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2 条搜索结果

摄取

摄物而取之也。又佛以慈悲之光明摄救苦眾生也。无量寿经上曰:「我当修行摄取佛国清净庄严无量妙土。」观无量寿经曰:「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摄取不捨。」

《佛学大辞典》 / 73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地寄报

十地寄报者,谓十地菩萨,寄生诸天王等报也。昔金刚藏菩萨为众说十地菩萨修行法门,自行化他,成大功德,感报多作诸天王等,威力自在,化导众生,令修善法也。 一、阎浮提王,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谓欢喜地菩萨,修行初地法门,成大功德,多作阎浮提王,掌护正法,诸所作业...

《三藏法数》 / 1029字 / 43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念佛免摩竭难

五百贾客,入海採宝。值摩伽罗鱼王开口,海水入其中,船去驶疾。船师问楼上人,汝见何等?答言:见叁日出,白山罗列,水流奔趣,如入大坑。船师言是摩伽罗鱼王开口也。一日是实日,两日是鱼目,白山是鱼齿,水流奔趣,是入其口。我曹将了,宜各各求其天神,以自救济。中有五戒之优...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43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门

唐道绰所判。一、圣道门,此土由凡至圣修道之教门也。除净土叁经,其餘之诸经是。二、净土门,往生弥陀净土而证圣果之教门也。叁部经之所说是。安乐集上曰:「一谓圣道,二谓往生净土。」选择集本曰:「道绰禪师,立圣道净土二门,而捨圣道正归净土。」教行信证六本曰:「凡就一代...

《佛学大辞典》 / 2032字 / 4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宝印

叁宝中之法宝也,又叁法印也,是诸宝中之实宝,坚固不坏,故名宝。印智度论四十七曰:「於诸法中法宝是实宝,今世后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如经中说:佛语比丘:為汝说法,所说法者所谓法印,法印即是宝印,宝印即是解脱门。復次叁法印名為宝印叁昧。」楞严经曰:「此经名大佛顶悉...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2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百万遍

唱弥陀之名号百万徧也,满百万徧者。必得往生,唐道绰禪师依木槵子经,检得百万徧之文,会之於阿弥陀经之七日念佛,七日不断,即满百万徧。自修之也。伽才净土论上曰:「如经说:若人念阿弥陀佛得百万徧已去,决定得生极乐世界。绰禪师检得此经,若能七日念佛即得百万徧也,由此义...

《佛学大辞典》 / 234字 / 42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日本佛教

日本慧若所着释迦传曰:「佛教之入日本也,始於钦明天皇十叁年,百济供佛像及经论之役。其后佛教殷兴,计分十数宗派:若俱舍,成实,律,法相,叁论,华严,南都之六宗,则上古之宗派也。天台真言之二种,则中古之宗派也。日本之天台,与中国之天台异。相承圆密禪戒四者之法门,以...

《佛学大辞典》 / 496字 / 42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佛眼金轮五坛法

设五处坛场而祈念佛眼尊所变之金轮佛顶尊法也。金轮佛顶,有大日所变、释迦所变、佛眼所变之叁种。佛眼所变者,瑜祇经金刚吉祥大成就品所说。见[佛眼尊]条。

《佛学大辞典》 / 67字 / 41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祖

(一)华严之五祖。初祖终南杜顺,二祖云华智儼,叁祖贤首法藏,四祖清凉澄观,五祖圭峰宗密也。华严宗唯立此五祖。盖华严经至东晋觉贤叁藏,始翻传之,尔后世讲解者虽多,然未立一宗。陈隋之世有杜顺,着法界观门,五教止观等,始开华严宗之基。门人智儼,思惟十玄六相之幽旨,发...

《佛学大辞典》 / 716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种念佛

一、称名念佛,谓称念阿弥陀佛名号,于昼夜间,一心专注,或一万声,乃至十万声;如是岁月既久,则念念不断,纯一无杂,临命终时,定见彼佛现身迎接,决得往生极乐世界矣。(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二、观像念佛,谓观阿弥陀佛形像相好,口称佛名,则心不散乱。心不散乱,...

