流,一者龙树,龙智,清辨,智光,师子光,一者龙树,提婆,罗睺罗多,沙车王子,罗什。罗什来中国,尽译叁论,為此土之高祖。弟子事之者称叁千人。以道融,僧叡,僧肇...

《佛学大辞典》 / 302字 / 12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大

地水火风空识也。四大前说。此空大虚通分也识大了别心也。

《法门名义集》 / 24字 / 12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种说人

佛法有五种能说之人也。(一)佛,佛弟子,仙人,诸天,化人也。大智度论第二所谓「佛法有五种人说:一佛自口说,二佛弟子说,叁仙人说,四诸天说,五化人说。」是也。净影无量寿经义疏卷上所谓「起说不同,凡有五种,如龙树说:一佛自说,二圣贤说,叁诸天说,四神仙等说,五变化...

《佛学大辞典》 / 295字 / 121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九种大禅

禅,梵语具云禅那,华言静虑。谓菩萨既凭弘誓利益众生,则当进修深广大行。然深广之行,莫若禅定。言禅,则一切皆摄。所谓若诸菩萨成道,转法轮,入涅槃,胜妙功德,思惟修法,利生方便,皆在其中。是故说此九种禅定之相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自性禅,谓于菩萨藏,...

《三藏法数》 / 2473字 / 120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九华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八十二曰:「九华山在青阳县西南四十里。顾野王舆地志:上有九峰,千仞壁立,周围二百里,高一千丈。太平寰宇记:旧名九子山,唐李白以九峰如莲华削成,改為九华山。」案九华山,相传以為地藏胜地。参看[地藏]条。

《佛学大辞典》 / 101字 / 11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门释经

唐清凉国师将欲解释华严大经,故先总启十种义门,列于经前,悬谈一经大意,使知教法兴起,有所自来。然圣人言不虚发,说必有由,非大因缘,莫宣斯典,故第一论教起因缘。因缘既兴,有所起教,不出叁藏十二分教,故第二论藏教所摄。然藏教皆通权、实,今拣权取实,唯圆教收,故第...

《三藏法数》 / 2102字 / 115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七佛药师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上曰:「一、东方去此四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光胜,佛曰善称名吉祥王如来,发八大愿。二、东方去此五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妙宝,佛曰宝月智严光音自在王如来,发八大愿。叁、东方去此六殑沙佛土,有世界曰圆满香积,佛曰金色宝光妙行成就如来,发四大愿。四、...

《佛学大辞典》 / 400字 / 11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十二见

经论之诸释不同。多用下叁种: (一)大品般若经佛母品开十四难而為六十二。先计色蕴有常等四句:一、色為常。二、色為无常。叁、色為常无常。四、色為非常非无常。其他受等四蕴亦然,合而有二十句(计色之常无常,即言世间之常无常也。计他四蕴之常无常,即计神之常无常也),此...

《佛学大辞典》 / 2612字 / 11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境

十境一一皆前十乘观法所观之境若论十境生起由观阴入发下九境能所相扶次第出生故成于十若论下之九境互发不定则无复次第当知阴境常自现前若发不发恒得为观下之九境发则皆用十乘观法观之不发不观也(阴入者谓五阴十二入也能所相扶者如初阴境能生烦恼阴为能生烦恼为所生余境展转相生...

《三藏法数》 / 1655字 / 113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六斋日

每月之八日十四日十五日二十叁日二十九日叁十日也,斋者梵语曰逋沙他(Poṣadha),此六日為四天王伺人善恶之日,又為恶鬼伺人之日,故诸事须慎。特过正午,则绝一切食物,是曰斋日。斋者不过中食之谓也。是从劫初传来之圣法,但佛出世以后,使兼於此日受持八戒,遂成為六个之八戒...

《佛学大辞典》 / 825字 / 10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四天下

指须弥山四方之四大洲而言。东弗於逮,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鬱单越是也。见[须弥]条。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10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七佛药师法

日本叡山四大法之一。视七佛為一体而供养之法也。百二十尊法曰:「次道场观,想地结上金刚墙之内有宝楼阁,阁中有八叶莲华,莲华臺上有月轮,轮中有字,反成佛顶印,印变成药师如来,徧身放无数光明(七佛一体想可成之),圣眾眷属围绕。」又有七佛各坛之法。

《佛学大辞典》 / 109字 / 106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大尊总印明

印為外缚五股印,中為不动,大指為降叁世,左头指為军荼梨,小指為大威德,右头指為金刚药叉。此印為五剑,中指作剑形,二头指真立,由中尊之剑出四方之剑,成四大明王。是深秘之释也。明為吽吽吽吽吽。见心舟七刀印田五。

《佛学大辞典》 / 90字 / 10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神通

又曰五通,五神变。不思议為神。自在為通。不思议自在之用有五种:一、天眼通,谓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眼根,色界及欲界六道中之诸物,或近,或远,或麤,或细,无一不照者。二、天耳通,為色界四大所造之清净耳根,能闻一切之声者。叁、他心通,得知一切他人之心者。四、宿命通,得...

《佛学大辞典》 / 158字 / 105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二头陀行

梵语头阤,华言抖擞。谓能抖擞烦恼之尘垢也。盖比丘当离愦闹,不乐饰好,心绝贪求,无诸憍慢,清净自活,以求无上正真之道,故有十二种之行焉。(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一、住阿兰若处,梵语阿兰若,华言寂静处。谓比丘当住于空闲寂静之处,身离愦闹,心离欲尘,永绝攀缘,求...