《三藏法数》 / 310字 / 41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停心观

小乘叁贤之第一,修五种之观法而五种之过失停心也。是為声闻乘入道之初。有二种,一种:一、不净观,观境界不净之相,停止贪欲之法。贪着心多之人修之。二、慈悲观,向一切有情,观可怜之相,而停止瞋恚之法。瞋恚多之人修之。叁、因缘观,观十二因缘,叁世相续之理,而停止愚痴之...

《佛学大辞典》 / 357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事功德

菩萨修行涅槃经者得十事之功德也:一、第一功德有五事,得闻所不能开者。(中略)断疑惑之心慧心正直,能知如来之密义也。二、第二功德有五事:得、见、闻、到、知也。叁、第叁功德有叁事:得第一义慈,得菩萨所缘之慈,得菩萨无缘之慈。四、第四功德有十事:根深而难倾动,生自身...

《佛学大辞典》 / 465字 / 41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难易二道

谓难行道与易行道也。龙树所立之名目。初地至不退位有二道。自力修行勤苦而后渐达佛位之困难,以如陆路步行之苦,故称之為难行道。反之而以信方便之念佛,得速至佛位之他力道,恰如水道乘船,无何等苦痛而乐?是名易行道。净土十疑论曰:「论曰於五浊恶世无量佛所,求阿鞞跋致,甚...

《佛学大辞典》 / 179字 / 41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庆喜

念佛者於信之一念,喜己往生治定,入正定聚之数之事也。对於欢喜而言。

《佛学大辞典》 / 30字 / 40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是心是佛

观经所说於观法中想佛故,是观想之心即為佛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疏曰:「是心作佛者,佛本是无,心净故有。亦因叁昧心终成作佛也。是心是佛者,向闻佛本是无,心...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真宗

真实之宗旨,是各称自所信之宗也。又明真如法相实理之宗旨,如云性宗,天台之别教,华严之终教已上是也。观经散善义曰:「真宗难遇。」五会法事讚本曰:「念佛成佛是真宗。」慈恩传八曰:「臣等夙敬真宗,幸窥天藻。」广百论释论曰:「重显真宗,遗彼餘疑。」教行信证化卷曰:「钞...

《佛学大辞典》 / 168字 / 4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庐山流

又曰慧远流。东晋时,慧远居卢山,结白莲社,与百二十叁人共修念佛。事理双修之念佛也。吾国净土教叁传之一。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9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圣道衣

紫衣,素绢,道服等谓之圣道衣。以是為天台真言等圣道眾之人所着故也。对於律僧之律衣,念佛僧之黑衣而言。

《佛学大辞典》 / 45字 / 3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心专念

念佛之心专一也。往生论曰:「心常作愿,一心专念,毕竟往生安乐国土。」善导之观经疏四曰:「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远,念念不捨者,是名正定之业。」

《佛学大辞典》 / 71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念

一、念佛念佛具足十号,有大慈大悲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济眾生之苦,我欲与[佛]同也。二、念法,念如来所说之叁藏十二部经,有大功德,為诸眾生大妙药,我欲证之而施与眾生也。叁、念僧,念僧是如来弟子,得无漏法,具足戒定慧,能為世间良福田,我欲修僧行也。四、念戒,念戒...

《佛学大辞典》 / 504字 / 3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弘愿一乘

一切眾生成佛之真实法,惟阿弥陀佛成就之弘愿念佛一道也。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九部经

佛经之内容分类,有九种也:(一)一修多罗,二祇夜,叁和伽罗那,四伽陀,五优陀那,六伊帝目多伽,七闍陀伽,八毘佛略,九阿浮陀达磨。涅槃经第叁曰:「能师子吼广说妙法,谓修多罗、祇夜、受记、伽陀、优陀那、伊帝目多伽、闍陀伽、毘佛略、阿浮陀达磨,以如是等九部经典,為他...

《佛学大辞典》 / 746字 / 38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莲宗

奉莲社之旨趣,愿求莲邦之宗门也。莲宗宝鉴自叙曰:「东晋远公祖师,因听弥天法师讲般若经,豁然大悟。(中略)游止庐山,与高僧朝士结缘修行,故云诸教叁昧其名甚眾,功高易进念佛為先,因以莲宗名其社焉。」又曰:「元贞元元年正月,述明居士燕觉道破衣和尚,钦奉圣旨勅开莲宗善...

《佛学大辞典》 / 238字 / 3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念珠

念珠者,佛令众生欲灭烦恼,当持数珠,常随其身,专心系念诸佛名号。故说数珠之多少,功德之胜劣,而有四种之不同也。金刚萨埵菩萨偈云:念珠功德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为上,一百八珠为最胜,五十四珠以为中,二十七珠为下类。手持念珠当心上,静虑离念心专注。设...

《三藏法数》 / 511字 / 38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念五念

念佛叁徧五徧也。法事讚下曰:「种种法门皆解脱,无过念佛往西方,上尽一形至十念,叁念五念佛来迎。」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3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念

念者,内心存忆也。论云:佛诸弟子于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为恶魔作种种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为说八念法,若存心于此,恐怖即除也。 一、念佛,谓修禅观之人,若遭恐怖障难之时,应念诸佛慈悲,救济众生,功德无量。如是,一...

《三藏法数》 / 594字 / 37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时叁昧

六时勤行之叁昧修法也。念佛懺法等,一心勤佛事,谓之叁昧。

《佛学大辞典》 / 25字 / 37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七方便

(亦名七贤,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方,谓方法。便,谓便宜,犹善巧也。谓一切众生,欲出叁界,断除烦恼惑业,而证真空涅槃之理,必先以此七种法门,而为方便也。(叁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一、五停心,停,止也,住也。心,即虑知心也。谓众生多贪...

《三藏法数》 / 516字 / 37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己身弥陀唯心净土

谓万法唯一心,故生外无佛,亦无净土,弥陀即己身中之弥陀,净土即我心内之净土也。观无量寿经曰:「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叁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天台观经疏曰:「诸佛法身与己同体,现观佛时,心中现者名心是佛。」...

《佛学大辞典》 / 523字 / 3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他力念佛

对自力之诸行而言。念佛之行,為於佛方,成往生净土之大功德,而与眾生者,故有此名。又对於自力念佛而言。谓念佛之功德,非欲迴向净土而往生,乃於信心获得上,自感谢佛恩之情念,而口称佛名也。如真宗之念佛是。

《佛学大辞典》 / 87字 / 35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假门

方便之法门。与以假益之法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愿念佛之外修诸行诸善,欲往生极乐者,则誓临终来迎其人也。此為日本净土真宗所立。教行信证文类六本曰:「久出万行诸善之假门,永离双林树下之往生。」

《佛学大辞典》 / 91字 / 35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字名号一遍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念法

一、念佛,谓念佛具足十号,大慈大悲,智慧光明,神通无量,能拔众苦。我以清净质直之心,得亲近佛,心生欢喜。以欢喜故身得快乐,以快乐故其心得定,以得定故其心平等。修念佛观,必趣涅槃,是名念佛。(十号者,一如来、二应供、叁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无上士、...

《三藏法数》 / 687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僧伽理事二和

梵语僧伽,华言和合众,谓与理和事和也。 一、理和,谓二乘之人,同断见、思之惑,同证无为之理,是名理和。(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二、事和,事和有六义,谓内凡外凡之僧,戒和同修,见和同解,身和同住,利和同均,口和无诤,意和同悦,是名事和。(内凡者,谓四善...

《三藏法数》 / 204字 / 3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不叁信

梁曇鸞就念佛者立叁不叁信:一信心不淳,二信心不一,叁信心不相续。是曰叁不。反之则曰叁信。净土论註下曰:「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无决定故。叁者信心不相续,餘念间故。此叁句展转相成。以信心不淳,故无决定。无决定故,念不相续。亦可念不相续,故不得决...

《佛学大辞典》 / 197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种增上缘

又名五增上缘,亦曰五缘。即念佛者现当二世所应蒙之增上缘,有五种之别。观念法门所谓「现生及捨报决定,有大功德利益,準依佛教,明五种增上利益因缘,一者灭罪增上缘,二者护念得长命增上缘,叁者见佛增上缘,四者摄生增上缘,五者证生增上缘。」是也。灭罪增上缘,又名现生灭罪...