《三藏法数》 / 1001字 / 10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戒贤

天竺摩竭陀国,那烂陀寺之住僧。护法菩萨之弟子,玄奘叁藏之师。梵名尸罗跛陀罗,Śīlabhadra(西域记八作尸罗跛陀罗慈恩寺传十作尸罗跛陀),师為叁摩咀吒国王族,婆罗门种也,少好学,有风操,游诸印度。求询明哲,至摩竭陀国,那烂陀僧伽蓝,遇护法菩萨,闻法信悟,而请出家,既...

《佛学大辞典》 / 195字 / 102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

金刚顶经一曰:「成就一切如来金刚加持殊胜叁昧耶智,得一切如来宝冠叁界法王灌顶。」同疏二曰:「如来在因位而入叁昧耶智曼荼罗,加持阿闍梨弟子身中本有之如来藏性,以成修真言行菩萨之法益,则堪任传授持明乃至印可等灌顶之阶位,以此而為初因,由叁密四智印相应得一切如来之灌...

《佛学大辞典》 / 137字 / 10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香山

在无热池之北,阎浮提洲之最高中心。汉所谓崑崙山也。俱舍论谓之香醉山。今地学家所谓脱兰斯喜马拉雅山也。观佛叁昧海经曰:「雪山有树,名殃伽陀。其果甚大,其核甚小。推其本末,从香山来。以风力故,得至雪山。」俱舍论十一曰:「大雪山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大池水,出四...

《佛学大辞典》 / 203字 / 10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百人授记

法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陈如等五百人,授成佛之记。

《佛学大辞典》 / 22字 / 9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一喝

喝為张口出叱叱之声也。禪家祖师為提撕人而用之。六祖门下二世法嗣,马祖道一,尝於其弟子百丈参之之时,振威一喝。他日百丈谓其门下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再参,蒙马大师一喝,直得叁日耳聋眼黑。」见传灯录六。碧巖八则评唱曰:「德山棒,临济喝。」禪林句集坤曰:「一喝大...

《佛学大辞典》 / 152字 / 9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佛说弟子过命经

闻如是: 一时佛游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异比丘有弟子,志性温雅,功德殊异,意行仁贤,至诚安隐。身常侍从宿卫和上,恭顺良谨,精进难及,顺从法教,不违师命。于时短命,宿世所钟,其寿薄少,幼小亡没,即生天上。在忉利宫,适生天上,则观天上...

《生经》 / 西晋三藏竺法护译 / 1576字 / 90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2年06月25日

兜率叁关

续传灯录二十二曰:「室中设叁语以验学者,一曰拨草瞻风,只图见性。即今上座性在甚麼处。二曰识得自性,方脱生死。眼光落地时,作麼生脱。叁曰脱得生死,便知去处。四大分离向甚麼处去。」大慧武库及无门关作「拨草参玄。」

《佛学大辞典》 / 93字 / 8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梦争衣

讫栗枳王十梦之第九。俱舍光记九曰:「王梦见有广坚衣。有十八人,各执少分,四面争挽。衣不破者,表释迦遗法。弟子分佛正法成十八部,虽有异执而真法尚存,依之修道皆得解脱。」俱舍颂疏一曰:「大圣喻折金杖,况以争衣。争衣则衣终不破,斫金则金体无殊。」

《佛学大辞典》 / 107字 / 8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外道计九物生世间

谓诸外道,不了法本无生,法亦无灭。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生灭随缘,本无自性。却乃随情计度,妄生执着,以为一物,而能出生世间万物。故有九种邪见之论也。 一、执时。时,即时节,谓时散。外道执一切物,皆从时生。如种植等物,有时生果,有时不生。遂以...

《三藏法数》 / 1193字 / 8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得绳

有部所说,十四不相应法中有名得者,使一切之有情法,繫於人身中不离,因而譬為绳。如善恶诸业,一旦所造之业,既入过去,有得繫彼之诸业於身,故至未来而使受其果也。止观七曰:「笼以四大,繫以得绳。心在色笼,无处不至。业绳未断,去已復还。」见[得]条。

《佛学大辞典》 / 105字 / 8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十八空

一、内空,内即内身,谓叁十六种不净充满,九孔常流,净相不可得故,是名内空。(叁十六种者,毛、发、爪、齿、眵、泪、涎、唾、屎、尿、垢、汗、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肝、胆、肠、胃、脾、肾、心、肺、生藏、熟藏、赤痰、白痰也。九孔者,两眼、两...

《三藏法数》 / 1008字 / 8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瞿伽离

Kokālika,巴Kokāliya,又作俱迦离,仇伽离,瞿迦离,俱迦利。比丘名。译曰恶时者,牛守。提婆达多之弟子。大宝积经二曰:「俱迦利比丘(唐言恶时者)。」慧琳音义二十六曰:「瞿伽离,亦云瞿波离,亦云瞿和离,此云牛守。」

《佛学大辞典》 / 98字 / 86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优楼频螺迦叶

Uruvilvā-kāśya a,又作优楼频蠃迦叶,优卢频螺迦叶,优楼频蠡迦叶,优留毘迦叶。乌卢频螺迦叶波。罗汉名。译曰木瓜林。叁迦叶之第一。玄应音义二十五曰:「乌卢频螺,此云木瓜林,在此林下修道,故以名焉。迦叶波是姓,旧言优楼频螺。正法华经云:上时迦叶,兄弟叁人,居长者也...

《佛学大辞典》 / 257字 / 8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

五臺山

四大名山之一。清一统志一百十四曰:「五臺山在五臺县东北一百八十里西北距繁峙县一百叁十里。水经注,山五峦巍然,故谓之五臺。其中南臺去中臺八十里,臺高叁十里,顶周二里。金莲日菊佛钵华灿发如锦,亦名锦绣峰,世传文殊菩萨示现之处。」华严经疏曰:「清凉山者,即代州雁门五...

《佛学大辞典》 / 681字 / 85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4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