《佛学大辞典》 / 249字 / 3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菩萨念佛叁昧经

六卷,刘宋功德直译。念佛叁昧即观佛叁昧,经中正观品,正说之。

《佛学大辞典》 / 26字 / 3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十五菩萨

影护念佛行者之菩萨也。十往生经曰:「若有眾生,念阿弥陀佛,愿往生者,彼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即遣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普贤菩萨、法自在菩萨、师子吼菩萨、陀罗尼菩萨、虚空藏菩萨、佛藏菩萨、菩藏菩萨、金藏菩萨、金刚藏菩萨、山海慧菩萨、光明王菩萨、...

《佛学大辞典》 / 248字 / 34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人中分陀利华

佛之德号。涅槃经十八曰:「人中丈夫,人中莲花分陀利华。」分陀利华译為白莲华,又名念佛者之称。观无量寿经曰:「若念佛者,当知此人是人中分陀利华。」

《佛学大辞典》 / 66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玄畅

河西金城(陕西南郑县治)人。姓赵。少年时,家门為胡虏所灭,往凉州出家。初名慧智。后至平城就玄高,為其弟子。北魏武帝用崔皓寇谦之言,禁私养沙门及巫覡,捕玄高慧崇等。师因脱走,将至孟津,遇追骑,投河中,仅以身免,遂渡黄河,涉扬子江,达扬州。时刘宋元嘉二十二年也。文...

《佛学大辞典》 / 440字 / 34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超直入

顿速驀直超入於本觉地也。即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之意,谓不屈着於他之教相言句,不依赖於念佛修懺,直彻见自己是何物,到入即心即佛非心非佛之真境也。永嘉证道歌有曰:争似无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与所谓单刀直入同义。

《佛学大辞典》 / 95字 / 34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无量光佛

十二光佛之一。无量寿经上曰:「无量寿佛、号无量光佛、(中略)超日月光佛。」楞严经五曰:「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佛,彼佛教我念佛叁昧。」

《佛学大辞典》 / 112字 / 3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治魔法

凡治魔障者,或念叁归五戒等,或诵般若经,菩萨戒本等及大乘方等经所说之治魔咒。见小止观,起信疏等。又以念佛治之。在止观九之二。净土修证仪云:十乘之理观,能发九境之魔事,以五蕴生死迷暗之法為境故,净土之事观,以弥陀果人清净之功德為境故,永绝魔事,心无邪念时,则圣境...

《佛学大辞典》 / 122字 / 3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王古

宋东都人。字敏仲。官尚书礼部侍郎,世称王侍郎。仁慈宽容,大好佛教。初寓京师时。与禪门耆宿结道交。及游江西,与黄龙翠岩晦堂杨岐等诸师缔清游,深契禪旨。又悟净土法门之胜义。博考诸经,大有所发明。元丰七年着新修往生净土传叁卷,补戒珠之遗,凡列传一百九人。又撰直指净土...

《佛学大辞典》 / 190字 / 33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见性

禪家之常语,彻见自心之佛性也。达磨之悟性论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黄檗传心法要曰:「即心是佛,上至诸佛,下至蠢动含灵,皆有佛性,同一心体。所以达摩从西天来,唯传一法。直指一切眾生本来是佛,不假修行。但如今识取自心,见自本性,更莫别求。」...

《佛学大辞典》 / 307字 / 33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数珠颗数

数珠功德经曰:「其数珠者要当须满一百八颗,如其难得。或為五十四颗,或二十七,或十四颗,亦皆得用。」陀罗尼集经二曰:「其数皆满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金刚顶瑜伽念诵经曰:「念珠,分别有四种:上品最胜及中下。一千八十以為上,一百八珠為最...

《佛学大辞典》 / 435字 / 32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六字名号一徧法

日本时宗之开祖一徧上人智真自熊野权现託宣而為偈颂曰:「六字名号一徧法,十界依正一徧体,万行离念一徧证,人中上上妙好华。」文意:「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一徧之法也(周徧法界之一如之法,一徧之称名具万德之法也)。上自佛界,下至地狱界,十界依报之功德,一徧无二之体性...

《佛学大辞典》 / 202字 / 32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上上人

念佛者之称。

《佛学大辞典》 / 6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五会法事讚

具名净土五会念佛略法事仪讚,一卷,唐法照着。说五会念佛之作法,揭讚文。

《佛学大辞典》 / 31字 / 31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日十夜

十日十夜念佛之行也。平等觉经曰:「佛言要当斋戒,一心清净,昼夜常念,欲生无量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不断绝。」

《佛学大辞典》 / 47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寻常念佛

简别於别时法之念佛,不择行住坐卧四威仪。昼夜不断之念佛,称為寻常念佛

《佛学大辞典》 / 32字 / 31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西方净土

念佛之言,虽通於诸佛,然诸大乘中念佛之言,独限於西方之阿弥陀佛。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国之誓愿者,法界诸佛中独阿弥陀一佛也。大日如来虽於九品往生阿弥陀叁摩地集陀罗尼经说九字之真言,劝九品往生。释迦佛虽於诸大乘经中说十方无量之佛,然讚佛而劝念佛往生者,独...

《佛学大辞典》 / 667字 / 31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杂善

对於他力之念佛而言。自力之诸善,谓之杂善。

《佛学大辞典》 / 19字 / 30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融通念佛

日本良忍师感无量寿佛现身相授与融通念佛曰: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是名他力往生。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徧,功德圆满。后毘沙门天王现身曰:师蒙佛授,何不弘融通念佛耶?师曰:何谓也?天王曰:迴所我唱,融通於眾人;眾人所唱,融摄於我;是融...

《佛学大辞典》 / 232字 / 30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波斯匿王女金刚丑女念佛改形

见贤愚经二波斯匿王金刚品,经律异相叁十四,杂宝藏经二,百缘经。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30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种往生

一正念往生,如阿弥陀经所说心不颠倒即得往生是也。二狂乱往生,此人以一生恶业,地狱之猛火一时俱来逼苦,狂乱之时,遇善知识,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而往生极乐也。观经下下品之所说是也。叁无记往生,此人既於平生发得归命信心,故临终时依过去之业因,虽心神衰弱而為无记(非善...

《佛学大辞典》 / 16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第十八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四十八愿中此名王本愿,眾生念佛得往生於净土者唯依此愿,因此名為念佛往生之愿。教行信证叁本曰:「斯心即是出於念佛往生之愿,...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莲臺

莲华之臺座,诸佛菩萨及念佛行人往生弥陀净土者之所托也。往生要集上本曰:「大悲观世音申百福庄严手,擎宝莲臺至行者前,(中略)当知草菴瞑目之间,便是莲臺结跏之程。」

《佛学大辞典》 / 75字 / 30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念佛行者

修行念佛之人。唱六字名号之人。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30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阶五疑

西方要决通叁阶行者对於净土念佛门之五疑。五疑者:一、厌娑婆欣净土者,凡夫取捨之迷情也,岂得生於净土耶?二、业道如秤,善恶必酬,云何一生造恶不得其果,直得生於净土耶?叁、治末世凡夫之曲情,宜以普行普解為宗,别念弥陀,益助长凡情之偏执。岂得免轮迴耶?四、叁乘之圣眾...

《佛学大辞典》 / 204字 / 29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正业

八正道之一。身口意之叁业清净,离一切之邪妄也。净土真宗以他力之念佛為往生之正业。教行信证行卷曰:「称名则是最胜真妙正业,正业则是念佛。」

《佛学大辞典》 / 63字 / 29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蒙润

元杭州南天竺演福寺蒙润,号玉冈。年十四出家,从古源法师受天台之教观,会古源归寂,从竹堂傅公卒其业。由集庆寺维那,分座於演福寺,后主演福,宗风大振。居六年,归白莲华院,修念佛叁昧。誓不出山。行宣政院强起之,再主南天竺,时寺新燬。由师力再復旧观,居叁年復归老白莲院...

《佛学大辞典》 / 171字 / 29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杨文会

字仁山,清安徽石埭县人。生於道光丁酉十一月十六日。卒於宣统辛亥八月十七日,年七十五。生平好读奇书。凡音韵歷算天文舆地,以及黄老庄列,靡不领会。二十七岁时,曾於皖省书肆中得大乘起信论一卷。病后检阅他书,举不愜意。读起信论,乃不觉卷之不能释也。由是徧求佛经。一心学...

《佛学大辞典》 / 842字 / 29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华严王

来迎二十五菩萨之一。念佛行者临命终时,与阿弥陀佛共来迎之之菩萨名。形像善悦慈爱,相好端严缠天衣天冠,以瓔珞庄严,手持銈鸣之。种子。

《佛学大辞典》 / 58字 / 29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叁摩地念诵

五种念佛之一。秘藏记末曰:「叁摩地念诵者,都不动舌,於心念诵。」

《佛学大辞典》 / 29字 / 29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念佛

但称一佛之名号也。通念佛之对。

《佛学大辞典》 / 14字 / 28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法华常行

法华叁昧与常行叁昧也。常行叁昧即念佛叁昧。

《佛学大辞典》 / 20字 / 28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合杀

原為关於舞乐之曲调名。舞乐之结尾,特以一曲调终了之,是云合杀。杀者散之义,渐缩合其声而终可為放散之义。佛家以此名名一声明法念佛之合杀法,出唄策。於读经行道之终奏之。 又二个并合杀绝也。传灯录十八翠巖令参条曰:「问:僧繇為什麼写誌公真不得?师曰:作麼生合杀。」又...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8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迎接曼陀罗

為净土变相之一种,即念佛行者蒙阿弥陀如来来迎引接之图像也。

《佛学大辞典》 / 28字 / 28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万四千光明

无量寿佛一一之相好,有八万四千之光明。观无量寿经曰:「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復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徧照十方世界念佛眾生,摄取不捨。」

《佛学大辞典》 / 78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十二品生死

一无餘死,阿罗汉也。二度於死,阿那含度欲界之死也。叁有餘死,斯陀含往还於欲界之人天也。四学度死,须陀含之见道諦也。五无数死,八忍八智之人也。六欢喜死,学禪一心之人也(念佛一心之人亦是也)。七数数死,恶戒之人也。八悔死,凡夫也。九横死,孤独穷苦之人也。十缚苦死,...

《佛学大辞典》 / 139字 / 279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四修

一无餘修,谓福德与智慧二种之资粮具修而无遗也。二长时修,谓经叁大阿僧祇劫而不倦也。叁无间修,谓精勤勇猛,无剎那废修也。四尊重修,谓恭敬所学,无所顾惜,修而不慢也。是就如来之因圆德而言,见俱舍论二十七。 又一恭敬修,谓恭敬礼拜阿弥陀佛及一切之圣眾也。二无餘修,谓...

《佛学大辞典》 / 225字 / 277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希有人

赞嘆念佛行者之语。即希信难信之法,故有此名。涅槃经德王品亦说六种之希有人,谓:「善男子,世有二人甚為希有,如优曇华。一、不行恶法。二、有罪能悔。如是人甚為希有。復有二人:一、作恩。二、念恩。復有二人:一、諮受新法。二、温故不忘。復有二人:一、作新。二、修故。復...

《佛学大辞典》 / 151字 / 27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宝王论

念佛叁昧宝王论之略名。

《佛学大辞典》 / 11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怀感

唐千福寺怀感,依善导决往生之业,练修叁年,逐证念佛叁昧。述净土群疑论七卷。见宋高僧传六。

《佛学大辞典》 / 39字 / 27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念佛十种心

弥勒菩萨白佛言:如佛所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功德利益,若有众生,发十种心,随一一心,专念彼佛,是人命终,当得往生也。(梵语弥勒,华言慈氏。梵语阿弥陀,华言无量寿。) 一、无损害心,念佛之人,于诸众生,常起大慈之心,不加损害,令得快乐,是名无损害心。 二、无逼恼...

《三藏法数》 / 442字 / 27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分别功德论

叁卷,失译人名。释增一阿含经序品中之偈及念佛等十种之一法,次释各弟子品称為第一之因缘。

《佛学大辞典》 / 40字 / 266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一心念佛

念佛之心不二也。法华经安乐行品曰:「不独入他家,若有因缘,须独入时,但一心念佛。」

《佛学大辞典》 / 37字 / 26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八念

智度论二十一谓「佛弟子於闲静处乃至山林旷野,善修不净等之观,厌患其身,忽生惊怖及作恶魔种种之恶事,恼乱其心,忧惧转增,是故如来為说八念法,若存此心,恐怖即除。一、念佛念佛神德无量拔苦与乐也。二、念法,念法力广大能灭烦恼也。叁、念僧,念僧為佛弟子具足五分法身為...

《佛学大辞典》 / 431字 / 26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念佛正信偈

日本亲鸞着。在净土文类钞中。由六十行百十二句而成。与正信念佛偈少异,而义意则全然相同。正信偈由第十八之因愿文「叁信十念」而题為正信念佛。此偈由其成就之文「闻名欢喜,」而命名念佛正信。

《佛学大辞典》 / 84字 / 26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不来迎

净土门中多以临终之正念期佛之来迎,而往生极乐,独净土真宗之极意,谈平生业成於平生信受弥陀本愿之一念,往生之业事成辨已,则更不以临终之正念,期佛之来迎也。但平生业成之念佛行者,决无不来迎者,有因缘,固有预来迎之人,而获得他力金刚之信心者,决不期待其来迎,谓之不来...

《佛学大辞典》 / 126字 / 25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二尊二教

观无量寿经正宗分之说相。二尊為释迦弥陀。二教為要门与弘愿。此经之正宗分以释迦显说要门方便之定散诸善,弥陀彰弘愿真实之实力念佛,故云。

《佛学大辞典》 / 61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斯芩王

支娄迦讖译之般舟叁昧经劝助品曰:「佛告颰陀和,久远不可计阿僧祇劫有佛,名私訶摩提,有大国名颰陀和。有转轮王维斯芩往到佛所。佛為说是叁昧(念佛叁昧),王闻之欢喜,持珍宝散佛上。时私訶摩提佛般涅槃后,维斯芩王寿终。还而自生於其家為天子,名梵摩达,尔时有比丘名珍宝,...

《佛学大辞典》 / 213字 / 25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弘愿真宗

念佛成佛之法。对於定散二善而曰弘愿,对於八万四千之假门而曰真宗。弥陀十八愿所誓大乘真实之法也。

《佛学大辞典》 / 44字 / 252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来迎

佛菩萨自极乐来迎念佛之行者也。观无量寿经曰:「化作五百化佛来迎此人。」五会法事讚曰:「但有称名皆得往,观音势至自来迎。」是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九之誓愿也。然净土门中净土真宗之一流不敢期此来迎。见[来迎不来迎]条。

《佛学大辞典》 / 100字 / 248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难思往生

同於[难思议往生]。 又日本真宗所谓叁往生之一。谓真门自力之往生也。由自力念佛之因而往生於疑城胎宫者。其所称之名号,与难思议往生之生因,虽无何等之异?而以其行之心為自力故,与弘愿他力之难思议往生不同。為有此异,故省略议字而单云难思往生。一字具略示褒贬也。是第二十...

《佛学大辞典》 / 136字 / 245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称念

称名念佛也。往生要集上曰:「专心称念叁昧有成。」

《佛学大辞典》 / 23字 / 244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来迎引接愿

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九。於念佛之行者临终时来接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眾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眾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佛学大辞典》 / 81字 / 243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因陀罗跋帝

帝释天所居之城名。菩萨念佛叁昧分十曰:「彼天主王所居大城,名曰因陀罗跋帝。」经註曰:「随名天主城,亦名帝幢。」

《佛学大辞典》 / 51字 / 241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

助道资缘

往生要集下末明念佛行者助道之资缘曰:「问:凡夫行人,要用衣食,此虽小缘,然能辩大事,裸餧不安,道法在焉?答:行者有二,谓在家出家也。其在家人,家业自在,餐饭衣服,何助念佛?如木槵子经琉璃王行,其出家人亦有叁类:若上根者,草座鹿衣一菜一果,如雪山大士是;若中根者...

《佛学大辞典》 / 330字 / 240 浏览 / 更新时间:2025年05月15日